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 50 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 第 50 章

作者:湖涂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10:51:3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大伙儿热火朝天的盖学校的时候, 大年三十的苏卫国还给大家开了个大会。

不得不说,苏家屯现在是走在所有大队的前面的。

别的大队都还在为了宣传念书这事儿的时候, 苏家屯已经可以将这事儿翻篇,一心一意宣传搞养猪的事儿了。

这次苏家屯大队干部们本来积极的响应公社号召宣传念书的事儿的, 没派上用场,倒是趁着机会把养猪的事儿给宣传了一遍。

这会儿为了养猪开大会,大伙儿也都已经知道具体情况,都在下面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了。

苏卫国再次把队里的决定和大伙儿宣传了一遍。

以后各家各户都可以在大队这边来申请养猪。大队负责去外面找猪崽子, 社员们只需要自己掏买猪崽子的钱就行了。以后养好了, 卖给国家, 国家会给发肉票。

都不用苏卫国怎么宣传了, 社员们都知道养猪的好处了。自家养猪啊, 那就和自家的自留地一样, 想种啥就种啥, 种的好的都是自家的。和大家走集体可不一样了。

就唯一担心一旦,怕猪生病。

以前苏有福在队里就是这么宣传的, 说养猪容易出问题, 毕竟以前队里养猪场确实出过问题,损失惨重。要是自家猪出了问题, 那不亏大了吗

立马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了。

苏卫国摸了摸脑门,“青玉, 你和他们讲讲。”

苏青玉站起来,“大家都安静一下。”

下面的人这才安静下来了。

苏青玉道,“大家说养猪容易生病, 咱不能保证猪一定健康。可人都能生病,咱不照样还得活着吗有问题,咱就解决问题。猪生病没事儿,咱给猪治病在大城市的养殖场里面,都有专门给猪看病的大夫。咱去和人家学就成了。咱们不能保证养猪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啊,这次都自愿选择,有这个胆量尝试的,第一个试试。还想观望的,那就先看别人咋养的。”

苏卫国道,“就是,自愿的。反正我肯定会带头养的。愿意养的,待会儿报名。等春节过完了,队里就要去和公社那边申请猪崽子了。”

还在走集体的人们,对于自己承担风险,还有些害怕。

但是看到大队长家里都要养了,又觉得有些安心。大队长家里都养,说明养猪是个好事儿啊。

有胆量的人还是有的。立马就和家里人商量起来了。

等会议结束之后,就有人去大队部那边申请养猪了,养猪的钱等年后给。

大队部这边登记记录,忙的不可开交。

看着这红红火火的样子,苏卫国笑歪了嘴,感觉自己这大队长当的越发的有滋味了。

苏青玉也挺欣慰。

农民同志们生活虽然苦,但是都还对生活有期望,愿意尝试。

等下午大队这边算了算报名的人数两百多户人家,一共有八十多户人家报名养猪。

一头猪崽子差不多得二十,有些人家还养两头。

光是成本,就有一千多了。

大年初五之前,这笔钱就得交上来了。

苏青玉一看这笔钱,心里就做琢磨起来了。

这么一大笔钱给养殖场那边,有些可惜,现在队里百废待兴,修啥都要钱。

要是能找到门路,赊一批猪崽子,把这买猪崽子的钱留着干别的投资,等年底再给钱,那就好了。

她琢磨了一下,好像自己小本本上没有和养猪有关的人家。

这也没关系,直系亲属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总能找到的。

看来年后为这养猪的事儿也得到处跑跑了。要花最少的钱,为队里获取最大的回报。

队里热热闹闹商量养猪的事儿,前任大队长苏有福坐在自家门口,咋样也想不通,这老苏家是想干啥。

是真的傻了吗,让大伙儿养猪,以后分不到猪肉啊。

一点好处都拿不到啊。

这当个大队长还有啥意思还不如不当。

他总觉得苏家人都是傻子。

可是苏青玉那丫头也不像是傻子啊。

因为很多事儿想不通,他心里就一直特膈应。

他媳妇和老娘也在商量着要养猪。如今自家不是干部家属了,分肉没多少,现在自家养倒是也好,自家还有些家底,能养个两三头,以后能分更多肉票。

两人越说越高兴,可算是冲散了一些去年的阴霾。

苏有福看她们两那么喜欢养猪,就道,“自家养猪这么好”

“当然好了,咱和娘平时干不了重活,自己养猪,好好养,年底不就能挣钱了”

