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1314章 远谋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314章 远谋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远谋

一众商人们,来的时候忐忑,去的时候安心,终于内心踏实下来。毕竟他们给了一点钱和粮食,杜启收下后,他们就可以安心的继续在江都经商。

因为他们,也算是夏国的人。

杜启不曾去管这些商人的想法,只要所有的商人遵纪守法,不哄抬物价,不违法乱纪,那么杜启便不会处置这些人。

杜启看向上官仪,沉声道“上官仪,如今仅仅在江都境内颁布安民告示,远远不够。你调动整个大唐境内的不良人,颁布告示,通知天下各地之人,大唐已经倾覆,责令各道、各州、各县归附。凡抵抗者,杀无赦。”

上官仪道“臣遵旨。”

眼下的大唐,已经江河日下,连帝都长安都落陷,甚至连李世民新占据的江都也落陷,大唐可谓是惶惶如丧家之犬。即便李世民逃走,可李世民的那点兵力,已经无足轻重,无法影响到大局,接下来只要各道各州都归附夏国,李世民最终只能被围剿。

夏国,才是大势所趋。

归顺夏国,才能长久。

上官仪话锋一转,说道“陛下,臣认为当下还有一事,需要着手安排”

杜启道“什么事”

上官仪回答道“李承乾在蜀中已经被拿下,按照传回的消息,李泰、李恪方面也已经是负隅顽抗,无法无法长久的。所以臣认为,对整个大唐的调

整,应该是有一个具体的安排。”

“尤其大唐境内的万千百姓,都需要认可夏国,都需要为夏国效力。另外商人在夏国经商,富者越来越富裕,贫穷者依旧贫穷,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不是好现象。”

上官仪道“一旦商人太有钱了,甚至富可敌国,就容易影响到国政。所以在当下,臣认为不仅仅是要着眼于对各地的调整,还有对商人的处理上。”

杜启道“你怎么考虑的”

上官仪眼神锐利,道“对大唐的调整,就是把所有的土地收归为国有。天下土地,尽皆隶属于夏国,隶属于官府朝廷。百姓可以耕种,但却不能随意买卖。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依照在天竺境内的安

排,土地归属于国家。”

杜启道“这么一安排,极容易引发动荡。因为天下各州,必定有无数的士绅。这些人,是当地的地头蛇。这些人,不可能把手中的土地交出来归属夏国。甚至朝廷中的官员,也有诸多在地方上是大族。土地的收拢,不容易啊”

历朝历代,要对土地改革,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天竺这样的区域,杜启因为直接推翻了种姓制度,而普通百姓没有土地,所以杜启能把所有的土地收归为国有,然后分配到百姓的手中。

天竺是比较好安排的。

可是在大唐,这不容易。

尤其对大唐的人来说,土地那就是命根子,涉及到改革,更是一桩大事情。杜启想了想,说道

“这一事情的安排,不着急,徐徐图之。”

杜启清楚这事情不好处理。

必须要慎重。

稍有不慎,天下各地,极可能燃起烽火。如果是一城一地,杜启可以实施改革。问题是眼下的夏国建立后,船大了后不好调头。涉及到的改革,更加复杂,不是轻易就可以改变的。

需要徐徐图之。

上官仪听到后道“陛下所言甚是,的确是要徐徐图之。”

杜启道“商人方面你又是怎么考虑的”

上官仪说道“曾经夏国对于商人,有诸多的扶持,给予诸多的优惠政策。但到了如今,臣认为这些优惠可以停止。眼下要给的优惠政策,应该主要

给百姓,让利于百姓,让百姓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是夏国稳定的根本。”

杜启仔细的琢磨一番,最后笑了笑道“其实归根结底,不论是对土地政策的调整,亦或是对商人的压制,都是为了夏国的稳定发展,对吧。”

上官仪道“陛下圣明”

