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411章 第411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 第411章 第411章

作者:湖涂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10:51:3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双方谈妥了,东山区就立马行动起来了。每个村选两到三个勤劳苦干的人出来,去当地镇上集合。到时候一起去坐车去花岗参观。还特别声明,包一顿饭。

虽然这会儿人不缺吃的,可能出去走一圈,还能在外面吃一顿饭,就没人不乐意的。

所以甭管下面干部办事能力怎么样,这件事情也办的很顺利。

花岗这边就更方便了。苏青玉只需要和老书记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安排,只要说得出道理的,书记基本上都是支持的。

一个通知下去,下面就开始准备起来了。倒不是准备接待工作。这对于花岗干部门来说是小事儿。随便找个饭店就能摆上几桌了。绝对是有鱼有肉,吃的好好的。

要安排的主要是苏青玉之前承诺的,每个村子抽一个干部出来,去东山手把手的帮忙。

苏青玉要求的还是优秀的干部。

她认为,这也是对花岗干部的一次锻炼的机会。

之前花岗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是由上面对下面进行方方面面的引导,所以下面基层工作都比较好做。

这次她也感觉到花岗的干部其实都没经历什么锻炼。

这次正好有个机会。

未来花岗要发展,对干部的要求也更高。特别是现在花岗对基层干部要求高,就更需要锻炼了。

这次安排一些年轻的,优秀的干部去东山支援,未来他们回到花岗,承担起更重要的担子,也能有足够的经验来处理事情。

可这选人就需要时间了,要选优秀的,还得自愿去。

毕竟去了东山,到时候肯定是要在那边住一阵子。那边的生活肯定是不如家里生活好。

本来还担心没人愿意去,结果主动报名,竞争这个机会的人还挺多的。

林楠也去了解这次任务进度,听说这个情况之后,立马就弄清楚原因,然后来和苏青玉汇报。

“主要是现在我们的干部考核,和干部福利待遇挂钩。大部分人也都清楚要做出成绩来,就要做一些有难度的工作。现在花岗各个村都在按部就班的工作,没多少出挑的机会。这次知道东山的情况,就觉得机会难得。”

苏青玉一听,心里也是欣慰。

良好的福利待遇,和考核制度,终于在花岗的干部群众起到初步作用了。

这还是刚开始实行,等以后考核制度越来越成熟了,花岗的干部素质也会越来越高。

没准她有一天,真能体会到如臂指使的感觉。

“东山那边联系没有,什么时候过来”

林楠立马道,“我问过徐主任了,徐主任说和那边的主任已经对接好了,明天一早就过来。因为时间原因,这次行程主要是给他们安排好山和花岗。”

苏青玉点头,“这事儿你们对接好。这次的事情对东山的下一步很关键。民心是很重要的。”

东山的人比苏青玉还着急,联系好了形成安排之后,立马就行动了。

这些东山选出来的老百姓坐在大卡车上面,一个个新奇的谈论着这次的安排。

“听说是去花岗学习参观。你说我们能学什么啊”

“不知道,不过我听说花岗人过的挺富裕的。”

“好山人也过得好,我姨妈婆家的小姑子就嫁到好山的,听说过的可好了。不过我姨妈说可能是吹牛。

你们知道过的多好吗,说是家家户户不缺肉吃。还盖新房子。收入比人家城里人都多。”

“吹牛吧。”

