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862章 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862章 大报恩寺琉璃塔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47:5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在各类戏曲作品中,不乏涉及到皇帝内容的,对于封建时代的演员来说,扮演皇帝可不是闹着玩的,规矩极多,特别是本朝的皇帝,搞不好还要招致杀身之祸。

首先,龙袍的道具你得安排好了,不能逾越,龙袍的质量,龙爪的数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前朝龙袍的使用稍微宽松一些。

朱慈烺眼前的这位“天武帝”,身上穿的龙袍其实类似四爪蟒袍,且衣服的质量只是普通的衣料。

款式也略有不同,戏服以大袖、大腰的黄色袍子替代皇帝的黄色丝绸龙袍。

台上这位“天武帝”在自称时,也并非自称朕,而是用寡人。

因为自秦始皇称帝后,君王就不用“寡人”了,给王爷用了,不过演戏嘛,避皇帝的讳很必要,王爷就没那么大牌面了。

在天武朝以前,戏子扮演皇帝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忌讳,不能涉政

戏子不能扮演本朝皇帝,更不能牵扯到本朝朝政与前朝事务。

哪怕是扮演前朝皇帝,也不能提及和本朝有瓜葛的事情,更不能与本朝的皇帝有丝毫的牵连

古代的戏子社会地位低下,与妓女地位相当,戏子论政相当于对皇帝和朝廷的侮辱,这是要被处以极刑的。

天武新政后,朱慈烺为了大明文化事业的发展,废除了这种约束。

不过呢,也有相对的一些限制,比如饰演本朝皇帝时,不能暗示讽刺,也不能与国策唱反调,只能讴歌颂扬。

朱慈烺眼前的这群戏子,显然是在讴歌大明的强盛,宣扬万国来朝的场景。

朱慈烺看得出来,这位饰演自己的大牌主角,格外的谨慎小心,他的台词不多,主要表现是神态上。

该演员以强烈的艺术手段,将天武帝的形象无限拉高,引得观众的一致鼓掌好评。

朱慈烺也笑着鼓掌,还叫了一声好,并打赏了十个银圆。

他的举动,引得徐皇后咯咯直笑。

万国献宝戏结束后,台上的“天武帝”擦了擦额头的细微冷汗,长松了一口气。

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饰演这么一个伟大的皇帝,还是当朝的天武皇帝,如果自己演砸了,不仅会引得观众怒骂,说不定官府还会找自己喝茶。

好在这次演出还算成功,一位年轻的公子竟然打赏了十个银圆

怪不得他能娶得如此漂亮的妻子,如今这世上,多金又心善的人实在不多了,愿老天保佑他

该演员微微一笑,冲着台下的朱慈烺点头致谢,哪怕是幕后致谢,他也是不卑不亢,没有辱没了天武帝这个角色。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饰演的天武帝本尊,竟然就站在人群中,还是刚刚自己致谢的这位富家公子。

如果他知道,估计能吹八辈子

看完了这出戏,太子朱和陛也玩的差不多了,提着花灯跑了过来。

他兴高采烈的讲着自己新交了几个朋友,还说有个小朋友说他是富二代,表示愿意与他交朋友。

说着,朱和陛指了指货郎车的方向,道“就是他,个子最高的那个。”

朱慈烺放眼看去,果见一个长相激灵、约莫十来岁的孩子朝这边呵呵傻笑。

旁边的徐晨芸弯下腰,慈爱的给太子整理衣衫,并笑呵呵的询问“那你有没有询问他的名字,以后有机会再一起玩”

太子点点头,回道“问了,他说他叫李光地。”

“李光地”

朱慈烺喃喃念了一声,不禁哑然失笑。

这李光地果然不同凡响,小小年纪就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从行为上判断太子朱和陛的不凡。

难怪他能成为历史上康熙朝的大红人、长青树,以一个汉臣的身份屹立在官场数十年而不倒,多次被人抓住小辫子弹劾,却屡次被康熙赦免。

一家三口继续游玩,朱慈烺带着妻儿来到了聚宝门中华门外的天下第一塔。

“第一塔”是大明官方的称呼,民间称其为大报恩寺琉璃塔。

今天是元宵节庙会,大报恩寺琉璃塔周围的商业区、茶坊、酒肆、商铺比肩林立,极为热闹,是整座南京成做热闹的商业区域。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明成祖朱棣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所建,动用十万军军役、民夫,历时十九年,耗费近二百五十万两白银建成。

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

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有殿阁三十余座、僧院和廊房各上百间、经房数十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远远的,朱慈烺便看到了高耸的大报恩寺琉璃塔,约莫八十米高,九层八面,周围百米,相当于二十六层楼那么高。

琉璃宝塔共九层,内外共设一百六十六盏长明灯,每盏芯粗一寸左右,在夜幕下显得很耀眼。

自明初建成,到清末被太平天国毁掉,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在四百多年里,一直是中国南方的最高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大报恩寺琉璃塔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并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1839年安徒生就在天国花园中提到“我名叫东风的少年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

这里的瓷塔,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

朱慈烺进入大报恩寺大门,只见庙内灯火通明,人潮涌动,热闹程度一点都不比街上差。

一阵风和风刮过,吹动了琉璃宝塔上的数十个风铃,发出一连串的清脆声响,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朱慈烺与徐晨芸逛累了,在廊下坐着闲聊,一边交谈,一边看着人来人往的游客。

来这里游玩的人,除了大明本土人,还有一些中亚人和欧洲人,红的、白的、棕的、黑的,各种颜色的头发都有。

正德十五年,明武宗朱厚照驾临南京时,也来过这里。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这两个瘪犊子下江南时也多次来此游览琉璃宝塔,康麻子作诗称赞,十缺老贼乾隆提写匾额。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前往南京与清廷签订南京条约,军舰上的英军纷纷上岸,游览这座多次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东方古建筑。

可惜了,在十缺老贼孙子那朝,这件国宝级的建筑被太平军这群渣渣炸毁了,最终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砾,周边寺庙皆遭焚毁。

如此壮丽的建筑物被毁,朱慈烺隔着时空长河,也不免感到悲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