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幺儿的科举之路 > 19.嘉明帝

幺儿的科举之路 19.嘉明帝

作者:花开缓缓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2:33: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说起前朝皇帝嘉明帝,不得不说真是一代传奇。

晚唐时期,内败,宦官当政,又有各地节度使虎视眈眈。

先是宪宗于大明宫为宦官所杀,太子李桓继位后又是各种荒淫无度,这时宦官便已将神策军唐代中央禁军的名称收入囊中。在内把持朝政,操控党争,于外勾结各地豪强,致使民不聊生,叛乱四起。

从盛唐的万番来朝到唐末的易子而食也不过百来年而已。

嘉明帝便生在这样一个极度动乱的时代,出生时便被遗弃在寺庙门口,被一个念经的老和尚捡了回去。倘若你以为这是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故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嘉明帝在寺中的日子还是非常不错的。

说来也是好笑,盛唐时期佛教大兴,及至唐末国势衰微,影响最小的也偏偏是各地的寺庙僧侣。

后世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当时各地稍有规模的寺庙都坐拥颇多“佛田”,并雇佣许多佃户为其劳作。

甚至宪宗时期,皇帝为求长寿还曾以”千金迎佛骨”。更进一步扩大了佛教的影响力。

身处其中,起码可以说衣食无忧。

据说明帝自幼聪慧异常,极得老和尚喜爱,在寺中也颇有些地位。但平素谦逊有礼,对归附于寺庙的诸多佃户也多有宽容,遇上个灾年还会劝说寺中前辈减免租金,甚至会亲自教一些农户子念书识字,在当地极得人心。

待到各地叛乱四起,嘉明帝顺势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揭竿而起,追随者甚众。且每每攻占一个城池,便严加约束军士,不可有扰民之举,违例者,必有重责。

但到了世家豪强这里,便没有这般客气了。建立“议罪台”,将素日里欺压民众的各地豪强当众宣判罪行。虽说初时受到许多阻碍,甚至嘉明帝本人几度遇刺。但是最终成果斐然,毕竟这是乱世,像来是枪杆子出政权的。有兵有武器自然也就有了话语权。

且嘉明帝本人也是极其大方,当时收缴的财务大多分予诸位将士,甚是连小兵卒也能偶得一二赏赐。所得田产也悉数分给贫民。

可以说,除了地方豪强之外,他这一举措可以说说是邀尽人心。而嘉明帝仿佛天生精于政务,又得多位能人辅佐。其所辖之地,不出几年,民众的生活条件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仁义更是广为百姓所称颂。

得民心者得天下,真不是随便说说的。据说明嘉帝攻城之时,还有城内百姓偷开城门相迎,甚至还有些个兵将不战而降。

但这位却又是极为稳的住的,在众多藩王争相对外扩张之时,反而守着其下的几座城池,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其后更是许多流民百姓争相来投,才顺势扩张领土。

这样缓慢的扩张之路也是持续了许多年。待到势成之日,可以说是势不可挡。最终在嘉明帝四十又五之时,建立华朝,完成了全国真正的大一统。避免了五代十国的乱像。

嘉明帝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励精图治,极力发展农业,更是派遣船队出海搜寻良种,数次后终于有所收获。并在各地实验后推广,且在国库丰裕后几次减免赋税,这些举措更是使嘉明帝的威望到达了顶峰。

其后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更是大力扶持寒门子弟,在各地建立官学,且在其中设立藏书阁,供学子借阅。据说这位原本是想在各个府城设立藏书楼,以供天下学子,后来却不知为何不了了之了。也是一大遗憾之处。

但其对于佛门的做法,却令人颇为诟病。按理来说,明帝幼时长于佛门,谋事之时也多得佛门帮助,上位后理应对其有所忧待。

但事实正好相反,就如宋赵匡义,黄袍加身之后立马便是杯酒释兵权。登基之后更是对武将多番打压,重文轻武的明明白白。及至最后,被外族欺辱至此也未尝不是这个原因。

同理,正因为嘉明帝长于佛寺,所以更清楚这佛门的能量及其盛行的弊端。

要知道佛寺的那些个佛田,僧侣可都是不用缴税的,偏偏其下良田众多,人口也不少,唐朝中后期均田制崩溃以后,更有大量人口藏匿于寺院当中。这对国家经济可以说极为不利,很难为当权者所容。

