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闲唐 > 第 156 章

闲唐 第 156 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12:15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李元婴还真不知道李二陛下到过贡院, 进士科现在没那么多杂七杂八的考法, 只要做个时论文章就差不多了, 但这文章不是那么好写的, 既要切题, 又要出彩, 必须得有自己的主意。

所以这场考试允许自带干粮考一整天, 到天黑了还可以点烛续一下,由着你考个一昼夜。

这次的考题李元婴一行人虽然没有直接猜到, 却也曾经讨论过类似的问题。论起出主意他可不比任何人差, 刷刷刷地就草拟好大意, 开始往答卷上写自己的文章。写到一半,他觉得饿了,拿出带来的干粮啃了几口, 挺遗憾没得吃茶, 不过勉强也算是饱了,继续刷刷刷地写。

到晌午, 李元婴的答卷就写完了。李元婴拿着瞅了一遍, 没写错别字, 没写违禁内容, 行文也挺流畅, 至于文采,反正他就这样了, 实在改不出什么好文采,写通就成了。

李元婴对自己的发挥很满意, 早早交卷离开贡院。他左看右看,魏姝她们还没出来,便跑贡院外头的酒肆里借了个茅房解放一番,坐下叫人给他煮茶喝。

酒肆的掌柜还是头一回听人说来酒肆里要茶喝的,一脸无语地说自己店小,没脸面没门路买达官贵人爱喝的茶叶。李元婴知道茶叶卖得好,却不知道普通人根本买不到,他让掌柜派个跑腿的去千金堂取些茶叶来,反正他要喝茶。

李元婴给钱大方,掌柜和伙计都乐意做他生意,收了钱便帮他跑腿。茶有了着落,李元婴便问掌柜茶到底有多难买,他爱听这个,越难买,表示卖得越好,他们赚得越多

不久之后,伙计回来了,不仅带回茶叶,还带来黄莺黄鹂等人。今天李元婴来贡院考试没让人跟着,说是不想搞特殊,打发她们在千金堂和图书馆那边看看书或者学点医理。

酒肆伙计过去取茶,她们一听李元婴考完了,自是带着侍卫和内侍赶过来伺候,顺便把煮茶的家伙全带来了,占了人家酒肆的一角熟门熟路地开始给李元婴煮茶。

此时酒肆中人虽不算多,但也不少。见两个豆蔻少女行云流水般煮茶,众人都觉赏心悦目,有大胆的便跟李元婴讨茶喝,说自己想尝个鲜。

李元婴大方答应“有何不可。”

众人听他如此慷慨,不由自报家门,要与李元婴通个姓名。

李元婴也痛快地报了自己的名字,可惜旁人只知滕王,却不知李元婴是谁,只觉得有点耳熟,不知在哪听过。

得知李元婴是刚考完出来,有几个人顿时过来和他搭桌,问他今科考了什么题,难不难,又问他答得怎么样。李元婴一一答了,表示觉得自己一准能中,考题一点都不难

见李元婴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众人都觉得他过于自信了。看在李元婴请大伙吃茶的份上,所有人默契地没说实话,只对李元婴报以真诚的祝福。

李元婴和酒肆里的酒客们分完茶喝了,才陆陆续续等到武媚三人出来。至于狄仁杰他们,他们考的内容比较繁杂,暂时还没见到人影。李元婴坐在临窗的位置呢,见到人出来便打招呼,把三个人都喊进酒肆吃茶等人。

酒肆里的酒客都没散去,看到三个小娘子自考场里出来,年纪还一个比一个小,顿时都想起最近的传闻。听说今年的进士科很乱来,当今陛下不仅把他弟弟塞进去考,还把他女儿也塞进去了,另外还有两个女考生,其中一个是他弟弟的未婚妻

看着三个小娘子丝毫不在意旁人的侧目,都很大方地在李元婴周围落座,酒客们莫名地觉得她们这么光明正大地走进酒肆来没什么不妥,倒是他们过久的注视有点失礼。

接着很多人知晓李元婴的身份了原来他就是当今陛下最小的弟弟难怪连身边的两个小婢女都这么娇美可爱

李元婴当然不会知道酒客们转来转去的心思,他等来武媚三人便问她们发挥得怎么样。

武媚三人都觉得自己正常发挥,武媚眉宇间更是带着几分明媚光彩。虽然她知道自己哪怕拿了好名次也会被撸掉,但既然给了她这个机会,她就要牢牢把握住

李元婴知道武媚三人的身份容易被人拿来说事,已经想妥了一个好主意“你们还能把文章重新写一遍吗要是能写出来的话,我们把文章刊到馆报上去,让天下读书人都评议评议。我们领个头,再对外说但凡今科应考的举子都可以把文章投过来,分批次刊出,馆报这边给他们一笔稿费,好让他们在长安吃住都宽裕些。”

