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小地精她三岁半 > 183、183

小地精她三岁半 183、183

作者:老胡十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11:42: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复制蛇口的成功案例,一家子都同意。

尤其顾学章和黄外公,一想到那么好的位置,那么大一块地都是自家的,批发市场开一二十年,转手还能再把地卖出去钱不钱的其实次要,最主要是成就感。

想到自家产业不止有的大河口和蛇口,还要置办到全国各地去,那心口可是热乎乎的

然而,一家人却为到底该去哪儿复制蛇口成功而无法达成统一。幺妹在地图上画了两个圈,哈尔滨和衢州,而顾学章却对衢州不大看好。

他看着地图,摇摇头,用手在东南沿海区域比划半天,“蛇口近香港,可衢州离台湾不够近。咱们即使要赌一把,也可以选一个最近的”

幺妹闭着眼睛也知道,爸爸要把手放在福州了。中国地图她很小的时候就能背下来了,对这些地理坐标什么的,那可熟了。

“爸爸,福州好是好,可咱们选衢州,不光是它离台湾近,还有个原因,你看今早的报纸没”

顾学章一愣,“看了,怎么说”

别说,看着闺女那别有深意的炯炯有神的目光,他还有点紧张。随着闺女长大,她的主意也越来越大,他忙于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多,她主导家事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说实在的,除了职场专业性特强的工作,其他方面他都自愧弗如。

谁知幺妹又“嘿嘿”一乐,“爸,我听民间有人把咱们以深圳香港为中心的附近珠海、东莞、中山几个城市叫做珠三角嘞”

顾学章没想到是这,估计又是哪位民间政键大师发明的词儿,他还真没印象,“东莞和珠海我倒是还没去过,不知发展成啥样了。”

幺妹看看外公,老爷子呵呵一乐,“我这么跟你说吧,深圳特区是改革开放桥头堡的话,这几个城市就是桥头堡后最近的滩涂,三年来中外合资企业已经遍地开花,走到哪儿都有厂子,有工人。”

顾学章一愣,他没去过,可报纸上倒是看过,可他的目光始终集中在深圳和蛇口,还真没怎么关注过这几个周边城市。尤其最近回城知青上访的事,闹得他脑仁疼。

那些从全国各地回到阳城市的知识青年们,连续考

了三年没考上大学,年纪一个比一个大,甚至六七成拖家带口的,总在父母兄弟家蹭吃蹭喝不是办法,最近不知被谁撺掇的,跑到他们单位门口拉横幅,贴大字报。

“要工作要吃饭”

这是他们的诉求,可市委也没办法立马解决啊。每个单位的就业岗位是有数的,在没计划的前提下,不能盲目增加工人数量,他们甚至比农民还不如农民至少还有包产到户的土地,只要不懒,饿不死。

回城知青们,真有可能饿死,还是一死死全家那种。

顾学章太阳穴疼得“滋滋”的,每天忙着想办法,促就业,搞粮食保障,还真没时间关注不太重要的新闻。

“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珠三角城市群已经吸引了大批外资他们带来先进的外来资金、设备和技术,现在整个珠三角城市群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幺妹仿佛背书似的,熟练的把报纸上的内容复述出来,又道“现在,美国人家里用的水壶和洗脸盆,很有可能就是咱们珠三角工业区生产的,你信不信”

顾学章被她问得哑口无言,他静静地沉默会儿,“那个珠三角是谁提的”

幺妹摇头,“我也不知道,就今天看报纸才第一次看见,我觉着还挺恰当的,就用了。”

顾学章这才松口气,他真害怕是早就出现的词而自己没有及时充电而闹的笑话,如果是新词,那他就还有机会奋勇直追他现在再去看报纸也来得及

幺妹知道,爸爸需要时间来消化,其实她也还没仔细研究过这个词,于是道“好的爸爸,那咱们都找找资料,学习一下,明天晚上准时八点半,来我房间讨论可以吗”

几个大人被她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贴贴。

“姐,快,出来了”高玉强跑到门口,大声吆喝起来。

幺妹一愣,“什么出来了”

高玉强跺脚,他姐咋这么笨呀,“当然是春月姐啊,她出现在电视上啦”

