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1106章 坏消息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106章 坏消息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坏消息

李世民大规模的撤军,便已经奠定这一战最终的基调。

李世民,败了

大唐,败了

大军快速撤离时,后方的夏队,也在迅速追击。双方一追一逃,转眼间,便已经抵达瓜州城。可李世民如今,却不敢进入瓜州城,而是直接带着大军仓皇离去。

李世民在撤离时,长孙无忌一直跟在李世民的身旁。长孙无忌看到后方追来的夏队,他一边策马奔跑,一边高呼道“陛下,眼下局势不利,是否调随行的玄甲精骑出击,让玄甲精骑介入战场,反击杜启的追兵。”

“不”

李世民想都不想就拒绝。

玄甲精骑是最后的手段,尤其李世民看到杜启好手中有巨象出战后,知道即便有玄甲精骑,那也是不敌的。在象兵的面前,玄甲精骑即便出战,也只有被摁在地上摩擦的份儿。

这时候只能撤退。

长孙无忌闻言,不再多言,只能是跟着李世民一起撤退。

队伍不断的撤离。

时间流逝,很快就已经远离瓜州城。毕竟眼下的瓜州城,城门被轰炸开,城池已经落陷。李世民再率军进入驻扎,那是自找死路的,所以李世民率领的大军一路奔逃,直接往沙州的方向处理。当李世民足足奔跑到瓜州的边境,靠近了沙州时,大军才停下,后方已经没了追兵。

李世民翻身下马,长长的松一口气,下令原地休整。

同时,又下令清点损失。

不到小半个时辰,李世民麾下的大军人数已经全部清点完。

长孙无忌来到李世民的身旁,一脸沉痛的神情,说道“陛下,这一战的损失,已是清点完毕。咱们的大军,只剩下三万余人,以及五千不曾动用的玄甲精骑。其余的大军,或是逃散了,或是被斩杀,或是被杜启俘虏。二十多万的大军,彻底全部溃败。”

李世民面色陡然大变。

损失太大了。

要知道李世民出兵时,足足二十多万近三十万的兵马,甚至算上高句丽、新罗和突厥的力量,那更是三十万人马。到了如今,竟然只剩下三万多人。尤其这一战落败,瓜州肯定是丢了,不可能再夺回来。

李靖也没了。

段志玄也死了。

损兵折将不说,还丢失了疆土。

李世民的情绪无比糟糕,心绪起伏不定,内心更是郁结。这一刻,李世民甚至万念俱灰,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蓦地,李世民只觉得喉头一甜,张嘴哇的一下喷出一口殷红的鲜血。

李世民的精气神,顿时差了许多。

无比颓废。

长孙无忌连忙劝道“陛下,我们和杜启的开战,眼下不过是初战落败。大唐物华天宝,国力雄厚。即便这一战落败,但是我们,还有扭转局势的机会。陛下,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还能再战。”

李世民苦涩笑道“辅机,这一战的损失太大了。李靖落陷,段志玄被杀,近三十万大军损失殆尽,十不存一。朕将兵打仗数十年,从未有过这般的大败啊”

说到此处,李世民内心悲恸。

更是伤心不已。

长孙无忌宽慰道“陛下,如今不是颓废的时候。杜启此寮极为狠辣,是凶残之辈。他如今拿下了瓜州,肯定还会继续进攻的。我们如今,必须考虑好应对之策。请陛下抖擞精神,准备好再战。”

随着长孙无忌的开口,一旁的秦琼、尉迟恭等人,一个个也是开口,全都鼓励李世民振作精神,因为大唐不能没有李世民。

大唐,不能乱。

李世民作为君主,不能自乱阵脚。一旦李世民先慌了神,不理政务,后果不堪设想。

李世民看着一个个期待的眼神,看着一个个眼中的担忧,他握紧拳头,咬牙道“朕和杜启,誓不罢休。”

顿了顿,李世民继续道“你们且放心,朕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眼下,不是悲伤的时候

朕知道要打起精神应对。”

长孙无忌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道“圣明什么啊,都已经落败至此,哪还有什么圣明的。”

长孙无忌宽慰道“陛下,其实您发现没有,这一战虽说我们败了,却把杜启的劣势和优势打出来,也把杜启的所有底牌给摸清楚。这一战我们的确损失了诸多的士兵,实际上是划算的。因为我们接下来和杜启交战,不至于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清楚。如今,能够对症下药。”