苏有福老娘也点头,“这可真好。我在家闲着也没事儿。养好了猪,以后咱家满贯回来了,就能有钱娶好媳妇了。”

苏有福“”

看着这婆媳两人兴奋的商量着,苏有福郁闷的走了出去。

不知不觉就走到大队附近了。他反应过来,刚要走,就看到苏青玉和苏卫国也从大队办公室出来,两人脸上红光满面的。

苏有福觉得刺眼,虽然把公社的关系告诉了苏青玉,可一想着苏家人当了大队长,越来越风光,他心里就不能不膈应。

他干脆不走了,就在那等着,见苏青玉和苏卫国走近了,他就道,“你们兄妹两现在是越来越能折腾了。”

苏卫国看到这前任大队长了,还有些心虚和不好意思,干脆低着头没说话。

苏青玉还琢磨着怎么找关系找免费猪崽子呢,听到苏有福的声音,她就站住了,“有福叔,你咋来了,是问养猪的事儿吗”

苏有福道,“我家不养。”

“那可真可惜,我还想着以后婶儿在食堂干活了,洗碗的潲水啥的,还能让她拎回去养猪呢。”

苏有福“”他叹了口气,“你和卫国到底是年轻了,折腾啥啊,大家都养猪了,对你们有啥好处以后猪养的不好了,社员们得找你们麻烦。到时候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他就不信人没个私心的。何书记那样的,平时也会接受别人送的土特产呢。

苏青玉见他这是心里膈应,就也故意膈应自己和苏卫国,“叔,好处多着呢,咱自家不也能养吗不缺肉吃。以后大家都养猪了,各家各户的有钱了,咱队里不用贴补他们了,修路修水利不都更容易了吗队里发展好了,公社领导肯定也看中啊,没准就把我哥给提拔到公社去了。这待遇不就更好了吗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苏有福“”

苏青玉叹气,“叔啊,其实当干部没那么复杂,多为人民着想没坏处。这就和咱吃个饼一样,你切一半,也就那么一半,还要被社员们指点。你要是把饼做大了,你切个不痛不痒的边角料,也比你这一半大,也没人说你啥。”

苏有福觉得她这是在讽刺自己没眼界,呵了一声,“你咋就知道你能把饼做大”

“不做,咋知道做不成呢”苏青玉大大方方道,“就算做不成,好歹也能一直待在这位置上,细水长流。”

苏有福“”他这本来还想讽刺一下这兄妹两人的,现在倒是反过来被人给教训了一顿。

苏有福脸上热乎乎的,背着手一言不发的就走了。

只是心里还是觉得烦。虽然嘴里不承认,可他心里也有些后悔的,后悔当初自己当初没好好做事。如果做了,现在好歹也能有人念着他。不像现在,当了这么多年的大队长,队里一点关于他的事儿都没有。所有人都把他忘了,只知道苏卫国这个新队长。

看着他落寞的背影,苏青玉觉得他但凡还有点儿脑子,应该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为了点苍头小利,损害社员的利益,就是目光短浅了。

她拍拍苏卫国的肩膀,“哥,看到没,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苏卫国点头,又道,“其实种红薯也没啥。”

苏青玉白眼,“那是让你去改造农场里面种红薯。”

“”苏卫国打了个哆嗦,他可不去那地儿。

白天红红火火,忙忙碌碌,晚上各家各户才终于有了点除夕的年味了。

1976年的除夕,是苏青玉在这个时代过的第一个年了。

因为今年大家都越过越好,越来越顺利,苏家人都很高兴,除夕夜还特意做的很丰盛,往年不舍得吃的猪肉鱼肉,今年也舍得了。苏奶奶还把自己养的老母鸡给弄了一只,把大鸡腿都留给苏青玉补身体。

苏叶看到那大鸡腿,咽了咽口水。

可惜她现在也不敢争这些了,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苏青玉夹起小鸡腿,对着苏狗蛋和苏麦穗道,“你们能背一首诗,我就给你们吃大鸡腿。”

两孩子顿时眼睛发亮。

苏奶奶道,“给他们吃干啥啊,小孩子家家的没啥好吃的。”

苏青玉笑着道,“奶,年后学校建起来啦,我还打算着让他们两去上学呢,得几个奖状,给咱老苏家争光。”

苏奶奶看了两孩子一眼,“听你们姑说的没,好好念书。别学你们爸愣头愣脑的。”

苏卫国“”他是大队长

两孩子也不管太奶奶说的啥,麻溜的点头。

苏青玉就笑了,“那背诗,之前教过你们的。”

