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穿越到种田文的那些年(快穿) > 第16章 屠夫家的小娇娘16

丈夫死了,对于唐娘子来说,无异于天塌下了。

家里没钱了,村里人只知道她为了送丈夫去县里看病卖了家里仅剩的两亩地,却不知道她还把唐家老宅抵出去了。

唐娘子只知道她男人要是活着,她和元哥儿就有依靠,看病的钱也能慢慢挣回来,或许在某一刻,她也想过万一她男人救不回来,这些窟窿该怎么填补,可那样的想法转瞬即逝,终究还是救夫的急切心情占了上风。

可惜,老天爷终究没有眷顾她

在乡下没有地可以向地多的人家租赁,没有一个遮风挡雨的房子却不行,更何况唐家现在不仅没有了房子和田地。

唐家世代单传,到了她这一代,丈夫没有兄弟,她也只生了一个儿子,现在丈夫去世,家里只剩下她和元哥儿两人。元哥儿倒是很健康,可他现在也只有八岁,根本担不起事,一些体力活他根本做不来,她就更不用说了,身子骨只比病怏怏的丈夫好一些,挑水、砍柴之类的活儿就能把她压垮。

至于她娘家就更不用说了,她爹死了,现在是她后娘当家,家里的兄弟和她不是同母所生,感情本就淡漠,怎么可能愿意养两个累赘。

而且唐娘子能感受到,这段时间的操劳和忧虑已经严重伤到了她的根本,恐怕日后也是药不离口的命了,这样的她,活下去也只是拖累。

除此之外,唐娘子心中还有一件忧虑的事,那就是初秋书塾念书的学生们交的那些束脩,丈夫没教几天课业就病倒了,按理这些束脩应该退还,可现在唐娘子哪还能掏出钱来呢。

她已经恍惚看到了未来,她的元哥儿瘦小的身躯,被这样的重担压垮,脸上再也没有恣意明媚的笑颜。

她怎么舍得让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经历这些呢。

旁人只当她太过伤感于丈夫的离世昏厥过去,其实在那一刻,唐娘子无比清醒,她已经开始在算计儿子的未来。

她想,她不能活着,只有她死了,儿子的未来才可能有另外一种结果。

三档口村村民生活宽裕,民风淳朴,绝大多数乡亲秉性善良厚道,而且她男人活着的时候教了不少学生,和这些人家多少有些情分,如果元哥儿成了孤儿,村里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村长应该会给元哥儿挑一户人家寄养。

可既然村民厚道,唐秀才生前和村里不少富裕人家有香火情,秀才娘子为什么还要一心赴死呢,除了她怕自己的身子骨差,将来变成第二个唐秀才需要无数药材填这个无底洞外,更重要的是她担心外面的流言将这点情面也给耗光了。

她还牢牢记得邻村徐寡妇的下场。

那位徐寡妇的娘家夫族同样人丁单薄,她男人是在全村男人冬季进山狩猎的时候被黑熊拍死的,因为这一点,其他活着回来的男人都对徐寡妇多有照拂。

一开始倒也没什么,村里身体强壮的男人轮流帮她家挑水、挑柴,农忙的时候也会去她家地里帮忙,可时间一长,有些女人就开始说起了徐寡妇的闲话。

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徐寡妇家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一些年轻力壮的男人,她们的妻子即便面上不说,心里也开始泛嘀咕。

渐渐的,谣言越来越多,也越传越歪,在有些人的嘴里,好像真的亲眼看见过徐寡妇与人偷情,时间一长,村里的男人为了避嫌也不敢去徐寡妇那儿帮忙了。

最终徐寡妇丢下了一双儿女,跑回娘家再嫁,那两个孩子倒是被亲近些的亲戚收养了,可因为徐寡妇的坏名声,两个孩子一直被村里其他孩子排挤,日子过的并不算好。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唐娘子更加不敢赌了。

可她要是死了,村里人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同为母亲的女人会怪她,唾弃她,觉得她不是个合格的娘,居然舍得抛下年幼的孩子殉情,她们有多不能理解她的所作所为,就会多么同情元哥儿。

男人们会钦佩她,因为这样为丈夫殉情赴死的女子在他们看来忠贞节烈,节妇留下来的孩子,他们自然也会更善待几分。

唐娘子也不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但她清楚,她死了绝对比她活着更好。

当白绫穿过房梁落下,她踩在圆凳上的时候,唐娘子想的最多的依旧是自己的儿子。

元哥儿会怨她吧,怨她就这样抛下他走了。

那就让他怨吧

唐娘子闭上眼,蹬翻圆凳,就让她去十八层地狱受尽折磨吧,只求元哥儿余生顺遂,再无烦忧。

“娘你醒醒你快醒过来啊”

