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尚公主 > 第 152 章

尚公主 第 152 章

作者:伊人睽睽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8:28: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九月底, 海氏一族迁回长安。

海氏一族有年轻子弟准备参加明年的科考,不知是出于对考官的敬重,还是对公主的愧疚,海家派人登了丹阳长公主府门三次,各自拜访公主和言尚二人。

言尚对于海氏子弟要参加明年科考,是支持的。他温文有礼,谦逊安抚海氏, 海氏见了这位考功郎一次,就私下研究这位郎君的为人得出经验, 此人性温和,好欺负,是一个突破口。

与之相反的就是他的夫人暮晚摇了。暮晚摇也不说记恨当初海氏有谋杀皇子的嫌疑, 只是她的态度模棱两可,让海氏捉摸不透。

海氏这一次回长安, 自是要好好经营。不光与世家、寒门们各自交好, 十月的时候, 海氏送了自家幼女进宫为妃。

暮晚摇紧接着,就给皇帝的后宫选了几个美人送进去,如同比赛一般。

而身在皇宫深宫中的皇帝,被这些臣子们闹得一个头两个大。深夜时分, 他坐在御书房, 对着批不完的奏折唉声叹气。

皇帝手撑额,对着城郊外一亩良田的处置权拿不定主意

世家有人想要这块地,他们给皇帝进贡了百年珊瑚树一株, 皇帝拿去讨好后宫新来的美人,于是随手一批,同意了。

然而紧接着这地闹出了官司,据说刘文吉手下的一个小太监早就买了这地,却被那一家得了皇帝御批的世家打了一顿。于是刘文吉来告状了。

断案的刑部人员,又出身世家,内宦团觉得不公。可是大理寺又被把持在内宦手中,若是大理寺断案,世家觉得不公。

小小一桩案子闹到皇帝的案头,牵扯的哪是什么地,而是皇帝偏向世家还是内宦。两方虎视眈眈盯着皇帝,皇帝左右为难,下不定决心。他对着这案子盯着半个时辰,终是侧头,问小内宦“言素臣请假回来了么”

小内宦低头“昨日刚回中书省签字。”

皇帝立刻大松口气,把笔一丢“那这案子打回中书省,让言素臣办吧。让他办好这事,若再有不服,朕为他们调解便是。”

立在殿外等着皇帝批字的刘相公都等了半个时辰了,没想到等到了这个结果。刘相公看皇帝根本没批多少奏折,还把难断的事情重新推回中书省,尤其是推给言尚刘相公冷笑一声,不顾内宦的阻拦,闯入内阁。

他虽年老,却精神矍铄,肃穆庄严。皇帝才偷个懒,就遇上宰相闯进来,他不敢不尊重这些父皇给他留下的元老老臣,连忙喝退内宦们,让人给相公备座。

刘相公见皇帝这态度,脸色稍微缓和一下,说道“陛下理政已经近三月,这般事务该能做得了主。士人与内宦的争斗,陛下不能不表态。臣将奏折拿给陛下,陛下又推回来,难道打算一直推下去么”

皇帝耍个赖“不是有言素臣嘛。朕听说言素臣是相公您的小弟子,您应该相信他的能力。”

刘相公忍怒“他身处中书省,兼任吏部郎中,再多管管一个弘文馆,顶多再以奉车都尉的身份管管皇宫守卫这断案的事情,怎能轮的上他来”

皇帝讪讪道“那给言素臣一个京兆尹的官位不就好了。”

刘相公语气严厉“新任京兆尹是皇室子弟,任职不过三月陛下就要罢人官,让世人如何想,让皇室子弟如何想陛下到底是将寒门推上去,还是将言素臣推上去他不过是一个臣子,身兼数职已是极限,陛下难道要将所有的事都推给他来做决定么”

皇帝被训得也有些不悦了。

他道“朕这般做也是有道理的。世家和内宦相争,让寒门领头人调解他们之间的事,很有道理啊。”