苏狗蛋立马站前面,背诵了一首咏鹅。

他到底已经七岁了,背诵的还不错。

到了苏麦穗的时候,就背诵的有些吃力了。

不过苏青玉还是将鸡腿给了他们,“学习成绩好,以后就有吃不完的好东西。”有本事的人不会缺吃的。

两孩子啃着鸡腿听着姑的话,乖乖的应了。“知道了姑。”

刘巧巧感动的不得了。

这全家人都没说给她的孩子留点啥好吃的。除了她之外,连她男人都顾不上孩子。

只有青玉对她家孩子好。啥好吃的都给孩子。

她这小姑子可真是好人。

不说刘巧巧了,就是陈爱兰这个当亲奶奶的都感激苏青玉了。以前她还觉得这侄女心眼多,怕她心黑。现在处下来,这女娃娃就是个聪明点的小姑娘,心善着呢。还对她家里人好。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怕陈爱兰这种要强的,还有些自私的人,心也越发的软了。觉得苏青玉除了不是她肚子里出来的,和她亲生的没区别了。就是亲生的苏叶,也比不上青玉对家里人的好。

苏青玉倒是没想那么多,她是纯粹的养成的习惯。小时候在干部家里住着,有啥好东西也是都给她吃。那时候干部家的人也是教育自家娃,说她最小,好东西都要让小的吃。她那会儿念书成绩好,也经常被奖励。

长大之后,苏青玉也知道那都是借口,都是村里干部们对她好,照顾她。她也养成了习惯,不吃独食,学会分享。在物质紧缺的时候,好东西也喜欢留给孩子吃。

一家人正气氛温馨的吃着饭,陈爱兰突然端着装了热米酒的小茶碗,“青玉啊,婶子得感谢你。你看看你来咱家之后,帮了咱家这么多。咱也没啥感激你的机会。”

苏青玉放下碗筷,端着茶碗和她碰了一下,“婶儿,你太客气了。我在家里住着舒服,家里人都对我好,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见外。”

陈爱兰有些惭愧,她之前其实还是觉得隔着一些的。毕竟不是自己的娃。

现在想想,也有人家里没孩子的,抱养了也当成亲生的养着。是不是自己生的有啥区别呢。她一天没养过青玉,青玉不也对她家孩子们好吗。

“反正婶儿以后肯定对你好。咱也不多说了,以后你哥他们对你不好,我打断他们的腿”

苏家兄弟“”

苏奶奶道,“呵呵,早干啥去现在知道我家青玉好了吧。”

陈爱兰“”

苏青玉笑着道,“都是一家人,以前不熟悉,现在都熟悉了,咱和和气气的处着就好了。我一直想着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咱家今年这样好,那也是大家团结一致,劲儿往一处使,这才能越来越好。家里但凡有一个拖后腿的,咱也办不成事儿。”

她这话还真是真心的。她愿意和苏家人相处,和他们做亲人,除了自己需要依靠以外,也是因为苏家人都还有些底线。他们不算最善良,最淳朴的人,有小心思和私心。可是他们都有底线。

“以后咱家肯定能越来越好的。”苏青玉笑道。“开年咱家就去买猪崽子去,到时候爷奶都不要干农活了,就在家里养养猪。”

苏奶奶觉得还是孙女孝顺,“我能养两头猪。”

苏青玉道,“我看咱家能养四头。我琢磨着我婶儿和我嫂子也能养猪,这养猪啊,可不是光给猪吃点东西,还很多讲究。养得好了,猪才能健康不得病。”

陈爱兰问道,“那要咋样”

“等猪崽子回来啦,我教你们。咱家那自留地除了重点菜之外,我看可以种一些猪吃东西。咱既然要养,就要当正经事儿做。一心一意的养,这笔种地啥的收入高。”

苏卫国道,“那别家万一学着,都不好好上工咋办”

苏青玉笑着道,“哥,咱先把养猪这个事儿安排下去。家家户户养猪了,以后用猪和组织上换粮食,你还怕换不到你放心,地里也不荒废,只不过啊,咱不能这么种,咱这地里本来产量就比不上别的地方那些肥沃土地。所以咱要转换一下方式,种点别东西。”

苏卫国纳闷道,“不种粮食,种啥啊”

