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幺儿的科举之路 > 第 140 章

幺儿的科举之路 第 140 章

作者:花开缓缓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2:33: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虽未亲眼所见,然而沈煊这两日来往宫廷已经数次碰到宫女太监们来来往往,忙碌非常。

天成帝这几日面色更是黑沉一片。

“小小妃子寿宴却要铺张至此,成何体统”

空荡的大殿内,伴随着天成帝怒斥,一声清脆的破碎声响起,底下内侍们顷刻间便跪成了一片。

一旁随侍的沈煊眼观鼻鼻观心,自从升至翰林侍讲之后,经筵日讲也更为名正言顺,沈煊伴君的时日倒是越发的多了起来。

时至今日,沈煊对这位皇帝也有些了解。当今自潜邸之时便不喜奢华,甚至因此对朝中诸多勋贵都颇为不喜。

前些日子又正值灾害频发之时,为了不劳民伤财,当今可是连新帝继位第一场选秀都下令取消,其后更是以身作则减裁内宫用度。

自个儿在这头苦巴巴的勒紧腰带,一转眼老爹就为了捧小妾大肆铺张,不心塞才怪了。

正当沈煊暗暗吐槽之际,却听上首帝王目光如有实质的落了下来。

“沈卿觉得太上诸般行径,究竟是意欲何为”

“太上行事,哪里是小臣可以随意猜度的”说到底也是人家家事,他们这些臣子哪里好随意评论。一个不是,岂不就成了挑拨人家父子的罪人了。

“放心,朕恕你无罪。”

“臣只是觉得,自古前朝后宫息息相关,经此一事,恐怕宁王一系甚至吴家都要煊赫一阵儿。”

最重要的是,当今前脚刚借着地动一事掌握了部分朝局,后脚太上便这般抬举吴贵太妃一系。明眼人都知晓必然不会这般简单。

帝王之家,从无小事。

只是后头的便不是他这种臣子可以随便说出口的,沈煊也只能点到即止。更何况,再有了那般猜测之后,沈煊总觉得太上一言一行另有深意。此时更不好多说些什么了。

如沈煊所说,这两日天成帝心中也有诸多猜测,父皇诸般行径难道是在对他最近脱离掌控表示不满。

这才急于抬举宁王一系,为的便是与他分庭抗礼。甚至当初之所以在众皇子当中选择于他,也不过是看他在朝中无甚人马,最好控制罢了。

想到这里,帝王面色更为黑沉,底下的内侍们也是战战兢兢。

而就在这时,一旁的沈煊却再度开口道。

“依微臣浅见,此事于宁王一系,却未必全是好处。”

“哦,此言何解”

天成帝这几日听了不知多少吴家大患论,对沈煊这颇为不同的见解倒是有些好奇。

“下官这几日于馆中,偶然听诸位同僚说起此事,那吴家如今风评怕是颇为不好。”

别小看了诸位翰林的看法,哪怕馆中众人品级不高,然而他们这些人其实已经代表着绝大多数清流一脉的想法。

进了这圈子才明白,文人圈中这鄙视链也是衔接的明明白白。

正经的二甲进士大多看不起三甲那些如夫人们,清流们看不上那些暴发户勋贵,至于商户出身更是处在金字塔底层。

而到了外戚一脉,尤其是极受君王宠爱的妃嫔,对于广大清流而言,其性质也就比宦官好上一些。都是靠着皇帝的宠爱,才有诸般显赫的地位。

裙带关系,哪怕到了现代,也是要招致许多闲话的。因而其实对于清流一脉,有女入宫往往并非是什么好事。更甚者,有些狠心的家族还会直接扯断其中牵连。

沈煊趁着皇帝沉思之际,心中迅速组织着语言。

“陛下,吴家在江南盘琚已有数百余年,能够历经两朝丝毫不见衰落。曾经更是清流一脉翘楚,朝中清流世家与之交好者甚众。然而如今在士林当中,反倒声明不及往昔。”

“经此一役,虽有一时煊赫,然而以长久看,却是未必有益。”

说到底,太上对吴贵太妃对吴家一次次的偏宠,已经着实触动了文人士子那颗敏感的神经。

商有苏妲己,唐时杨玉环,文人们大都不会觉得是皇帝昏聩,才导致种种祸国之径。反而会将其中罪业归咎于“妖妃”之祸。

对养出了一代妖妃背后家族更不会有什么好脸色了。

听到这里,天成帝反倒募的笑出了声。看着眼前沈煊更是目露欣赏。

“沈爱卿所言,倒与朕之重谋一般无二,沈卿果然有国士之才。”