刘相公看着这和稀泥一样的皇帝,半晌道“陛下是舍不得处置内宦们么陛下只看到世家要地,却看不到内宦的跋扈。那刘文吉仗着陛下的恩宠横行霸道,在朝上无人看在眼中,一个内宦的品阶和我等大臣算到一起这到底谁听谁的”

皇帝道“刘文吉是父皇留给朕的,是忠义之士。他待朕,如同家人一般,相公您多虑了。”

刘相公“”

刘相公终是辩不过皇帝,皇帝一心耍赖,不肯处理内宦和士人间的矛盾,他能如何刘相公心忧刘文吉势力坐大,架空皇帝,偏偏皇帝依赖刘文吉给他找乐

刘相公终于走了,皇帝松口气,摸摸额上的汗。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都不好对付,但是他们当自己傻的么自己要是处置了刘文吉,那这些大臣就会蹬鼻子上脸,要求更多的什么内宦乱政,没有根的东西,能乱什么

小内宦在皇帝身边弓着身,小声“陛下,刘公公今夜给您安排了华清池”

皇帝摆手,心痒痒道“丹阳前日送进来的那个娘子,一把好嗓子,咱们今夜去看看。”

小内宦有听刘文吉的嘱咐,不愿长公主坐大,于是笑“海娘子那边也托人来请”

皇帝一下子失去了兴致,觉得自己被人互相拉扯,谁都利用自己。皇帝半晌道“算了,今夜去皇后那里吧。”

小内宦将御书房中的事告诉刘文吉,刘文吉听刘相公如何贬斥自己、怂恿皇帝打压内宦,刘文吉不禁嗤笑,低骂“老匹夫。都要致仕了还不安分。”

内宦报道“近日世家经常在北里设宴,请言二郎赴宴。”

刘文吉眯眼,心里也浮起一丝忧虑。言尚有和刘相公的师徒情分,刘相公致仕后,弟子学生之类的人才资源,刘相公很可能全都留给言尚。而如今朝中上蹿下跳、约人一同讨伐内宦的刘公,是刘相公的儿子。

刘文吉真担心世家和寒门联手啊。

但是言尚会与自己联手,对付他老师为代表的世家么

刘文吉踟蹰,吩咐人“明日在北里设宴,说我请言二郎吃饭,看他来不来。”

言尚若是不来,刘文吉就打算和世家联手,先斗倒言尚了。

皇帝如今用言尚用得这般顺手,刘文吉心有危机感,怕言尚在皇帝面前进言讨伐内宦后、皇帝会听进去若是言尚不肯合作,那己方只能先下手为强。

言尚没有赴刘文吉的宴。他如今身份,做什么都有人盯着。世家已经派人找了他许多次,他即便代表寒门,但更是士人身份。他若和炙手可热的大内宦走到一起,整个士人阶级都要因此多想。

何况言尚最近身体不太好,皇帝又堆了许多事给他。刘相公将言尚叫过去,说皇帝让言尚处理世家和内宦因为良田起的纠纷时,言尚轻轻一叹,也是忙得太久,有些疲累了。

言尚苦笑“我如今整日一堆事,陛下还继续往我身上压事。这桩案子我不能再接了,再接的话,我恐怕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没了。”

刘相公看着自己这个学生如今清隽瘦极的样子,想到当初言二郎刚入长安,何等风流之态,而今却清泠泠,惨淡如濛濛月光,让人心里泛酸。若这是自家孩子,刘相公一定要把人留在家里日日喂饭喂药,让人彻底恢复健康了再说。

可惜言尚是同平章事,位同宰相。皇帝要重用他,谁也拦不住。

刘相公也是一叹,心烦意乱地挥挥手“罢了,你好好养养身子,我替你跟陛下说情,让其他人来办此案。”

言尚顿一下,说“恐怕我不接,陛下又有微词。”

刘相公“那你也要惜命。公主殿下几次派人来求我给你少安排点儿事素臣,你年纪轻轻,有大好前程,何必这般拼命”

言尚听说暮晚摇专程找过自己老师相求,心里便是又感动,又赧然。

他说“我也想休息待这段时间过了,我可能要请个长假。”