幺妹立马头也不回的跑了,她春月姐姐三年前就参与拍摄的江湖儿女录终于播出了,这是她上个月打电话回来说的,大概就在这几天,一家子等啊等,盼啊盼,终于上一部电视

剧剧终了,本以为昨晚会播出,可昨晚播的却是新闻宣传片。

“你看见了吗”她一面跑一面问。

“没,还没来得及看呢,我第一个告诉你。”

果然,听说春月上电视了,所有人把电视机围个水泄不通,大家一个个老花眼远视眼的居然搬着小板凳凑电视机前,仿佛凑得越近,就看离春月越近,甚至崔老太还伸手摸了一把电视机,仿佛在摸她的孙女。

王二妹眼泪都下来了,“我知道娘惦记春月,快了,她不是说元宵节能回来嘛,快了。”

做家长的就是这么矛盾,孩子不出息吧,发愁,孩子太出息,春月比春晖还不着家,有时候一年,有时候一年半才能回一次家,王二妹又更发愁了。

尤其现在,丈夫和双胞胎闺女都不在身边,她这颗中年妇女的心更是无处安放,不知道要正好更年期也提前来了还是怎么着,她最近是看啥啥不爽,上千平的大房子不回去住,依然住在幺妹家。

而刘惠也跟她一样,自家装修豪华的大房子不住,仿佛在幺妹家才有“家”的感觉。这下可好,妯娌俩时不时又要拌两句嘴,搞得家里热闹得很。

崔老太知道她的难处,也尽量不说她,只是拍拍她肩膀,“好好好,快回来就好。”

“嘘别说话,开始啦”

在一阵江湖儿女荡气回肠的歌声里,“第一集”三个大字出现在屏幕上,把一块花里胡哨的电视机屏幕衬得奇奇怪怪。

这可就是刘惠的功劳了,她不知道从哪儿学人家,花五块钱买来一块彩纸,贴在电视机屏幕上,就能看“彩电”了可这种彩纸还不如给照片上色的技术呢,好好的人被弄得歪歪扭扭,不该着色的地方五颜六色,该着色的地方却一片黑白。

反正幺妹是欣赏不来。

当然,这也不妨碍刘惠炫耀她是勤俭持家过日子小能手,别人上千的彩色电视机她五块钱就搞定了,你就说她得意不得意吧

所有人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电视机,但凡出来个女性角色,无论小姐还是丫鬟,他们都要好好打量,仔细分辨,这是不是春月。然而,今晚是注定要失望的,第一、二集只出现男主小时候,连女主都没出现,

更别说女二身边的丫鬟了

第二天,守电视机跟前的不止崔顾两家人,还多了二三十个苏家沟的孩子,都是高玉强叫来围观他姐荧幕处女秀的,好家伙,那屋子都挤得没处下脚了,甚至独行侠胡峥也来了。他也不说话,也不拿东西吃,就睁着两只大眼睛,跟在高玉强身后,屁颠屁颠的。

当然,因为家里太吵,又不想错过春月姐姐的出场,幺妹的回忆临时推迟到明天下午七点。跟挣钱比起来,明显是春月姐姐更重要呀

然而,她还是失望了,今晚的剧情也是没有姐姐的一天,大家这才意识到春月说的“有点剧情但不多”是啥概念,这压根就是随便露个脸啊

顾学章在两天夜以继日的补课后,终于搞明白报纸上说的“珠三角”是啥意思了,但他更好奇的是,衢州跟珠三角有什么关系他已经仔细的查过地图,衢州位于浙江省,地理位置跟珠三角基本不沾边的啊。

“爸爸,因为城市群属于珠江流域,所以叫珠三角,那是不是咱们也可以有长江三角,黄河三角,金沙江三角呀”

黄柔没忍住,乐了,“你可别为难你爸了,他连金沙江在哪儿都不知道。”

顾学章不好意思的挠头,可不嘛,他本来也不是博学多才的,这几年看报好容易积累下来的文化知识,就没一天不被老婆和闺女吊打的。

黄外公看着地图,琢磨半晌,“幺妹的意思是,咱们赌一把,看衢州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珠三角城市群一员况且它离台湾直线距离也不算远,水路的话”

幺妹狠狠点头,她就是这么想的。她就知道外公肯定能理解她的意思,还能帮她说服爸爸。

可老爷子看了会儿地图,拿过去横竖比划半晌,又用铅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忽然道“那咱们不如选温州。”

