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264章 郑氏的欢喜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264章 郑氏的欢喜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郑氏的欢喜

杜启虽说离开了秦王府,事实上,没有立刻回杜家,先去了一趟酒楼,然后走了新华书店和茶铺,三处地方走了一遍后,才回到杜家。

今天的天气,格外寒冷。

杜启走了一圈下来后,都有些寒冷。只是他回到杜家时,已经抵近中午,刘坚则去忙着处理中午的食材。

在杜启等着吃午饭时,郑氏却是安排了人来,把杜启叫过去。

杜启进入房中,脸上洋溢着喜滋滋的神情。她脸上的欢喜,溢于言表,尤其比她得了五品县君的诰封,更是欢喜。

郑氏见到杜启来了,连忙招呼杜启坐下,道“二郎,赵郡王家的婚事,你已经应下。娘亲和秦王妃合计了后,也没有意见。”

“赵郡王李孝恭,是朝中炙手可热的重臣。而且赵郡王本身,也是秦王的人,和赵郡王家联姻,也是不错的。”

“烟云这小丫头,娘亲其实也见过,古怪精灵的,很是聪颖。”

郑氏笑说道“这个儿媳,娘亲认定了。你们先定亲,待你加冠成年后,便迎娶

烟云。”

杜启听着郑氏欢喜的话,识趣的没插嘴。

这事儿一说话,可就不一样了。

到时候,说个没完没了。

等郑氏噼噼啪啪说了一大通话后,杜启道“娘亲,您看儿子跑了一上午,有些累了。婚事的事情,娘亲看着办,儿子没意见。儿子还得回去准备稿子,下午还得入宫去。”

“去吧,去吧”

郑氏一听儿子有事情,没有阻拦。

在她心中,儿子是第一位的。

杜启长舒了一口气,面对老娘亲的唠叨,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由着郑氏说。所以,干脆找了个理由离开。

杜启回到自己的院子中,没有写书,而是先睡午觉。这大冷天的,温暖的被窝,才是最舒服的地方。杜启一觉睡醒后,才不急不躁的更换了衣衫入宫。

这一次入宫,杜启带上了道德经。原本,杜启不打算立刻把道德经送入宫中的,可想着这一卷道德经,与其留下,不如送到宫中去。

杜启入宫后,见到了李渊,日常的递上最新的内容。

等李渊看完所有的内容,听完了李渊的夸赞,杜启话锋一转,道“陛下,臣今日入宫,还有一物要进献给陛下。说起来,也是运气,是昨天臣才得到的。”

李渊笑道“你杜二郎,是极为有钱的人。你进献的物品,如果没有一定的价值,朕可是不会收的。”

杜启说道“陛下,臣虽说有一些小钱,那都是身外之物,不值一提。臣进献的物品,却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李渊听到后,顿时来了兴趣。

不能用钱财衡量。

那么,是什么呢

李渊的脸上,露出期待神色,说道“你要进献什么,递上来吧。”

“拿进来”

杜启吩咐一声。

随着杜启的吩咐,大殿的门口,一个小太监捧着一口锦盒进入。这是杜启入宫之前,把道德经竹简搁在锦盒中,入宫后他暂时交到小太监的手中。

毕竟拿着锦盒进入大殿中,难免是有些有碍观瞻。

杜启自小太监的手中,接过锦盒,便双手捧在手中,道“请陛下阅览”

李渊心中很是好奇。

等肖离拿过来后,李渊快速的打开,看到了搁在盒子中的道德经竹简。只是竹简以上等的绸布遮盖好的,看不到内容。

李渊拨开绸布,取出了竹简。

当李渊看到竹简最前面道德经三个字时,倒没有什么惊讶的,因为道德经这样的到家典籍,其实到处都有。

只是当李渊看到最后,看到印章,以及最后的落款,老脸上顿时浮现出了灿烂的

笑容。

李渊自称祖上出自老子,实际上,这也就是李渊自己说的,是标榜李家的身份。这事儿,根本没有佐证。也就是他们是皇家,既然这么说了,谁也不敢反对。

可有了道德经就不一样了。

李渊是有眼力的,仔细看了这竹简,很显然竹简和竹简上的刻字,都有些年头,至少也是几百年的光景。所以这道德经竹简,不管是古人杜撰仿制的,还是真迹,从李渊这里,这就是真迹。

杜启地上的道德经,等于是让李渊佐证了李家的出处。

李渊一瞬间,便想好了各项事情的安排。

李渊道“二郎,这道德经,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杜启回答道“回禀陛下,道德经这一选段,是新华文轩的钱再来收集古籍时,一起买到的书。昨晚上,他给我送来的,所以我今天给陛下送来了。”

李渊道“好,好,好孩子。”

此刻的李渊,老怀大慰。

李渊道“二郎,你要什么嘉奖,尽管说,朕都准了。”

杜启能感受到李渊的喜悦,他说道“陛下处处照拂臣,若非陛下照拂,臣恐怕

早就是一堆枯骨。陛下待臣恩重如山,臣侥幸得到一卷道德经,献给陛下,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需要任何嘉奖。”

李渊道“你小子,总是这般。”

杜启一贯是不居功的,恰是如此,李渊对杜启更赞赏。他略作思考,忽然已经计上心来,道“二郎,道德经的事情,你勒令下面的人封口,不准再谈及此事。至于你的嘉奖一事,你无欲无求,就交给朕来安排。”

杜启道“陛下放心,臣入宫之前,早已经嘱咐了钱再来,让他不得谈论道德经一事,也让他忘了此事。所以,陛下尽管放心便是。”

李渊道“那就好。”

杜启不再逗留,转身就离开。

李渊看向肖离,让肖离召裴寂、萧瑀、陈叔达和封德彝来议事。四个人进入行礼后,便各自落座,李渊道“关于长安县令的人选,你们商议得怎么样了”

封德彝主动道“陛下,如今也就是东宫举荐了一个人选,此人名叫崔烨,出自清河崔氏。原本崔烨在东宫任职,其人有能力,且知进退,倒是不错的人。”

李渊颔首,看向裴寂等人,道“你们几人,可有其他的人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