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清穿之瑾妃(甲午) > 第42章 可怜

清穿之瑾妃(甲午) 第42章 可怜

作者:红烧雀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07: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乔玉章不见兔子不撒鹰, 一听见舒乐有路子捐官身, 立马闻着味儿地爬了上来, 一张口就出了十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 也是他前思后想才定下的。

十万两,对他乔家来说, 并不多,就是二十万两,也不是拿不出来, 但是这枪打出头鸟, 他乔家一个外地来的,一出手就是二十万两,那其他几家还要不要跟着下了?

做生意的,不怕得罪人,就怕得罪死了人, 他出手二十万, 那京里的老字号, 是跟呢还是不跟?跟得话, 总不能比他还少得多吧?不跟, 这位可是两位圣人眼面前的大红人。

所以他安安稳稳出个十万两, 为家里求个避税的官身名头, 这买卖,划算得很,就算说出去, 也是一买一卖,有个名头。

出了塔塔喇府,他浑身通畅的上了自家马车,心里盘算着,回家去了,还要好好敲打敲打自家弟弟,别只顾着吃喝玩乐,读书上,还是要下点功夫,这次是交了好运走对了门路,下次就不一定了……

还有回去要娘多多注意弟弟饮食,常常大酒大肉不利养身,尽管他还年轻,可这养身可是从年轻就得注意……

马车一路平平稳稳走过了内城大街,这边都是青石板路,马车走起来稳稳当当,乔家是商户又是刚进京,如今住在外城,那边路面就不如内城修得好了。

出了内城,一路就是摇摇晃晃。

摇晃了几刻钟,估摸着应该也快到家了,乔玉章想着家中的老老小小,却没想到轿夫突然一个急停,将他显些晃出轿厢。

“发生何事?”乔玉章有些恼怒。

“这,这,老爷,有人拦轿子。”帘子外传来轿夫为难的声音。

自从掌了家,乔玉章就吩咐家里下人叫他‘老爷’,一是父亲已去世,他掌家了就应该言明身份,二却也是提醒自己,他是一家的‘老爷’,是一家之主。

切勿轻易动怒。

乔玉章按下心中的不虞,掀开了轿子的布帘。

只见一个衣着褴褛,蓬头垢面,头上还沾着草屑和头皮的叫花子跪在地上,看到乔玉章掀开了帘子,立马砰砰磕了几个头,道:

“乔老爷!乔老爷!小的总算等到您了!”

一听这声音,乔玉章就想起来了,原来是老家那边的农户,经常来闹事,没想到居然跟来了京城。

“乔老爷,今年大旱,小的一家一粒米都没种出来,实在没得法子交租子呀!乔老爷,您行行好,我给您磕头了,求求您了,不要收了我们的地,能缓一年租子吗?下一年,下一年我们一定交。”

那个叫花子又砰砰磕了几个头,他那又黑又枯瘦的手指抓在地上,指甲枯黄,手指缝里全是黑黢黢的脏东西,乔玉章觉得多看一眼都难受,他缩回了轿子里,安安稳稳的坐着,道:

“哦,可是少收了你一家的租子,那其他农户家里怎么办?他们是不是也要少收了?”

没等那个叫花子开口,乔玉章又急又快的说道:

“你要吃饭,我也要吃饭啊,我乔家一大家子人,也得吃饭啊,你不交租子,他也不交租子,那我乔家去哪里吃饭?”

乔玉章嫌恶的瞥了一眼那个农户一头的头屑,觉得多看一眼那些虱子就要跑到自己身上,啪地一下甩下了帘子,示意轿夫起轿。

那个农户还在地上苦苦哀求:

“乔老爷!乔老爷!求求您了!”

