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攻掠天下 > 第449章 小改革

攻掠天下 第449章 小改革

作者:余观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3:45:10 来源:就爱谈小说

送走宣王之后,萧远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每天,他都会处理一大堆奏章。

简单点说,这个月俸白银数额,是官员的个人收入,爵位和功劳、政绩的奖励,依旧存在。

萧远明白时代的问题,当即点头道“这个众卿不用担心,官俸具体化,恩俸不变。”

封建王朝,你想一夫一妻,没有下人奴仆的存在,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这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马上就有人附和道“是啊大王,此事,不可不虑啊。”

人们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后有大臣站了出来“如此一来,确实更加清晰明了,但有一点,许多官员的府中,包括微臣在内,都有一些仆人,如果如果俸禄只够个人用度的话”

萧远思虑之后,又扫了眼一众大臣“于丁大人所谏,众卿可有异议”

俸禄标准化,不再搞些虚的没的,这个谏言,是值得斟酌的。

60两白银,以当时物价来算,它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六万人民币。

丁荣继续道“以一品大臣为例,月俸可为60两白银,以此类推,这样一来,就没有那么多复杂和麻烦的事情了,当然,具体数额,还需大王亲自定夺。”

其他大臣,也都纷纷交头接耳,开始小声议论。

他这个提议,倒还真值得考虑,萧远闻言,不由轻咦了一声,开始思虑了起来。

“微臣以为,与其如此,不如真金白银,将此事明确,提高官员俸禄,有效杜绝贪腐之事。”

“朝廷说的官俸,是两千石,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没有两千石,官员就会想办法弄到这两千石,以致官员,先顾自己利益,多有横征暴敛。”

丁荣解释道“现在天下列国,皆是以帝国制度,实行官俸,比如某大臣,比两千石,实则发到手上的不过数斛。”

“何意”萧远凝声问了一句。

后者说道“臣以为,我国现在的政治体系虽然已经完善,但官员俸禄,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丁大人”萧远略感意外,毕竟,丁荣之前可是皇廷高官。

接着,丁荣站了出来,拱手弯腰道“大王,臣,也有一事要奏。”

“微臣领命。”刘玉之当即施礼。

“好吧。”萧远终究是考虑了的,便道“丞相的提议,本王是赞同的,这样,即令中央军,中低级将领,务必识字不管他说自己粗人也好,草莽也罢,一切推辞之理由,全部驳回,现在是夏季,等到冬季的时候,将领之中,再有目不识丁者,严惩不贷”

“微臣岂敢,只是在阐述事实。”刘玉之慌忙说道。

萧远思虑了一下,先是说道“听丞相所言,似乎有隐隐指责寡人重武轻文之意。”

毕竟,人往高处走,就像高盛,跟随萧远出征的次数越多,他也越来越喜欢读兵书,这是一种不断进步。

于战争而言,秦军将领绝对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刘玉之说的,也不能不解决。

而且很多人,天生就能看懂军事地图,能带兵打仗,这与识字无关。

他说的没错,秦军将领,多起于卒伍,说白了,泥腿子出身,敢拼敢打,打起仗来,一个顶俩。

刘玉之继续道“大王麾下,有很多能征惯战的将领,可这些人,却大多家境贫寒,出身草莽,目不识丁,我王不可不察。”

萧远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刘玉之并不是在弹劾关奎,相反,对其战功,是持肯定态度的,只是在说明一些问题而已。

“关奎将军,赫赫战功,中级将领,当初,大王率军出征,反攻西戎的时候,他负责驻守西平关,可对大王的军令,他却需要军中文官帮他看,可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隐患。”

“臣举个例子。”

刘玉之道“非制度问题,而是学识问题。”

“哦我们的军官制度,存在弊端吗”萧远眉头一挑。

“我王英明。”刘玉之先是说了一句,又道“另外,则是各级军官问题。”

萧远听完,没有什么好考虑的“准学士所奏。”

而俗语有云,百善孝为先,此乃为人之本。

各地大学士,是最近新设立的一个官职,主要应对于地方学府,负责教育的改善,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

刘玉之道“关乎全国教育实施问题,在大王政令之下,各地学府都在紧急建造,用不了多久,将会全面展开,但在此之前,有数名大学士提议,在幼年孩童的读书问题下,首推孝经,百姓识字,从此经开始。”

“丞相请言。”萧远微微伸手。

他话音一落,刘玉之就站了出来,拱手施礼道“禀大王,臣,有本启奏。”

“可有事奏”萧远象征性的问了一句。

“谢大王”人们再次齐呼,纷纷起身,然后分左右而站。

萧远一挥袖袍,于正上方落座。

“众卿平身。”

众臣跪拜,齐声高呼,这里不同朝议大殿,多少是显得有些拥挤的。

“臣等参加大王,我王万年”

这一天,秦王府。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

就比如地方官,想搞表面政绩,明明所辖之地民生不好,却偏偏上报说一派繁荣,那一旦败露,轻则革职查办,重则人头不保。

而在公文方面,一旦作假,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其实秦国的官场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各部各司其职,不存在相互推诿,就像工部,可不止工部尚书一人,其下官吏还有很多,事情汇总到尚书那里,他作处理,稍大之事,则需君王决断。

对上奉承,人之常情,但在他这里,想升官,你得治理好地方,拿出政绩才行。

对于此类,萧远都是随意扫一眼便扔到了一边,作废章处理了。

这其中,多有各地郡守上疏,当然也不乏溜须拍马之辈,什么大王最近饮食可好,臣忧心君上,君上当多保重身体什么的。

这样一来,养一些仆人门客,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反而每月还多了标准的白银俸禄,等于提高了全国官员的收入。

众臣闻言,当即不再多说,纷纷施礼道“大王英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