魏姝点头说“我可以写出来。”

武媚和城阳也表示没问题。

李元婴还提议,每期都公布四篇文章,也不署名,只让别人自己看好与不好。真正的好文章是没有界限的,只要给它一个展示平台,它就能广为传播

这时狄仁杰几人也出来,李元婴与刚才互通过姓名的酒客们话别,告诉他们明天他们四个人写的文章会印在馆报上,让他们记得来看。

一干酒客本就是好事之人,闻言自然表示一定去看,还会叫亲朋好友一起去看

狄仁杰几人听李元婴说要公布自己写的文章,都有些后悔当初没选进士科,要不然可以和李元婴他们一起热热闹闹地玩。

唐观倒是有点担心“你这么做,圣人会不会生气”排名都没出来,李元婴就提前往外公布应试文章,叫外人来评个高低,看着有逼迫圣人给他们个好名次的嫌疑。

李元婴道“我又没让他徇私,他生什么气啊。”他只是让众人来读读文章写得怎么样,又没做什么贡院那边阅卷期间是封闭的,外头即便闹出什么动静也影响不到阅卷结果,凭什么不能放

李元婴说干就干,当场带着魏姝几人往图书馆跑去,赶在天黑前把应试文章默写出来。

第二天一早,习惯看馆报的人便发现这天的馆报多了个特别版,这个特别版附带四篇没署名的应试文章,这四篇文章风格各异,有的细腻缜密,有的自然大气,有的尖锐犀利,但总的来说读来都让人觉得酣畅淋漓。

不酣畅是不可能的,因为过去几个月他们四个人几乎每天都会写至少一篇文章,写得自己要吐了,相互看对方的文章也要看吐了,不管给他们什么考题,他们都能闭起眼写出几千字来

拿到馆报的人都忍不住反复品读这四篇文章,在心里默默地评出个高低来。有的应试考生读了,顿时失魂落魄起来,觉得若是其他考生都是这个水平,他们肯定要落榜了

有的人心里没底,想知道别人的评价,也大胆地把文章送到图书馆让馆报帮忙刊出。既能摸清自己的水平,又能拿笔稿费,何乐而不为

于是第二天馆报又刊出四篇应试文章。

考生们放宽了心感觉也不全是高手。

贡院评卷还得好多天,很多人都等不及了,提议图书馆别四篇四篇地放了,每收到一篇就立刻叫人传抄,这样大家时刻都有新文章看,也能比较比较自己到底是什么水平。图书馆那边从善如流地改成即时传抄、即时张贴,已经平静运营许久的图书馆又重现了刚开张时的热闹景象

外头闹出这样的大动静,朝中众人自也得了消息。

孔颖达一听就知道这是李元婴的主意,气得胡子直翘。这小子才刚考完就不消停,居然还砸钱让考生把应试文章往外公布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今科的应试文章哪篇最好,大多觉得公布出来的这些文章里面应该在第一天那四篇里挑一个

这明摆着就是觉得定名次可能不公平,先下手为强把文章传播出去。他们对自己的文章可真自信

孔颖达没帮李元婴兜着,直接把这事捅给了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黑着脸叫人把李元婴逮回来。

李元婴做完公布应试文章的安排便没再管这事,欢快地叫董小乙调拨人手、和国子监商量实习安排,筹备接下来的太原之行。

眼下没什么殿试的说法,考完就是等放榜,然后来个御前觐见、衣锦还乡什么的,这些对李元婴来说都没什么意思。要是武媚得个榜头,他倒是可以安排着到丰泰楼摆个流水席,搞个大的

因此李元婴做完能做的事,就不关心了,积极地准备来个考后旅行,带上兕子她们一起去太原找李治玩耍,看看李治的大胖儿子。

李二陛下叫人把他拎过去,李元婴还挺莫名其妙呢,凑过去问李二陛下怎么突然找自己。

李二陛下把馆报最近出的那堆“特别版”扔李元婴面前,问他是怎么回事。

李元婴说“交流交流”他理所当然地反问李二陛下,“皇兄你读书时考完了不和别人讨论的吗这些文章又不是见不得人,怎么不能放出去了”