刘相公闻言高兴,说自己定会批假条。然二人虽然这般说,刘相公却不知道言尚能休息的时候,到底是何时。三家势力斗得这般厉害,言尚若是倒下,其余两股势力定会摧残。

言尚不能倒。

言尚与老师说了些闲话,听说刘若竹和她夫君在河西如何走访民间找古籍,他听了也高兴,说回去会给刘若竹小师侄回信。刘相公再说那对小夫妻近日打算备孕了,便打趣言尚“你与殿下年纪也不小了,可以考虑生个孩子了。”

言尚闻言笑“我与殿下都很忙,恐怕没时间生孩子。”

刘相公叹息,他想说应该让暮晚摇不要再理政了,好好在家生孩子才是正道。刘相公从来不认同一个公主如此参政,只是皇帝们没表示,他也不多说。但是考虑到言尚如今身上的压力若是没有丹阳长公主帮他,言尚会倒下得更快吧

言尚向刘相公告退,说要去吏部看一看。他身上还挂着吏部的职务,还是格外重要的考功郎,不能不去。

刘相公放人走,却是看着言尚修长如竹的背影,忽然有感而发道“素臣,你说,是天下昏昏而陛下不昏的好,还是陛下昏昏而天下不昏的好”

言尚回头,望向他老师沧桑疲惫的眼睛。

天下昏昏而陛下不昏,是说先帝;陛下昏昏而天下不昏,是说如今的天子。

言尚半晌道“总是希望世间清明,无人昏沉才是。”

刘相公失笑,不再说话。他坐在中书省政事堂的大厅,大袖拂地,两鬓斑白。他久久凝视着言尚的背影离开政事堂,看着日暮西落,红霞铺天。

他已年老,已无力扶持山河重振大魏,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厦倾倒

言尚没有接皇帝安排给他的处理世家与内宦之间的矛盾,当晚,皇帝就写了一封书,将言尚大骂一通。

皇帝气急败坏,说言尚不将他放在眼中,刚愎自用,目中无君

当夜公主府上,暮晚摇已经让言尚去睡了,她自己拆开这封书,将皇帝的痛骂从头扫一眼,不禁冷笑。暮晚摇轻描淡写地将信纸折好,吩咐自己的人,说让宫中自己送去的美人,多在皇帝面前吹些耳旁风。

暮晚摇回过身,便见到梧桐树影下,廊头空寂,言尚披衣而站。

他向她伸手,目光看着她手中的信纸。

暮晚摇面无表情,将信纸往身后一藏。

言尚不禁失笑“这有什么好藏的”

暮晚摇“是骂你的话,我不想你看到。”

言尚“我又不是没有被陛下骂过,你放心,我不至于承受不了。我只是想看看书中有没有其他嘱咐,被错过。”

暮晚摇盯着他两瞬,看他态度坚决,只好让步。她与言尚一同坐在廊下的台阶上看信,她手抱着他的手臂,观察他的神情。见他看完书后,目色有些黯淡,暮晚摇咬唇。

暮晚摇“你不要理他,他巴不得你能替他办了所有事。他巴不得我们帮他把该做的事都做了,他只用当皇帝享乐就好了哪有那么好的事”

她毛茸茸的头往他颈间拱,人往他怀里埋,娇声又霸道“言二哥哥,我冷了,抱抱我”

