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女配不想死(快穿) > 第10章 真假千金10

女配不想死(快穿) 第10章 真假千金10

作者:缓归矣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11:08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这一场见面因萧雅珺的晕厥不欢而散,临走时,萧老夫人看着阿渔的目光能喷火。

怼得老太太无话可说的阿渔神清气爽,她才不在乎萧老夫人的好恶,只是在这个讲究孝道的朝代,难免被动。可让她服软,去讨好这位对她充满敌意的老太太,也绝不可能。

挑起车帘一角,阿渔眺望窗外被皑皑白雪覆盖的田地,打定了主意,孝道之上还有皇权。

游氏心事重重地歪在软枕上,之前的情形在眼前挥之不去。瑜儿说她不想看见雅珺,游氏能理解,她也见过周氏夫妻,雅珺眉眼带着她亲生父母的痕迹,看见雅珺,她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周氏夫妻,进而想起这对夫妻的种种恶行。

她不忍因周氏夫妻的恶行报复雅珺,却也无法如曾经那般宠爱雅珺,她已经不知道怎么面对养女。

分开,对他们所有人都好,去另一个地方,改名换姓,雅珺不必再受亲生父母恶名连累,可以重新开始。

然而,看萧老夫人的态度,是万万不舍得让雅珺走的。经了这一次,老夫人只怕怨上了瑜儿。

往后再怎么刻意避开,也少不了再遇上,要是瑜儿还如今天这般强势,传扬出去,瑜儿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斟酌再三,游氏缓缓说道:“瑜儿,那终究是你祖母。”

阿渔放下车帘,半垂着眼睑陈述事实:“老夫人不喜欢我。”

游氏心中一酸,她岂能没察觉到萧老夫人对女儿的不喜。

“在老夫人眼里,我不是失而复得的孙女,而是破坏者,破坏她和萧雅珺平静美好生活的入侵者。”阿渔直白而又残酷的将事实呈现在游氏眼前。

游氏想解释,可无言以驳,半响吃力说道:“雅珺是你祖母一手抚养大,你体谅一二,老夫人年纪大了,俗话说老小孩老小孩。”

“我明白,今天是我冲动了。”阿渔俏皮一笑:“以后老夫人再说什么,我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就是。”

游氏怜惜地拍了拍她的手:“委屈你了。”

阿渔轻轻笑:“有爹娘疼我,我不委屈。”萧老夫人对她越不满,靖海侯和游氏就越心疼她。

游氏目光更加怜爱。

之后一直到过年,阿渔才再次见到萧老夫人,大抵是有了上一次不堪回首的经历在,萧老夫人没再试图软化阿渔,只是无视了她。

阿渔面上惶惶,落在其他人眼里,不免同情一二。满府皆知萧老夫人最是宠爱萧雅珺,哪怕证实不是亲孙女了,萧老夫人对萧雅珺的疼爱不减反增,远在诸位亲孙女之上,不是没人拈酸吃醋。眼下再看最该被补偿的阿渔在萧老夫人这也讨不了好,还被冷遇,少不得嘀咕两声偏心眼,对阿渔更亲近,对萧雅珺更排挤。

纵然萧老夫人不喜,但是作为侯府正牌千金,又有靖海侯与游氏撑腰,阿渔依然逍遥自在。

倒是随着萧老夫人回府的萧雅珺,名不正言不顺,处境颇为尴尬。萧雅珺总觉得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饱含深意,令她如芒刺在背。

游氏满心愧疚,阿渔一番控诉犹言在耳,萧老夫人却置若罔闻,堂而皇之地带着萧雅珺回了府。只萧老夫人是长辈,大过年的总不能让老人家闹脾气带着萧雅珺在别庄过。

因着这一份愧疚,游氏和靖海侯送了阿渔不少好东西。

阿渔把玩着靖海侯刚刚着人送来的白狐披风,其实她觉得萧雅珺回来才是自讨苦吃。回到侯府,萧雅珺就得直面身份转变带来的巨大落差,还有形形色色的目光,别有深意的话语。

尤其是当她们同处一个屋檐下,鲜少有人不悄悄拿二人作比较。

曾经,原身被这样的比较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今,喘不过气来的变成了萧雅珺。

阿渔学什么都一点即通,进步神速,令人惊喜之余不由扼腕她被耽误了最好的时光。周氏夫妻一而再再而三被拖出来挞伐,少不得要带累萧雅珺。

“祖母,我想回别庄。”萧雅珺终于受不住这样的煎熬,软刀子割肉,杀人不见血。

萧老夫人大惊失色:“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是雅瑜?”