沈煊吓得赶紧拱手。

“陛下谬赞,臣不过微末见解,哪里能及得上与几位大人。”

谋臣这可不是他想要的名头,实务一道才是他想给自个儿的定位。

历朝历代,真正能为的谋士有哪个最终下场好了的。

“沈卿何必这般谦虚,朕倒是觉得,沈卿之才,远不止当前种种。”

想到地动时的种种,天成帝更是觉得,沈煊此人,不仅博学多闻,更是有着诸多奇思。还是个难得的通透人儿。

沈煊“”陛下怕不是对他有什么误解

听得沈煊一番劝解,天成帝也觉得自个儿心中郁气好上了不少。

心里头对于大肆敛财的吴家,更是记上了不止一笔。

“沈卿一向颇有奇思,对如今国库空虚,可有解决之策”

说白了,就是闲如今税收太少,不足以支撑国家运转。其实说到底还是吏治问题,太上一向宽仁,又有江南吴家大肆敛财,这才导致国库入不敷出。

只是这会儿子,就算陛下有肃清吏治之心,也绝非一时之功。甚至还会受到诸般阻挠,反倒给了宁王一系可趁之机。

“不知陛下可有重开海路之心”

要知道,在原本的宋朝,光一个海上丝绸之路便可撑起大半个国库税收。

“臣曾细细查过史料,结合当时一些文献,臣大胆做出预估。前朝嘉明帝时期,光是海上贸易所得便占据大华国库收益一半不止。”

“哦若是如此,大华末期怎么入不敷出,甚至连海司都被迫关闭”

话刚说完,天成帝便不由讽刺的笑了出来,若是沈煊所言不差,前后之所以差距如此之大。其中原因还用说吗

不过又是一群国之硕鼠罢了。前朝末期,吏治混乱如此,更别提海司了。

沈煊当做没看到对方表情变化,仍旧一板一眼解释道

“嘉明帝时期,官中船只出行,必然有装备精良军队守卫。且数次召集匠人,改良船支。这才使得官中船只少有损毁。”

“然而至前朝末期,据数据来看,船只损毁数目已然七七八八。”

损毁肯定是多了,但是不是真这么多就可就有待考究了。那些“损毁之物”又到了哪位的手上就更不好说了。

朝代末期,朝堂之中,不仅吏治昏聩,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也弱了不少。

即便现代,偷税漏税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天成帝自然听出了沈煊的言下之意。若是海司真有这般收益,倒真要好好考虑一番。

不过目前摆在眼前的还有一事。

“这是看我国忙于地动,无暇顾及。居然胆敢这般挑衅。”

即便当日朝堂之上,天成帝已经发过一次火了。然而此时提起来依旧怒不可遏。

小小倭寇,居然这般挑衅上国

“陛下,倭寇一事决不可轻纵。”

“且其国人素不以贼寇行径为耻,若是此番轻纵,难免纵其轻狂,那么沿海百姓将会永无宁日。”

倭寇扰民对于海岸百姓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然而这般大规模的入侵却也少有。偏偏还赶上这般好的时机。

沈煊不由怀疑,其中会有倭国政府力量支持。许是试探些什么也说不定。

天成帝同样也有此想法。

“朕三日前已经派遣威烈将军前去相助,势必让此弹丸小国付出代价。”

天成帝说话时一张拳头紧紧握在一起,可见怒极。

帝王一怒,浮尸千里。然而沈煊心中却有些不好的预感。

他到不是怀疑威烈将军本人能力,只是海上作战与陆地作战差距可大了去了。他可不觉得那些子倭寇,还会乖乖在路上任其灭杀。

前朝后期,海司之所以被下令关闭,也与倭寇作乱脱不了关系。

及至本朝,他都怀疑正儿八经的战船还存不存在只是既然人已经派了出去,如今再说什么也是为时已晚。

说到底,还是他官职太小,连个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若是能当堂得知,或许还有劝谏的余地。

这时候沈煊也得躬身道“陛下英明”

见沈煊眉头轻皱,天成帝还以为对方是在担忧战事。

“沈卿可是在为黄将军担忧”

“无妨,黄家几代从军,威烈将军更是在边关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封号。区区倭寇,还能败了不成”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