言尚莞尔,他虚搂着她,低声说自己没有伤心,她不必如此。二人这般闹着时,前堂来了人,陛下新的书信又送来了

信中勉励言尚好好做事,说皇帝依然信任他。皇帝还要言尚夫妻明日进宫用午膳,说许久没和他们夫妻一起吃过饭。

言尚和暮晚摇望着前后两封态度相反的信,都有些无言。

十月中,下了初雪。

朝中争斗愈发厉害时,赵御史家中那位正在与洛阳韦氏家中商议婚事的小女儿,赵灵妃出了府门。

赵灵妃在一酒肆中见到了早已等着自己的贵客,她弹掉身上的雪花,掩饰自己一身的不羁,作出小女儿的态度,恭敬地向对面的青年行礼。

对面青年面容和善,眼神有些冷,眉眼间和韦七郎韦树有五六分相似。正是韦树的大哥,韦楷。

如今韦树已是礼部郎中,为从五品上的官职。而当年韦树进长安时就已经是从五品官职的韦家大郎韦楷,如今还是秘书丞,竟和自己昔日瞧不上的七弟同样官阶。

韦楷对赵灵妃点头,让人坐下,寒暄两句后,说起正事“自巨源出使归来,家中看出他的本事,便极力栽培他。我这般年纪,熬了十年熬到从五品,巨源却刚刚弱冠,便是从五品的大官。他当日更是状元郎是我们家一直小看了巨源啊。

“如今栽培他,希望也为时不晚。”

赵灵妃面露笑容,让她故意装出的乖巧消失几分,露出她本来的活泼样子来。

她忍着快活道“巨源哥就是很厉害的。”

韦楷颔首。

韦楷望着她年轻娇美的脸蛋,缓缓说“巨源哪里都好,只有婚事不妥。身为世家出身的优秀子弟,受家族栽培,受士人期望,若是和内宦一方的人联姻,你想世人会如何看待巨源”

赵灵妃微怔。她眼眸缩一些,有些躲闪地看向外面的飞雪。

韦楷却紧盯她不放“你们赵家早早投靠刘文吉,成为内宦走狗。刘文吉一心要与世家联姻,世家中已有人松动,但是无论是谁松动,这个松动的人,都不应当是巨源。巨源前途大好,年轻有为,他二十及冠就是礼部郎中,世人有几个在他这般年纪能做到这一步

“他当成为世家领袖,士人领袖。他不应当和赵家联姻,和内宦势力结亲士人是一定和内宦两立的,即使现在双方合作,日后也一定会闹翻你让巨源何去何从”

赵灵妃怔怔看着他。

韦楷缓和语气“我知道出使那几年,你与巨源性命相托,已然生情。巨源要求娶你,我本不该多说什么。他是我家庶子,他地位越高,反而越不利于我。但同是一族人,又是长兄,我不得不为家中弟弟的前途考虑。

“就算今日欢喜,日后也是为敌。巨源若仍是当日的巨源,韦家牺牲他的婚姻,自是无所谓。可他已然不是当日巨源,他的婚姻,也不能再沦为家族的牺牲品。

“赵女郎你年纪轻轻,父亲如今投靠内宦,权倾朝野。你不愁嫁,不愁婚,你就放过我们韦家,放过巨源吧

“言尽于此,还望你念在你与巨源的情意上,给他前程,莫误了他”

韦楷说完,起身便要走。

赵灵妃站起来,声音抬高“韦家大哥,你与我说这些,不怕巨源哥知道了,生气么”

韦楷抬眸,回首。他淡声“我是韦家大郎,一族弟弟,我都要庇护,都要管。韦家兴盛不在我,但衰亡必有我的缘故。我虽不喜他,但毕竟是他长兄。我已做了我该做的事,你们若执意在一起,你若执意毁他前程我也无法。

“赵女郎自己看着办吧。”

赵灵妃颤声“可是我阿父如何行事,难道我能管得了么可是我阿父投靠谁,就代表我投靠谁么我阿父只是投靠内宦,他也不是什么大奸臣,为祸一方”

韦楷“你身为赵御史的女儿,你们天然立场捆绑。难道你要和自己的父亲决裂么决裂了你又何去何从,哪有归处赵娘子,我等世家子弟,本就身不由己。情与爱都很好,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我亦很感动,但是回到现实对不起,我仍想拆散你们。

“若是情能自禁,那就请女郎你自禁。若是不能自禁,那就做好准备毁巨源前程吧。

“随你选择。”

赵灵妃呆呆地看着韦家大哥撑了伞下楼,她伏在窗口,看着出了楼的青年坐上马车,马车的车轮子陷入雪地中,又花了车夫很多功夫,车马才催动。韦楷掀开车帘,叹息地抬头看赵灵妃一眼。

