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幺儿的科举之路 > 第 97 章

幺儿的科举之路 第 97 章

作者:花开缓缓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2:33: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沈煊二人毕竟年纪尚浅,这点子眉眼哪里又瞒得过旁人。更别提从小吃着眼神儿官司长大的男子。

很快对方的目光便转向了一旁的沈煊,谢瑾瑜见状赶忙起身介绍道

“这是沈兄,外甥在江南琅琊书院的同窗,也是这届春闱的考生。”

“这是三舅舅”

“鄙姓君。”

正当谢瑾瑜卡壳之时,男子清润的声音在房中响起。

哦,原来姓君啊,他还以为会姓“黄”呐。不过看来这位也没有要掩饰身份的意思。想到这里,沈煊稍稍定了定神,这才起身上前一揖。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学生沈煊,见过君公子。”

“不必多礼,坐吧”沈煊这才起身坐于下手。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总感觉方才这位的目光好似在他身上多停留了一瞬。

没来由的,沈煊背部又挺直了些许。下一刻,便听对方的声音再度响起。

“沈公子可是江南人氏”

“回公子,在下并非出身江南,不过是听闻江南文风极盛,便想着前去学习一番。”

“读万丈书,行千里路。你能有此心智,便已是十分不错了。”

“公子过奖。”被大领导夸奖是个什么心情,不知别人如何,总之沈煊此时倒是忐忑居多。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果然下一瞬,便听对方仿若不经意的问起。

“两年前翡山县内曾发生过一桩惊世惨案,不知沈公子可有听闻”

怎么好端端的说起这事儿,沈煊心中霎那间百转千回,最后还是照实回道

“回公子的话,自是知晓的。在下当时正好途经此地,还差一点便被当成了肥羊。”

男子听到这里,却连个眉头都未动过,沈煊登时眉心一跳。瞬间明白了,早在他自报家门之时,人家便已经知晓此事了。

难道此案传的这般广泛吗连他一个无名小卒都被记录在案

而这时,一旁的谢瑾瑜仿佛也察觉了什么,在一旁仿似大大咧咧的开口道

“翡山县啊,这事儿我也知晓,当时事情传到京城,太上可是大发雷霆。太上执政几十载,素来勤政爱民,哪里能想到这光天化日之下,居然还有此等刁民。”

“当时就连初上任小章大人都差点吃了了挂落。只是没想到连沈兄也牵涉其中。”

沈煊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这事儿的确闹得沸沸扬扬,但其中细节却未流传开来,起码谢兄是未曾听过的。

那看来,这位要不是跟此地有某种牵连。要么便是对这个案件颇为在意。

想到师傅所言“当今皇子期间便多次在民间走访,并几次上书革新旧弊,甚至不惜与朝臣势力所冲突。不说日后,此时却是位真正心怀百姓的君主。”

沈煊觉得第二者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一些的。

而谢瑾瑜,虽有给小伙伴解释的意思,但此时却也是真的好奇。

“听闻那些贼寇颇为狡诈,沈兄又是如何发觉不对呢”

话音刚落,沈煊便又察觉到那道目光又再度落在了自个儿身上。

沈煊不由打起精神来,一一阐述其中蹊跷。末了又接着道

“那些贼寇确实狡猾,若非在下出身乡野,恐也很难察觉到不对。”

“对啊,谁能想到呢,那些看似纯朴无害的百姓却是食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呢”

最早听说的时候,他可是着实难以相信,若非证据确凿,他都怀疑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了。

沈煊闻言也点了点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的乡间百姓大体是何等模样

是“故人具鸡黍”的热情,是“把酒话桑麻”的纯朴,是苏东坡“躬其劳辱,甚于家隶”的感动。

可事实上呢,那些文人有几个是真正接触到百姓生活当中呢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平民。

谁踏青游玩,会往人迹罕至的山沟沟里头跑

两人说的时间也不短了。此时“君公子”的表情依旧让人捉摸不透,不过却也看的出来,约莫是提到此事,对方的心情的确不似很美好。

气氛很快便陷入了沉默当中。

沈煊和谢瑾瑜面面相叙,却也不敢随便开口。

不知过了多久,只见君公子的目光又转向了沈煊。

“天下之大,也不知诸如这“翡山县”还有几何,沈公子既然亲身经历,不知心中可有何良策”