幺妹一愣,“温州吗”

她对这个城市没啥特别的印象,只隐约记得这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城市,没机场,没铁路,现在通没通铁路还不知道,反正至少三年前她了解的时候是没有的。这样的城市开批发市场,她不敢想。

“等着。”黄外公起身,回房从自己旅行箱里掏出一本笔记本,那都是

他跟老友们联络感情时随手记录的,有的是偶然间很有灵感的一句话,一个词,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灵感触发的符号。

黄柔一看,乐了,终于知道闺女不像她像谁了,像她外公呢

她小时候见过的爸爸的笔记本就是这样,有时甚至只是一张报纸,密密麻麻弯弯曲曲圈圈点点,跟密码似的。幺妹从小就爱在本子上“乱写乱画”,可不就遗传了嘛

黄外公指着一个圆圈,圆圈上打着两个小小的“x”,问幺妹“知道我要说什么吗”

幺妹凑近,十分认真的看了许久,忽然灵机一动“是钮扣吗外公”

老爷子哈哈大笑,摸摸她脑袋,闺女跟外孙女比起来就是榆木脑袋。“对,前几天我听老同事说,温州现在个体搞得风生水起,听说去年注册执照的个体户达到两万多户。”

幺妹大惊,两万多户这是啥概念,整个阳城市也才百来家个体户,两万多那还不得是二百多个阳城市的规模可饶是如此,阳城市已经算石兰省发展仅次于省城的“大”城市了。当然,那只是去年年底的统计数据,中国人谨慎惯了,对于新鲜事物多采取观望态度,看着第一批申请执照的人抬头挺胸安然无恙了几个月,今年申请的人成指数增长,说不定阳城市也破五千了呢

然而,阳城市破五千,温州或许就破五万了

幺妹十分好奇,“他们都做什么呢外公”

“温州多以家庭手工业小商品为主,精细化、专业化很强,就像这纽扣,温州人就能做出多种花样,还能做出一条纽扣街。”

幺妹恍然大悟,把某一种商品单独集中到某条街道或者区域,这跟他们的批发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他们是主动建立场地,各种便利条件,吸引商户入驻,而温州的纽扣一条街则多是自发的,农村家庭妇女为主的。

可以想见,如果把蛇口批发市场复制过去,绝对是一个明智选择。因为那里有更集中的劳动力,更集中更专业化精细化的现成市场,梧桐树已经有人栽好一半了,他们家只要去跟别人合力完成另一半就行

当然,黄外公还说了,现在上海杭州苏州一带发展也挺快的,温

州完全可以汲取这三个城市的养分,化为己用。

幺妹看着地图,又想到一个有利条件,温州的地理位置优势,决定了它的交通运输业在未来的几年内将有一个重大的突破性发展。而批发市场一旦有了交通便利,五湖四海的商客谁不去

现在,蛇口最大的优势是政策,最大的短板却是交通,不可否认对外它是十分方便的“门户”,可对内却远不如武汉、郑州能枢纽城市。幺妹的服装市场针对的恰恰是国内市场,所以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温州。

顾学章自然赞成,只是,他还有另外的操心事“爸你们谁去温州的话,能不能帮我留意一下,能不能创造几个就业岗位,回城知青的问题实在不小。”

没工作没饭吃甚至没房住,哪一样单独列出来都能对一个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的事,偏偏他们全遇上了。所以,对于那些写“伤痕文学”的知识分子,顾学章也格外理解和宽容,只要注意好尺度,别闹出大的乱子,他们受了委屈,抱怨两句是应当的。

现在的问题不是不让他们说话,堵住别人抱怨的嘴没用,只有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才能主动、心甘情愿的闭嘴。

黄外公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行,初八我就动脚,去看看。”

幺妹自然是要跟着去的,她小地精还没去过温州呢,顺便完事儿还能去上海杭州苏州玩一趟,反正她有钱,又有时间。

春芽听说她能去,也跟父母闹了两天,她也想去,反正她有零花钱。这辈子都只可能有一个闺女了,林巧珍对她更是有求必应,去去去,想去就去,顺便直接给她一千块“路费”,要不是老太太阻拦,她还想给更多呢,最好是办个存折给她带去。