赵灵妃趴在窗口,双目迷离。她看到韦楷,就好像看到了韦树一般。那般清冷的、干净的冰心玉湖一样的郎君。

但是她捂脸而泣,开始恨许多人。如果他们还在出使就好了,如果他们没有回来长安就好了当日塞外孤胡国中,正使开玩笑地说为二人做媒时,如果那时候能点头,就太好了。

她开始讨厌长安。

开始想念塞外融融月色,想念那一望无尽的沙漠,想念那些整日奔波、生死无望、却性命相依的日子。

她想念那时候的韦树。

十一月,赵灵妃以死相逼,拒了韦家的婚。

赵御史破口大骂,韦树来找她谈话,她却闭门不见。然韦树堵了几次门,赵灵妃显然也躲不了几日。

而言尚寻到机会,又歇了几日。只是这一次歇息的时候,有一家新建的园林要人题字,对方便拜托找来了言尚。言尚自愧,说自己学问不好,字也不好,就不用题字浪费了。

然而同平章事的题字,对方坚持其珍贵,整日送礼,来公主府求,让言尚题字。

言尚推脱不得,又有暮晚摇觉得好玩,怂恿他去题字,他就答应了。

但是言尚题字后的第三日,海氏一族的一位海三郎,就也被这家主人请题字。海三郎要参加明年的科考,年方十六,有神童之称。少年不知天高地厚,人家要他题字,他就满心傲气地题了。

海三郎才华横溢,一笔字龙飞凤舞,使人观之惊艳。

主人见才心喜,当即将海三郎的字摆在了园林入口的第一道门,将原来言尚题的字往入门的第二道墙壁处移后。

于是长安便津津乐道,人人都说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压了同平章事一筹。说十六岁的海三郎,和当年的韦巨源一般有神童之才,当是“韦树第二”。

韦树当年就有压了言尚一头,到头来言尚才华始终浅显,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他始终无才不能,比不上那些年少的、恃才傲物的神童们。

暮晚摇听到这个传闻,当即火冒三丈,提刀就要去海家算账,恨他们自己要出名,何以要踩着旁人上位。言尚拦住她,说那也没什么。当夜韦树上门,安抚暮晚摇,说自己从未瞧不起言二哥。

韦树也恼海氏上位、拿自己当垫脚石,他如今又深陷与内宦的官司、与赵灵妃的婚事波折,也是心烦意乱。

到头来,反而是言尚要安慰自己那气不顺的妻子,情绪低落、对前路茫然的韦树。

次日,海氏押着不服气的海三郎登门,向言尚道歉。言尚性情宽厚,不以为意。言尚认为自己才学确实浅,本就不想给人题字,如今闹得几方人都不高兴,倒是怪他当日被人一吹捧,就太过自满。

言尚自省“日后当再不为人题字了。”

暮晚摇仍压着火,面无表情,也不接言尚的话。

次一年的三月,是新帝登基后第一次科考。言尚为吏部考功郎,自是主持这一年的科考。

海氏怕言尚记恨去年海三郎对言尚造成的羞辱,多次忐忑地去公主府投卷。这一年的科考结果出后,海三郎排名第一,为这一年的状元。消息传入后宫,海三郎那位在宫里当妃子的姐姐也为弟弟高兴。

海氏又放下心,原来言尚真如世人所说的那般君子,不曾暗中报复。

杏园为这一年的中举才子们举办大宴,皇帝前去赴宴,而海氏女在宫中为弟弟的状元而设宴,请了所有妃子们一起来。暮晚摇折中一下,没有去杏林宴,而是来宫里参加后妃们的宴席。

席上,许久没见过的春华,有些纠结地望着公主送进宫的那位姓霍的美人,和海氏女话里话外地斗嘴,针锋相对。那位霍美人容颜出色,一身骨头如水,时不时和暮晚摇对望两眼,各自含笑。