知趣的轿夫抬脚一踹,将那个头大身子小的农户踹开老远,那个身影一下子倒在地上不动了,耳边顿时清净了。

轿夫抬着乔玉章进了乔家大宅,停在了外院,轿夫才说道:

“老爷,到家了,您可以下轿了。”

乔玉章这才掀开帘子抬脚下来,一边走,一边吩咐:

“去给颂章熬一碗燕窝,多加些枸杞,少加些冰糖。给娘也熬一碗,多加些红枣。”

“哦,对了,家里还有糠吗?没有的话将那些喂狗的饭菜匀出一碗来,去给门外那个叫花子吃吧,吃完打发他走。”

“是,老爷。”

……

乔家出了十万两,没几日几个商户也跟着凑了十几万两,舒乐这次竟然又‘借’到了二十多万两,太后的西苑专列,顺顺利利的开了工,太后每日逗鸟看戏,怡然自得得很,却没想到民间掀起来轩然大波。

义和团一众坛主、堂主得知太后骄奢淫逸,他们连一口饭都吃不上了,太后竟然还在大花银两,兴建铁路,要打造专属太后一人的列车,都十分愤慨。

黑灯照的几位也在暗地谋划,一个寡妇道:

“我听闻朝廷已经向洋人下了单子,不日就要运送那劳什子列车上京。”

“哦?当真?”

“当真,我有个相好的,是退伍的老兵,与北洋那边有些联系,说是此次运货,太后全权交给李居正了。”

“具体是何日?”

“就在十二月初五。”

“嗯……”堂主李立儿沉吟了一会儿,她转了转眼珠道:“这可是我们一个大好的机会!”

“狗官既然要从海上将货物运到京城,这一路,可是长得很呐,不如,我们……”她双眼闪了闪,道:“先下手为强,我们抢他个措手不及!”

寡妇们纷纷激动不已,出谋划策道:

“正是正是!那个劳什子列车,我们虽然用不到,但那几斤铁总是卖得的!那也能划好些银子!”

“我们再去打探打探,看究竟走的哪条路,走的哪一天!”

“可以在他们饭里下药!我家里有包蒙汗药,能蒙倒十头牛!”

“再来一个闷棍!哈哈。”

一群女人叽叽喳喳,义愤填膺好似那堆‘破铜烂铁’就在眼前。

堂主李立儿眼看着她们越说越歪,清了清嗓子,咳了两声,众人这才安静下来看向她。

李立儿就道:“岑姑,你那个相好那儿,劳烦你多套些消息。”

岑姑道:“没问题。”

李立儿又看向黑靴婆婆:“婆婆,你儿子生前,不是有个好朋友,在京杭运河那边混事儿吗?我想你去问问,运河那边这几日可有什么不寻常的事儿,若是他们走京杭运河,那边应该也收到消息了。”

黑靴婆婆点点头。

李立儿接着道:“我们余下几位,就先跟着继续练身手吧,真到了那一日,就凭我们几个女子,可是要大战一场的!”

“好!”

民间一团乱象,元和帝也听到了风声,他急的胡子都冒出来了,看着他眼窝深陷,眼下是一片青黑,玉瑾不由得心疼不已,她一把拉住元和帝,拽着他坐下,道:

“急什么急什么!再急你也得给我好好吃饭!”

玉瑾一急连您也忘了说了,直接你来你去。

元和帝望着一桌子饭菜没法下咽,他摇了摇头,叹道:

“郑县那儿,数万人没得一口饱饭,我哪里吃的下。”

玉瑾给他盛了半碗粥,拨了两筷子酸菜,牵起元和帝的手,让他握住筷子,道:

“您的子民吃不饱,那您也不能饿坏了自己,您要是倒了,那您的子民不就更没人救了?我不劝您多吃,他们吃糠咽菜,那您就喝半碗清粥,吃两口咸菜吧。”

说罢玉瑾自己端起半碗粥,开始就着咸菜喝粥,元和帝反驳的话咽在嘴里,看着玉瑾吃得香,喉结动了动,终于也学着玉瑾拿起碗喝了一口。

清甜,咸菜也酸的正正好。

一股暖流滑到胃中,饱腹的感觉真好,他听闻,饿着肚子的人饿到受不了时,会去挖观音土,那是一种白色的土,看起来就像面粉,饿极了的人就会明知不是仍然狼吞虎咽。

为的就是胃里那一瞬的饱腹。

元和帝勉强喝了几口,又放下了碗,他道:

“太后专列不得不修,但是民间反抗如此激烈,听闻义和团又死灰复燃,好几处打砸闹事,这该如何是好啊。”

元和帝惆怅的叹了口气。

玉瑾头也不抬:“他们恨的是太后,又不是您,您急什么?”