当时佛门一些睿智之人恐怕也看出来了这点,所以才会极力支持明嘉帝夺位。

但是结果依旧难如其意,嘉明帝登基后,便开始多番打压佛门,虽说没有做出强令僧侣还俗俗这般过激之事,但几番软刀子割下来,也是令佛门元气大伤。

要知道这位嘉明帝从小在寺里长大,又曾参与其中管理,可以说对其中章程极为熟悉,再加之一国之君的身份地位,几番运作下来,佛门便是难以招架,好在明嘉帝也未赶尽杀绝,只是佛门自此之后地位便是一落千丈,在不负当年风光。

其实照他来说,对于佛门来讲,明嘉帝登基远比其他人要好很多,一个宗教无论好坏,发展到如此地步,对国家经济都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只要是有识之君,便不可能放任其发展。明嘉帝好歹给佛门留下了传承。

要是换成别人,说不定勒令还俗更甚者行“灭佛”之举的,历史上也不是没有。

若是这些政策能顺利推行下来,说定华朝也能多存几代。

但即使只有不足十年的皇帝生涯,嘉明帝的许多措施依旧影响至今。甚至本朝皇帝对其都颇有推崇,这也是这本嘉明帝本纪至今不为人所忌讳的原因之一。

起码各地官学的建立,给了多少寒门子弟出头的机会,否则在师资力量与书籍资源上均与世家子弟相差如此之远的情况下,寒门子弟想要出头何其艰难

说实话,看到这位的生平,沈煊心中也是复杂难言。

他想着科举有成不过为了在这个时代更有尊严的活着,源于他对于古代封建制度的极度不安之感。也会想着让爹娘引以为傲,但从未真正想过真正在些个时代留下些什么。

想到那位嘉明帝,绝对是个目标极为明确之人,人家在他这个年龄说不定已经在为以后的大事积蓄力量了。

且观其生平,他是真的在为这片土地而兢兢业业一生。

说实话,作为男子,有哪个没有些建功立业的想头身为农家家子,他更是清楚这时代农民的不易。

即便有着外来的良种,嘉明帝在世时也多番改革税制,有些到现在仍在沿用,但每年饿死的百姓,丢掉的婴儿依旧不计其数。整日劳作不息,一场天灾下来依旧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想到四年前那场干旱,虽然只持续了不过半年,但他已经陆续见过好几次村子里卖女儿的场景,想到那些个小姑娘撕心裂肺的哭声,他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这种时候连一些德高望重的族老们都不会说什么,毕竟连生存都是问题了,脸面又算的了什么

一向厉害泼辣的二姐吓得一整天都没出过声,之后几个月有什么活都抢着做,像是生怕没有用会被卖掉似的。他娘看在眼里,也只是叹了口气,却没说安慰的话。眼神里的复杂看的他当时一阵心惊。而大嫂更是紧紧的抱着巧姐儿,勒到巧姐儿直哭才微微松手。

犹记得当时村里有个一袋粮食换来的童养媳,在路上被一群子二流子逮住给调笑了几句,便有人起哄说给她未来的丈夫听了,说实话至今他都不敢相信,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能狠毒至此,据说那姑娘活活被打掉了半条命去。

仿佛那不是他未来的妻子,而是一头牛马。不过若真是牛马,肯定爱护的很,谁让这年头牛马都比人值来的钱呢

就这样还有几位不怕事大的妇人们在那里起哄到“哎呀,大婶子,要我说你们对那丫头就是太好了,纵的她什么样子,就得好好教训一顿,她都到年龄了,你们家狗娃可还小呢,要不好好管教,谁知道野成个什么样子”

“是呀,大婶你就是心太软,这买回来的还真当是正经儿媳妇了。”

他虽非悲天悯人之辈,但也不是铁石心肠之人,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若有一日 ,他能真的科举有成,不求高官与厚禄,只求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也能在为在这片土地上挣扎求存的人做点什么。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