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 48 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 第 48 章

作者:湖涂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10:51:3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晚上, 烧砖的同志们从公社回来了, 大队部这边还特意开了一个整个大队的大队会议,让苏卫国这个大队长发表一下就职讲话, 让大伙儿都认识认识新上任的大队长。

认识当然都是认识,但是过场还是要走的。显得更正式一些。

苏卫国下了拖拉机, 就被陈爱兰给找回家去了, 要让他换一身衣服, 体面的上台。

苏青玉道, “换啥啊, 基层干部就要让人看到自己多辛苦,多努力。我卫国哥这一身尘土那都是他的战绩, 是光荣的。让大伙儿看看。”

苏卫国顿时觉得自己脏兮兮的衣服也亮丽起来了。

这就是他的荣耀啊。

这是他为大队的人干的活。

陈爱兰现在很信任苏青玉,她说不换就不换了, 干脆连脸都不洗了, 直接给他在脸上还摸了一把灰。

苏卫国“”

搞的风尘仆仆的了, 他又紧张道, “我待会儿说啥呢, 我这啥都没准备。”

“哥,你和其他人不一样,你这人嘴巴笨。”

苏卫国低头, “我也知道这个。”

“但是这也是你的优点。别的大队长有别的大队长的长处, 你不会讲话,但是你会干实事啊。你事儿办的好,不会讲话在别人看来就是你这人实在。所以啊, 你待会儿上台啥都不用讲,就讲讲咱来年准备干啥。”

苏卫国道,“建学校”

“没错这也是你要负责的事儿,建设学校,扩建厂房,还要让大伙儿都陆陆续续的住上砖瓦房。”

“啊咱都住上”

“对啊,就和学校这次一样,大队自己去烧砖,然后拉砖块回来盖房子。你放心,砖块不是问题。你忘了,公社的砖瓦厂都是咱大队的人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呢,咱可是有经验的,这次连烧砖都学会了。”

苏卫国张大了嘴巴,眼睛都在发光。

对啊,他们队里现在可是学会了全部的技术呢。

苏青玉笑着道,“所以啊,咱有退路走。但是吧,这个砖瓦厂咱们还是尽量不要建设。砖瓦厂和加米厂不一样,需要的人力太多,咱又不可能安排专门的人干这活,安排临时工和直接在公社那边烧砖没两样。自己建砖瓦厂也容易得罪公社那边。所以啊,咱这只能作为退路。尽量还是用公社的砖块。”

苏卫国点点头,他们要是搞起了砖瓦厂,大伙儿又不想种地了。

地里粮食才是最关键的。

苏青玉道,“反正你只要知道,咱说的这些事儿都是早晚能办成的,不要不敢说。学校马上就能动工的,扩建加米厂厂房也是迟早的事儿,建房子更是以后必须干的。有这三件事儿,你这刚上台的政绩就有了。”

听到苏青玉的分析,苏卫国慢慢的就充满了自信,觉得这个大队长也不是那么难当的,只要给队里办了事儿就成了。

等苏卫国他们到了大队办公室前面的空地广场的时候,已经黑压压的站满了人了。

晚上大家都不用上工,都在家里,所以都来凑热闹了。连老人孩子都来了。

大家都看向苏卫国这个新队长。

苏卫国这算是第二次感受这种目光了。上次还是在提议让大伙儿去公社建砖瓦窑呢。这一次又不一样了,他是当大队长了。

“咳咳。”他喉咙干燥的咳嗦了几声,然后看向众人,慢吞吞把自己和苏青玉商量好的是花一点点说出来,“谢谢乡亲们的支持和信任。我这人不会说话,其余的话也不多说了。我就说说眼下咱大队要干的事儿。学校的砖块马上就要烧好了,咱自己烧,能节省很多钱,咱建大一点。让娃子们在里面待着敞亮,舒坦。这第二件事儿就是加米厂,今年效益不错,来年得加机器,扩厂房,搞个面条机,以后咱自己能吃上面条了。再另外还有个大事儿,我也有些计划。咱现在住的房子都是土房子,又潮又暗,现在公社有砖瓦厂了,咱以后啊,把队里的房子全都换成砖瓦房。家家户户都换。”

听到加米厂扩建的时候,大伙儿就开始兴奋了,等听完苏卫国最后的计划,顿时一个个激动的瞪圆了眼睛。

连大队部的同志都懵了。这新上任的大队长心好大啊。

年纪大的社员喊道,“卫国啊,你说的是真的,都能换”

