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685章 煽动力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685章 煽动力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煽动力

在百姓安静下来后,杜启提起一口气,高呼道“先说说罗言生刺史的事情,刚才本王对罗刺史说,本王相信他。”

“这是本王的一番肺腑之言,并不是什么敷衍的话语。”

“诸位乡亲,可以监督本王。”

“抛开所有的厉害关系,其实单说一件事,就说罗刺史爱民如子这一事情。料想,诸位乡亲都是认同的,不会有人说罗刺史不照拂百姓。”

杜启正色道“以罗刺史爱民的秉性,不可能派人刺杀本王。因为一旦这样,不论是成与不成,对伊州百姓都没有好处,甚至伊州立刻会陷入战火,所以罗刺史没有这个动机。”

罗言生听到后,心中感激。

不过当罗言生看到许多点头赞同的百姓,心中更是赞叹杜启厉害。

杜启这一手,堪称高明。

分明是利用罗言生来拉拢百姓,在百姓的面前继续刷好印象,让百姓认可杜启。

这是最简单爱屋及乌的道理。

百姓信任罗言生,认可罗言生,而如今罗言生归顺了杜启,杜启很信任罗言生,很器重罗言生,百姓连带着对杜启也会有好印象。

这是杜启再度阐述相信罗言生的意图。

反复利用此事。

杜启再度抬手下压,示意议论的百姓停下。他已经听到许多的百姓说话,都觉得他杜启不错的,这恰恰达到了杜启的目的。

杜启继续道“本王借着今天的这个机会,向诸位乡亲,说一说本王来伊州境内,如今执掌伊州,要做些什么事情。”

“相信,乡亲们也感兴趣。”

“为官一任,都有不同的施政方案。有的人施政严苛,有的人施政宽松,但不管这些人如何,本王到伊州来,只有一个目的,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杜启说了一个总的概论。

一番话说出来,虽说有许多的百姓点头,但实际上,杜启刚才的一番话,太过于大而化之,太过于笼统,也没有具体的利益好处,所以百姓的认可程度不高。

杜启却是一点都不焦急,继续道“第一件事,本王如今在伊吾县城内修建王府。接下来,不论是王府外,亦或是伊吾县、柔远县、纳职县的县衙外,都会设立一面鼓和一口信箱。”

“这面鼓,名为鸣冤鼓。”

“但凡有冤情的百姓,可以上前击鼓鸣冤。只要本王得到消息,便会立刻处置。而各县的县令,都必须要处理冤案。如果不处理,那便是渎职,可以直接罢免官职。”

“这口信箱,名为检举箱。”

“只要是官府县衙外,都会悬挂这一箱子。但凡是百姓受了冤屈,你们想要状告,却又不敢告状的人,都可以撰写书信,悄然把书信投入检举箱中。这一口箱子,只能投入书信,没有钥匙的人不能打开,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开箱检查书信。”

杜启说话的声音很洪亮,掷地有声道“本王之所以这么安排,是要让整个伊州境内的百姓,有冤都能伸,不至于让恶人逍遥法外,不至于让贪官污吏逍遥法外。不论犯罪的是什么人,只要是犯罪,本王都会处置。”

这一番话下来,来迎接杜启的万千百姓,终于有了笑容。

许多人更点头赞许。

杜启的这一施政,的确是不错的。不管最后实施的如何,总归是好的。不过虽说有了一些反响,但百姓却不受太大的影响,毕竟这事儿对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来说,实际上还是有些遥远。

罗言生听到杜启的话,眼中却放光,心中激动不已。

因为他觉得杜启的安排精妙无比。

罗言生作为城主时,一直致力于打击违法乱纪的事情,这样的事情,终究是无法杜绝,而且罗言生精力有限,难以顾忌到方方面面。

杜启的做法,一方面是在贪官污吏和恶人的头顶,悬挂了一柄利剑,使得许多要作恶的人,以及要违法乱纪的官员,不敢随意胡来,毕竟随时可能被检举揭发。

另一方面,则是让百姓有了冤屈能有地方伸张。

杜启稍稍停顿,再度道“第二件事,自今日起,免除整个伊州境内百姓三年的农税,以及徭役。三年内,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

“好”

人群中,有了百姓叫好。

紧跟着,就有无数的百姓欢呼起来。

三年的农税和徭役,对普通的百姓来说,简直是上苍的恩赐一般。一个家庭一年的农税和服徭役,是不轻松的。如今杜启一到了伊州后,新官上任三把火,减免赋税,免除徭役,使得无数的百姓欢呼不已。

不过叫好声渐渐平息后,忽然有百姓举起手,高声道“平西王殿下,我有话说。”

说话的人,是一个身材清瘦,身着粗布麻衣,外罩一件棉袍,背脊略显佝偻,年近五十的人。他两鬓已经斑白,看起来颇为苍老。

因为他距离在前方比较近,所以他沙哑的话语,杜启听到了。

杜启说道“老丈有什么要说的”

老者高声道“平西王殿下,您免除了农税和徭役,小老儿和万千的乡亲都感激您。不过平西王殿下不收税,难道喝西北风吗会不会从其余的地方,再增加苛捐杂税,一样是收取更多赋税的。”

“哈哈哈”

杜启闻言却是大笑了起来。

老者道“殿下为什么发笑呢”

杜启解释道“本王之所以发笑,是因为你的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是多余的。原因很简单,本王在大唐境内,是大唐首富,是钱最多的人,岂会在乎这一点区区赋税钱财而已。”

“我看在场的许多人,都穿着羽绒服,这是西域肃州贩卖过来的。”

“羽绒服生意,是本王的。”

“除此外,本王还有书店、酒楼、水泥厂等诸多的产业。”

杜启侃侃而谈道“在西域许多人喜欢喝茶,本王可以告诉你们。你们中绝大多数人喝的茶,不管是好茶,还是一般的茶,都出自本王麾下的产业。”

“钱财这一点,你们不必担心。”

“本王不在乎这一点赋税。”

“为什么要减免三年的农税和徭役,是为了让你们生活轻松一点,是为了让你们能积攒更多的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上幸福的日子。”

杜启继续道“这一点上,你们根本不需要担心。苛捐杂税这点小钱,本王看不上,所以不必担心。”

周遭百姓闻言,纷纷震惊。

他们没有想到杜启竟然是这么的有钱,产业如此的庞大。

他们也相信了杜启的话。

杜启脸上挂着笑容,他任凭百姓说话,好半响后,百姓又安静下来,杜启再度说道“本王来到伊州的第三件事,是要在伊州内开科取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