唐定元再聪明,也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面对着爹娘接连亡逝,他哭的声嘶力竭。

“叔叔婶婶,求你们给我娘请个大夫吧,我会还钱的。”

他跪下来给长辈们磕头,求他们给娘请个大夫,看着这一幕,在场所有人都觉得心酸。

秀才娘子怎么这么傻,丈夫没了,可她还有一个儿子啊,元哥儿还那么小,她怎么舍得抛下这个儿子呢,如唐娘子预测的那样,在场的女人对唐定元心疼又怜爱。

“元哥儿,别磕了,你娘已经死了,她的身体都已经僵了。”

卢苗氏过去拉唐定元起来,这孩子磕地那么用力,头都磕地青紫了,小心别把脑袋磕坏。

“你娘要是活着,肯定也不愿意见你这样。”

唐定元挣扎的厉害,卢苗氏只能加大禁锢的力道。

“可我娘死了,她不要元哥儿了。”

唐定元指着简单布置的灵堂上的两具尸体,“爹娘都丢下我走了,以后谁会心疼元哥儿累了、饿了、渴了、疼了呢”

众人静默。

“元哥儿,叔伯婶娘们在这儿,以后多的是人疼你。”

村长开口了,唐秀才为人和善,以往村里人找他写信、写对联、给孩子取名他都是不收钱的,大家都受过唐秀才的恩惠,现在唐家就这么一个孩子,他们肯定不能坐视不管。

不过怎么管,交给谁家管,确实是个问题。

村长的话并没有安慰到唐定元,别人的照顾和爹娘的疼爱又怎会一样呢,他依旧歇斯底里的哭,直到背过气去。

“哭昏了。”

王大夫被请来,为唐定元诊脉,这位是真的哭昏过去了。

不过有秀才娘子的前车之鉴后大伙儿不敢大意了,将唐定元抱回屋后又找了两个妇人在一旁看着。

“现在应该怎么办”

村里一位辈分很高的老人问道。

“且不说唐秀才往日为咱们三档口村做了多少贡献,添了多少光彩,就说现在他们夫妻亡逝,就留下唯一一个孩子吧,咱们村要是不把这件事安排好,恐怕别的村子都会看我们的笑话。”

老人说话的语速很慢,但字字掷地有声,边上的人听了也不停点头。

“唐家在咱们村是独支,没有宗亲,秀才娘子倒是有几个兄弟,可这些年也没见两边有过走动。”

村长环顾四周,“今个儿天一亮就让人去秀才娘子的娘家报个信,不管怎么说秀才娘子死了,娘家总得来个人奔丧,但是大家要做好准备,那边恐怕是不会愿意养这个孩子的,唐秀才只有这么一条根,我也不放心让他们养。”

“元哥儿是个好孩子,大家也是看着他长大的,知道这个孩子的性格,绝不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人群里有人开口。

“是啊,元哥儿可听话了,他念书也好,和唐秀才一样聪明,当年唐秀才就是被一场意外耽搁了,不然现在保不准已经是举人老爷了。”

“哎,唐家时运不济啊。”

众人议论纷纷,可谁也没有主动提出要养。

没办法,家里多一张嘴并不是一件小事,尤其唐定元身份特殊,要是养的不好,恐怕还会遭受不少非议,大家再心疼他,也得好好想想。

“唐家世代都是和咱们村老姓联姻的,总能找出几个亲近些的人家吧。”

村长叹了口气,他也知道村里人的顾虑,其实他作为村长最应该主动站出来收养这个孩子,可惜他虽然是村长,家里负累却很多,日子在村里顶多算是中下游水准,唐定元被养在他家,未必是一件好事。

村长私心想让村里几家富户开口收养他,最好能让元哥儿继续念书,他将来要是真能考取功名,那三档口村也就有了靠山。

不过他也明白,这太强人所难了,培养一个读书人谈何容易,自家的孩子都不见得能人人念书,更何况是送与自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去念书呢。

“我家不行,家里六个孩子呢,日子也不宽裕。”

有人摇了摇头,唐定元的祖母算辈分是他姑母,可他家孩子多,最大的两个儿子马上就要说亲了,家里还得借钱办婚事了,哪里还能再养一个孩子。

“不过谁家要是愿意养元哥儿,我家每年出二十斤苞米面,五十斤番薯。”

这显然不够养一个孩子,可也是他们从嘴缝里舍出来的极限了。

算着算着,唐家的族谱已经翻到了往上数第四代祖宗,那位老太太居然和卢家的某位祖宗是堂姐妹,当年还是一起嫁过来的,要不是在场某位老人提起,他幼年时参加过那场婚礼,卢老屠和卢苗氏都不知道卢家和唐家还有这样的姻亲关系。

说实话,这已经是远到不能远的关系了。

养还是不养卢苗氏要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