顿了顿,长孙无忌道“从某些方面看,这其实是好事。”

李世民苦涩一笑。

他知道长孙无忌这是宽慰他。

李世民叹息道“无忌,你不必宽慰朕。这一点,朕有自知之明。”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臣是实

话实说。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此前我们和夏国杜启开战,忌惮于夏国的武器,不敢开战。”

“实际上在瓜州城一战,虽说城池被轰开,虽说杜启攻势凶猛,但双方近距离的厮杀,我们大唐的军队,是碾压了杜启军队的。”

“也就是最终,因为杜启的象兵出现,才导致局势遭到扭转,导致我们落败。”

长孙无忌道“杜启的军队,看似是强横,实际上并非不可战胜。因为有了充足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能更加清晰的知道情况,作战也就更加容易。”

李世民说道“这番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也就是自己安慰自己。我们如今落败,消息传出,必然引发轩然大波。”

长孙无忌道“陛下,这是没办法的。事已至此,我们眼下所要考虑的,是对付杜启,做好继续和杜启开战的准备。”

李世民点了点头。

长孙无忌又道“陛下,如今还涉及到一事。杜启接下来肯定是继续进兵,所以我们撤离后,回到沙州要继续组织兵力再战。”

李世民说道“再战是必须的。”

到如今的地步,准备好下一步的战事,那是应有之意。

李世民眼眸眯了起来,沉默片刻,开口道“朕如今担忧的,是李靖的事情。”

长孙无忌道“陛下,卫国公深受陛下大恩,是大唐的重臣。而且逃回来的士兵,也已经说了,卫国公虽说被俘虏,却宁死不降。卫国公和苏定方那逆贼不同,苏定方年轻,容易受到影响。卫国公其人,却是不一样。他,一定不会受到影响的。”

“但愿吧。”

李世民的内心,怎么都有些担心。

却是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李世民不再多言,便在原地休整,军队休整

后便启程继续赶路。

这一次是直接往沙州去的。

沙州刺史是魏叔玉,是魏征的儿子。当李世民率领的大军,昼夜兼程抵达沙州时,魏叔玉亲自带人出城迎接。因为这一路走来,一众人风餐露宿的,很是辛苦。魏叔玉把李世民的军队安顿好,又把李世民安置在刺史府。

安排好后,魏叔玉却是调集了士兵,往军队送去了一应的粮食。

这一路,将士很辛苦。

需要食物恢复力量。

魏叔玉把一切安排妥当,才回到刺史府觐见李世民。对魏叔玉的做法,李世民很是赞赏,接连夸奖。魏叔玉自是谦虚回答,等士兵禀报完,魏叔玉便起身告辞。

李世民则是暂时在刺史府内休息,不过李世民却不曾休息,而是安排人召集了长孙无忌、魏征来

议事,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三人议事时,有自长安的书信送来。

是不良人送来的。

李世民一看到书信上的内容,顿时大为震惊。书信上所记载的消息,赫然是关于李靖的。当李世民看完书信,他气愤之下,直接把手中的书信扔到了地上。

长孙无忌心头咯噔一下。

肯定又是坏消息。

长孙无忌起身捡起书信,当他看到书信中的内容,脸上的神情也僵住。

魏征心下好奇,更是担忧,连忙问道“齐国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长孙无忌道“是李靖的家人,李家的人已经全部自长安消失。这些人的情况,和昔日苏定方的情况一模一样,又被杜启的人带走了。”

魏征闻言,也是为之色变。

当初,苏定方被杜启拿下,随即苏定的家人也从长安消失,然后就是苏定方为杜启效力。到如今,李靖的家人也从长安消失,很显然,李靖恐怕也是为杜启效力。

要知道从李靖在桑丘山落败,到李世民和杜启在瓜州城一战,以及李世民率军败走,到了如今李世民刚抵达沙州,时间还没有过去多久。

偏偏,李靖的家人就已经是消失。可见自李靖被杜启拿下,一切就已经开始进行。否则,不至于李靖的家人如此之快就从长安消失。

书房中气氛,一下凝重。

所有人,面色肃然。

端坐在主位上的李世民,更是面沉如水。李靖归顺了杜启,对李世民乃至于大唐来说,必然是会产生极大影响的。

“咚咚”

就在此时,房间外又有敲门声响起。

长孙无忌起身去开门,又有不良人道“齐国公,这是长安最新的消息。”

