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攻掠天下 > 第830章 安阳事变

攻掠天下 第830章 安阳事变

作者:余观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3:45:10 来源:就爱谈小说

萧远想以秦军将士之勇,出关南下,可却遭到了一干重臣的反对,在王妃有身孕的情况下,这件事也渐渐淡去。

可就在这个时候,安阳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从整个帝国版图上来看,安阳乃东北方的边境,除它本身所辖之地,四面八方,都是桓国城池,也就是说,是在桓国境内的。

当初诸侯会盟,共逐外敌,击败异族鬼军后,灵、宣皆不愿插手安阳,认为那里地处边境,要耗费军饷物资部署防务,且毫无任何收益,因而被萧远趁势纳入秦国地图。

这是一个地处桓国内部的边境之郡,可想而知,桓王对安阳的看法,肯定是非常不满的。

可当初安阳乃余安民封地,并非桓国领土,最后归秦,桓国那边也无法说什么。

周边都是己国领土,就这么一个安阳,多么碍眼,桓国朝廷对此亦是有过多次讨论,时至今日,更是激发了朝堂的新一轮辩论,因为安阳附近的桓地子民,正在纷纷逃往安阳。

事情的起因,多出于桓国目前的重赋,在列国战败之后,桓国再次受到沉重打击,于桓王而言,想要恢复一些国力,毫无疑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横征暴敛,以充军资。

在大臣郭开的建议下,这段时间来,桓国逐步增加了多项杂税,搞到最后,但凡有些名目,都会被加以利用,甚至百姓上个街,都有可能会被收取银钱。

上面政令一下,下面的官员更是将此发挥到了极致,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有些穷苦人家没钱交税,甚至门板都被拆了去。

还真别说,在这种数不清的杂税下,桓国国库瞬间得到暴涨,桓王亦信心大增,大有重振军力之打算,可他不知道的是,民间早已怨声载道。

而桓国境内的安阳,却是施行秦治,不仅律法严明,赋税更是清清楚楚,且多有利民之政策,可想而知,水深火热中,安阳旁边的百姓,怎么可能不往这边逃。

刚开始,只是一小批一小批的人,前来安阳寻亲访友,为逃避重税,可渐渐的,人数已是越来越多,时至今日,已为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的难民规模。

对此,时任安阳郡守的杨清安是大开城门,来者不拒,将所有逃难百姓都收入了郡中,并贴出告示,愿意在安阳落户的,秦国会给予一定荒田开垦的支持。

如此一来,消息传开,来的人更多了使安阳一郡,在短短时间内,人口得到剧增,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秦治,与桓国剥削的苛政一比,在百姓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差,导致多地出现小规模动乱。

杨清安这个人,以前是吏部从官,跟随萧远多年,忠心耿耿,他也只是想把安阳治好,治理的更加繁荣安定。

不过这事传到桓王那里,自然就不一样了。

朝堂上,桓王对此也是大发雷霆“安阳,乃秦之属郡,现在我桓国子民纷纷赶往此地,他杨清安却心安理得,还贴出什么安民告示,到底是何居心”

百姓逃难,还不是因为朝廷不让他们活,若能安稳,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到处流亡呢。

显然,桓相邱荣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当即说道“大王,百姓逃往安阳,究其原因,还在于最近的苛政,以臣之见,治理国家,统御子民,绝不可肆意盘剥,若伤百姓,犹伤国本啊。”

听到这话,桓王眉头皱了起来,微微不悦道“那以丞相之见呢”

“大王当立即颁布王令,恢复以往制度。”邱荣直接道。

“可本王的这些政策,并未有断绝百姓生路,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征税的范围和年限而已,身为桓国子民,难道他们不该为强国出一份力吗。”桓王道。

“大王啊,近年来,我国多有战事,前番不仅遭鬼族入侵,攻秦之战,更是伤及国本,早已不堪负重,值此之时,朝廷增税,必然民不聊生啊,且朝廷政策下去之后,地方官员,为了所谓的政绩,更是变着法子剥削百姓,如何不乱啊。”邱荣悲声说着。

听完他所说,桓王不由将目光看向了郭开。

后者见状,先是犹豫了一下,接着道“微臣觉得,相国所言也不无道理,为防庶民生乱,当严令地方,一切按照朝廷旨意来办,不可再任意增税,有些官员,确实是非常可恨的,完全坏了国家大计啊。”

“恩”桓王缓缓点了点头。

郭开接着道“另外,安阳郡守杨清安更为可恨,在我桓国领土内,占着一个安阳,大言不利于我国之事,宣扬秦法,如此作为,我国理当对其进行警告。”

“以郭大人之见呢”桓王直接问。

郭开道“遣使入安阳,责问杨清安的同时,让其释放桓国子民回乡,并在以后,禁止收纳我国百姓。”

“可这,杨清安他能同意吗”桓王有点没信心。

郭开则道“他安阳郡,地处我国疆域,四面皆是我国领土,难道还能翻起什么浪花不成。”

“可此事,如果得罪秦王,如何是好”桓王还有些担心。

“我国,乃据理力争。”郭开直接道。

“恩。”桓王再次点了点头,接着又看向了邱荣“丞相的意见呢”

对于这件事,邱荣倒是难得与郭开意见一致,说道“我国确实该遣使入安阳,对杨清安进行接洽,在这一点上,绝不能任由他如此。”

桓王虽然不太信任邱荣了,但其毕竟是丞相,加上他的心腹重臣郭开,他也不再犹豫,当即说道“那好,依爱卿所言,即刻遣使,于杨清安方面,表明我国的态度和立场。”

桓都离安阳可不近,直到数日后,消息才传到了杨清安那里。

此时安阳驻军将领周策,正在郡府内,听闻桓使将来,他也略感忧虑道“杨大人啊,我等接纳黎民,如今安阳人口如此之多,桓王必会心生不满,恐来者不善啊。”

杨清安笑笑“有将军护我,何惧之有,再者,咱们身后还有大王呢”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