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 25 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 第 25 章

作者:湖涂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10:51:3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一大早的, 大家还没上工,苏青玉就和李芳开着拖拉机出门了,还把二哥苏卫民给叫上了。

他是在外面混的人,各个队里都混得开。

苏卫民正好想偷懒, 干干脆脆的请了假人就跟着苏青玉跑了。

陈爱兰看着自己儿子那狗腿子样子, 就恨得咬牙。

路过大队的时候, 苏青玉还把队里那铜锣给借了,一路上李芳颤悠悠的开着拖拉机,苏青玉敲打着铜锣, 苏卫民不要脸的大嗓门吆喝, “苏家屯加米厂开机了, 坐拖拉机去加米啦。

他们在路上的时候, 正好是大伙儿一大早上工的时候。大家已经很久没听到这种热闹的动静了, 都朝着那边去看,

听到加米厂开工了, 再一听是苏家屯的,也好奇的问起来了,“苏家屯也有加米厂啦啥时候的事儿啊, 你们咋还有加米厂了”

苏卫民道, “都开工两天啦。离你们不远, 以后要加米加面的就去我们那边弄, 和公社一样的价钱,还能用粮食抵工钱。要是人多,还能用拖拉机来接。就收个几分钱油钱。”

一听还能坐拖拉机, 大伙儿更热闹了。

这待遇也太好了吧。他们这平时去一趟公社,可耽误工作了。

人家公社加米厂都是上班时间开,他们下工了也不能去。中午去一趟都得特地请假耽误工作。

现在苏家屯这么近,而且还有拖拉机接,那就方便了。几分钱也不多,也不是经常加米呢。

苏青玉道,“你们要是一次性超过一千斤粮食,咱免费接。有这个意向的让你们队里组织好,派人提前去我们厂里预报名额,去晚了人太多排不过来。每个队里每天限额两千斤。超过了咱一次拉不了。”

听到这话,大伙儿更热闹了。

几分钱不多,能免费当然更好啊。

大家还想问,拖拉机已经敲着锣开远了。

这些其他队里的人赶紧去找队长商量啊,以前都是散户自己去,现在能占便宜,当然还是抱团好啊。

一个队里少说也有一两百户人家,一千斤粮食那是小意思。

反正也不怕粮食长虫了,长虫了不也照样吃啊,只要能占便宜就好。

苏青玉他们一路吆喝,当然也没跑多远,也就围着苏家屯附近几个大队转了一圈而已。

厂里就那一台加米机器,暂时还搞不了那么多生意,慢慢来,而且先把这边搞好了,人家附近的听到动静,自然会来的。

即便只是转这么一圈,也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苏青玉他们中饭都是在车上吃的。

李芳就是心疼这柴油。

苏青玉道,“就这么点路程,没多少,前期投资很有必要。等后期啊,咱这车子不用的时候还能租呢。也能赚钱。你看看这大队拉粮食啥的,还有队里进城的,人家不也得用嘛,钱都能赚回来的。”

苏卫民一听自己这堂妹张嘴闭嘴的就能赚钱,听的眼睛发直,直咽口水。

他咋觉得在他堂妹嘴里,这钱都不是事儿呢

“青玉啊,你说啥时候带哥也挣点儿”

苏青玉道,“想啥呢,这是给集体挣钱,又不是给自己个人的,你要想挣钱啊,得多动动你的脑子,怎么给我们拉生意。效益好了,以后有机会我还能不给你你要是不给做出点贡献来,我就把你弄厂里来,咱队里其他人能服气”

苏卫民是个喜欢偷懒耍滑的人,为了这个目标,他很乐意动脑,”妹儿,我觉得啊,咱这样还不够保险,回头你给写个公告,就和咱队里那样的,我给你去每个队里贴去,让人都知道咱队里的加米厂开了。”

苏青玉闻言心里就乐了,她就说了,只要是人,那就有能用的地方。

瞅瞅,这苏卫民同志不就能用吗

懒人都是聪明人,古人诚不欺我,“孺子可教也,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

苏卫民看了看这拖拉机,眼馋道,“那我到时候开拖拉机出来”

“想得美,这成本多高啊,顶多给你在队里借自行车。”

得了,自行车也是车,苏卫民美滋滋的点头,“包你哥身上了,写的多,咱能贴每个小队去。”

那当然没问题了,队里那么多知青,还能写不来几个单子

就在苏青玉他们回去的时候,离苏家屯比较近的队里已经在统计需要加米的名额了。

这一统计下来不得了。人还挺多。

毕竟这免费接送的待遇实在是前无古人,太稀奇了,也太招人稀罕了。

关键是还限额了,有了竞争,大家都想凑个热闹。而且正好也是自家需要的。这不就都往上凑吗。都不止一千斤了。才十几户人家就凑了两千斤,其他的还么排上号。

一直守在厂里的高晓华和朱琳他们看着人家提过来的数量,都惊呆了。

这一下子来这么多。

而且这一看就是苏青玉他们出去拉回来的。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拉的单子,一次性搞这么多。