苏卫国道,“当然是真的,只要咱大队都勤快,咱就能用粮食去和公社换砖块,咱自己建房子,工钱都省下了,谁家还建不起来反正咱努力争取。”

苏卫国可是大队长了,大队长说的话那还能骗人的。

大家高兴的不得了,“好好好,卫国好样的。”

“这大队长选的值当”

“”

在大家的夸赞中,苏卫国完成了自己人生历程上第一次升职演讲。

想当初当个小队长就是随便被指派的呢。

从台上下来的时候,他这人都还飘着。

大队部的干部们都过来和他谈话。

苏大宝还问起了那个建砖瓦房的事儿。

他觉得肉疼。

苏卫国道,“从工分和粮食里面扣不就成啦就算大队这边贴补点也没啥,都是为了社员好,也没便宜外人。”

大队的干部们顿时都不知道咋说了,这要是不同意,显得自己和社员们生份了。

苏青玉笑着道,“国家花钱不都是为了人民吗,咱大队也是为了社员,咱这是跟着国家走呢。”

苏卫国立马道,“对,就是这个理儿,没啥舍不得的。大家过的好就成。”

大队干部们觉得这话是没毛病,但是和以前太不一样了。

再一想吧,确实不一样,苏有福当大队长的时候,从来没说为社员们想啥,反正就是想着怎么完成任务,怎么给他自己谋福利,讨好领导。

苏卫国这是一心为了社员,舍得花钱,没考虑其他的。

站在社员们的角度来说,那当然是苏卫国这样的领导好啊。

就算是站在大队干部们的角度,那也是苏卫国好。毕竟大队干部那也是大队一份子,换房子不都一起换了吗

于是大家皆大欢喜,高高兴兴的准备迎接未来建设大业。

因为这事儿,本来大伙儿觉得谁当大队长都和自己没啥关系的,这会儿都觉得苏卫国当大队长简直是一件大好事了。

各个都喜气洋洋的,就和自己当了干部一样的。回家的路上还讨论着以后队里建房子的事儿,有些人都开始计划着自家怎么安排了。

苏有福一家子没出门,和队里请了假没参加这个所谓的大队长讲话大会。但是就算在自家屋里坐着,都能听到外面的人议论的声音。

听他们的语气,是很支持苏卫国的意思。

这才刚当第一天呢,还啥也没干呢。

苏有福想着自己当了这么多年大队长,也没受过这样的待遇,自己这队长是当初公社那边指派的,队里人也没意见,这么多年就一直当着。

可谁也没在他背后说他一句好的。

苏卫国那小子,这才干上任第一天呢。

想想就觉得憋屈。

苏有福的老娘从外面偷偷打听了消息回来,一进屋就道,“哎哟喂,卫国那小子口气大着哟,啥建学校建厂房咱就不说了,还说要给大伙儿都换砖瓦房。合着砖瓦房不要钱呢。”

苏有福媳妇道,“妈,你说真的,他敢这么说”

他老娘道,“那可不,要不然大伙儿能这么夸他真是不当家不止柴米贵呢,卫国这娃就是太年轻了,不如咱家有福。”

苏有福则是一脸震惊,他也觉得苏卫国这是脑子有坑。队里有人都不富裕,而且说是都是社员,但是每家每户劳动力都不一样呢,收入也是不一样的,肯定是有些人家里富裕,有些穷的。

给富裕人家盖房子还有可能,这给穷人家这得让队里补贴吧。

“胡闹,”

苏有福嘴里念叨了一句。

他媳妇道,“这样也好,让大伙儿看看谁当大队长好。到时候他们就知道还是你稳重。再说了,他当大队长了,我那学校的工作肯定是没啥问题的。咱就想着好处就成了。”

