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1349章 大收获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349章 大收获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大收获

杜启走在前面,看到了所有的唐军文武官员,以及所有列阵的士兵。站在最前面的人,赫然是房玄龄、魏征、唐俭等人,甚至于连柴绍也位列其中。

李世民要殊死一战,柴超不曾追随。

房玄龄、魏征和唐俭,以及其余的文官,也一样是不曾追随。

毕竟每一个人都有牵挂。

再者,李世民带兵去和杜启的大军一战,谁都清楚那是赴死之战,是不会有结果的。明知道要赴死,这样的事情少有人愿意。

也就是魏叔玉去了。

魏征看到了杜启走来,环顾周围一圈,没有

看到魏叔玉,面颊抽了抽。他双腿一软,一下就瘫倒在了地上,那一双布满了血丝的眼睛里面,已经噙满了泪水。

死了

魏叔玉肯定死了

魏征膝下不止魏叔玉一个儿子,但毫无疑问,魏叔玉是最让他骄傲的。不论是魏叔玉的秉性,亦或是魏叔玉的才智,那都是令魏叔玉为之自豪的。可惜,李世民要赴死,魏叔玉也跟着赴死,以至于到了如今魏叔玉也死了。

杜启说道“魏公,魏叔玉誓死追随李世民,即便朕劝说,他也不愿意活下来。魏叔玉逝去,还请节哀。”

魏征身体轻微颤抖,旋即他却是恢复了平静

颔首道“多谢夏皇关怀,老朽无碍。”

他收撑在地上站了起来。

杜启环顾所有人,便说道“眼下你们聚集在一起,料想是已经想得很透彻的。你们当中的人,朕不知道你们是作何想法。不过朕想说的时,你们愿意归顺,那么朕欢迎之至。如果你们不愿意为夏国效力,要回家去,朕不阻拦,任由你们离去。”

此话一出,许多人都议论起来。

有的人愿意归顺夏国,可有的人却不愿意归顺,希望能返回乡里。

所以一番议论后,不多时,就见现场有的人已经是走出来,恭敬向杜启揖了一礼,便快速的离去。这些离去的人,似乎生怕遭到杜启针对,所以快速的离去。

随着许多士兵离开,便拉开了离去的序幕。

有将领、士兵离去。

有官员带人离去。

约莫两刻钟后,现场的议论声渐渐停止,也不再有离去的人。军队中离去的人占多数,因为军队中主要的士兵是韶州本地百姓,这些人被征兵到李世民的军中,那是遭到李世民强制征兵,许多人不愿意当兵,所以许多人都离去了,最终剩下的士兵不足六千余人。

大部分的人都离开了。

至于文官武将方面,事实上原本追随李世民的文官,就已经在会稽有过一次分裂的,许多人离开了,不曾追随李世民南下。所以留在李世民身边的人,其实是少数,不是大多数。而如今留下来的人,如

魏征、房玄龄、唐俭、宁志奇等人,都是全部留下,一个都不曾离去。

大唐没了,他们心下也有些失落。

有些惋惜。

可生活还得继续。

他们在接下来,还需要继续做事情,所以只能是归顺杜启。毕竟他们效忠于李世民,自始至终,都不曾背叛李世民,做到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到了如今,李世民已经死去,李唐已经是覆灭,他们自然也就

杜启扫了眼周围,颔首道“现在,还有要离开的人没有”

“没有”

留下的人齐齐开口。

杜启颔首道“既然都愿意归顺夏国,那就好办。军中将士,自然是归入军中,一应官职自然是根据能力调整。文官方面,也一样安排,该调整则调整,朝廷自有安排。”

“是”

所有人齐齐应下。

房玄龄上前道“夏皇,如今这山中,还有一批粮食、军械和火药。如今归顺夏皇,所有的粮食物资,都请夏皇接收。”

