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尚公主 > 第 159 章

尚公主 第 159 章

作者:伊人睽睽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8:28: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刘文吉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和南蛮合作。

他先将来使稳定下来, 在自己的私宅住下。他敷衍着对方,说要考虑几日。

来使一声冷笑,知道刘文吉想看看战报再做决定。来使身为南蛮人, 心中本能瞧不起大魏的兵力。南蛮人在战场上岂会输给大魏这位刘公公想看,便看吧。

接下来数日, 传入长安的战报, 皆是两方战场有关。河西站场是大魏的主力兵,那里常年提防邻国游牧民族, 精兵常年以待。

南蛮短期内没有从河西战场上讨到好处。

多年来,因地势优劣缘故,河西战场一直是大魏和周边游牧民族交战的主战场。往年大魏和乌蛮开战时, 战场也在河西。此次,大魏虽借杨三郎的眼睛提前看出南蛮情况有变,但朝中认为南蛮若想进攻大魏,主战场当仍是河西。

即使到现在, 大魏中除了刘文吉和南蛮来使交谈过后有了猜测, 其他人仍没意识到这一次, 南蛮主兵力放在了剑南战场上。

大魏总共只有陇右道、剑南道和南蛮相邻, 陇右道地势有优, 剑南地形峻险谁会放着河西不要,而去纠结剑南呢

除非,南蛮此战的目的, 是得到剑南。

剑南之前和乌蛮相邻,乌蛮与大魏打仗时在剑南也吃了不少亏。乌蛮回归南蛮后,阿勒王看中剑南的心脏位置,心知若是有剑南在,南蛮难以冲入关内, 冲入大魏真正繁华的地段。

只有将剑南变成自己的日后想和大魏开战,会容易很多。

自然,河西也重要。若是得到河西,破玉门关,万里平原直下,直夺长安,生擒大魏天子好处也一样。

南蛮阿勒王此次野心勃勃,征集全国所有兵力,称有四十万大军,兵分两句,哪方战场先有突破,就先扶持哪方战场。

战报连日来不断在长安的官员间传阅,战事当前,兵部成为如今的热门。不只刘相公催问不停,连刘文吉都一日三遍地问兵部战报,这都让兵部尚书压力甚大。

压力更大的,是战报结果并不好。

阿勒王自己亲自坐镇,要一举拿下剑南。剑南边关最先生事,连日来,来自剑南的战报全是败,让刘相公脸如黑锅,整日阴沉。不断的败仗中偶尔带着几次少数打赢的战事,就让人十分关注了

廷议中,内宦和士人们也不吵了,一起坐下研究战事。

刘相公若有所思地看着战报中的“赢”场“谁带的兵把这几场战胜的将领提拔上来,封官封爵,上主战场”

兵部尚书擦汗,十分尴尬“这几场打赢的,只是侥幸,当不得常态”

刘相公问“谁带的兵”

尚书顾左右而言他“虽然我等一时吃亏,但我军粮草充裕”

刘相公重复“谁带的兵”

刘文吉在旁轻笑一声,阴阳怪气“罗尚书,兵部这般没本事,难道打着拿兵卒性命去填补战场的打算粮草再充裕,也会用完啊。何况大魏其他事情便不用花钱了,户部全供兵部么

“据我所知,前两日河北来报,河北大地龙苏醒,死了不少人;雨季到了,今年淮南、江南洪水冲堤,淹了不少房子,当地官衙都被水冲没了。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宫里的殿宇因年代久远而漏水,前日娴妃娘娘宫里塌了几个房,压死了几个宫女和内宦,连大皇子都受惊被送去了其他妃嫔那里养着。宫中也要钱,要重新修葺啊。今日只是砸死了几个宫女,哪日砸死了娴妃、砸死了陛下这可不好说了。

“还有陛下想要出长安巡游,中书省一直不批,陛下这两日可不高兴。

“你看,桩桩件件,都要户部出银子。即便战事紧急,我等的事往后拖一拖也无妨,但是战事再吃紧,若是一味空投,却看不到结果,似乎也没意思吧”

