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1250章 狄仁杰的安排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250章 狄仁杰的安排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狄仁杰的安排

在狄知逊犹豫时,他身边一直不曾说话,那温婉如玉的妻子,却在此时插嘴道“夫君,蒙陛下抬爱,愿意给咱儿子一个机会,他能有这个机遇,是他的机会,有什么好犹豫的。大丈夫做事,不在于朝朝暮暮。既然承蒙陛下抬爱,愿意给孩子机会,让他去吧。”

狄知逊一听,不再多言,直接道“谢陛下隆恩。”

杜启脸上露出了笑容。

如今的夏国要说人才,实际上不缺,李靖、杜如晦、李孝恭这些人是最年长的一批,而上官仪、马周、来济、柳正希这些人,又是第二梯队年龄的,

确保了现在人才的充足。不过年纪小的一批,那就得以狄仁杰为首,甚至后续要再招募更多。

唯有人才不断档,才能确保夏国的持续发展。

三国时期,蜀国偏居一隅,前期人才足够,能和魏国抗衡。可是到了后期,人才匮乏,即便有天险阻隔,也难以割据一方。如果蜀国有足够的人才,不至于被魏国灭了。

国力的比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才的比拼。

如今的夏国,杜启要确保这一点,所以杜启专门成立了科技大学,也建立大夏军事学院,就是要源源不断培养人才。

杜启道“狄知逊,你愿意追随朕,朕给你

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去帝京城任职,在朝廷中枢做事。第二个选择,在地方上任职。你,选择哪一个”

狄知逊闻言,心下思考着。

留在帝京城中枢,有一定的优势,第一是升迁快,毕竟在朝廷中枢留下,等到外放时,那必然是封疆大吏。而且朝廷中枢,在决策层做事,能开阔眼界,能接触到朝廷机密,占据极大优势的。除此外,狄仁杰也在帝京城读书,狄知逊就可以照顾到儿子。

留在地方上任职,同样有特殊的优势,那就是不必受到掣肘。在朝廷中枢做事,处处要谨小慎微,处处会受到约束。可是在地方上做事,执掌一方,不会受到掣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能最短时间内施展抱负。当然劣势也是存在的,地方上一旦事

情做不好,想要升迁就难了,另外也不能照顾到儿子。

狄知逊眼下却有些犹豫,他之所以犹豫,那就是因为儿子的事情。

这时候,狄知逊的妻子再度道“夫君,儿子去帝京城,妾身跟着去照顾他就是。总之,你不必操心儿子的事情,妾身会照顾好他的。”

狄知逊脸上多了笑容。

老妻懂他啊

狄知逊心下顿时就有了决定,他看向杜启道“陛下,我愿意留在地方上任职。如今在朝廷中枢,我资历浅,不曾有任何功绩,难以服人。所以留在地方上,是最好的。”

杜启道“狄知逊,你有一个好儿子,也有

一个贤妻。”

狄知逊道“陛下谬赞。”

狄知逊妻子低下头,一副恭敬的样子。在杜启和狄知逊交谈时,她开口插嘴说话,实际上是有些不妥当的。不过在当下,涉及到狄知逊的抉择,她忍不住说话,因为她担心因为儿子会影响到狄知逊做决定。

杜启说道“你选择留在地方,是最正确的决定。因为在朕的这里,我夏国朝廷上的官员,此前已经担任各部尚书的人,因为是当初草创原因,所以没有办法走详细的流程,都是火线提拔起来的,直接担任各部要员。”

“今后的官员提拔,尤其涉及到朝廷中的各部尚书,以及其余各部门主官,乃至于地方上的封疆

大吏,都会有一个硬性的要求,要求他们在地方上有主政的经验。”

杜启说道“没有地方主政的经验,不可能直接担任要职。”

狄知逊说道“陛下圣明,朝廷中枢官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制定的任何一条政策,都会影响到夏国万千百姓。所以能在地方上任职,积累经验,了解民间疾苦,那是极为重要的。唯有如此,任何一条政策才能言之有物,不至于想当然。”

杜启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道“京州已经有了刺史,是蓝昌河担任。岐州方面,虽说有刺史,但岐州刺史治理期间,反响平平。朕调岐州刺史入帝京城,你前往赴任,执掌岐州。”

“臣遵旨”

狄知逊直接应下。

担任一州刺史,虽说不算多么大的封疆大吏,比不得一道总管,即便如此,治理一方也是有着大权在握的,能按照自己的施政方案进行。

杜启当即让上官仪取来圣旨,把狄知逊的任命定下,便把圣旨交给狄知逊,然后又让上官仪专门传书朝廷,通知吏部备案,以及走相应流程。

一应事情安排妥当,杜启就不再多言,毕竟现在不早了,各自休息。

翌日,清晨。

一大清早,杜启和狄知逊双方分开,狄知逊一行人要往岐州去,而杜启一行人继续往北,在长安北境转悠,继续在各地走走看看。越是往北,地方上慢慢的越是荒凉。

靠近长安附近的区域,慢慢在恢复,毕竟来往的人很多。可长安的北方各地,因为李世民不断征募府兵作战,使得地方上青壮百姓很少。

李泰北上时,又掳走一些壮年男子,导致百姓更少,许多地方都荒凉了。虽说许多的地方,都已经春耕播种了下去的,百姓却是很少,依旧有些荒凉的感觉。

上官仪跟着杜启一起,这时候骑马赶路的速度很慢,上官仪忽然道“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杜启道“但说无妨。”

上官仪沉声道“狄知逊其人的情况,臣不清楚如何。从昨天的交谈中,臣只能分辨出狄知逊其人曾经在北地任职,后因为谏言不被李泰采纳,离开

时又遭到李泰的追杀。具体狄知逊的能力,臣不得而知。”

顿了顿,上官仪继续道“相比于蓝昌河,狄知逊的情况有更多的未知。如今,直接让他担任岐州刺史,主政一方,是否有些草率了。”

杜启脸上露出笑容,相比于上官仪,他自然是了解更多的,因为狄仁杰、狄知逊在历史上都是有名的人,能力颇为不凡。尤其狄仁杰,未来更是朝廷重臣,青史留名的存在。

杜启当着上官仪的面,不可能说自己知道历史,知道狄知逊不错,他直接道“狄知逊其人,不良人方面有相应的消息,所以朕知道情况。恰是如此,朕才能放心的任命他担任岐州刺史,让他去主政一方。”

上官仪一听是不良人的消息,不再询问。毕竟杜启都已经说了是不良人方面的消息,那就是得了证实的,所以再询问是多余。

上官仪道“陛下,从狄知逊这里的消息,就可以判断李泰在北方并州,虽说裹挟了很多的士兵,战斗力不弱。但李泰的做法,却颇为恶劣,使得官员、百姓都不喜。”

“即如此,李泰不得民心,要摧毁李泰应该不难。等到苏定方抵达前线,就可以一战而下,彻底拿下李泰,早日平定北地。”

上官仪的眼中,有诸多的期待。

更坚信李泰不长久。

杜启道“拿下北地,应该不怎么困难。毕竟除了你刚才提及到的李泰不得人心外,还有并州这

些区域,是家父主政的地方,是我们曾经扎根的地点。当初朕在雁门关一战,覆灭了无数的突厥士兵。有这些前提,就有民心民意,所以夺取并州不难。”

上官仪说道“陛下圣明。”

两人说着话,又继续往北走,不过这一圈转了下来,又掉转方向往东北方向走,最终开始往东,在五月初天气渐渐炎热时,杜启一行人抵达了长安东面的蓝田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