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905章 太上皇的忧虑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905章 太上皇的忧虑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47:5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惊心动魄”的正旦大朝会结束了。

这次朝会天武帝没搞别人,而是搞了自己的祖宗,这让所有大臣都捏了一把汗。

朝会结束后,大臣们如往常一样该干嘛干嘛,然而太上皇朱由检却坐不住了。

他慌慌张张的从行宫赶来,在乾清宫中质问朱慈烺“你想做什么”

朱慈烺一脸无辜的反问“父皇何意”

太上皇急赤白脸道“我没意思,我就想问问你什么意思”

他满脸的不开心,情绪有些激动道“在位期间丢弃国土不复者,不得入太庙,必入菜庙你的意思是朕百年之后不能入太庙了”

论到大明哪个皇帝丢弃国土最多,自然是眼前这位崇祯帝,半壁江山都被李自成抢去了,他不着急谁着急

按照天武皇帝的说法,老子死后还得去菜庙陪英宗这不丢死人了

无论怎么说,崇祯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哪怕是现在翻脸,断绝父子关系,他也不能接受

朱慈烺愕然,朝会上宣布这条祖训之时,他还真没考虑过太上皇,这就有些尴尬了。

为了稳住眼前这位已然处于暴怒状态的老上皇,朱慈烺将他请坐下来,打着哈哈道“父皇多虑了,儿臣不是说了嘛,后世子孙,在位期间丧师辱国,丢弃国土不复者,不得入太庙,您是先辈,不在内的”

太上皇狐疑的看着他,显然有点不信。

这死后之事还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你现在说的好听,但时候一道旨意,再把老子安排进菜庙,老子能怎么办

趁着老子没死,今天必须把话说明白了

太上皇恨恨道“你都把英宗移除太庙了,还有什么不敢干的朕不信,除非你现在立字据”

“立字据”

朱慈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头大无比,他耐心的劝慰道“父皇,您这样想,当年决定北伐之时,朕还没有登基,还是崇祯朝,这北伐光复国土之功,有您一半呢”

“哦还能这么算”太上皇愕然,接着脸上闪过一丝快乐。

朱慈烺坚决的点头道“必须这么算啊”

他转过头,对身边的史官牧冶道“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吧”

史官站起身来,连连点头,道“回陛下的话,是这样的记载的,崇祯十六年,李贼破神京,帝巡幸江南,于武英殿召太子及群臣,共议北伐”

史官牧冶张口就来,现场编书,将当初朱慈烺登基前主持北伐军议的情景描述了一遍,其中还多了运筹帷幄的崇祯皇帝。

听着史官的描述,太上皇朱由检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干笑了两声,指着牧冶道“作为史官,还是秉笔直书,实事求是的好,稍微提朕一笔就行,当时主要还是太子的功劳”

牧冶连连称是,又转头看向朱慈烺,向他请示。

朱慈烺微微点头道“就按照太上皇的意思办,对了,还有太上皇御驾亲征灭清之事,特别是阵前骂汉奸的史实,一定要详细记载”

牧冶如小鸡啄米,作为史官,载言记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计较的。

然而事关君王的一举一动,却是有选择的记载,皇帝有功绩,做好事,自然要大书特书。

就是没功绩、没干好事的皇帝,必要时也要虚构一些载入史册,衬托一下。

这些都是历朝历代史官的行规了,这叫假人之美,藉为私惠,还算好的。

还有一些史官,直接颠倒黑白,自称我长,相谓彼短,把坏事说成好事,或者略外别内,掩恶扬善。

历代皇帝特别在意史书上对自己的记载,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必书无疑;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事,万万不可见诸史册。

唐朝之前,史官记载帝王言行举止很严格,什么事都敢记载,皇帝还无权干预,看不到史书对自己的记载。

然而自从到了唐朝,这种风气被唐太宗李世民打破了。

夺位杀兄嘛,这么大事搁谁身上都会担心史官如实描述,所以李世民经常找史官谈话,顺便看看新编的史书,以及提出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自那以后,很多皇帝没事就将本朝新修的史书拿过来“瞧一瞧”,篡改历史之事开始变得频繁,历史逐渐朝着扭曲的方向发展。

皇权之下,屠刀强过笔杆子,谁敢跟皇帝对抗如果有,下场往往很凄惨

天武朝的史官牧冶认为,天武帝还算好的,没有过多的干预史书记载。

天武帝对于他曾经杀官、杀商、杀文人的种种“秽迹“,从来没有要求史官们抹掉,反而放出话来“直书其事,不掩朕瑕,该怎么记就怎么记,朕不惧”

这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魄力,让史官们颇为敬佩,惊为天人。

他们不仅不黑天武帝,反而还一个劲的赞扬,各种春秋笔法运用的炉火纯青

牧冶认为,天武帝的爹崇祯帝,在这方面很不行,便如这次的事,就稍微改了几笔,混了几个功劳,就把他给乐的,格局太小了

最终,太上皇心中的石头彻底放下了,美滋滋的离开了,也不提立字据了。

新年的爆炸,元宵的灯火,充斥着南京城的夜空。

元宵节的这天,皇宫中的灯火比民间早一些亮。

傍晚,紫禁城内人影幢幢,各处殿宇的屋檐下亮起了一盏盏灯笼,连城一片通红。

“传膳”

尖锐的叫声传遍了后宫空荡的夜空,鹅毛大雪中,一队尚膳监的太监提着灯笼与和食盒,前往坤宁宫侍驾。

按照宫中的规矩,今天晚上,皇帝将会在皇后的坤宁宫过夜。

一名提着食盒的太监缩了缩冻得发麻的手,抱怨道“今年的冬天比去年还冷,这贼老天忒不厚道了”

“放肆”

一道严厉的声音传来,领队的太监冷森森的呵斥道“闭上你的狗嘴,要让主子听到,咱家非得扒了你的狗屁”

刚刚说话的太监缩了缩脖子,低头前进,再也不敢吱声。

坤宁宫中,堆放着几个铜制火盆,里面的银炭烧得通红,与殿中悬挂的红灯笼连成暖和一片,既温暖又显温馨。

这种银炭上品质上乘的炭,非常昂贵,它不像一般的木炭,银炭没有烟味,还耐烧。

因皇后产下了皇四子朱和墘,皇子尚幼,又临冬天寒冷。

朱慈烺仍担心屋内烧的银炭不够环保,容易产出有害气体,遂改进了银炭,搞成了蜂窝状。

如此一来,银炭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通过蜂窝得到有效控制和转化,使其排出的气体对人体伤害最小。

蜂窝银炭不烧时,还可以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具备杀灭细菌病毒等功能。

朱慈烺的这项小发明,很快应用到了民间,演变为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制作简单的蜂窝煤,造福国民。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