苏有福没说啥话,他心里也清楚,就算苏卫国当不了大队长,也轮不到自己了。

但是他还是盼着大队里的人能够说他苏有福干的好。比后来的队长都干得好。

苏卫国当上大队长之后,队里啥都没变化,只是让原本自己队里的记分员当了小队长,然后选了队里一个中学毕业的男青年记分员。

至于大队其他事儿,他都没掺和。而是继续的领着社员们在公社那边给学校烧砖。

他这样一弄,搞的其他小队里之前到处拉票的小队长们也放心了,生怕苏卫国找机会把他们给换下去了。

十二月的第一场雪下来之前,队里终于开始从公社那边拉砖块了。

青砖黑瓦,一拖拉机一拖拉机的往这边拉。

苏卫国又带着这些从公社砖瓦窑回来的社员们开始建学校。

地基都是挖好的,就等着搞建设了。

就算天气冷,也得照样干活。毕竟也就冬天有这个时间,开春了队里又要忙种地,哪里来的时间建学习。

不过辛苦确实是辛苦了。

苏青玉就和苏卫国提议了,先把食堂给建起来。公社这边秋收不差粮食呢,正好包一顿饭,不能让人饿着肚子干活。

苏卫国道,“可是咱这干活都是算工分的。”

他觉得这都给工分了,那就该干活的。

苏青玉都想点他的脑子了,“哥,给工分那是该给的,可这包一顿饭,那叫提高福利待遇懂不这可是大冬天,就算有些勤快的人乐意挣钱,可大部分人还是觉得苦啊。之前在砖瓦厂那边就够辛苦了,现在还要冒雪干活,心里肯定得有想法。所以大队这边要提高待遇,让他们自己心甘情愿,心里舒坦。要不然回头你这队长也别当了。”

她总不能直接说人家高温低温作业都是有补贴的。

苏卫国还是有些舍不得。这得吃多少粮食啊。

“哥,我就直说了吧,人家吃你家大米了吗”

“”

“都是公家的,你有啥好心疼的。你作为大队长,你首先想到的就是让你的社员过好日子。用钱堆起来都成。没钱就想办法挣钱。钱可不是省下来的。你一个代理大队长,想那么多干啥”

苏卫国这才想到,自己这还是代理的呢,还不是正式的呢。

苏奶奶嫌弃道,“想那么多干啥呢,你妹说啥就是啥。你爸去盖学校也能多吃一口好的。”

他咳了咳,立马同意去和大队部那边说这事儿。

苏青玉道,“到时候找一些义务工人来食堂干活。就不给她们算工分了。咱家叶姐也算上。”

苏叶道,“啊,我去白做工我之前还经常给你们守厂子呢。”

苏青玉板着脸道,“我为你好,你还不高兴。你现在不去食堂干活,等食堂正式开起来了,你想去都没机会。”

苏卫民道,“我懂了,就是说让老二学我那样”

苏青玉道,“叶姐也没你这个天分,她这竞争力特差了,我尬吹都吹不起来。”

苏叶“”

苏青玉捏捏她的手,“除了勤快点,多受累,让人觉得要是不选你就亏心了,那你这事儿就稳重了。”

苏叶犹豫道,“可是,我哥都是大队长了”大队长家的家属不得有些优待吗

苏青玉白了她一眼,“你要是靠他关系上去的,哪天他下来了你也得下来。你靠自己本事上去的,他咋样都不会影响你。”

苏卫国“”他这还没真的上来呢,就被惦记着下去了

苏卫民骄傲的挺起胸膛,“就是,就比如我是公社领导认可的”

他话没说完,就看到苏青玉似笑非笑的脸,一个激灵就清醒了,那都是骗人的鬼话,说多了她自己就信了

苏叶想着自己这大冬天得去食堂洗菜啥的,双手忍不住有些发抖。

刘巧巧见她没同意,就问道,“青玉,你看我能不能去啊,我也能白干活,我干活还利索。”

“嫂子,你干啥啊,我先说好的”苏叶立马着急了。有竞争才显得这东西格外精贵。连这白干活也是一样的。

肯定有好处才抢嘛。

陈爱兰道,“巧巧啊,这家里的活还不够你干的,和你小姑子抢”

刘巧巧低着头没说话。

苏青玉笑着道,“嫂子也是想给叶姐分担,毕竟刚叶姐不大乐意。既然叶姐乐意,那肯定还是按照还是按照之前说好的那样安排。卫国哥先去大队部那边说食堂的事儿,他们要是不同意,你就直接社员们说,社员们同意了,这些干部们也就只能同意了。你记着,咱基层干部不讲究那些弯弯道道的,只要人民支持你,你就能行。”

苏卫国吸了口气,抬头挺胸的出门了。

苏叶也赶紧进屋里去给自己找手套,准备到时候去干活的时候穿。

刘巧巧转身进了厨房里。

苏青玉也跟了过去,“嫂子,刚刚你做的很对。”