幺妹出门,崔家人现在就没有不放心的,正月初七晚上九点,给他们送上了省城的火车,又一路从书城到杭州,再从杭州转了两趟班车才到温州。

温州的热闹与专业,超出崔绿真的想象。不止纽扣一条街,还有裁缝一条街,还有文具一条街,玩具一条街起初看上去貌似都是不怎么起眼的小东西,可仔细一看,打听过好几家个体户,人家都是自豪得很嘞

为啥

商品能卖到北京上海,也能卖到海南内蒙,甚至石兰省这样的山区省份,也不乏他们的东西。小到一双筷子一只碗碟,大到汽车坐垫轮胎,都有可能是温州来的

幺妹再一次惊呆了。

她现在愈发汗颜自己的无知,就在同一片天空下,她居然没发现这个小城市的变化。

找地,买地都很顺利,盖厂房的事幺妹觉着还是要请专业设计师才行,她就不瞎掺和了。忙完大事,春芽提议出去四处逛逛,她兜里的人民币已经急不可耐想要见见外面的太阳了。

这几天温州城的大小街道他们已经逛得差不多了,干脆直接杀上海去。这可是春苗姐姐曾经最向往的大都市,也是胡雪峰的家长。

话说,大多数知青在下乡的地方都过得不如意,哪怕有儿有女也想回大城市去,可胡雪峰却是个例外,他是知青里的异类,不止混得风生水起,还从没听说他想回上海的话。倒是上海这边的亲属,给他写过好些信,催他回来。

“要我我也不愿回来,在阳城住着大房子,开着小轿车不香吗为啥要回城里挤弄堂骑自行车”春芽嘟囔两句,见幺妹没接茬,还晃晃她,“妹你觉得呢”

幺妹吐吐舌头,“如果我爸爸妈妈在的话,我还是愿意回来的。”她可是一只恋家的小地精,离不开爸爸妈妈和奶奶的,哪怕只是出来半个月,她都想得心肝儿疼啦。

春芽撇撇嘴,“你咋还这么长不大呀,离不开四婶是吧”也不需要幺妹的回答,她撅着嘴,酷酷的说“我就不一样了,我随时都能离开我爸妈,我真想一个人去外地上学,跟姐姐们一样,一年只回两次家。”

幺妹怔了怔,是啊,她发现出来这么久,春芽居然从没说过一句想家的话,要不是三伯娘不同意,她上学期还想住学校呢

可平时看起来,她跟三伯伯娘的关系也很好,并非是家庭不幸福让她不想家,而是她就是一个不恋家的家伙

跟胡峻哥一样,这世上好像就没有让他们依恋的地方,去哪儿都成,不去也行。

当然,她内心也知道,春芽的不恋家跟胡峻哥的不恋家不一样,一个是有家不愿回,一个是在家待够了就想当脱

缰野马。

正说着,春芽忽然指着一个小摊叫起来“妹你看,那是你的表”

幺妹顺着手指,见是一个简陋的小摊,一块塑料油纸铺在地上,堆着一堆花花绿绿的电子手表,其中几块红色的跟她手上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甚至,为了确认是否一样,她蹲在小摊前,拿起一块认真的看了看,外形和厂家都是一样的,上海电子厂。

可她手腕上这一块,分明是当年李思齐夺冠的时候花重金给她上百货商店买的听说当时整个门市部只剩最后一块,结果还被一个女孩买走了,是他腆着世界冠军脸多花了两块钱匀来的。

这才短短一年多两年不到的时间,地摊货量就超越百货商店了吗

“阿姨你这电子手表怎么卖的呀”她好奇的问。

守摊的女人正在打瞌睡,闻言抬头,愣了愣,似乎是没想到会是这么漂亮个小姑娘,正要说话,忽然一眼瞥见她手腕上的表,知道那是一道旧表,立马眼神警觉起来,“你要干啥”

幺妹一愣,“我想请问一下阿姨的手表怎么卖的”

女人转过头,一副懒得理她的模样。

幺妹奇了个怪,上海的个体户都这么有个性的吗她又没说啥得罪她的话,居然就不理人了。幺妹由不得更加好奇,多看了两眼,可看着看着吧,她忽然发现,这女人有点眼熟。

似乎是在哪儿见过。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投雷,么么哒二更会比较晚,十二点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