他就是这个意思。

当下来说,夏国的根本那就是稳定发展。如果没有稳定,一切都是白搭,所以必须要能够确保夏国能够稳定且蓬勃发展。

这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杜启涉及到这些大方向的政策,没有立刻决断,他思索了一番说道“涉及到这些政策的调整,眼下我们不颁布法令。”

“首要第一点,是稳定地方,实现大唐官员到夏国官员的调整过度。第二点,那是增加地方的认可,让各地百姓,都认可夏国,都认可自己是夏国的百姓。”

“如此,才有最稳定的发展。”

杜启说道“所以暂时,涉及到大政策大方针的调整,倒是不必有过多的考虑。这些大政策,等回到帝京城后,再来考虑推行。”

上官仪见状,就不再多言。

毕竟杜启都说了等返回帝京城后,再来考虑其他的方面。不过在上官仪看来,他所提到的问题,最后一定要实施的,不可能不安排。只要夏国要长久发展,就必须要贯彻这些调整,否则迟早会酿成隐患。

上官仪话锋一转,忽然又道“陛下,臣还有一事。”

杜启笑道“何事”

上官仪这里,一件一件事情多,不过禀报的事情多也是好事。

以便于杜启心中有数。

上官仪回答道“夏国最早的帝都,设立在高昌。后来夏国夺取天竺后,帝都迁移到帝京城去。如今夏国已经覆灭大唐,即便李世民潜逃在外。但对夏国来说,覆灭大唐指日可待。所以我们杀回了大唐,是否再度迁都,把夏国的国度搬迁回来呢”

杜启听到后,心下意动。

对杜启来说,帝京城的确是夏国的帝都,因为帝京城是整个夏国的核心。不论是军事学院,亦或

是科技大学,还是医院、兵工厂等,都是建立在帝京城的。

只是天竺毕竟是天竺。

杜启心中还是有着故土情结的,他自然也希望能在华夏大地上定都。

这是正统所在。

杜启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把帝都从帝京城搬迁到长安来”

“是”

上官仪直接就回答。

杜启思索一番,摇头道“把帝都从帝京城迁移到长安,有些不妥当。毕竟涉及到天竺境内的稳定,一旦迁都后,刚刚稳定下来的一切,容易出现问题。”

“天竺境内,虽说种姓制度已经是压制下来,但种姓制度依旧还有苗头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彻底解决的,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改变。”

“当下迁,不合适。”

杜启说道“必须要镇压在帝京城,才能确保整个天竺慢慢的归附。”

上官仪无奈的点头。

今儿真是流年不利,涉及到的提案,都一一被否定。其实在上官仪看来,其实这些提案,都还是相当重要的,可惜杜启这里却是不认可。

杜启眼中仍有思索神色,他继续道“上官仪,迁都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效仿大唐的做法,亦或是效仿隋朝的做法,长安可以作为陪都,作为东都。”

“隋朝时,有帝都洛阳,曾经的帝都长安依旧是都城。譬如大唐,作为龙兴之地的太原,依旧是陪都,所以夏国的国都,设立在帝京城,以便于夏国继续往西扩张,以便于夏国能镇压天竺,确保天竺稳定。”

“长安,则作为夏国的东都,依旧是都城,这里也设立皇城。”

杜启给出了他的想法。

上官仪听得眼前一亮,赞道“陛下圣明。”

按照杜启的安排,那么长安作为陪都,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兼顾整个大唐境内的稳定,这是最好的安排,也是最合适最妥当的安排。

杜启道“上官,涉及到诸多计划的调整,

你可以慢慢梳理。后续大唐彻底稳定下来,很多该调整的,我们再慢慢的调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切慢慢来。在夏国草创初期,可以快速安排,但如今夏国大了,很多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易引发动荡。一切,都要慢慢来。”

上官仪点头赞同杜启的话。

毕竟稳定压倒一切,夏国当下的关键是稳定发展,然后才有后续。尤其当下的重点,还是接收大唐各地,以及把大唐彻底夺取,这才是根本。

上官仪又说了些具体的事情,便起身告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