刘巧巧不好意思道,“我就是怕叶子不知道你的用心,她要是不听你的,回头事儿还得麻烦。”

苏青玉觉得这大嫂好,虽然话少,但是是个实诚人。

她笑着道,“嫂子,你的工作不着急,我哥以后正式当了大队长了,你这也是队长媳妇了。去干重活也不合适,会另外安排的。”

听到苏青玉这么说,刘巧巧心里一松。她虽然没说啥,可是谁又乐意一直干辛苦活呢。

作为女人,谁还不想轻松点呢。

她笑道,“我不着急,啥活都能干,我不挑。”

苏卫国在大队里一提这事儿,果然被大队干部们阻拦了。

在大队干部们心里,那堆在仓库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公家的。

可不能糟蹋了。

才从社员们那边收上来的,这又给花出去,那算啥啊

苏卫国可不和他们废话,他对苏青玉的话深信不疑。基层干部,那就要得人民的支持。

几个大队干部咋能阻止他对人掏心掏肺呢。

就和一头倔牛一样道,“你们不同意,那就开大会,我问问社员们的意见。毕竟干活的是他们。”

大队部干部们“”

这新大队长咋和个倔驴一样呢。

张主任劝道,“咱大队这边粮食是平时救急用的,万一上面要收粮食,咱交不上去咋办”

苏卫国道,“能咋办,被老百姓吃了,还能让吐出来交上去不还是给大伙儿吃的总不能是给干部吃的,没啥。”反正他就听青玉说的,就必须搞食堂,没得商量。啥话都没用。

“”

真是个铁憨憨。

虽然队里的事儿要商量,可实际上大队长也能做决定的。这也得亏了苏有福多年的一言堂了,搞的队里人都习惯了。

所以就算反对,但是态度也没那么强烈。食堂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而且食堂都不用另外建了,以前吃大锅饭那会儿,大队就有大食堂。只不过后来关了而已,但是后来几年偶尔忙碌的时候,也曾经开过。所以里面锅碗瓢盆那都是齐全的,只要洗洗就行了。

也没找外人,老苏家人全家都表现出为了支持苏卫国的工作,义无反顾出来干活的态度。

全都不要工分,不要好处,就在食堂那边修修补补,清洗厨具了。

苏叶和小伙伴们道,“我哥是大队长了,我不帮他帮谁啊作为大队长家的妹子,我就要不求回报的为队里干活。咱不能白当干部家属,是不是”

其他大姑娘们被苏叶这番话说的目瞪口呆。

苏叶以前啥样啊,谁还不知道啊,斤斤计较,绝对不吃亏的主儿。要不是这么计较会挑剔,也不会一直不说对象啊。

瞅瞅人家现在可真是不一样了,都能为人民服务了。

这当个干部家属,觉悟都提高了。

那手都冻成红肉包子了。

甭管咋样,这大食堂算是暂时开起来了。

之前一直冒着风雪干活的社员们一听以后中午能在大队食堂吃一顿热乎饭,而且是免费的,顿时乐坏了。

之前还觉得天气冷,很辛苦。这会儿也不觉得了。干活的都是家里的壮丁。那都是能吃好几大碗饭的人。

虽然说粮食不和之前那样差了,可谁家也得省着吃啊。

这会儿能敞开肚皮吃别人的,那当然美的不得了了。

苏卫国被苏青玉教着说了句场面话,“你们给队里干活,队里也不会亏待你们的。”

再好听的话,那也比不上实实在在的福利待遇。

干活的汉子们都笑弯了眉眼,“这大队长当的可真实在。”

“这才是当干部的嘛。”

“”

苏卫国听着这些话,心里乐开了花,他觉得青玉让他做的事儿可真有道理,花的是公家的钱,吃饭的是社员们,可这得好名声的,不就是他这个当领导的吗

所以啊,对待社员们大方点,那可真是太正确的事儿了。

他以后一定要努力让社员们得更多好处。反正也不是吃自己的嘛,有啥舍不得的。

大食堂第一顿饭,大伙儿吃的热火朝天的。下午干活都觉得特有力气。

做饭的时候总不至于都能吃完,还得剩下一些。这不,苏卫国就喊大队部的干部们也来吃了。

“你们为学校这事儿也辛苦了,也吃,都一起吃。”