苏家其他人也看着苏青玉。在他们的眼界里面,粮食就是最精贵的,种地就是种粮食。

“这年头除了主食吃的,穿的也缺,油更缺,粮食反而没以前么缺了。现在全国各地,好多地方都不愁吃的,有些地方老百姓顿顿白米饭管饱,人家那是土壤好,咱这边没得比,所以我们用短处和人家比,很吃亏。只能自己变通。他们产粮,咱们就产油,产棉花,只要是对土壤要求不高的,咱都能种。种好了之后,不管是棉花还是油,都是精贵的东西,拿去和人换粮食,不比自己种来的实惠”

听到外面都顿顿吃大白米饭了,苏家人都有些不敢相信。他们平日里都是混着吃的,因为水稻产量不够,每年还要交公粮。每年都指望着地里多产一点粮食。从来没想过还能有顿顿白米饭的日子。

苏卫国也咽了咽口水,要是自己大队都能顿顿白米饭该有多好啊。

苏青玉道,“反正啊,咱先把养猪的事儿安排下去,让大伙儿都有个稳定的收入,这样咱们尝试种别的东西的时候,大伙儿也不会那么排斥。哥,你相信我,只要咱好好规划,咱们苏家屯大队以后肯定能够成为红旗公社第一大队。”

“相信相信,哥相信你。”苏卫国激动道。

他这位置都是青玉给他弄上来的,还有啥不相信的。

对于农民同志们来说,过了除夕,就相当于年过完了。该干啥就得开始干啥了。

苏卫国安排着该播种的播种,该继续建校舍的建校舍。

苏青玉见校舍也要建的差不多了,就跑大队部找苏卫国。和大队干部们提议,是不是要在其他队里去拉学生了。而且为了让各个大队干部们把学生们尽量往他们这边送,还可以提议让其他队里的知识分子参加学校招工考试。

这一提出来,大队部干部们就有些不乐意了,张主任担心道,“这,这咱们队里不就竞争力大了吗”

苏青玉道,“咱不能这么算啊,学生越多,咱们开班越多,学校要的岗位就越多。咱们优势也比较大,咱队里的知识分子都在学习吧,比别人提前准备了这么久,那还能怕啥”

“”大队干部们担心啊。

苏青玉道,“而且这次招工我还是那个意思,知青是知青,当地社员是当地社员,分开录取。”

听到这话,大队干部们就放心了一些 。和知青们比不上,可和其他队里的人比,自家孩子提前学了这么久,应该就好一些吧。

张主任笑了笑,“青玉还是考虑的周到,”

苏青玉道,“我咋样也要照顾咱自己队里人,是不是”

主要是这么做很有必要,毕竟她可知道,明年恢复高考了,后续就陆陆续续的开始回城了,总不能都选知青当老师。等知青们走了,学校连老师都没了。

当然得一半一半的录取,保证就算知青们走了,学校收到影响最小。

因为苏青玉的安排,这事儿得到了大队干部的支持。

苏卫国这个大队长就被苏青玉领着去别的队里宣传这事儿。

其实就是和这些大队干部们说明白,你们的孩子来咱们这边念书,咱们这边就同意你们队里有知识的同志来我们这参加老师招工考试。考上了就去苏家屯大队的学校当老师,那边吃食堂,住宿舍。条件绝对好。

苏卫国穿的整整齐齐的,坐着拖拉机,跟着苏青玉辗转各个大队。

还别说,就这搞出来的气势,还真让其他大队羡慕的不要不要的。在和苏卫国谈话的时候,底气都矮了几分。

这些大队干部们,有些是真心为了队里的孩子想,有些是为了自己家里的孩子工作想,等苏卫国他们一说了这条件,这些队长们没多犹豫就同意了。

倒是还有人给苏卫国偷偷塞东西,希望他到时候放个水。

苏卫国尴尬的不得了。接也不敢接,拒绝又觉得不知道咋拒接。

苏青玉道,“这一路走来啊,多少人塞东西。可咱都没接。真要是凭着东西多少来选人,那你们才吃亏呢。谁比得上那些知青家里富裕咱都是自己老乡,只要考得好,那就直接录取。不弄其他花样。”

大队干部们不好意思的将东西给收了起来。

苏青玉又趁机以招工的名义,把这些队里的知青的信息给记录了一遍。

好几个大队,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个知青了。

苏青玉记了满满的一大本子信息。

回来的路上,苏青玉就坐在拖拉机上面一页页的翻看信息。寻找自己如今正要用的人。

苏卫国道,“青玉啊,看啥呢”

“给咱找个养猪的大夫啊。”

知青当养猪的大夫

苏卫国想不通,但是也没说啥,又道,“对了,社员们还问起来呢,说啥时候去买猪崽子。”

“快了,我会安排的。不着急。先把钱给收起来。”

