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925章 鱼饵和论断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925章 鱼饵和论断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鱼饵和论断

杜启沉声道“陈有得的事情,你发现多长时间了”

“三个月左右了。”

杨不弃正色道“原本臣不打算禀报陈有得的事情,毕竟陈有得只是一个普通的探子,影响不大。可昨晚上陈有得连夜安排人送出一封书信,故而臣推断,陈有得把大王的行踪,肯定是透露出去了,是告诉瓜州方面。”

“臣担心,瓜州方面可能会采取行动,安排人针对大王,甚至是伏击大王。所以,臣一早就来告知大王,请大王做出应对。”

杨不弃继续道“臣建议,大王不应该继续往柔远县去。眼下大王的行踪泄漏,尤其身处边境,应该立刻撤离返回。只要不往前线去,即便瓜州方面得了消息,那也没有什么价值,也只能是干瞪眼。”

杜启听到后却是笑了笑。

打道回府。

不是杜启的风格。

更何况伊州境内是杜启的辖区,如果在自己的辖区范围内,杜启竟然要惧怕,竟是要顾虑大唐的动作,那也就太可笑了。无论如何,杜启都不可能打道回府,既定的行程一定会走下去。

杨不弃见到杜启的笑容,便知晓杜启的心意,喟然叹息一声道“大王,敌在暗我在明。这一情况下,您执意前往是极为危险的。”

杜启说道“杨卿,我是大夏国的君王。如今在夏国的边境,却是不敢露面,不敢继续往前。是否意味着,再等几年,在高昌城内本王也不敢露面,也不敢出来。”

杨不弃听到后讪讪一笑,呐呐道“当然不是。”

杜启说道“本王决定了要去柔远县巡视,就必须去,不会因为一个陈有得,就改变既定的计划。这一点,你不必再劝。”

杨不弃眼中掠过一道精光,多了一抹狠辣之色,说道“既如此,就提前把陈有得控制起来。只要抓捕了他,有陈有得配合,我们要知悉大唐方面的计划,也一样是没问题的。”

杜启说道“这是打草惊蛇。”

杨不弃心头叹息。

他劝不了杜启。

杜启说道“杨卿,本王的安全,不会有问题。更何况,如今和大唐休战,双方言和。如果大唐方面,单方面的设下局谋害本王,那么责任全在大唐,我会让大唐知道针对本王的代价。”

“这样的事情,不能忍气吞声,而是一次要把对方打痛。”

“让大唐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

“一旦做了,后果是他们承担不起的。再者这也是一次机会,本王便亲自做鱼饵,看大唐方面会如何出手。你既然知道了这个人,让你的人盯着就是,随时禀报消息。”

杜启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是”

杨不弃立刻应下。

他老脸上的神情,依旧颇为郑重,因为涉及到了杜启的安全。

杜启继续道“杨卿,本王的安全,你不用担心。要对付本王,一是从饮食上下手,可是本王饮食都是身边的人制

作,不可能出问题。二是设下埋伏,伏击我们。本王的身边,有摩勒多以及一百余亲卫,即便遇到上千人的队伍,也可以从容而退。”

“再者,本王还身着金丝软甲,刀剑难伤,所以你就甭担心了。”

“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没有提前谋划筹备,本王也不可能轻易往柔远县去的。所以你的担心,那是多余的。再说回正题,柔远县是本王治下的地方,如果柔远县本王都不能去不敢去,这柔远县还是本王治下的区域吗”

杜启的态度是极为坚定的。

就是要去柔远县。

杨不弃听完后已经彻底明白,郑重道“大王所言甚是,臣明白了。惟愿大王,此行一切顺利。只是臣这里,可有什么需要安排要做的。”

杜启说道“你盯着陈有得,随时禀报消息。如果他一直在城内按兵不动,你不必采取行动。如果他要离开,便果断拿下。总之,你自己临机决断。”

“是”

杨不弃答应了下来。

杜启摆手,杨不弃转身就退下。

杜启略作思考后,吩咐关之澜把上官仪、马周和来济喊来,同时关之澜也列席末座。杜启大体说了陈有得的事情,便道“根据杨不弃的推断,大唐方面极可能采取行动。这一事情,你们怎么看”

上官仪没有立刻说话,仔细的思考着。因为陈有得传出消息后,大唐是否会采取动作,这是需要预判的第一点。第二点,则是大唐如果采取动作,将会如何安排人员进入。第三点,则是一旦大唐要出手,哪里是最合适的地方。一系列的安排,都要琢磨清楚。

上官仪、来济和马周都没有说话,静静思考着。

关之澜也在思考。

如今关之澜跟在杜启的身边作为书吏,实际上也是亲随。他是最后来的,年纪不大,也见识了上官仪等人的能力,打听到上官仪等人的种种事迹,对于三人很是敬佩。

平日里,他都以先生称呼三人,向三人学习,俨然把三人当作老师。

杜启是乐见其成的。

关之澜这小子颇为聪明,有悟性,所以杜启倒是希望

关之澜能学到许多东西。

好半响后,马周率先开口道“大王,臣认为大唐方面,肯定会安排人潜入伏击您。”

杜启说道“理由呢”

马周阐述道“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如今驻扎在瓜州境内的军队主将,依旧是侯君集。此前长孙冲到高昌城交换人质,侯君集得以解脱,回到大唐境内。”

“根据哨探传回的消息,侯君集离开陇右道后,径直回了一趟长安。大唐皇帝李世民不曾处置侯君集,反倒是勉励了一番侯君集,便再度把侯君集安排到瓜州来。”

“显然,这是皇帝故意为之。”

“因为侯君集对大王有仇恨,所以留下侯君集在瓜州,才能操练将士,才能为将来复仇做足准备。如果瓜州方面,仅仅是苏定方其人,苏定方这个人很克制很冷静,他绝对不会采取行动。但侯君集不一样,他被大王羞辱过。”

马周侃侃而谈,更是笃定说道“所以臣预判,侯君集得了大王在柔远县边境的消息,肯定会安排人潜入柔远县境内,伺机对大王动手。”

杜启颔首道“马周的分析,合情合理。上官仪、来

济,你们认为呢”

上官仪道“臣赞同。”

来济也道“大王,臣也赞同。”

杜启见状便又看向马周,道“马周,既然你有了第一个论断。那么后续呢,你认为侯君集一方会如何再安排。”

马周略作沉吟,又继续道“大王,臣有第二个预判,那就是侯君集一方派遣的士兵,肯定是化整为零。因为要下毒,侯君集的人手和自愿不够,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能力,无法安排人靠近大王,不可能从食物上下毒。”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伏击。而既然要伏击,考虑到有摩勒多在,肯定需要大量的人,至少也是千余人。”

“有这一前提,才有机会伏击。”

“臣预判侯君集采取的策略,是化整为零,所有人改变妆容后在柔远县境内集合,再寻觅机会伏击大王。只不过臣因为对柔远县境内的地点不熟悉,眼下还无法预判对方会在哪里出手。”

马周的第二点判定,杜启仍是点头赞同。马周的分析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极为合理。他倒是没有询问,而是看向了上官仪和来济。

上官仪安排人取来地图,说道“大王,臣赞同马周先前的分析。而臣对于整个夏国的地图,却是有所了解的。臣刚入夏国时,沿途了解地形地貌,所以熟悉柔远县境内的一个概况。按照马周的推断,臣认为大唐一方,侯君集如果要布置伏击,其选择的地方,肯定是柔远县东面三十六里的风壑谷。这里,是最合适的地点。”

杜启起身走到地图的面前,看着风壑谷的位置,道“上官仪,你的理由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