大队干部们

吃了一顿饭,甭管是社员还是大队干部,都觉得这临时食堂办的挺好的,感觉大伙儿都能沾着光。

唯一没沾光的就是大队长家里了,一家人都来服务了。这学校还要建好久呢,这一家子认识真的要为人民做贡献了。

甭管是为了苏卫国挣名声,还是真的这么大方,反正吃亏的还是苏卫国的家人。

反正大伙儿都是这么想的。连苏家人都没说啥,其他人就更没说啥了。

这临时食堂就这么开下来了。

苏青玉干脆让厂里干活的知青们将粮食放到临时大食堂这边,暂时在这边吃饭算了。

现在她们都在为了开春的教师考核复习功课,自己做饭也麻烦。

而且现在的厂子也没时间做饭,迟早也是要和学校食堂一起吃饭的。

还别说,有了这厂里工人加入临时食堂那边吃饭,这临时食堂就有模有样了,搞得很正式。

都是一个屯里的,其他人家的女同志也有来帮忙做两顿的,但是做完就回家了,谁也不想一直做贡献。毕竟自己可不是干部家属。但是因为各家各户的女同志都爱面子,所以都来表示表示,竟然每天都有人来。这可让苏叶她们轻松不少。菜也不用洗了,每天就干最鲜艳夺目的工作给大伙儿打饭。

只不过因为从头到尾最坚定的是苏家人,所以从学校动工开始,其他人也就只记得大食堂是苏家人搞起来的了。

过了十二月进入一月,天气更冷了。

苏青玉翻开了日历,看着上面的1976年的字眼叹了口气。又有些期待。

经过公社众人的奋斗,学校的教学楼高度每天都在往上面涨。按着这个进度,等到开春二三月份的时候,差不多就能封顶了。

封顶之后,就要开始招老师。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招生问题啊。

没学生,这学校也不能维持。

她当初是说的爽快,说加米厂可以养着老师。但是那都是说给人家听的,只是为了建设学校顺利一点而已。

整个大队要是都靠一家加米厂,那得完蛋。

所以光靠苏家屯的学生还是不行的。还是得宣传一下,让其他大队的学生也来这边上学。苏家屯大队可是连初中都有呢。

这种事儿可和加米厂不一样了,加米厂是每个大队都必须要用的,所以每次一车能拉好多人来。但是念书这事儿对于很多大队的人来说,依然不是那么重要了。

苏青玉觉得,这念书的事儿还是得靠公社这边宣传了。

光靠苏家屯这边,那就没啥带动力了。

可苏家屯大队的学校,对公社那边没啥关系。要想让公社那边帮忙可不容易。

苏青玉在办公室里琢磨了半天,都没想出个好法子来。她揉了揉脑子,突然就看到了手边上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知青,熟读那是非常有必要的。

苏青玉赶紧翻看起来,然后就在里面找到了一句话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对啊,有文化啊。

必须有文化。

她就说了,伟大的主席同志咋可能在教育方面没说几句方针呢。

苏青玉又仔细的翻看了一下语录,找到了一些和教育有关的语句,然后细心的抄录下来。

抄录好了之后,她就拿出草稿纸,开始打稿子了。

因为励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官,苏青玉之前不止学习了官场内部的一些文化,还学会了如何理解组织上下发的文章的意义,以及如何写一篇优秀的稿件出来,让令领导认可她的成绩。

她仔细打了个腹稿,随手就取了个很直白的名字红旗公社苏家屯大队插队有感

接下来,就开始站在一名下乡知青的身份,简单的夸赞了一下苏家屯大队的所见所闻,说明了下乡之后自己思想上的升华以及成长。引用了几句关于下乡的语录,然后她就重点提到了苏家屯大队对于教育这一项事业的重视,然后又说起自己和大队领导的聊天,谈论起农村的同志们对于孩子的基础教育的重视,大队干部们告诉她,这都是因为组织上的长期宣传教导的结果,组织上时刻谨记主席同志曾经的指示,我们的教育方针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信件最后,苏青玉发出感慨,“让有文化的人学会劳动,也让劳动者学会文化,互相交融,共同进步我深刻的体会到组织上对于城市知识分子和农村劳动者的用心良苦,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基层的干部们对于这一教育方针贯彻实施的坚定信念。我相信,在我们广大的土地上,像红旗公社这样的人民公社,一定有很多很多”