一来一往,她们眉目间有着旁人看不懂的暗示。

春华望着暮晚摇含笑的面容、徐徐摇扇的模样,再望望公主送进宫的霍美人那娇柔妩媚的模样

春华心中迷惘,有些难受。她突兀地觉得自己和公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公主宁可往宫中送新的美人给皇帝,公主也不用自己。陛下说,刘文吉和言二郎在朝中斗得很厉害。是否是因为这个原因,公主将自己视为敌人可是,春华一个内宅女子,她对他们那些事,从来说不上话,也不懂。

公主本应知道。

然是否因为自己这样无用,才沦为了公主的弃子明明自己贵为娴妃,却除了一个儿子,一无所有。

春华怔怔地看着暮晚摇的眉眼,想寻机会与公主说话,想问公主是不是不要自己了却见两个宫女各自匆匆地来到席间,一个直奔海氏女,一个直奔暮晚摇。

紧接着暮晚摇和海氏女都脸色微变,看向对方。

暮晚摇刷地站起,冷着脸离席。

席间顿时窃窃私语,过了半个时辰,她们这些后妃才知道丹阳长公主突然离席是何缘故杏园宴上,海三郎向主考官言尚挑衅,出题让言尚对诗。

每一年的考生都应当视主考官为座师,海三郎如此瞧不上主考官,当着皇帝的面给言尚难堪暮晚摇捏着鞭骑上马,出皇城,一路直奔樊川,前往曲江池,奔赴杏园。

她目中发红,隐有恨意。她咬牙切齿“海氏一族我要杀了你们竟这样、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羞辱你”

杏园宴上,暮晚摇下马匆匆赶至。她不顾所有人阻拦,一路往探花宴上闯。她手中提鞭,身后跟着自己公主府的卫士们。她分明已经暴怒,分明要今日发火。

言尚立在阁楼二楼楼梯旁,刚答完了海三郎出的题,勉强过关。他刚摆脱那些考生们,他的小厮神情慌张地在他耳边说几个字,说公主向这边杀过来了。

言尚怔一下,他站到窗口,推开窗,向濛濛夜色看去。他看到暮晚摇一袭红袍,金翠琳琅。她提鞭大步走得飞快,到要进楼的时候,大约是听到方桐在她耳边说的话,暮晚摇蓦地抬头,向楼上看来。

与言尚垂下的目光对上。

一上一下,隔着窗,隔着夜,言尚和暮晚摇对视。

他看到她眼圈通红,看到她眼中的恨,看到她提着鞭子颤抖的手。

她眼中如同流着水雾一般,她坚硬冷漠,看着他的眼神又很疼痛

羞辱。

一次又一次的羞辱。

言尚不在意,可是暮晚摇感同身受。他觉得海三郎只是一个少年,少年人恃才傲物,没什么值得在意;可是暮晚摇听到流言蜚语,看到他被人指点才不配位,看到海氏想踩着他上位暮晚摇就痛苦,就难受。

言尚怔怔看她。

对他的羞辱,对她来说如火焚一般难以忍受。忽有一瞬,他理解了暮晚摇的在意,理解了她对他的维护。

言尚站在楼前,缓缓开口“海三郎。”

原本发过难后、躲入秀才们的海三郎抬头,看向那立在窗前、青白长袍的青年。

言尚背对着所有秀才,背对着海三郎。他眼睛看着楼下的美丽公主,开口道“你出题考我,看我配不配为主考官。但今年科考出题的人实则也不是我,考你们才华的人不是我。

“然我今日却想出一联,来考一考你。”

言尚蓦地回头,他温润如水、又清寒如电的目光凝视着海三郎。夜风吹拂他的衣袂,他朗声,让楼下的暮晚摇也听到他的题

“我且问你,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云,一万年来观蜉蝣,谁翱翔”

宇宙在天,俯看蜉蝣。何等气势,何等气魄。秀才们愣愣地看着言尚,首次在这位主考官身上看到凌厉的气场。

他们听言尚淡声“我题已出,请对。”

作者有话要说 言二出的题是我根据古文改编的,非原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