这些人虽然是东山的,但是和好山离的并不近。哪怕离得近。因为平时基本上不会离开村子,所以对其他镇发展情况并不了解。

偶尔也会听到一些人家传过来的消息,也只会当吹牛。

因为那种生活对他们来说不可能。农村咋可能过那么好的日子呢。

其实要说他们也不是没努力过,也学人家花岗人种过菜。但是技术不过关,所以种的不好。

他们的干部并没有教他们什么叫做大棚菜,也不知道专业种菜的技术。不知道菜要怎么种才会有卖相。

加上村里也没有专门的人来收菜,所以虽然花岗那边有经验,也传过来一些了,但是依然没能致富起来。

就和苏青玉曾经说过的一样,出去少量脑子比较活,胆子比较大的农民同志。绝大部分的农民同志除了勤劳苦干之外,并没有能力靠自己发家致富。

偶尔做出一点尝试,没能成功,就会马上放弃。

毕竟太穷,失败的成本他们承担不起。

车子很快到了好山镇。

因为人还挺多,百来人,为了不搞出太大的阵仗引起当地人工作不方便,所以就分成了几个小队,去不同的村子学习。

起先,东山的这些人并没觉得这里有什么好学的。可他们去人家村子里的时候,看着那修好水泥路,眼热的不得了。

哪怕他们出门少,也是想有一条好路啊。

而且他们从镇上下来村子里的,镇上的沥青路和这水泥路是通的,也就是说,人家村里人上镇子上,就算下雨天也不会一脚泥。

到了村子的时候更不得了了。

那一排排的红砖瓦房了。

还有些人家在建房子。

事实上好山的人确实富裕。比传说中的还要富裕一些。

特别是一些家庭人口多的,大养殖户,一年的收入就够他们盖房子了。

每个月基本上都有出栏的牲畜。加上还参与村里的投资。一家人几乎都是双份收入。

进村之后,还没来得及眼红新房子,他们的眼睛又被那些养殖户家里的牲畜吸引了。

来这里参观的,几乎家家户户也是养了牲畜的。比如一头猪是必备的。另外还要养点鸡。鸭子是没法养的,没这个技术。

可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存活的鸡都不多,一天能有几只鸡蛋就不错了。

哪里像好山这下面村子的养猪户,人家那是拿着篮子在窝里捡鸡蛋啊。

这些人眼热的时候,村子里干部也过来迎接他们了。

客客气气的和带队的干部握了手,表示对他们的热烈欢迎。“东山的兄弟能过来,我们是非常欢迎的。听说以后我们是要一起合作,以后就是兄弟单位了。”

就有东山的老百姓代表问道,“什么合作啊”

“你们不知道吗就是以后你们东山也要和我们这边一样,搞养殖户,区里给你们技术,手把手的教,还给你们一起盖养殖场,以后一起赚钱。就和我们这样。”

听到这话,大家一脸懵逼。

有些人倒是想起来了,“之前我们村里是宣传来着,说带我们一起养猪养鸡,咱没听进去。咱自己家里不是都养了吗,也没发个财。”

好山这边的养殖户就不高兴了,“怎么发不了财,我们这边家家户户都养呢,和你们自家养的不一样。”

有好山的其他养殖户也过来说了,“政府带着,和我们自己搞不一样。人家那有技术,可讲究了。手把手的教,还给我们选苗子。还有兽医帮我们看。等养好了,就有车子集体过来收。咱们一点心都不操。”

说起自己村里的事儿,好山的人骄傲极了,抬头挺胸,底气十足。

东山区的这些人则一个个的更迷糊。原来区里之前宣传的是这样的。可我们那边干部怎么没动静啊。

好些人嘀咕起来了,有人就说,自己村里倒是宣传了这个。但是还没来得及动作,就把他们拉过来了。

有些人直接开始骂娘了,说他们村里宣传了,就是把文件读了一遍,然后什么都没解释。他们都没听懂。

要知道是这个,他们早就去搞起来了。

光是看看人家拿篮子捡鸡蛋,就够眼热了。

东山的干部见他们有些激动,就严肃道,“都别急,区里既然安排过来学习了,肯定是后面有安排的。今天大家就都好好学。这里是好山,咱别给这里的同志添麻烦。”

然后笑着和好山的干部以及养殖户道,“今天给你们添麻烦了。”

“没事没事,以后肯定是要合作的。”干部们热情的笑道。

目前花岗的干部们虽然不知道这个合作后期具体有什么好处,但是因为长期以来区里的英明决策带来的良好发展,他们对区里的决策都是十分信任的。知道肯定是为区里老百姓好的。

所以对于这种有好处的事儿,他们也是乐见其成。也生怕在这发展大计里面拖了后腿。

后面,他们一行人又继续参观队里的养殖场。

队里干部则负责讲解队里的养殖户的一些工作。

从选种育苗,到养殖,到销售,都有村里集体管理。

东山区有老百姓代表小声道,“收入多不多啊”

“这收入啊,也还好,不算多,人均一个月六十多吧。”

这个数字还算保守了,因为现在经济发展的缘故,国营单位的工人工资也涨了,从之前的人均三四十,现在也开始涨起来了,差不多翻了个倍。六十也只算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但是对于靠种地生活的东山区人来说,这六十简直就是想都不敢想的高收入。

大伙儿心里一阵惊愕,不敢相信。

“怎么可能这么多呢”

“怎么不可能呢”好山区干部反问道,然后带他们去参观村里的养殖场。

这养殖场范围就特别大了。品种也多。

“看到没,这是村里的养殖场。我们村里人都投了钱的,年底都有分红的。再家家户户自己搞养殖,双份工资,怎么就没了对了,我们这还有年轻人去广地工厂上班的,人家一个月加加班,百来块工资呢。”

这又把人给吓到了。

东山区的老百姓代表,包括带队过来的干部,对这个收入也是惊叹的。

看着他们还是这个不敢相信的样子,好山的干部有些郁闷了,“你们要不信,随便找个人问问去。”

还真有人去找人问了。

结果人家这答案更夸张。

“一个月六十谁说的我光卖鸡蛋就不止这个数了。”

“”

其他几个小队在好山的各个村子里学习的时候,基本上都遇到同样的情况。

有些更直观比如路过一些村民的家门口的时候,人家家门口挂着各种肉条,让人看着忍不住咽口水。

等离开好山的时候,大伙儿才知道,原来农民的日子还能过的这样好啊。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4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5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6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7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8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9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