兵部那边官员各自怒目而视。

刘相公转向刘文吉,语气冷淡“如此,刘公公有什么指教难道是公公自己有惊世之才,对战事有独到见解”

刘文吉笑“不敢。战事不力,主将撤职。臣只是觉得,兵部尚书若是当不好这个官的话,改让旁人上也无妨。再不然大魏当真打不赢战的话,求和也无妨。”

一时间,士人间掀起哗然,陷入新一轮的争执。

所有大臣们开始就此事争吵,混乱中,只有礼部的一位郎中,韦家七郎韦树安安静静,不言不语。

韦树沉静无比地看着他们争吵,他若有所思地看看刘相公为领头人的士人团,看这时候世家和寒门竟然联手,一起攻击内宦;他再看看刘文吉,刘文吉言辞很厉,很快。

韦树睫毛微晃,垂下眼,无意识地摩挲着凭几案木刘文吉目中有焦灼色。

他焦灼什么

什么事情会来不及

难道刘文吉格外希望大魏赢了这场仗

韦树蹙眉,觉得这不像是他认识的刘文吉。当然,他和刘文吉总共只说过几次话,还是在他十四五岁的时候。时间过了这么久,刘文吉变了这么多,韦树已经完全不认识这个人了。

但是有一个人会比他了解刘文吉。

韦树决定回去给言尚写信,告知刘文吉的异常,请教言尚是否能看出什么。

这一日的廷议,以兵部尚书愤而请辞为结果。刘文吉眼睛眨也不眨,就把和自己关系极好的赵家当权者赵公推上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士人们无法,他们总不能看着大魏求和。

可是打败仗的是士人团,大内宦刘文吉死咬不放,必须有人为此负责。

看一眼那个唯刘文吉马首是瞻的赵公,刘相公懒得多看一眼,拂袖而走。

出殿后,平复了些心情,刘相公问身后一内宦“陛下这两日在做什么”

内宦低着头“陛下为战事忧虑,去皇陵祭拜诸位先祖,回来后,又连日闭殿,吃斋为我大魏祈福。”

刘相公当即冷笑连廷议都不参加的陛下,说自己在吃斋念佛给大魏祈福,谁信

但是刘相公心烦地挥挥手,想只要皇帝乖乖呆在宫里、不乱折腾,爱怎样就怎样吧。

刘相公下丹墀时,忽想起一事,他回头想问兵部尚书,但是回首间,官员们三三两两,遍是庄严的官服,紫袍朱服,气势赫赫。刘相公却想起来兵部尚书刚刚请辞,已经不在这群官员的行列中了。

立在丹墀上,明明遍地是人,刘相公却一时感到空茫,觉得身边空无一人。

一官员关心问“相公这是哪里不适”

刘相公回神“年纪大了,走神了。”

官员当作没看大奥刘相公一瞬间露出疲态的眼睛,只说“相公保重身体,我等都靠您呢。”

刘相公颔首,他问正好过来的兵部右侍郎“方才你们尚书没有说,打了几次胜仗的人到底是谁。他吞吞吐吐,到底是何缘故”

右侍郎小心地回头看一眼背后金銮殿,小声“没有其它缘故,是因为那位身有谋反之罪,陛下在看着呢,我等不好提拔是杨三郎杨嗣。”

刘相公沉默,一时间明白了缘故陛下心眼小,恐看到旧日随太子一起谋反的人被脱罪,会不舒服。

刘相公叹口气,打算回去给言尚写信,把杨三郎这件事,交给言尚去办。

他下台阶的步履蹒跚,背越弯越佝偻。他也许真的是年纪大了,最近常失眠,常会觉得累他想等这场战争结束,该是他辞官的时候了。只是到时候,需要将言素臣调回长安来。

他的几位学生中,还是言素臣最让他放心。并非其他学生的政治手段输于言尚,而是言尚深陷政局、却能守住他自己的那般难得。到时候他的学生们、刘家等世家一道支持言尚,言尚将内宦压下去,刘相公就能放心离开了。

