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幺儿的科举之路 > 第 63 章

幺儿的科举之路 第 63 章

作者:花开缓缓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2:33: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之后几天,师徒俩翻阅了诸多地志游记,又结合老师过往的经历,大致规划出了此行路线。

就见顾老师指着地图上的某一点说道“近些年来,此地山匪是愈发的猖獗了,安全起见,还是远远避开的好。”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那当地的官府都不管的吗”

沈煊对此颇为惊讶,毕竟当今在位这几十年,虽不能说功过唐宗,但也是位有为之君。其治下也算是政通人和。除非遇上灾荒年间,否则百姓们只要肯干活,总也不会饿死的。

那些山匪又何至于猖獗至此

“此地本就群山临立,最是易守难攻。且当地豪族势大,百姓们本就生存艰难。而那些在任的官员们,光是弹压豪族便已费劲心机。何况衙门里那些人也不是那般好驱使的。”

“更有甚者,狼狈为奸者也不在少数。”

沈煊听此,不禁有些沉默。即便盛世之下,也难逃累累白骨。就算是现代社会,也总有阳光照不进的阴暗角落。何况这般没有人权的古代呢

都说破家县令,灭门知府。但实际上一个稍有地位的举子,甚至商户,都能让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户们苦不堪言。何况是在当地已经成势了的豪族。

想到此处,沈煊微微抿了抿唇。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一旁的顾笙见自家弟子这般模样,愈发觉得让对方出去一趟是极为必要的了。

世事通明皆学问,弟子虽然足够通透,但终归是见识太少。很多事情太容易想当然了些。

出发前几天,沈煊斟酌着用词给家里去了封信,只说自个儿要去南边儿的书院里交流学问。且再三保证自个安全无忧,随行的那位有多么厉害,等闲几十人都不是对手。

虽知晓,即便如此也未能让家人完全放下心来,但他出行的决心却是不会在改了。有了那位燕兄,他的安全也是有保障的,倘若这般情况下尚都要畏畏缩缩,以后还走什么仕途

官场难道就没有凶险了吗难道还能为了不被噎死,连饭都不吃了吗

果然沈煊所料没错,翌日清晨,这封突如其来的书信立即便在沈家引起了轩然大波。

沈爹本来还奇怪呢,怎么自家儿子这才刚走没多久,怎么这么快便又有了书信传来。等打开开信一看,气的沈爹当场便想破口大骂

个兔崽子,胆子肥了,那么老远的地儿说走就走。

沈爹猛灌了一碗茶水,才勉强压下心中的躁动,又仔细看了看,见有随行的“高手”护着,沈爹这才稍稍安了心神。

但心中依旧担心不已,这人生地不熟儿的地儿,他这又不在身边。这要是有个什么事儿,可咋整。

这时候沈爹已经完全想不起来沈煊平日里的诸般能为,远门儿也出去不少次了,又有哪次惹祸麻烦

只觉得儿子还小,出门在外,总要他这老父亲多看着点才是。

如果说沈爹尚还有一分理智,那李氏可就直接炸了锅了。直接把手里还没缝好的衣裳往床上一扔

“当家的,儿子这不是去的府城吗怎么好好的又要跑南边儿去了”

想到儿子一下跑那么远,还不知道路上会不会受罪,李氏眼泪一瞬间便流了下来。

“说是去交流学问。”

沈爹本来是极为生气了的,但说到这里反而心绪平了下来。儿子既然有这般志向,他这当爹的难道还能生生的阻了儿子的前程不成

儿子大了,总要往高处飞的,不能因为他们这些老家伙生生的折了翅膀,窝在这一方小天地。

思及种种,沈爹此时反而劝着自家婆娘道

“这读书的事儿,咱们懂些个什么,再说咱儿子什么人,你这还不清楚吗”

“他既是要出去,怎么会不关心自个儿安全,再说这一路上都有个高手跟着,错不了的”

听到这里,李氏哭声一顿,又马上拉着沈爹细细的把情况说上一通。

夫妻俩晚上几乎叨咕了一宿,临睡前沈爹还叮嘱道

“这事儿可千万别让咱爹知道。”

