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1124章 老迈之人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124章 老迈之人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老迈之人

房玄龄进入大殿中,向李世民行了一礼,便躬身站立。李世民摆手让房玄龄坐下,便快速说了李勣在沙州落败,且大军近乎也一样是损失殆尽的情况。

最后,李世民道“玄龄啊,李勣再一次落败,对于我们来说,那是极为不利的。甚至于连续数次的落败,大唐一方,已经快承受不住了。虽说我们仍旧可以再度征召府兵作战,但天下万民,会因此而议论纷纷,百姓舆情更是不受控制的。玄龄,朕该怎么办呢”

房玄龄闻言也是一颗心沉了下去。

大唐和杜启的夏国,已经是数次开战,前前后后足足四次。

第一次,是侯君集带兵强攻杜启以至于落败,侯君集也落入杜启的手中。最终李世民带兵前往,但李世民不曾和杜启开战,可李世民却也是不战而退。虽说当时,达成了约定,战事不曾扩大,可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唐就是落败了的。

第二次,依旧是侯君集挑起的战火,侯君集再度和杜启开战又落败被擒,最终李世民调集大军杀到了瓜州,而侯君集也被杀。最终牛栏山一战,李世民再度落败,甚至段志玄也被擒。虽说最终有李渊出面谈和,最终双方罢兵,可大唐毕竟落败了。

第三次,是李世民亲自带兵挑起战事,联合高句丽、新罗等国一起出兵,三十多万的大军杀到了伊州柔远县,最终却是无法攻克,反倒是在桑丘山一线李靖落败,而段志玄最终战死。李世民率军撤退回到了瓜州城,也不曾守住,最终便惶惶撤退。

第四次,便不是李世民亲自领兵,而是李勣负责统军。李勣在沙州和杜启开战,再度损兵折将,有屈突通战死,甚至还有刘弘基死在杜启手中。二十多万的大军,一样是再度落败,只剩下三四万人侥幸活着,却也是开始往肃州撤离。

四次的厮杀,一败再败。

多说一而再再而三,可是连续的落败,房玄龄都觉得难了。

该怎么打

该如何抵挡杜启

房玄龄沉默下来,一时间,竟是没有给出一个答复。

李世民也没有追问。

君臣二人就这么坐着。

大殿中的气氛,一时间尴尬无比,更是透着凝重和不安的氛围。

许久后,房玄龄开口道“陛下,关于如今和杜启的开战,眼下就做出胜负的论断,还为时尚早。我们的手中,如今还有兵力,而且肃州也在手中。除此外,陇右道也作为我大唐西面的屏障。所以大唐的安危,暂时倒是不必担心的。”

“要说朝廷给予李勣支持,如今已经做到了最大的限度。”

“要兵饷给兵饷。”

“要粮食给粮食。”

“要武器给武器。”

“总之,如今能做到的一切,我们都已经做了。想要再给予更多,也没有能力。”

房玄龄说道“陛下,臣认为在如今的情况下,朝廷唯一能做的,那就是相信李勣。相信他,能够带着我们的人扭转乾坤。只要再等一等,还是有机会的。”

李世民颓然叹息。

机会自然有。

可是机会却是相当的渺茫。

这是李世民惋惜的地方,而且李世民一贯不是一个喜欢处处被动的人。他眼下早早的做出应对,甚至于主动反击,也就有了取胜的机会。可是一直被动的挨打,那么李世民的大军,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甚至于取得胜利的机会相当小。

李世民沉吟一番,道“玄龄,真的没有改变当下不利局势的办法了吗”

“没有”

房玄龄摇了摇头。

李世民一听到李靖的话,也是有些担心。即便是杜启的大军,在大唐境内不容易成功,但实际上,对大唐整体而言,是绝对有大影响的。

李世民如今稳住了大唐局势,各地都说他管辖掌控。可实际上,大唐立国不过十多年。区区十多年的时间,一旦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便可能出现叛变的情况。

李世民没有解决的办法,而房玄龄暂时也没有策略,他就开口道“此事并非易事,让你要立刻想出解决的办法,的确是有些难度。既如此,你且回去琢磨一下。明日一早入宫来,我们再决定如何调度安排的事情。”

“臣遵旨”

房玄龄躬身就应下。

他的确是足智多谋,可是如今和夏国开战,尤其夏国倒是越打越强,但大唐方面,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房玄龄起身就告辞离开。

