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433章 群英荟萃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33章 群英荟萃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47:5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八月初,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二次会试开考的时间即将来临,南京城内聚满了来自各地的读书人。

江南贡院坐落秦淮河畔,形成才子佳人的特别氛围,不过如今的秦淮河畔生意却清冷了不少。

自从朱慈废除贱籍后,秦淮河边不少失足的姑娘被赎身嫁人,有些混的好的姑娘甚至自己赎身离开了秦淮河。

秦淮八艳中还剩的六位,也都蠢蠢欲动想要离开,得知被废除贱籍后的她们,恨不得亲自入宫拜谢太子大恩。

朱慈没有错过这个机会,不久便差人传召了剩下的秦淮六艳,在经过仔细打量挑选后,最终留下了看得最顺眼、年龄最小的三人寇白门、董小宛、卞玉京。

寇白门是秦淮八艳中最漂亮的,家里虽世代开妓院,却纯洁如白纸,人称女侠,据说在武学造诣上有几把刷子,身材超棒。

卞玉京是个典型的才女,出身官僚家族,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精通文史,她绘画艺技娴熟,特别兰花画的非常好。

董小宛出身苏绣世家,家里世代开绣庄,是个十足的大家闺秀,父母都是文化人,也很恩爱,从小培养董小宛,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出一个才德具全的姑娘。

德才兼备是培养出来了,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数年前董小宛的父亲病死,董家的绣庄被伙计搞假账破产了,母亲忧愤而亡,家中负债累累,董小宛最终在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

董小宛绝美的容貌、超尘脱俗的气质,很快让其在秦淮河出了名,然而因为孤芳自赏,自怜自爱,不肯任人摆布,很快得罪了一票庸俗的客人,却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

这三人各有性格,朱慈一眼就看上了,寇白门有女将的英气,卞玉京自带一种古典美,董小宛清高冷眼,其他几位也就那样,不是自己的菜

朱慈以教习宫中婢女礼仪、切磋熏陶文化为理由将三人留了下来,并封宫中女官。

三人今年也就十六七岁,很好忽悠,她们见最近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神童朱大太子一本正经的样子,都没多想,皆是欣然留下。

朱慈将他们安置在柔仪殿,闲暇便去看看,跟她们轮流学习切磋琴棋书画四艺,陶冶情操,过着才子佳人般的生活

秦淮河畔其他几艳也多有着落,媚香楼一事后,赵景麟的脸皮不知为何变厚了,隔三差五的就去骚扰李香君。

这一来二去,李香君见他人帅多金,还主动认错,且有进步心,便答应了与之交往。

眼看秦淮八艳只有三个人,李少游也急了,他听说陈圆圆和柳如是的关系极好,就拎了几坛好酒托关系让陈大嫂去说个媒。

柳如是都是二十三岁的老剩女了,早已想找个人嫁了,哪里经得住李少游花言巧语、死缠烂打,两人当时就暧昧上了。

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魁首钱谦益也看上了柳如是,还相约李少游文斗比试一场,李少游二话不说直接调来了自己的旅帅护卫营,将钱谦益连人带轿子扔出了南京城。

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在江南新报上大肆渲染武将的跋扈,有辱斯文,然而没人理他们。

士子们忙着二次会考,温习知识;李少游则是忙着陪伴佳人,啪啪啪;

临开考前两日,来自各地的读书人陆续赶到南京,在皇明时报的大规模宣传下,不仅浙江、福建、江西、湖广、两广的士子前来,甚至远在北直隶的士人也都赶来应试。

已经错过了一轮,想要再有机会,还要等三年,何不趁着这个热乎劲再搏一搏呢

八月初九,开考前一日,南京城内前来应考的士子已经高达两万人了,如此多的士子前来赶考,令人震动。

朱慈却仍觉得不满意,此次会试进行的太仓促了,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宣传和准备,四川和北方的士子基本没来几个,并没有做到搜罗天下人才的标准。

这次会试,是朱慈进行科举改革的一次试点。

对于前来会试的士子,朱慈非常重视,从户部专门拨款包下了南京城中的半数客栈和饭馆,给赶考的士子免费吃住,每人还发了十两银子的路费。

这样的待遇对穷酸的士子来说,简直是太体贴了,许多士子心头一暖,个个念着皇太子的好。

江南贡院不远处的一间客栈外,一大群士子正在排队登记取号。

客栈前一名应天府的衙役拉着长音叫道“下一位秀才老爷”

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站了过来,他穿着一袭青山,背着破旧的包袱,四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衙役机械的问道“请问姓名,籍贯。”

“阎应元,直隶通州人士。”男子回答的很平静。

“你的号牌。”衙役讶然的看了他一眼,没想到连北直隶的士子都跑南京赶考了。

发了号牌,衙役继续道“下一位秀才老爷”

“请问姓名,籍贯。”

“宋应星,江西奉新人士。”

“请问姓名,籍贯。”

“张煌言,浙江鄞县人士”

“陈明遇,浙江上虞人士”

客栈中,一片黑压压的满是赶考的士子,都在等着朝廷免费的午饭。

一群年轻士子打量着独自靠在角落的老秀才,老秀才身材中等,须发皆白,少说五十多岁,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一众年轻士子的关注。

没有人取笑老秀才,很多人在心中感叹,自己到了这个年龄是否也会如他这般坚持参加科考呢

老秀才名叫宋应星,年轻的时候参加全省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取得全省第三名,自那以后参加会师,考了十几年却多次名落孙山,从此绝了科举的念想,在江西老家任县学教谕。

任教几年内,宋应星发表了大量著作,包括天工开物前几卷,所学涉猎极广。

听闻皇太子举办二次会试,所考内容文体不限八股文,还有算术,甚至还特招百名特长生,在算学或格物等领域有着极深研究就有机会考中,宋应星就是冲着这特长生名额来的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