对于苏家屯加米厂的同志来说,加米厂不嫌弃单子多,累不要紧,有效益就行。

于是几个知青同志热情的招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客户,有模有样的带他参观苏家屯的加米厂。

说实在的,在人家这眼里,这厂又小又破,要不是能加米,离得近,还真不想来这边。去公社那边还是熟悉点。

可是知青同志都热情啊,给倒水,给吃瓜子,态度实在太好了。不像在公社那边,搞的自己像个孙子一样的。

高晓华她们还介绍道,“只要派个孩子或者老人来看着就行了,回头上车下车都有人扛。上机器也有人扛,你们就派个人来看着数量就行了。”

其他女知青默默的摸了摸自己的胳膊。心道男同志能干的女同志也能干,不就是力气吗,都有。

这边队里派来的代表一听这话,心里就更满意了。

这可真是太省事儿了,每次加米就是怕耽误工作,因为要自己扛着去公社,要上机器,要扛回来,这都是需要家里的主要壮劳力来办的事儿,但是因为路途以及排队的原因,每次都要耽误一天工作,人还累得慌。

所以加米对于每年每户来说,也算是个大事儿。

现在苏家屯搞的这么贴心,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了,只要安排个家里不用干活的老人孩子来就行了,有车接送,一点儿也不费力气。

于是立马就定了时间,“我们明早就来,可得给咱排上啊。”

“没问题没问题,只要你们提前准备好粮食就行啦。”

于是双方宾主尽欢,送走了人,几个女知青高兴的互相鼓掌,“太好啦,咱又有生意了。”

徐丽道,“就是有点憋屈,感觉咱上赶着似的。”以前人家逛商场,那些卖东西的可牛气了。

高晓华道,“厂长说啦,咱现在拼的就是个服务,人家是咱衣食父母,可不得上赶着有工资拿就行”

其他女知青也道,“就是,只要不下地干活,咱乐意上赶着。”

朱琳得意道,“小徐啊,你这态度要改改啦,要不然就得一直守厂子了。”

“去你的谁是小徐”徐丽瞪了她一眼。

朱琳吓了一跳,然后扁嘴,“凶谁啊,看你敢凶咱厂长不。就知道欺软怕硬。”

徐丽“”她可不是欺软怕硬,是那个厂长歪理多。

从苏家屯加米厂回去的人也和队里其他人说了这个情况了。

田间地头的都还在干活,听到是这么个情况,都当新闻一样的讨论,“苏家屯这可真是搞的新鲜啊,比公社还会来事儿。”

“那肯定不一样,人家公社可不得牛气吗。苏家屯到底还是大队开的,把咱们当人看。以后他们一直这么干,咱就一直去苏家屯,懒得去公社受气。”

其他这次没排上的人也赶紧和队里去报名,准备排第二波去。

于是等苏青玉他们回到厂里的时候,加米厂的生意已经排了好几天的了。

加米厂的工人们高兴的在厂门口迎接他们,高晓华高兴道,“厂长,咱们队里的生意可好了,一波一波的来,都排不下去了。”

苏青玉道,“这算啥啊,后面还有更多呢,人家这还是探底的,有的大队里几百户人家,都要加米加面的,以后忙的每天都要排不过来的。

如果不是因为大家现在的工作和厂里的效益紧紧挂钩,这会儿听到这话肯定要抱怨太忙。

但是因为大家现在把这些人当衣食父母了,巴不得生意越来越好,听到苏青玉这话,大家都兴奋的眼睛冒光,期待着红红火火的场景。

苏家屯大队部这边还在盯着加米厂这边的动静。

因为苏有福还挺眼馋这个厂子的,倒不是眼馋赚的钱,他不信这厂子能赚钱,就算赚钱了,也要归一部分到队里作为集体资产的。他就眼馋这里面的人事安排。他儿子苏满贯不方便安排在大队部里面,安排在这种厂子当个厂长也合适啊。

但是因为之前队里啥都没给,这会儿也不好插手。吃相难看,到时候知青们把机器都还给县里了,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苏有福就想着,几个女娃娃也不懂开厂,别看现在开起来了,可后期也不一定能发工资呢。其他厂子那都是有当地的政府单位扶持的,别的大队的加米厂,里面的工人工资那也是队里给的。所以不管生意好不好,这些工人都有一口饭吃。

自己这队里的加米厂,是知青们自己办的,队里之前也没批转款支援他们,前期搞不起来,没收入,工人也是拿不到工资的。

没饭吃了,那肯定也是要找队里帮忙的。

苏有福就准备等苏青玉来求他的时候,就批了这个款子,但是以后这厂里的事儿,他苏有福也是要插手的。

苏有福这盯了几天了,眼看着厂里生意开始走下坡路了,心里就估摸着到头了。

毕竟这队里就这么多人家,大家加米加面的,一个月也就一次,有的两三个月一次。哪能天天那么多人来呢

他就等着再过一阵子苏青玉上门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