李二陛下瞪他。

哪怕李元婴没署名,他也能猜出头一天的四篇文章是他们这几个人写的,只是一时还摸不准写得最出彩那篇到底出自谁的手笔。

只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其中一篇写得深刻又尖锐,远远甩开所有文章一大截,连弘文馆的学士们都表示这篇文章拿来应试有些可惜,这是一篇句句正中痛处、足以让作者流传千古的好文章

能把时论写到这程度,但凡缺了见识、缺了眼界、缺了胸襟都不可能做到。

李二陛下私心里很想认为这文章是李元婴写的,但推敲了几次,发现不可能出自李元婴之手。

李元婴完全没有这篇文章里透出来的尖锐,另一篇字里行间透出种“其实我还可以更奔放”之感的文章才是李元婴的风格,看得出他很努力地在收敛自己的小尾巴

魏姝和城阳也不可能。

那就只有一个人了武媚。

这个“媚”字还是他给起的,认为她长相出众、媚态天成。

结果这武媚出了宫,渐渐如利剑出销、锋芒逼人

李元婴见李二陛下脸色很不好看,积极地给自己解释“皇兄,虽说内举不避亲,但是我是你弟弟,城阳是你女儿,姝妹妹是你未来弟媳,都连亲带故的,难免会有人张嘴就扯闲话我知道你难做,所以先把文章放出去让别人看看。到时他们要是觉得自己名次低了不公平,骂你偏袒自家人,我就让他们睁大眼睛好好看看去”

李二陛下冷哼“要是贡院给你们的名次低了,你们也能叫人评评理是不是”

李元婴断然否认“不可能的,皇兄您要是没一视同仁的胸襟,直接不许我们考不就行了当初突厥人来降,您给他们地方安家落户,您让他们当官为将;不管是哪儿来的百姓,只要愿意当大唐人,您对他们就跟对其他大唐子民一样,许他们入籍,许他们从军,许他们科举;不管哪来的使者,只要他们想学大唐的文字、大唐的学问,您都许他们到国子监旁听。皇兄容得下天下人,难道还容不下几个大唐女子”

李二陛下听了李元婴一番话,脸色稍缓。他倚在凭几上揉揉额角,神色有些疲倦,问道“你近来和范阳卢家的子弟交好”

李元婴见李二陛下看起来挺累,机灵地凑上去给他按摩太阳穴,口里说道“对啊,就是上回去翠微宫时老房带去的,您还夸他诗写得好我跟您说,他可聪明了,学什么都快,我觉得他被家里耽误了,他家让他去学什么苍雅之学,清贵是清贵,就是难学得很。要是他早点来长安,一准能和我们一起考进士”

李二陛下正舒舒服服地让李元婴献殷勤,听李元婴这么说又想起那些令人恼火的世家大族。

要是世家子弟都来考进士科,怕就没李元婴什么事了虽然朝廷设立了官学,给了寒门子弟进学的机会,但寒门子弟一来没人开蒙,二来地里离不开人,能选出来真正地用的人还是太少了,能马上上手就用的人才基本都攥在世家大族手里。

其实李二陛下也不介意用这些世家大族的人,问题就是,他们不太瞧得起李唐皇室,很多人甚至不来应试。像这次进士科他让李元婴和三个女考生应考,就有一些考生默不作声地罢考,认为这样的科考侮辱了他们

李二陛下也是有气性的,这些世家大族不爱和他们李唐皇室玩,他对这些拥据一方的世家大族也不太喜欢,前些年叫高士廉编纂氏族志时还特意让高士廉把这些家族往后挪了一等。

李二陛下听李元婴由衷夸赞卢照邻,颇觉稀奇。若说世家大族最瞧不起什么,那肯定是李元婴这种名声不大好的皇亲国戚。这小子是怎么让人对他另眼相看的

李元婴听李二陛下不信他能交上卢照邻这个朋友,不高兴地说“我诚心和他相交,他自也诚心和我往来,有什么稀奇的我还和他许多朋友有书信往来呢,平时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便写信问他们”

李二陛下道“看来他确实把你当朋友。”

若非真心往来,卢照邻断然不会和友人们提起李元婴,更别提捎带上李元婴一起和友人们通信。

李元婴得意起来“那当然,我最会交朋友了”

李二陛下见他这么得瑟,不想再听他炫耀,让他玩自己的去,别再搞东搞西。

李元婴矢口否认“我没搞东搞西”李二陛下赶人他也没走,而是追问,“皇兄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李二陛下本不想和李元婴提,但李元婴和孙思邈学过几手,替他揉头揉得挺舒服,他便靠在原处和李元婴说了一嘴。