“不是。”萧雅珺嘴里发苦,阿渔从不曾欺负她,她只是无视她,反倒是往昔相处融洽的姐妹们变了脸阴阳怪气地挤兑她。

“那是怎么了?”萧老夫人追问。

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萧雅珺哽咽,只道:“祖母,我想回别庄。”

萧老夫人心急如焚,问她问不出来,转问梧桐。

梧桐义愤填膺地告状,先是八姑娘目中无人,又是五姑娘冷嘲热讽,六姑娘挑三拨四。

萧老夫人气得要教训几个孙女。

萧雅珺急得直哭,这样只会让姐妹们变本加厉地厌恶她。萧雅珺声泪俱下,苦苦哀求,哭得萧老夫人五脏六腑都揪在一块,不得不松了口,允她回别庄。

没了萧雅珺,这个年萧老夫人过得没滋没味,一出十五,立马收拾行李又去了别庄。

出了正月,阿渔也提出想离府。

阿渔的理由是:“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在府里少不得要应酬还有各种杂事,让人静不下心来。”

游氏觉得有理,再来她如今的状态,走出去到底略有不足,游氏也听到过一两句不中听的议论。居移气,养移体,精心养上一两年,女儿必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届时定能让人刮目相看。

如是一想,游氏就带着阿渔还有先生嬷嬷去了自己名下的翠微山庄,和萧老夫人的温泉别庄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省得偶遇。

游氏陪着阿渔在山庄住了几日,见她适应良好,便准备回府,临走前殷殷叮嘱:“爹娘有空会来看你,想家了,就回来住几日,需要什么,只管打发人来说。”

“娘放心,我就在京城,又不是去哪儿?”阿渔轻笑。

游氏失笑,也觉得自己小题大做了。只女儿回来后,就没跟她分开过,游氏着实有些不习惯,更不放心,可孩子总是要长大的。

游氏怅然若失地离开。

游氏走后,阿渔当了几天乖学生。突然有一天,她从外面散步回来后要求寻个木匠来。

山庄管事一头雾水,不过还是依言寻来一个经验丰富的木匠。

“这图纸上的东西你能打出来吗?”阿渔递了一张图纸给木匠,上面画着耧锄,一种翻松土壤的农具,比现有的农具省时又省力。

改造农具只是第一步,粮食增产才是目的。这年代对土地的依赖高的超乎想象,甚至可以说一个王朝的命运取决于土地收获,风调雨顺则国泰民安,凶年饥岁则国步艰难。

一旦增产成功,原身其中一个心愿——成为游氏的骄傲,便能达成。

当年,游氏被萧老夫人指着鼻子骂过教女无方,因为原身受了不少白眼嘲笑。那个小姑娘对母亲满心愧疚,重来一次希望将游氏丢掉的颜面,一点一点挣回来。

阿渔不只要让游氏母以女贵,还要让萧老夫人再不喜她也得客客气气的。就算恭王气运逆天,还是顺着原有轨迹得势,让他也不敢为了讨好心上人就肆意往她伤口上撒盐。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她才不会给恭王得势的机会。

木匠仔细看了几眼图纸,不敢打包票,只说可以尝试着做做看。

阿渔便让他去试,这一试就是一个月。不是木匠技术差,而是阿渔没有一下子就给出完整的图纸,实验哪有一举成功,当然得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得到来之不易的成功。

在此期间,对于阿渔的不务正业,朱先生强烈谴责,痛心疾首于阿渔不好好学习,竟然荒废学业于这种奇技淫巧上,简直浪费了她的天赋。

阿渔好脾气的听训,该干嘛还是干嘛。

山庄内不乏有下人议论,用一种微妙的语气说:“到底是乡下地方长大的。”

在他们看来,阿渔不好好做她的侯府千金,折腾这些木工,那就是自甘堕落。

这年代,士农工商,工在农之后。

听到流言蜚语的朱先生终于忍无可忍地向前来看望阿渔的靖海侯和游氏告状,希望他们管一管阿渔。

靖海侯略一皱眉,问阿渔:“你想做个什么玩意儿?”

游氏打圆场:“真是个孩子,玩归玩,不过还得以学业为主。”

阿渔捏了下手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不是玩,我想做一个锄具。”

这下连游氏眉头都皱了起来。

阿渔轻声道:“那天我出门看见农人很是辛苦地锄地,”神色黯淡几分:“我以前也锄过地,知道这活的辛苦,一天下来,手都能磨起泡,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一个更方便省力的工具就好了。我空的时候,想了好多,不过之前一直都没机会试验。那天想起来之后,就想试着做做看,要是成功了,也能帮助一些人。”

靖海侯游氏包括朱先生皆是静默了一瞬。

游氏心尖蓦地一疼,握住了阿渔的女儿,细细摩挲着她的手掌,女儿的手还不如自己柔腻,残留着辛苦劳作的痕迹。

朱先生听得心里也不是滋味,本是天之骄女,却沦落乡野受尽磨难,一个姑娘家竟然要去锄地,他清了清嗓子:“八姑娘赤子心肠。”虽然他还是不觉得她能做出什么来,但这份心意难得可贵。

阿渔腼腆地笑了笑。

靖海侯也不觉得阿渔能做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但是哪里舍得打击她,便道:“闲暇时可以放松放松,不要拉下功课。”

阿渔笑了笑,带着点小女儿炫耀的娇憨:“爹娘要不要去看看?”