苏卫国点点头,“这应该没啥问题。”

苏青玉从头到尾翻了一遍之后,还真找到了用得着的信息。

这人海战术就是不错,不止一个呢,竟然有三个人。

她将这几个人个圈了起来。

回去之后,苏卫国就让队里把四月份教师招工开始的事儿给宣传了一遍。

并且也把会从其他大队招选知识分子当老师的事儿也宣传了。

“优中选优,挑选最好的师资力量,为孩子选择德才兼备的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成才。”

社员们一看大队搞这么大的阵仗,也更加重视自家娃子念书的事儿了。

女知青们对此也很高兴,因为大队宣传上面写着,到时候教师们都能分到一个单间宿舍呢,以后吃食堂,住宿舍,这日子过的美滋滋的。

倒是苏家屯大队的知青们有些担心。他们和女知青不一样,这会儿还没着落,还准备着考教师呢。之前以为竞争力不大,现在搞的这么多人竞选,自己这被选上的几率就很小了。

等苏青玉到了厂里的时候,他们就跑过来找苏青玉商量了。

有人瓮声瓮气的问道,“青玉同志,这是不是对我们很不利啊,这么多人参选,一下子被选中的几率就变小了。”

苏青玉道,“啥叫不公平,真要不公平,那是对别的大队的知识分子不公平。他们可没得到要招老师的消息,从来没有复习过。和他们比起来,你们比别人多了多大的竞争力如果比别人多了几个月的复习时间都考不过别人,那你们觉得自己配当老师吗”

“”

这下子男知青们无言反驳了。

苏青玉道,“我这样安排,甚至是给了你们更多的机会。用招老师的方法吸引别的大队的孩子来念书,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安排更多的班级。需要的老师就更多了。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这些多出来的岗位可以说就是便宜了你们了。你们还不满”

“没有没有,我们没这意思。”张宇赶紧帮着其他男知青说话。

其他男知青也面红耳赤的。觉得特别不好意思。

苏青玉扶了扶眼镜,“我咋感觉你们这些男同志一点斗志都没有,但凡遇着一点困难就害怕了,生怕自己竞争不过别人。和女同志没得比。”

“”

女知青们都骄傲的不得了。她们也觉得男知青很没用呢,干啥啥不行。

她们就不同了,自从在加米厂当工人之后,力气都越来越大了,感觉啥事儿都能干。

苏青玉沉默了一下,道,“行了,既然你们担心,那我也有一个机会给你们,就看你们能不能把握住了。”

男知青们都看向她。

苏青玉道,“队里家家户户要养猪了,我们大队这边需要一个畜医,专门给猪看病的。可队里现在没这样的人才。所以如果你们能学到这个技术,这岗位就是板上钉钉的。也轻松,平时猪没病的时候,你们压根就没啥事儿。”

听到这安排,男知青们都懵了。给猪看病

一个个面色古怪的互相看了看。

苏青玉道,“咋了,还瞧不上这个岗位这可比当老师轻松。再说了,技术人才那可是比老师更受人尊重的。要是队里安排你们挑猪粪,你们不也得干吗还瞧不上这思想觉悟不行。我实话和你们说了,我今天也在别的队说了这事儿,今天报名的人多的是,我这小本本上就有好几个。要不是看你们是我队里的,我也不会给你们这个机会。”

“厂长,你别生气。他们肯定是愿意的。”李芳赶紧帮着大伙儿讲话,当和事佬。

她爱人张宇问道,“那这个需要啥条件吗”

苏青玉严肃道,“没啥条件,只需要你们自己找地方学。就是看你们家里有没有认识的人是干这方面的,能让你们去学。反正队里到时候会给你们放假去学习的。学会了,就是板上钉钉的大夫了。”

说白了,就是拼自家关系的时候了。

男知青们赶紧在脑子里思索自家有没有七大姑八大姨这样的远亲是干这个的。

还别说,真有两人想到了。一个是和苏青玉一起来苏家屯的张明,另外一个就是和李芳同一批的老知青吴华。

吴华一想到,就找苏青玉报了名。张明想了想,到底是拉不下那个脸面。

他之前好歹高中的时候追过苏青玉的,后来知道苏青玉这边讨不着好,也不往她面前凑。但是现在也不想在苏青玉那边去说自己要给猪看病。

苏青玉倒是不知道张明的想法,而是将吴华的名字记录起来了,“回头队里审批一下,要是合适,就给你们放假回去学习。”

吴华诧异,“我们还有别人”