而李世民则是站起身,开始往李渊的后宫去。这段时间的李世民,已经频繁出入李渊的宫中,甚至于李世民虽说是有决断的人,但这个时候担任皇帝,他也觉得棘手。

分外的为难。

肩上的责任太重了。

李世民到了后宫,见到了正在打盹的李渊。去年一年的寒冬,对于李渊来说颇为艰辛,他整个寒冬,都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到了如今,才稍稍恢复了,毕竟天气暖和了,老人也就恢复了一些生机,即便如此,上了年纪的李渊也是精力不济了。

李世民在一旁坐下,并没有打扰。

也阻止了内侍通知。

在等待中的李世民,内心也在思索应对之策。

难得冷静下来。

李世民静静的等待,约莫过了两刻钟,李渊悠悠转醒,看到了李世民,有些意外,开口道“皇帝,你怎么来了”

李渊的声音,有些沙哑。

更是底气不足。

毕竟李渊的身子骨,已经是差了很多,比不得曾经了。

李世民说道“父皇,刚刚接到了西域传来的消息。李勣率领的二十多万大军,已经在沙州败了。沙州方面,再度落入了杜启的掌控中。”

李渊眉头上扬,露出惊讶,心头更是觉得不妙。杜启连克瓜州、沙州,虽说暂时只是两地,也不曾逼近大唐腹心,但实际上这样的局势,对大唐却是已经构成了威胁。

李渊沉声道“李勣是怎么落败的”

李世民就把书信上的消息,仔细的阐述了一遍。待他说完了后,李世民才继续道“李勣设下了请君入瓮的计策,可是最终,却被杜启请君入瓮。眼下的局势,对我们极为不利了。父皇,儿臣当下,也是有些不知所措。故而,来求助于父皇。”

李渊捋着颌下的胡须,颓然叹息道“皇帝,要论打仗,老夫其实都比不得你。只不过老夫相比于你,更懂得能屈能伸。昔日大隋时,我李家忍辱负重,谨慎低调行事。”

“来大隋崩塌,李氏在太原起兵,为了稳住北方突厥,老夫曾向突厥称臣。这些事情,你都不曾经历过。或许你知道,但不在其位,就永远体会不到这种感受。”

“如今你,也体会到了这个感觉。西域的战事,还在持续。毕竟李勣,还没有彻底落败。所以眼下,朝廷除了支持外,便是静观其变。”

“一旦真正挡不住了,再向杜启求和便是。求和不是认怂,更不是就代表认输了。所有的求和,所有的忍辱负重,都是为了眼下收回拳头,在将来能一拳打出去,把所有的一切讨回来。”

李渊说道“你要询问老夫该怎么办,老夫能给你的答复,那就是一旦见机不妙,那就和杜启求和。待将来,有了机会再报仇雪恨不迟。”

李世民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真是无奈。

李世民早年从军打仗,虽说也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可是,要真正的求和,尤其是向敌人求和,那更是没有过的事情 。

如今却是要做这个准备。

李渊知道李世民的心中所想,继续道“朕知道,你是想要做一个明君的,更要继往开来开创盛世。可惜的是,苍天不庇佑大唐,竟然有了杜启此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提前做好安排,不是什么坏事情。”

李世民道“明白了。”

李渊点了点头,说道“其余的事情,老夫也指点不来你。”

李世民道“谢父皇解惑。”

“儿臣告退”

李世民站起身,便往外走。

只是他到了大殿门口时,忽然间,身后再度传来了李渊的声音“等一等”

李世民转身道“父皇还有什么嘱托”

李渊眉眼低垂,揉了揉褶皱的面庞,说道“老夫感觉自己,没多少的好日子可以活了。这身体是每况愈下,感觉整

个人都有些轻飘飘的。甚至于这些日子,老夫午夜梦回,时常梦到了你兄长他们,也梦到了你母亲他们。”

顿了顿,李渊继续道“要和杜启决战,那就快点决战,取得了胜利,老夫能含笑而逝。即便是出现局势不利的情况,老夫也还能帮衬一二,能替你再走一趟前线,尽最后的一分心力。所以趁早,趁着老夫这一把老骨头,还能有一点用处,别拖延时间了。”

李世民的心,一下就软了。

一双眸子,更是湿润。

他没有想到,李渊在身体已经是如此不舒服的情况下,还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或许李渊是为了大唐。

终究,也是为了他。

李世民深吸口气,便郑重道“父皇,儿臣明白了,儿臣告退。”

李渊摆了摆手。

李世民转身离去,李渊一个人坐在大殿中,打量着大殿中的一切。他的心中,却是有些空荡荡的。这段时间的李渊,时常看不进书,也没有心思去写字读书之类的,时常梦到曾经的亲人,梦到曾经的部下等。

“唉多事之秋啊”

一声叹息,回荡在大殿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