靖海侯和游氏自然要捧场。

阿渔就兴致勃勃地领着他们去了木匠处,就像一个迫不及待向小伙伴展示玩具的孩子。

难得见她这么孩子气的模样,靖海侯和游氏忍俊不禁。

还没走到,就见一个人兴奋异常地冲过来:“成了,成了!”

阿渔喜形于色:“做成功了?”

来人点头如捣蒜,才发现靖海侯和游氏,连忙请安。

靖海侯好奇:“什么成了?”难道是阿渔说的锄地工具,思及此人喜出望外的神色,靖海侯脸色微微一变。

“回侯爷,耧锄成了,小的们试过了,用这东西锄地,比之前快上七八倍。”

靖海侯眼前一亮:“在哪?”

那人赶紧起身带路,领着一家三口到了一块田地上。

“这就是耧锄?”靖海侯看着摆放在中间的木架子。

阿渔点头:“是把耧车和锄头结合在一起,所以就随便取了个名在耧锄。”历史上,这种工具就叫耧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锄种效率。

阿渔又让人再示范一遍。

亲眼见识到这种工具的效果之后,靖安侯喜上眉梢,此物若是推广至全国,委实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幸事。

靖海侯看着阿渔的眼睛彷佛在发光:“好孩子,天下百姓都会感谢你。”

“是大家的功劳,我问了好多老农,他们给了我不少建议,还有工匠们,要没有大家帮忙,我一个人怎么可能想得出来。”阿渔道。

靖海侯更加欣慰:“每一个都有赏,重赏!”

阿渔扬唇灿笑。

游氏比阿渔笑得还灿烂,一脸的与有荣焉。

次日,靖海侯进宫面圣,献上耧锄。

当今圣上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王,闻言,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就去御田试验,甚至亲自下场用了一回,连连道好:“有了此物,百姓省时省力,大善。太子,你来试试看。”

太子接过扶手,用耧锄锄了一小片地,估量一番,眉目含笑:“父皇,这耧锄微微用力,便可入土二三寸,日耕不缀,一日约可锄二十亩地。”

皇帝龙颜大悦,将推广一事交给太子,转脸对靖海侯:“当记爱卿一功。”

靖海侯躬身道:“臣不敢居功,此物乃小女与众农户工匠集思广益之成果。”

“爱卿之女?”皇帝微微讶异。

靖海侯:“乃臣年前刚刚寻回之嫡女,小女长于民间,亲自下地耕作过,知农事艰辛,便想略尽棉力。”他还没沦落到要去抢女儿功劳的地步,女儿长于乡野,婚嫁时会被人挑理,但倘若陛下金口玉言夸赞,可大大提高她的身份。

皇帝也听说过靖海侯府嫡女被偷梁换柱一事,捋须而笑:“还未恭喜爱卿明珠复得,爱卿之女身处逆境,却未自暴自弃,依旧忧国爱民,有乃父之风。”

一旁的八皇子眉心微不可见地皱了皱。

靖海侯:“陛下谬赞,臣女愧不敢当。”

“当得起,她功在百姓,于国有功,该赏。”皇帝大手一挥,一一赏赐靖海侯阿渔以及与耧锄有关的老农工匠,其中几名工匠还特招进入工部,协助耧锄推广。

得到赏赐的老农工匠恨不得将阿渔供起来,尤其是实现了阶层跨越的工匠。

山庄内暗地里嘲笑阿渔‘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的人觉得脸有点疼,讪讪地想,到底是侯府千金呢。

朱先生也有点尴尬,本以为女弟子不务正业,不想干的是再正经不过的事了。此后,对阿渔的改造大业大行方便。闺阁才女和造福民生,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过了好几日,温泉别庄内的萧老夫人才知晓阿渔得皇帝称赞厚赏一事。耧锄利于百姓劳作,农乃国之根本,上下无不交口称赞。

萧老夫人心情复杂地捻着手上佛珠,论理萧雅瑜有此造化她该高兴,这是整个靖海侯府的荣耀。

只随着萧雅瑜一举成名,本已经逐渐冷却的调包之事,再一次被翻了出来,舆论更加偏向萧雅瑜,与之相对的,落在珺儿身上的指责更加刻薄。

萧老夫人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萧雅瑜名声越好,珺儿的名声就越差。

作者有话要说: 粗壮的金手指(#^.^#)

①耧锄:王祯 《农书》卷十三引《种莳直说》:“此器出自海壖 ,号曰耧锄。耧车制颇同,独无耧斗,但用耰锄铁柄,中穿耧之横桄下,仰锄刃,形如杏叶。撮苗后,用一驴,带笼觜挽之。初用一人牵,惯熟不用人,止一人轻扶。入土二三寸,其深痛过锄力三倍。所办之田,日不啻二十亩。”

这里的亩,由于各个朝代规制不一,所以顷亩的广狭,前后颇有差异,具体换成现在是多少,我也不知道啊,找不到数据哈。

PS 白天我要改几个错别字,请无视更新提示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