烦心事关于带不带人去打高丽,前两年高丽就不安份,主要是高丽那个叫盖苏文的权臣不分。盖苏文全名渊盖苏文,渊是姓氏,大伙默契地只称他为盖苏文,或者随便给他改个姓。

盖苏文手握兵权,在高丽为所欲为,上一个想弄死他的高丽国主已经被他大卸八块了,现在的高丽国主是他扶持上去的,听话得不得了,他干什么都支持。这盖苏文搞完内部斗争,又把手伸向了周边国家,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新罗,毕竟新罗自己内部不平静,高丽百济两边联合搞它,它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这些都是大唐的附属国,附属国不听话,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天可汗权威,李二陛下觉得不能忍,必须打

对此,朝中武将都表示赞同,他们很久没活动筋骨了,一心想要捞点军功。至于什么国库空虚、什么百姓困苦,那都不是他们会考虑的,武官要能把这些都搞定,要你们这些文官做什么

对于这种增加自己工作量去帮别人添功劳的行为,大部分文臣自然都不赞同。

其中魏征反对得最激烈,逮着空就追着李二陛下劝谏,说这些年连年征战,又是突厥吐谷浑,又是吐蕃高昌,百姓苦啊

高丽远在辽东,土地贫瘠,物产贫乏,即便打下来了也没什么益处。最重要的是,这战线太长了,不管调兵还是调粮都太难,真要远征高丽,百姓的徭役加重、成年男丁又全部出征,日子要过不下去了

李元婴这才晓得自己闭关复习这段时间你朝中已经吵过一轮,戴亭一如既往没什么消息传回来,也不知新罗那边是什么情况。

听李二陛下说那盖苏文那么可恶,李元婴紧张了“戴亭和曼曼她们会不会有事啊”

李二陛下道“相里玄奖回来时说他们早已平安到达新罗,没别的消息。怎么,你派去的人都没给你传信”

李元婴道“戴亭向来不爱写信,说隔这么远,写了信也没什么用处,回来一并禀报就好。”

以前李元婴也想派人专门跟着负责写信,后来想想这有点像在监视戴亭,也就作罢了,由着戴亭自由发挥。

李二陛下挑眉道“你就不怕他带着你的钱一去不返”

李元婴说“戴亭眼里要是只有钱,他就不会辛辛苦苦天南地北地跑了。”

李二陛下道“哦那他眼里有什么”

李元婴语塞。

他哼道“我怎么知道反正他看不上那点钱。”

李二陛下觉得这小子要不是运气好,挑上的人都不错,肯定早把他手里那点钱败光了。

这时有人说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求见,李二陛下便让李元婴去找李靖,李靖那边有军报,可能有新罗的消息。

李元婴也不爱听他们讨论政务,撒腿跑了。

长孙无忌入内,见李二陛下心情变得不错。他坐下问了句李元婴怎么来了,李二陛下就一脸“糟心弟弟太爱往我身边凑了怎么办”的无奈表情“那小子从孙老那边学了一手,非要给我按一按,就顺便聊了聊。”

长孙无忌能怎么办

长孙无忌只能顺势夸李元婴真是个孝顺弟弟。

李元婴不知道自己又不小心让长孙无忌恶心了一把,径自跑去寻李靖讨军报看。

李靖本来都申请退休了,李二陛下没让,最近还让他接着干兵部尚书的活。

听李元婴是李二陛下让来的,李靖自是把军报都给他看。

李元婴只从李二陛下那儿了解了几句,看完军报后对那堪称罪魁祸首的渊盖苏文印象颇深。他和李靖讨论“这人有点厉害。”

李靖道“辽东诸国独据一隅,不过是自恃偏远才这么胆大妄为。一旦王师北上,他们肯定很快降了,算不上什么厉害。”

李元婴道“那打过去他们降了,我们还要不要打到底”

李靖道“既都降了,自是不打了。”

李元婴道“听起来打着没什么意思,不就是投降吗他们本就是大唐属国,降不降都是要称臣的。要是碰上不要脸的,这头跟你降了,等你前脚一走又继续乱来,难道又得倒回去打一场”

李靖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别人愿意降你还把人赶尽杀绝。”

李元婴唉声叹气地感慨“这世上最难对付的,就是不要脸的人啊”

小王爷没看到和新罗有关的军报,不过金胜曼顺利归国的消息是使团带回来的,他倒也没太担心,谢过李靖便走了。

第二日一早,贡院那边要放榜了。天才蒙蒙亮,坊市大门初开,分散在各坊的士子们蜂拥而出,齐齐赶往贡院看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