杜启注意到了房玄龄对他的称呼,却不曾去多说什么。毕竟李世民刚刚死去,房玄龄这里,肯定还有心态的转变,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杜启颔首道“薛仁贵,你安排人随房公走一遭,把山中的一应粮食、器械等物资接管了。等天

气放晴,山中容易赶路了,便让士兵把所有的物资,全部都运出山中。”

薛仁贵道“臣遵命”

杜启点了点头,又安排了其余各项事情,便带着所有人离开山中,往玉山外围去。在出了玉山后,抵近中午,队伍暂时停下来休整,在埋锅造饭时,杜启把房玄龄、魏征请到了身边。

这两人中,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一直在杜启的麾下任职。另外房玄龄本身,和杜如晦也是知己好友,杜家、房家的关系很是不错。至于魏征,那更是杜家的姻亲。

杜启沉声道“房公、魏公,你们两人都是有大才华的人。在大唐时,便是朝中宰相。如今到了夏国,便依旧入朝廷中枢做事吧。”

房玄龄道“夏皇,老夫却是没了再做官的心思。如今一把年纪了,适合休息休息。老朽愿意入夏国,恳请夏皇能准许。至于为夏国效力的事情,就交给二郎这样的小子吧。”

魏征道“夏皇,老夫也是一样。老夫如今,已经没了做官的心思,就想着能安度晚年足矣,更何况,一代自有一代人。如今夏国的朝堂,一切运转妥当。所以当下,也不需要老夫。”

他和房玄龄是一样的心思。

魏征这大半辈子,早些年在瓦岗,后来为李建成效力,再后来为李世民效力。他一直是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的松懈。时至今日,魏征已经是失去了再做官的心思。

临老了,好好休息休息。

尤其魏叔玉的死亡,对魏征的打击颇大,让魏征心下颇为难受。魏征也清楚魏叔玉的死,要怪也怪不得杜启,只能怪魏叔玉死心眼,一门心思要赴死。

杜启听到两人的话,并不意外。

魏征、房玄龄大半辈子的心血,都在大唐,如今大唐覆灭,而且两人都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所以不愿意再继续在官场上折腾了。

杜启心中早有腹稿的,他开口道“房公、魏公,你们两人不愿意做官,那也就罢了。不过你们两人,是有大才华的人,尤其精于治国之道。对于治理地方,对于朝堂上的情况,那都是门清儿的。所以朕希望,你们入书院传道授业,教导士子。这,不为难吧。”

魏征听到后愣了下。

传道授业吗

魏征见杜启一副恳切笃定的样子,说道“没问题,老夫答应了。”

房玄龄见状,也说道“老夫也答应。”

杜启脸上便露出了笑容。

有了魏征和房玄龄两人,那么军事学院中的师资力量,就会进一步的增强。在杜启的规划中,科技大学是相对纯粹的学术大学,而大夏军事学院,那就是夏国官员未来的摇篮。所以大夏军事学院的师资力量,那是越强越好。这一次留下了魏征、房玄龄,那就是大收获。

房玄龄却是忽然道“夏皇,还有一事,你应该要知悉。”

杜启道“什么事”

房玄龄回答道“陛下其实在死战之前,已经安排了李震,带着晋王殿下李治,先一步南下广州去了。老夫这么说了,是希望夏皇注意广州。但另一层意思,便是希望夏皇拿下了李治后,能够开恩,饶了李治一命,他年纪小不懂事,给李家留下一点血脉。”

杜启说道“朕明白了,具体的情况,等拿下了李治再说。如果他愿意归顺,倒也无妨。如果他性情刚烈,那就没办法了。”

房玄龄道“多谢夏皇。”

杜启和房玄龄、魏征说着话,等到吃了午饭后,队伍稍做休息,便径直往曲江县去。当抵达了曲江县时,军队在城外扎营,杜启也是在军营中坐镇下

来。

这时候,杜启才能处理其余的各项事情,所以他当下,就安排了人把朱昱文、刘邛喊到了营帐中来,毕竟这一次的作战,两人都是立下了功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