听着oss的问话,沈煊却并未立时作答,而是思索了片刻之后才道

“学生私以为,“翡山县”之事,从根本上来看。与其说是刁民之祸,不如说是豪族之祸,胥吏之祸。

在在下曾于此地逗留过数日,其中情形也有些了解。章大人未曾上任之际,县衙上下孙,李,白三姓遍布。对内辖制官员,在外苛刻百姓。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其所造成的人伦惨剧绝非只此一件。

胥吏虽末,但其所有的权利甚大,倘若沆瀣一气,所任官员难免举步维艰。且县衙三班六房多为父以子继,子子孙孙相继而来,其中人脉经营可见一般。”

就像那些古代大家族里的奴仆一般,几代经营下来,关系网几乎遍布府内。没点能耐的主子都要被这群子下人摆布。

其一,官员方面,之所以易为胥吏所辖,为实务方面欠缺之故。为此学生认为,官员外任之前还需进行适当实务方面的培养。

其二胥吏之所以“植根固本,不可动摇。”便与其子孙相继难逃关系。若是能由官员公开选拔,有能者为之。虽此一道有赖多年经验传授之故。但学生相信只要来了口子,便总有能撕破它的人存在。

若是放开三代不从吏后,可有科考之权,想必其中甘愿放下的会更多。且为了子孙后代的声明,心有所念者手段也会收敛些许。

这人一但有了指望,便自然有所顾忌。

学生以为,县衙之中,须将额定胥吏人数及姓名、职掌写在榜文上,告之于民。不可滥用胥吏。参考朱元璋时期御制大诰续编。

其四对于家乡本地有关官员的委任,调遣,朝中臣子需要适当“避嫌”。不可插手此事。”

本章节

以上几点均为学生浅见,若有不妥,还请公子海涵。”

说实话,别看沈煊说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但事实上,他这会儿可别提多虚了。毕竟他又从未实实在在的掌管一县之事,所思所想难免有些空泛。

还有人类文化上上下下几千年,最擅长的不是缝补,而是找漏。

就如第四条的“避嫌”,但这也只能保证对方不能直接插手此事。但人家姻亲旧故何其之多,这其实也不过多转几个弯的问题。再则,有一位京官在此,哪怕什么都不做,给地方县令的威严也绝不会低下多少。

其实要他说,最好的方法便是跟现代一般将胥吏官制话,由朝廷统一考核认命。只是胥胥吏卑微的观念深入人心,猛地将其提至读书人一个等级。恐怕天下读书人的吐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再有,朝廷任命。这可不是现代,光是上任官员的车马费都是一笔极大的支出。再加上那些个旁人,朝廷怎么也不会当这个冤大头的。

唉,一个朝代。生产力,制度,文化。三者从来相辅相成。抛却剩余两种只谈其一,不管如何的惊才艳艳,也不过空中楼阁,连阵轻风都禁不起的。

而此刻,站在这位位于朝代顶端的男子面前。沈煊心中其实不乏忐忑。

只是此时他能做的也不过低下头,甚至不能抬眼去看对方的神情如何。直视龙颜可是大不敬的。

也因此,沈煊没能看到,男子眼中那一闪而逝的赞赏之色。

沈煊想的没错,对于当今这种真正意义上实地考察过,甚至还特意探访过几位经年老臣的“实事派”。沈煊所言却是有些漏洞,禁不起实事验证,难免显得有些空泛。

但对于一个年方二十,未曾有过任职经历的学子来说。仅凭游历所见,便能看到其中的种种弊端,便已经是极为难得了。况且,对方方才所提,也不是完全没有可以借鉴之处。

人贵自知。仅凭这一点,就值得高看。

不过,皇帝终归是皇帝。此刻哪怕心中颇为欣赏,却也不至于喜形于色。

本章节

语气始终听不出喜怒。

“沈煊是吧,可曾加冠”

“学生今年刚满二十。”

“可有字否”

“回公子的话,并无”

就在两人这一问一答之间,却见一旁的书桌上已经铺好了笔墨纸砚。

只见“君公子”轻拂衣袖,倾刻之间,两个大字便已跃然纸上。

“相逢即是有缘,这二字便赠予你了。”

“多谢公子赐字。”沈煊连忙躬身道谢。

这位祖宗来的快,去的也快。临走前,那位还特意看了一眼谢兄。语气不明道

“阿鸾这些年被我们宠的过了些,要有什么不是,还得外甥多多包涵才是。”

直吓得谢瑾瑜一个趔趄,差点坐到地上。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