元和帝惊讶地放下了筷子,这可不像玉瑾的口吻啊。

玉瑾喝完了最后一口粥,这才放下碗,直直地望着皇帝,道:

“太后执意要修建清漪园,是您的主意吗?”

“自然不是。”

“太后铺张浪费,执意大办六十大寿,是您的主意吗?”

“自然不是。”

“那太后骄奢淫逸,是因为您吗?”

“自然不是。”

“您是皇上,是这天下最为名正言顺的主人,明明是太后这数十年来,借着垂帘之机,大饱私欲,以至于国库空虚,无力赈灾,与您何干?”

“这,这……”话不能这么说,太后是他名义上的母亲,母亲要过寿,要修园子,要用钱财,还不是他这个做儿子的事?

“太后的错,您不必弥补,今日,我就是想教您一件事儿:太后与您,日后得分得清清楚楚。”玉瑾坐直身子,面向皇帝道。

“你说得轻巧,她可是我的亲爸爸啊,怎么分?如何分?”元和帝也是满头包,他如何不想分开?奈何太后大权在握啊,更何况‘孝’之一字,就是大道。

“寻常人家讲‘孝’,不过是上位者想要将他们规整在一个圈圈里,这样才好驾驭,您是天子,昔日还有亲手弑父杀兄的,这世上,对于天家来说,只有成王败寇,没有恭顺仁孝。”玉瑾道。

元和帝郁闷的耸拉下了脑袋,脑门上是青青的发茬,他闷闷地道:“我如何没想过呢?就是每日每夜我都在想。”

他抬起头望望四周,空无一人,这才侧过头,对着玉瑾轻声道:

“下毒,她身边全是亲信,从膳房到储秀宫,每处交接都是至少两名宫女太监互相监视,根本无缝可钻。”

“直接打杀,满宫的禁军全是她一手提拔,都只听她一个人的。”

他的脸上蒙上一层阴影,长长的睫毛遮住了他的眼神。

“每一处都是固若金汤,根本无处下手啊。”

玉瑾从桌子底下握住了他的手,那层昏暗的阴影才好似从他脸上隐去了,元和帝抬起眼无力的笑了笑。

玉瑾柔声道:“攻心为上,皇上,您使错了方向了。”

前世史书上,甲午战败后,元和帝开展戊戌变法失败,最后密谋令袁世凯领兵攻进太后的园子,想要直接杀了太后,没想到袁世凯转头就告了密,太后得知后大为震怒,将皇帝圈禁,关在了瀛台。

“如今我们羽翼不丰,谁敢为您做事呢?不怪没人帮我们,只怪我们还不够强大。”

元和帝默不作声。

玉瑾继续道:“所以我说,此刻,我们只能攻心为上,既然民间如此愤慨,我们何不借此机会,来个祸水东引?他们不是恨太后吗?就让他们越恨越好!”

元和帝抬起眼疑惑的望着玉瑾。

玉瑾道:“他们越恨太后,您就越无辜,我知道,您最怕大臣看不起您,可怜您,可是子民不同,他们不会看不起您,因为他们也不比您聪明,只要煽动得法,他们只会可怜您。”

元和帝收紧了下颌,强硬地道:“我不需他人可怜。”

玉瑾只得慢慢劝道:“那并不是一般的可怜呀,那是子民对您的另一种爱戴而已,您是天下之主,却被奸人所害,作为您的子民,是该闹事造反,让您头痛不已,还是乖乖的,为了您蛰伏蓄力?”

元和帝有些动摇了,他心疼子民,却没想到,他也能被子民心疼吗?

玉瑾劝道:“‘孝’固然是大道,可是您却在满天下人的心里,是比大道还要名正言顺的大道呀!您就是他们的信仰。”

元和帝迟疑道:“那,那应该怎么做?”

玉瑾说道:“我看,我们应该从义和团入手……”

这边,大清又是水灾,又是大旱,又是民间起义,皇上和玉瑾忙得好几日没合眼,太后那边悠悠然然听戏赏花。

却没想到,旁边虎视眈眈的日本,又出了一件事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