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921章 宫里来的大人物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921章 宫里来的大人物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47:5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大明,陕西省,西安府渭南县。

天空阴气沉沉,下着毛毛细雨,渭南河道衙门外的官道上,数百名官员及衙役分站两排,耐心的等待上官驾临。

因天武帝突然出现在河南卫辉府,还惩办了一个贪官知县,周围的各省府官员都慌了。

特别是陕西,去年糟了水灾,冲毁田地几十万亩,有些人担心天子会顺道驾临陕西,亲自查问此事,于是陕西河道的大小官员们开始行动了起来。

今天,是西京镇守太监兼河道监管马吉翔,巡视河道衙门的日子。

河道衙门外,官员们垂头丧气的站在泥浆里,他们浑身都湿透了,时而打着哆嗦,不时的伸头看向官道的尽头。

官员的身后,是数百名穿着号服的官兵,他们手里抱着枪,两脚轮换着撑在地上,好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镇守太监保驾护航。

迎接队伍的最前面,是正五品河道同知毕云涛,他四十多岁,满脸赘肉,相比周围的士兵身材,他就像是一头站着的猪

官大的好处有很多,比如现在的毕大人,身边就有两个官兵为他撑伞一把伞遮不过来,这是其他官员所不具备的待遇。

毕云涛微眯着眼睛看向官道尽头,又瞅了一眼朝廷配发的怀表,皱着眉头道“上头说巳时初刻到,这都他妈的快到午时了”

周围的河道官员们低着头,保持着一脸和气的微笑,纷纷附和了一句。

在雨地里等了一个半时辰了,任谁也都心中不爽。

莫非这老太监要等着午时三刻阳气最盛的时候来那个点也不适合他体质呐

发牢骚归发牢骚,可谁都不敢撂挑子走人,没过多久,大家恢复了和气,继续在雨中“耐心”的等待。

又过了两刻钟,一名身体素质较差的衙役当场晕倒,引起了一阵骚动。

河道同知皱着眉头,呵斥道“不就是晕了个小兵吗一个个的成什么样子了,都给本官站好了”

旁边的河道通判眼色十足,接过上司的话,扯着嗓子大叫道“大家都坚持一下,马公公是西京镇守太监,那是宫里来的大人物,代表着皇家他老人家能来看我们,就相当于皇帝亲临,是我们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通判说了半天,好不容易现场的氛围又被带了起来,缀在地上的巨大丝绸横幅也被重新挑了起来,横在官道上。

这道横幅上写着欢迎标语,是用金线绣的大字“恭迎西京镇守太监马公公莅临巡视河道。”

直到午时初刻,马公公终于被他们盼来了

“来了马公公来了”

一时间,准备良久的欢迎现场出现了小骚乱,各官慌慌张张的指挥吆喝着。

“快红毯准备”

“谁打的喷嚏,不准再打了”

不多时,崭新的红毯已经铺在了万古路官道上,好在这路是用万岁泥建的,下雨天没有泥土的坑洼,配合红毯效果很好,就是颜色被雨水印的深了些,如同褐色的鲜血

这次迎接活动,如同结婚接亲当天,除了红毯,还有鞭炮。

道路两旁,几队衙役用长长的竹竿挑了八组鞭炮,准备在仪仗来时燃放,制造一种鞭炮齐鸣、夹道欢迎的场面。

眼看马公公的仪仗近了,河道衙门的官员们速度整整齐齐的列好队。

仪仗刚刚踏上红毯,只见负责指挥放鞭炮的官员一挥手臂,八组鞭炮同时炸响。

鞭炮声就是信号,迎接队伍立时敲锣打鼓,拉直了横幅,还竖起了两面牌子,上面分别写着皇恩浩荡,太平盛世。

镇守太监的仪仗排场很大,棋牌大旗开道,前后有上千名官兵护送,中央的官轿周围亦是布满了太监与宫女。

“下官河道同知毕云涛,恭迎马公公大驾,马公公为国为民,不辞辛苦的冒雨而来,实乃我辈楷模”

毕大人站在轿前,开口就是阿谀奉承,说起了场面话,姿态也放的很低。

轿门打开,从内走出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监,他着着一身蟒袍,头戴三山帽,下了轿子也不看众官,只是微微咳嗽了几声。

随轿而来的小太监立马为马吉翔系上一条锦缎金丝缕披风,老太监则是慢条斯理地享受着,对众官的问候不以为意。

河道同知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他继续放低了姿态,道“马公公,下官准备了几样地方特色小菜,还请您赏脸移步入府品尝”

马吉翔略整了下披风外衣,嘴里嗯了一声,河道衙门所做的准备,让他颇为满意。

在官员们的簇拥下,马吉翔摆足了架子进了河道衙门迎客厅。

客厅的装饰很奢华,挂满了喜庆的彩带等物,显然是毕大人为迎接马公公精心布置的。

马吉翔应景儿地哼哼哈哈,颔首而笑,紧接着扫视着宴席一圈。

这一眼,让他的脸色渐渐阴沉,桌上摆的还真是几个特色小菜,都是平时常见的那种

马吉翔冷哼一声,撂了个脸色,身边的小太监会意,立时尖声喝道“你们懂不懂啊,就用这玩意招待我干爹”

“误会了,误会了”

同知毕云涛连忙站起来摆着手解释“这菜还没上呢”

他转头瞪着备菜的官员“还愣着做什么上菜啊”

不一会儿,几名西域打扮的妙龄女子,扭着屁股端菜进来了。

她们一共上了八道菜,根据备菜的官员介绍,这八道菜分别为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和酥酪蝉,也就是明朝版的八珍。

看着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的八道“特色小菜”,马吉翔下意识的舔了舔下唇。

八珍不是谁想吃就能吃到的,寻常百姓只能听听名字,非富即贵的有钱也不一定能吃到,这里很多都是宫中的御膳。

当然了,朱慈烺是不吃这些的,也取消了大多御膳品种。

他觉得这些玩意除了反映封建统治者的奢靡生活外,其实也不是什么健康的饮食品类,吃多了不是“三高”就是营养过剩,某种意义上还不如粗茶淡饭来得实在。

比如龙肝这道菜,其实就是蛇肝或白马肝,也有说是穿山甲的肝;凤髓则是锦鸡的脑髓,鸮炙是烤猫头鹰

这有什么好吃的说不定能吃出毛病来

然而出身宫廷的老太监马吉翔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些菜曾经是御膳,上档次肯定好吃

他先品尝了一口龙肝,顿时发出一种享受的声调,还饶有品味的频频点头,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这顿“特色小菜”一共吃了一个时辰,有些菜还特意热了两趟。

吃饱喝足后,加上来时的一路劳累,马吉翔很快困意大增,也不管自己来干嘛的,在河道衙门后院下榻休息了起来。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