长孙无忌接过书信,便拿着书信到李世民的面前,道“陛下,这又是不良人刚刚送来的消息,是长安内的情况。”

李世民接过来又开始看。他往下一看,脸上的神情顿时黑了下来,愤而再度把手中的书信,直接扔在地上。

长孙无忌又捡起了书信。

他看了后,面颊抽了抽,却是忍不住喟然叹息一声。

又是李靖的消息。

这一次不等魏征询问,长孙无忌就说道“不良人传来消息,李靖的家人前脚离开长安后,后脚长安城内就已经传出了消息,说陛下的军队在瓜州边境遇阻,李靖率军归顺了杜启。如今整个长安,乃至于大唐境内的其他地方,都开始传播李靖投降的消息

顿了顿,长孙无忌继续道“李靖是大唐的柱石,他归顺杜启,对我们有极大的影响。”

魏征的神情也是一变再变。

情况不妙啊

当下的局势,不仅是李世民落败,更因为李靖的投降,导致后方都有些乱糟糟的。

长孙无忌沉声道“陛下,臣认为出了李靖投降的这一事情后。当下的这一局势,已经有些不一样。眼下的厮杀开战,要做出调整。”

李世民道“如何调整”

长孙无忌道“太子监国,可是太子毕竟年幼,威望不足,难以稳定后方的局势。所以在李靖投降杜启的前提下,臣认为陛下应该返回长安,坐镇后方,稳定后方局势。即便要和杜启开战,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如果后方都出了乱子,情况就不妙了。”

李世民稍作思考,便闻道“朕返回后,谁来统帅这前线大军”

“李孝恭”

长孙无忌的眼中,掠过一道精光。

他眼神锐利,道“宗室当中,李孝恭是能征善战的人。他的影响力,不亚于李靖。有李孝恭在,能稳定军心。再者,李孝恭是杜启的岳父,有李孝恭在,杜启就会掣肘。故而臣,建议让李孝恭领军出战。”

李世民听到后,仔细的考虑着。

魏征道“陛下,按照齐国公的分析,让河间郡王出战,的确有一定的好处。可是,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万一河间郡王,直接投奔了杜启,如之奈何”

“不可能”

长孙无忌想都不想,直接回答。

他眼神锐利,分析道“第一,李孝恭毕竟

是大唐宗室,是李姓之人。第二,即便李孝恭出战,但李孝恭的家眷却还在长安。第三,大唐才是李孝恭的根所在,他不可能随意离开。”

顿了顿,长孙无忌又道“而且陛下安排李孝恭主持大军,也未必是李孝恭一人独断,会有能暗中掣肘他的人,让他不可能就随意投降。”

魏征便不再说话。

毕竟长孙无忌言之凿凿。

长孙无忌则是看向不曾表态的李世民,说道“陛下,此事不已多耽搁时间。要决定,就必须要速决。”

李世民深吸口气道“李孝恭作为主帅的安排,可以作为首选方案。一旦这计划无法安排,又该如何安排谁作为主帅。”

长孙无忌一听,知道事成了。

李世民已经答应了。

长孙无忌略作思考,便又道“陛下,如果

李孝恭这里出了岔子,他无法作为主帅出征。那么接下来,臣认为最适合领兵的人是李勣。虽说李勣其人,比不得李孝恭、李神通等人的威望,更比不得李靖的影响力。但李勣却是儒将,不仅能治军,也能治理地方。这样的人领军出战,才能稳定局势。”

李勣其人,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

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勣原名徐世勣,归顺大唐后,李渊赐予国姓,便更名为李姓。等到李世民登基为帝,又因为避讳李世民的世字,所以又更名为李勣。

后世的演义小说中,李勣是瓦岗寨的军师徐茂公,堪称是算无遗策。

这是个相当厉害的人。

李世民听完略作思考,颔首道“既如此,任命李孝恭为主帅,李勣为副帅,等朕返回长安,亲自安排此事。到时候,朕会传一道旨意给李勣,告知他一旦有变,便全权节制军队。如果李孝恭不愿意出

任主帅,便任命李勣为主帅,统帅大军迎击杜启的大军。”

长孙无忌赞道“陛下圣明”

魏征也是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定下策略后,便不再耽搁时间,调集玄甲精骑着手撤离。不过李世民要撤离,暂时来说,长孙无忌和魏征多不会离开,因为李世民离开期间,长孙无忌和魏征要负责稳定瓜州局势,甚至更要组织兵力,准备抵挡杜启的大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