写完之后,她细细的润笔,然后誊抄在信纸上面。吹干了之后,这才塞到了信封里面。

苏青玉又翻看了一下自己的小本本。仔细在里面寻找和报社有关的信息。

找着找着干脆放下了。

这文章可是她写的,这代表着她的荣誉,她的荣誉不重要,可这文章要是再海城发表了,那不是也得算苏军强头上去吗

咋能让她家渣爸白捡便宜呢不付出咋行呢谁还不是工具人啊。

苏青玉干脆将小本本塞回背包里。

等着县里上高中的苏卫华放寒假这天,苏青玉就让苏卫民带她去县里办事,顺便接卫华回来,免得车子跑空车,油钱她都得承担,不划算,正好两件事儿一起办了。

苏卫民最近为了给大队里拉砖块,已经瘦脱了相了。

关键是这开拖拉机的人就他一个,还不能偷懒,他喊累都没用。

这会儿苏青玉让他这大冷天开车去县里,他又扁着嘴委屈的上了车,“青玉妹儿啊,你说这当司机也不轻松,是不是,你看哥这几天都成这样了。”

苏青玉道,“咋了,这才几天呢,要不再安排个人给你接班你回去继续干农活”

“算了。”苏卫民可不敢抱怨了。

苏青玉开导道,“你得庆幸你忙啊,你这刚上任就这么忙,以后谁也无法动摇你拖拉机手的地位了。谁有脸啊就算以后有人知道你不是被公社领导承认的了,也没人能说啥了。”

苏卫民心虚道,“应该没人知道吧。”

“那谁说得准呢,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万一就露馅了呢”

“”

苏卫民心更虚了,“我,反正别人也不能抢,我出了这么大的力呢。”

苏青玉笑着道,“这就对了,好好干,越干的多,咱就底气越足。”

到了县里,苏青玉就去给苏军强打了电话了。

说起来好久没和渣爸打电话了。

苏军强那边很快接了电话,说话的声音都带着点沙哑。

苏青玉关心道,“爸你不舒服啊,家里人咋没照顾好你呢,你看你,我这一不在身边,你就不会照顾自己了。非得让我担心。”

这话就是睁眼说瞎话,以前就是在家里,那也没咋照顾过。

可好话听起来就舒坦,特别是人不舒服的时候。

苏军强咳嗦了几声,问道,“我没事儿,你怎么一直不给家里写信呢,你妈还念叨呢。”

苏青玉道,“我倒是想写,可是不知道写啥,感觉挺为难的。”

“怎么为难了”

“爸,我不想为难,我也不想多说了,心烦。”违心的写一些信回去,也很影响人心情的。

苏青玉说的模棱两可,这就给苏军强很大的联想空间了,为啥孩子会觉得为难觉得肯定是徐美芳那边说了啥,可能还有关于他的事儿。是不是对青玉表示过对他的不满

就在苏军强胡思乱想的时候,苏青玉道,“爸,电话费贵,咱就说别的了。长话短说。我来这边下乡之后,一直惦记着咱大院的人都以为我为了不下乡绝食那事儿。我离得远无所谓,你毕竟在那边生活呢,不能让你被人误会。所以我一直在想办法证明自己,给你长脸。所以我特地写了一篇关于插队的文章,可我这边寄报社不方便,爸,我寄回去您看看,合适的话帮我寄出去。没准被看上了呢,要是看上了,刊登出来了,大家就都知道我是愿意下乡的了。”

苏军强半天说不出话来。

然后嗯了一声,“好,你寄回来吧。”

听到苏军强这话,苏青玉嘴角一弯。苏军强同志好歹在省城那么多年呢,她这稿子写的也不差,被刊登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海城是大城市,报纸都会往下面传播。

她这文章只要在海城上报了,别说公社了,县里都得重视一下。

挂了电话,苏青玉就去寄信了,还特意加急了。

等她出来,苏卫民问道,“写啥啊”

“寄给我爸的。”苏青玉道。

苏卫民一听给大伯写的,顿时看了眼苏青玉,心里有些心疼这妹子。

瞅瞅,大伯这没心没肺的一封信不给咱家青玉妹子写。青玉妹子还惦记他呢。

以前大伙儿没骂错,大伯就是狠心的。

“青玉啊,没事儿,二哥以后疼你,对你好。以后你二嫂也会疼你的。”

苏青玉白他一眼,“媳妇都没有,不指望了。”