他年纪大了,也该享享清福了。

待他辞官,他就离开长安,去找他最喜欢的小孙女、孙女婿一起住。前年小孙女给添了重孙子,他都未曾见过呢想到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刘若竹,刘相公目中也浮起温和色。

同时还有许多忧虑。

因他的孙女婿如今在河西任职,刘若竹随她夫君一起在那里。如今河西战事紧张,私人书信都为军情让路刘相公许久没联络上自己的孙女。

他很担心他们。

可他是大魏宰相。皇帝无能,宰相当政他不能把私人情感凌驾于国事之上。

只在夜深人静时,祈祷孙女一家平安渡过难关。

河西四郡是河西最重要的四个关卡。战事一开始,整个陇右都进入了战争时期。陇右因常年与外国相邻,历来军官话语权便高。当南蛮进攻陇右时,陇右所有的文官团体都为武官让路。

武官打仗,文官转移百姓,这已经是陇右发展这么多年后、双方配合得极为熟练的合作。

刘若竹的夫君,林道便是这样一个文官。

当他所管辖的地段被战火吞并时,他便与其他官员一道将百姓们向关内转。百姓们不愿离开故土,舍不得家中房粮,这都需要官员强硬驱赶。在林道这里,他和刘若竹刚发现情况不对时,就已经让家中姆妈和侍从们带着幼子往关内逃。

刘若竹没法走。

因为比起寻常百姓,她还要保存那些好不容易收集多年、从各国抢救下来的珍贵书籍文物。

那些书帖典籍,是千百年遗留下来的瑰宝。若被战火所吞,一切都没了。刘若竹和林道在河西收集多年,才保存下来的典籍,夫妻二人如何舍得抛弃

是以,他们只能带着家中那些藏下来的两车书一起逃亡。中途遇上百姓,夫妻二人顺道救援百姓。此一路虽然偶尔遇上战火,会丢失一些书籍,但比起全然丢弃,已然好了很多。

陇右地貌多变,既有沙漠万里,又有沃野弥望。

午后,刘若竹和林道躲在一沙丘后。吃了点儿干粮,他们和百姓们躲在背风处休憩。林道眉头拢着,看着他们运送书籍的车马。

刘若竹握住他的手,他看向妻子。刘若竹柔声“夫君放心,我爷爷在朝中,一定不会看着河西沦入南蛮之手。我们只要到秦岭下,就能平安了。这些书,我们一定能保存下的。”

林道“若是来不及,你护着书和百姓们走。南蛮人也需要和河西官员对话,我给你们争取时间。”

刘若竹怔忡。

她一目不错地看着他,目中光若星夜,碎星流动。

她道“你怕河西落入南蛮手中不,不会的。中枢不会放弃河西的我爷爷不会放弃河西。”

林道搂着她的肩,道“我只是说万一。我们做最坏打算河西如此重要,中枢怎会放手。只是怕万一。”

刘若竹含泪“没有万一。即使有万一,我也不会丢下夫君一个人逃亡。我会与夫君一起。”

林道斥“胡闹你素来懂事,怎么此时不知轻重你与我一起,谁管这些百姓,谁管我们好不容易保下来、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气买回来的书籍,谁管我们的孩儿若竹,不要小孩子气性。”

刘若竹转过脸,看向起伏沙丘。她睫毛上沾着水雾,轻声“夫君,不是这样算的。若真有那么糟糕我会与夫君做好准备,安排好一切。但我不会丢下夫君一人走。

“没有情非得已,而是在这世间,与我相伴终生的,其实只会是夫君一人。人的性命不能轮回,错过的悔恨不能弥补。我们既然志气相投,自然该同生共死。”

林道低头看她。他一时失笑,觉得二人想的未免多。他反手握住她的手,正要说什么,一个百姓忽大声喊“敌军来了,府君,女郎,敌军来了我看到南蛮人的旗帜了”

林道和刘若竹脸色齐齐一变,当即喊众人起来“快,大家趴下,躲起来这里风沙大,我等不是士卒,他们未必会将我们放在眼中。大家都藏好,不要出去”