苏青玉道,“那是当然,别的队里也有人报名呢。所以到时候要是安排你们回去学,就得好好学。别学了半斤八两的回来祸害猪。”

“”

当个猪倌都不容易了。

大家散伙之后,高晓华偷偷和苏青玉道,“我记得张明家里也有这方面的关系。”

苏青玉挑眉。

她现在倒是和张明没咋接触。

总觉得张明是受到时代限制了,要不然肯定也是走在吃软饭前列的人士。

不过后来可能是讨不了啥好处,他倒是没往自己面前凑了。苏青玉也懒得理他。

“他自己不乐意就算了。”苏青玉摆摆手。

高晓华点点头,“我是记得有人提过,他继父是养殖场里面专门养母猪的,所以和你提提,你说得对,他这人很反感别人知道他家干啥的。”

苏青玉眉头再次挑了一下,只是这次眼睛还亮了,“养母猪”

“嗯,你以前没注意,班上还有男生私下里喊他猪崽子。”

苏青玉仔细回忆了一下原主的记忆,好像有这么点印象。

不过那会儿原主对张明很反感。似乎还有个原因就是听人说张明的后爸对他很好。

原主心里很不平衡。

“原来如此。”苏青玉面容严肃,“好歹也是我们的高中同学,能帮就帮帮,是不是咱不能让老同学走向迷途,要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高晓华“”刚刚是谁说不乐意就算了

回到厂里办公室,苏青玉就搓着手走了两圈。

好啊,真是好啊。

她之前还想着,怎么赊欠猪崽子呢。还打算着再动用什么人脉。刚刚听到张明家里有人伺候母猪,她就突然想到了。

干啥要直接买猪仔呢,大队完全可以自己买母猪回来啊。最好是买那种已经怀上的母猪。

当然,苏青玉自己也学过一点养猪方面的科学知识,知道母猪不是那么好伺候的,也是需要经验的。

现在好了,有张明这小子去学点技术回来,没准就能用得上了。

要是他家里能帮着从养殖场买母猪回来,那就更好。 。

用队员买猪崽子的钱买几头母猪回来,然后生了猪崽子之后低价卖给社员们,相信社员们也愿意多等等。

以后,公社就可以培育自己的母猪和猪崽子。

这又是一笔生意。

苏青玉紧张的搓了搓手。

这样想着虽然好,但是也有风险。一步步都要算清楚的。

苏青玉稳了稳情绪,决定把张明这事儿放在后面,先把兽医的人才挑选出来再说。毕竟这个要学好久呢。

她赶紧去大队部找苏卫国说了自己的打算,要从那些知青里面挑选兽医。

苏卫国“还真要安排啊。”

“哥,咱要科学养猪,做到风险最小。”

苏卫国点点头,他现在对苏青玉的安排基本上说不出意见来了。

“那行,你去安排。”

苏青玉道,“大队这边安排比较正式。”

“那我马上开条子。让其他队里帮忙。”苏卫国二话不说就去写了条子,然后让苏卫民骑着自行车去找这些知青过来。

其他几个大队的知青们都知道苏家屯大队要招聘老师的事儿了,都还在摩拳擦掌的准备着。

几个被苏青玉选中的知青听到大队让他们去苏家屯一趟的通知,还以为是和当老师有关的,麻溜的就包裹好自己,往苏家屯这边来报道了。

他们人一来,就被带苏青玉办公室这边面试了。

这几个人还记得苏青玉,知道她也是知青,见她混的这么好,心情有些复杂。

苏青玉热情的招待他们,“都坐都坐,别客气。咱们都是知青,都是同志。”

高晓华和朱琳帮助她们倒茶添水的。

苏青玉笑着道,“其实今天让你们过来,是有事儿想和你们说。”

几个知青都看向她。

“你们都看到了,我们队里的知青都过的不错。其实我心里肯定是希望所有的知青同志都能过得好的。要不然也不会和队里提议,让其他大队知青同志也参与招聘考试了。”

其他大队的几个知青笑着点头。

心里也很感激她。

苏青玉道,“但是这招聘考试,机会太小了。所以啊,我一直在想开源的事儿,争取多安排几个岗位。这不,昨天看了看你们的信息之后,我就和我们队长争取,又给队里增加了岗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兴趣呢”

“有啊,苏知青,我们都想转岗。”

这种时候没有谁会客气。

苏青玉闻言笑了,“好,那我就说说我们队里增加岗位的具体情况,你们了解清楚之后,看看自己能不能做。”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想多写几个字,超时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