“晓得了,老婆子我是那般没分寸的人儿吗”公爹近几年身子愈发不好了,她哪里敢去乱说什么。

唉,也不知道儿子如今走到哪了路上能找到睡的地儿吗不行,明儿个她得去庙里娘娘那里烧柱香,可得保证儿子平平安安的回来才是。

而被众人念叨的沈煊如今已经踏上了南行之路。

他们这地方隶属于中原地带,放到现代差不多就是河南那方地界儿。

在唐朝,那可可是都城所在,据说前朝宣布定都于北地之时,他们这儿的官员可是闹的最凶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无非是什么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只是真实想法如何,怕也只有那些人自个儿清楚了。

沈煊二人在几日后行至“河南府”也就是现代的洛阳,这个曾被武皇帝以“神都”命名的府城。

城门口,沈煊照常拿出自个儿的举人文书,几乎不用任何检查便被顺利放行。这比现代的身份证可好用多了。

当年盛唐何等煊煊赫赫,万国来朝,作为都城的洛阳更为繁盛,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忆昔中写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即便是有些许夸大,但也说明了当时民众的经济水平如何。

可如今,即便是府城,怕连当时的三分都有所不及。路上的行人衣着打扮上与他当日在郡城所见到的也并无太大差别。

当然,毕竟是中原地带,交通比之其他地方也算的上是便利。虽不能跟如今的都城,或是江南相比,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

至少也是中上水平。只是比之往昔盛景,怎么不叫人惋惜不已呢。

本章节

值得一提的是,再过几日便是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甚至还有花中之王的评选。见此,沈煊便预备着都留几日。

在府城,虽喜爱花草者甚众,但精于此道的却也几乎没有。但这里就不一样了,唐时牡丹盛行,广为上流社会所喜。

有句话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唐朝时期,牡丹的品种和式样可以说是急剧增加。其中涉及的技术哪怕仅有十之一二流传至今,便已足够自己受用无穷了。

花会前这段时间,沈煊也没有闲着,依次去拜会了城中的几位举子。还被带着参加了几场诗会。

这里诗文颇为盛行,甚至沈煊还遇上了一位有些“小李白”之称的李举人。

李举人如今年不过四十,据说早早放弃了科考的打算,一心痴迷于诗词。

看着对方,沈煊不由心生疑问。

难道诗人们都喜欢这种放荡不羁的范儿面前这位衣襟微敞,头发也随意扣在脑后,喝起酒来也颇为豪迈。

甚至还学着李白酒后作诗。

“煊弟年纪轻轻,便有这般文采,倘若能专心于此,日后何愁不能青史留名。”李举人颇为语重心长道。

不不不,你那是不晓得我当初都经历了什么。专注于此,沈煊使劲儿的打了个机灵。那怕不是要疯。

“李兄实在过誉了,小弟比之兄台还差之甚远。

再则小弟不过一俗人耳,自是想要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

沈煊却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一则,他自个儿知道,自己如今的诗词水平是怎么来的。想更进一步何等艰难。

二则,比起青史留名,他更乐意现世安稳。

本章节

我死了,管他是洪水还是甘露。反正自个儿又瞧不见。

不过虽然在这方面两人可以说是三观迥异,但也并不妨碍二人的交流。

李举人觉得沈煊在用典一道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而这边沈煊也觉得对方虽然看着是个不食人间疾苦的士族公子,但其对民生却也极为了解,这在对方的诗文中便可窥见一二。

识民之苦,哀民之悲。令对方的诗词意义更为深刻。

总之一场交流下来,双方都颇有些心满意足。甚至还觉得这时间走的也太快了一点。

于是,大家发现,每逢诗会必将独领风骚的“小李白”,此时连平日里最爱的美酒都弃在一旁,跟个年轻举子聊的更酣。

众人对沈煊的态度不由又多看重了几分。

而文人表达看中的方式便是文会,宴会各种帖子纷至沓来。

看着这成堆的请帖,沈煊也是哭笑不得。他还是小看了这位“小李白”的影响力。连带他都火了一把。

这之前,可有几人知道他这个人

花会前一天,沈煊便接到了李兄共游的邀请,正好他也有此意愿,便欣然答应了下来。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