而再看那跟随着他们的两大车的书籍,夫妻咬牙,将书丢下不管听天由命吧。

南蛮人不识字,不懂大魏的文字,也不屑于学习大魏的文字。这些书籍对他们无用,他们大多会不感兴趣,顶多丢弃几本书

丢弃几本书,保住诸人性命,已然很好了。

夜风吹窗,窗缝被吹开一条缝,凉风惊醒那正伏在案上的青年。

岭南之地的深夜,言尚突然被风惊醒,他抬头时,与正端着蜡烛立在他身旁俯视端详他的暮晚摇对视。言尚拢了拢肩,发现自己肩头被多披了一件外衫。

他觉得自己劳碌暮晚摇关心很不好,便不好意思地看她一眼,问“怎么了”

暮晚摇压下心里对他的关怀。自战事开始,言尚就睡不着,每天都要等长安的消息。她心中有时恨,心想他这么关心,还不如直接回长安怪岭南太偏远,传递消息实在慢。

暮晚摇轻声“长安来信了,我给你带过来了。”

言尚精神振起,眉间的焦虑微放松。

烛台放下,暮晚摇坐在他旁边,拿着数封信,夫妻二人一起打开。有朝中各位大臣写来的,有刘相公写来的,也有韦树写来的。

言尚和暮晚摇从大臣们的信中得知了如今情况,二人心情都有些不好,没想到战事频频受挫,大魏过了这么多年,一与南蛮对上,竟然还是兵力弱。之后夫妻二人看了刘相公的信,信中附上战报,说起杨三郎的几场胜仗。

暮晚摇“既然有人能打仗,就该提携。中枢在顾忌什么”

言尚淡声“顾忌陛下的心情吧。”

暮晚摇一顿,嗤一声。

二人再看韦树的信,暮晚摇没看出什么,言尚则是盯着韦树提及刘文吉反常行为的那段话,翻来覆去地看。

暮晚摇在研究刘相公的信,思索着中枢管不了杨三郎,写信给言尚,难道言尚能管得了剑南战场的决策

言尚忽然说“刘文吉恐怕和南蛮有交。”

烛火荜拨一爆,暮晚摇猛地抬起脸。

暮晚摇“你乱猜的事情,没有凭据,是不行的。”

言尚“当年刘文吉私下杀了罗修,罗修是乌蛮那个使臣团中一人。我发现有朝中官员和罗修交流大魏情报,后来查到那人可能是刘文吉。但之后我入狱了,这事我就没法推进了。当年我有提醒刘文吉注意,但若是巨源判断无误,刘文吉是有问题的。”

暮晚摇忽然目中一冷。

她说“你入狱纵是有你自找死路、年少轻狂的缘故,但现在想来,未必没有刘文吉在后面推的缘故。”

言尚默然。

时隔数年,抽丝剥茧,某些藏在深处、一直未被人发觉的政治因素,从深渊下浮了上来,露出丑恶嘴脸,嘲弄地看着二人。

而一旦有了痕迹,更多的痕迹便出来了。

暮晚摇咬牙切齿“他可真是混账”

言尚不愿多提当年牢狱之事,叹口气,便也不多说了。只是二人凝重起来,若是发现刘文吉有问题,那两人对长安的干涉,就要重新调整手段了

暮晚摇从案上拿起一封书信,见上面画着地图,乃是剑南之地的。剑南的各处进攻路线、各处兵力,都被言尚标得清清楚楚。这张极为详细的战略图,显然原本是打算给长安的。

暮晚摇嘲笑言尚“你一个文官,指挥别人打仗,不合适吧”

言尚捏眉心,说“不是我要指挥的,是三郎前两日托晓舟给我写的信中附带的,我只是抄录一下给中枢”

他停顿一下“但是现在不能用了。”

如果朝中有人不是自己人,这张图会害了大魏。虽然还不确定刘文吉有没有背叛大魏但是,小心为好。

言尚重新摊开信,开始随手写一些乱七八糟的战事指挥他随手指挥也没关系,他的主要作用是表态,是催着长安作战,是督促兵部推进战事。

暮晚摇见言尚又忙起来,便不再多说。她轻轻在他瘦削的肩上按了一下,起身带上门出去了。暮晚摇背靠着书舍门,听着舍内的沙沙狼毫写字声。她心想言尚当年也随杨三郎一起参加过长安的演兵,言尚自己不能作战,但未必不能指挥旁人作战。