苏卫民“”咋了咋了,还瞧不起人了是吧。等着,等他以后找个好媳妇。

去接苏卫华的路上,苏青玉算了算时间。

信件需要几天到苏军强手里,然后投稿,有苏军强那边的帮忙,估计能快点上报纸。上报之后,还要一级一级的传播。

这也不着急,反正学校还在建设呢。

她轻松的靠在车座椅上,盘算着如果苏军强这边不成,那她就来个人海战术,让苏家屯的知青们一人写个几篇稿子,全国海量投稿。就不信一篇都上不了。实在不行还有她的小本本呢。

就是这大冬天的,懒得出去来回找人了。

两人到了高中门口,苏卫民就直愣愣的跑学校去找苏卫民了。

县里高中也是平房,就一个院子围着一排排的平房教学楼。一看就知道里面念书的人不多。

很快,苏卫民就帮苏卫华拎着行李出来了。

看到苏青玉了,苏卫华高兴的跑了过来,“姐,你们来接我啦。”

“对啊,这不正好来办事吗,快上车。”

“哦。”苏卫华赶紧上来了。

苏卫民就发动了车子。

看着是苏卫民开车,苏卫华道,“二哥也会开车啦还开的这么好。”

苏卫民抿着嘴笑,将自己的工作证明从兜里掏出来扔给他。

苏卫华接过来一看,顿时瞪圆了眼睛,“二哥是队里拖拉机手”

苏卫民仰着下巴,嘚瑟的没眼看了。

苏卫华惊呼道,“我有福叔咋选的”

苏卫民道,“现在咱们队里的大队长可不是有福叔了。”

“换队长了”苏卫华念书这几个月一直没回来,放假都留在学校自学,压根不知道队里这几个月大变样了,他好奇道,“有福叔当的好好的,咋不当啦。他乐意那谁接班啊。”

苏青玉道,“回去就知道了。”

等回到苏家屯的,路过大队部,看着自己大哥人五人六的从里面出来,气势足足的,还听着建学校的社员们跑过来找他请示工作,喊他大队长,苏卫华惊的说话都结巴了。

“我,我大哥大队长”

“对啊,现在大哥已经当大队长啦,咱现在在建学校呢。”

“”

苏卫华都不知道该说啥了,拎着行李跟苏青玉他们回家,还特意去食堂看了苏叶她们。

苏家女同志们忙的脚不沾地的,压根顾不上苏卫华。连苏叶都是摆摆手,嘴里巴拉巴拉的说着,“走走走,别打扰我为人民服务。”耽误了咱表现的机会。

苏卫华愣是觉得自己和做梦一样的,这才几个月啊,家里咋大变样啦,他都要认不出家里人来啦。

回到家里,苏卫华还没反应过来,拉着苏青玉的袖子,“姐,咱家咋变成这样啦”

苏青玉道,“这有啥奇怪的,我说过了,大家都要越过越好的。咱还能说话不算话”

苏卫华麻溜的摇头。

青玉姐说话可真是厉害啦。连家里家里哥姐都变成这样了。

那青玉姐说他以后要念大学

他激动的抿着嘴笑,“姐,我会好好念书的,我保证。我一定会当咱学校的第一名的。”

苏青玉道,“全校第一名算啥啊,咋样也要当个全县第一吧。”

苏卫华心里一个咯噔,觉得有些害怕,然后转念又想到“姐,咱县里就一个高中呀。我这算全县第一吧。”

苏青玉“”这都是教育资源的缺失搞的孩子一点竞争环境都没有。

寄到海城的信几天就到了苏军强的手里。

他打开认真读了一下。发现他闺女还很实在,一句和他说的话都没有,说寄文章就还只剩下一篇文章 。

他琢磨着电话里不方便说,信里也不写。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儿,让孩子连信都不敢写了。

苏军强自我脑补一番,然后再看闺女写的文章。

看完眼前一亮,他闺女这念书成绩不咋样,但是去了乡下,还真的成长不少,写的文章也很不错。

很符合主流思想。

而且也展示了她作为知识青年的觉悟。

这稿子要是刊登了,到时候谁还能说他苏军强的闺女思想觉悟不行谁还能说他不会教育孩子

必须刊登。

苏军强在海城多年,还是能找着一些人的。

刊登一篇思想复合主流的文章,还是很方便的。位置都不需要太好的,就一个小角落就行了。

因为是熟人,原本需要放个一阵子的稿子,也直接排在了前面了。立马就给安排了版面。

争取在辞旧迎新之际,发表一篇知青同志插队见闻。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见。

男主会出来的很晚,因为他的身份和以前男主身份不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