方桐提着灯,见公主在寒霜中站了太久。公主身体弱,他怕公主站久了病倒,便上来提醒公主回房。

方桐看一眼窗上映着的青年身影“殿下放心,臣会看着二郎,不让二郎整宿熬的。”

暮晚摇摆了摆手,示意她想的不是那个。她说“明日我会给咱们言小二开点儿安神的药,让他好好睡一天。”

方桐无言。

暮晚摇若有所思地吩咐“方桐,明日咱们言小二睡着后,你拿着你们驸马的官印,召广州节度使前来见我。不不只广州,整个岭南的节度使,都来见我。

“告诉他们,岭南要开始演兵,提防外患。”

方桐顿时紧张“怎么南蛮会来进攻岭南他们有这么多兵么”

暮晚摇勾唇“他们号称有四十万大军,但我估计,除去那些老残病弱,剩下的真正战力大约只有三十万。三十万大军还兵分两路只要大魏撑下来,败的就是他们。他们常年战乱,自己已经被掏空,所以才急需战争。但这场战争只要拖的时间久,大魏就是赢家。

“不想冒险的话,他们应该不敢再多开辟一个战场。哪怕是蒙在石,也经不起这般分散兵力。我让岭南演兵,并不是怕他们进犯岭南我是怕朝中有不是我们的人,不肯给剑南、河西出兵。

“早做准备为好。”

方桐突然道“赵公如今成了兵部尚书,赵五娘赵灵妃身在剑南,难道赵公不管自己女儿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争取赵公”

暮晚摇目中光亮,赞许地看一眼方桐“那就让五娘去争取”

长安城中的皇宫中,皇帝奄奄一息。因整个国家战争时期,他昔日享乐的,几乎都被撤了。这场战争不知何时能结束,他已不堪忍受。

刘文吉来向皇帝请安,本是来汇报战报,皇帝却拉着他,喋喋不休地抱怨刘相公的强硬。

皇帝不满“朕并不是不管战争朕斋戒都是为了祈福,还被那老头子教训一通,让我少信怪力乱神的东西。老匹夫,迟早朕会掌控朝堂,让朝堂都听朕的”

刘文吉目光凉凉地瞥皇帝一眼。

皇帝再次抱怨起,说战争掏空国库,自己宫里连夜漏雨,都没有钱修。

刘文吉看他半晌,心想这样的皇帝,他们竟然在帮这样的皇帝做事

太讽刺了。

刘文吉忽然道“陛下,其实南蛮使臣来了大魏,要和我们谈和。臣是觉得战事当前,不应和使臣谈和,所以才压下。”

皇帝一愣,见刘文吉要下跪请罪,他连忙道“朕知道了,你是怕刘相公那些人说你吧他们不肯谈和,你才不敢提。你受委屈了”

皇帝问“他们谈和条件是什么”

刘文吉“他们想要剑南。”

皇帝愕然,没想到南蛮野心这么大。他登时大骂狼子野心,痴心妄想,竟敢要大魏国土。刘文吉见皇帝如此激动,以为自己看错了这位皇帝。

果然,皇帝骂完后说“剑南不能给他们。”

刘文吉低头称是。

谁想到皇帝话锋一转“剑南只能划给他们一部分。益州这样的地方,是绝不能给的。扬一益二,益州这样富饶的地方,绝不能给。但是除了益州,剑南其他地方多贫荒,给也无妨。反正南蛮那些野人又不懂,糊弄糊弄无妨。”

刘文吉端详着这位皇帝。

他初时想扶持一个废物当皇帝,他今日才真正意识到,这个废物,居然是个什么都知道、却仍不在乎的废物。连他都犹豫要不要送出剑南,皇帝竟然只是不想给富饶的地方。

这样的人,是君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