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唐第一长子 > 第398章 太史局李淳风

大唐第一长子 第398章 太史局李淳风

作者:西关钛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4:14:5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一面镜子一万贯这次清风楼一共出售了二十面镜子,那就是二十万贯大哥这个清风楼的李战,可是真的太有钱了。”

长安城的一家客栈中,五个男子正在秘密的说着今天在清风楼看到的事情。

“还是陆地上的商家有钱呀我们水上的人,根本就没有这么钱的,那些拥有大船的人,也不一定这么有钱,一面镜子一万贯呀”

“对了大哥我们要是将那个李战给弄到手,然后让他教我们制造镜子,那我们不就再也不缺钱了,到那个时候,我们买大船,看黑老四还敢来找我们的晦气”

说到这里,五人中,那位被叫作大哥的男子微微的有了一丝兴趣。

就听这位大哥道“老二,你说我们要是抓住这个叫李战有几成把握呀”

“几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只要能将这个小子骗进水里,那么我们就能将这个小子给绑回去,只要回了我们的地盘,那个小子还不是什么都能给我说出来。”

“不错”跟着那位老大坏笑了起来“那我们就要等机会了”

“哇哇哇”

敦化坊中,骆宾王一家是看傻了眼,因为这里完全和长安的其他坊一点都不一样,这里真的是太美了,并且敦化坊的人和长安其他坊的人还不一样。

这里的人和蔼,可亲,走路的时候,面对其他人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甜甜的笑容。

“你们是谁呀”就在骆宾王一家正在感叹的时候,一个小男孩走了过来,一本正经的像个小大人一样看着骆宾王等人问道。

“哦”骆宾王马上也是跟着一本正经的道“这位兄台,我乃是婺州骆宾王”

“哦骆兄我是长安杨祐宁。”小家伙也是躬身一礼。

“啊原来是杨兄,真的是幸会幸会”骆宾王学着大人一样说真的幸会。

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屁孩,在那里学大人的小样子,真的让骆夫人和骆清雪微笑不已。

就在这个嘶吼,杨祐宁也是立即回礼道“哪里,哪里不知道骆兄来我敦化坊有什么事情”

被杨祐宁这么一问,骆宾王也是立即道“是这样的杨兄,我刚刚被太子亲点为侍读,然后太子的大哥李战先生,让我来敦化坊。”

“哦是我姐夫让你来的。”杨祐宁哦了一声。

“杨兄,你是李先生的妻弟”骆宾王一个欣喜“那就太好了,不知道杨兄可不可以带我去找住处,还有能不能介绍一下敦化坊,我和家母家姐,对此地,还是不太了解。”

“没有问题”杨祐宁哈哈一笑道“能拉我一下,让我上车吗”

“哦好”说着,骆宾王伸出了手,可能是年纪相同,而且才华也相同,这一次的见面,让两个小家伙那是一见如故,以后两人将成为一生的挚友。

等杨祐宁上车后,杨祐宁就开始很亲切的带着骆家人重新认识了敦化坊,现在你如果想要进入敦化坊,首先要去敦化坊的一个户籍管理处登记。

这样你可以在敦化坊的户籍管理处领到一块牌子,牌子一定要收好,那就是你在敦化坊的信息记录,如果牌子丢了,马上要上报,因为敦化坊中有很多机密,这些机密被很多人惦记着。

跟着杨祐宁带着骆家人来到了户籍管理处旁边的房屋管理处,在这里骆家人选择了一套住房,一个月五贯钱,是个大院子,在这里的房屋管理处,最便宜的单身宿舍一个月只要100文,骆家人选择的五贯钱的大院子,是真的很大。

已经可以算是四合院了,而且更重要的是,里面的家具,床具都是已经备好了的,可以拎包入住。

这个大院子很得骆许氏和骆清雪的欢心,因为他们以前的家,也大哥和这个院子差不多的大,院子租好之后,杨祐宁又帮着骆家找了几个仆人,每人一贯钱一个月。

跟着杨祐宁还带着骆家人去了敦化坊的公园游玩,说真的,敦化坊的一切,让骆家人深深的爱上了这里,因为这个敦化坊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

在杨祐宁的帮助下,骆家一家人终于在敦化坊安了家。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也得到了太史局的奏报。

大史局可能大家都不太知道,但是要是和大家说清楚的称呼钦天监,大家应该就知道了,太史局就是以后的钦天监。

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

此时大唐的太史令就是李淳风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的名著乙巳占,是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

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李世民采纳7条意见,授于李淳风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鞠躬尽瘁40年。

“陛下根据微臣判断,三日之后,必定有大雪而来,并且大雪会绵延数十天之久,很可能会酿成雪灾,请陛下早作打算。”

李淳风微微躬身说道。

“哦”李世民从椅子站了起来道“李爱卿,太史局的判断有几成把握”

“微臣有九成”李淳风回道。

“嘶”李世民一个皱眉,跟着他立即道“请房相,长孙司空,马御史前来见驾”

跟着李淳风离开,然后大唐的核心们开始商议应对这次雪灾,其实李战并不需要上前指手画脚的,因为大唐的救灾机制十分的完善。

在唐赋役令中专门规定了受灾地区土地的蠲免标准。

在唐代灾害赈济方面,赈济粮以义仓为主,常平仓、太仓以及各级正仓为辅。

其中,义仓在救灾中的作用尤其重要。根据灾区的具体情况,大唐朝廷还采用了调粮救灾、施药、助葬、给复灾民等多种手段来对灾民进行救助。

其实说白了唐朝的救灾制度和现在的救灾制度一样完善。

一个人要懂得进退,不要将什么都扛在自己身上,因为你将什么都扛在自己身上,那别人还算什么,你要做的就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

你不是神,你做不到将什么都给拢到自己的手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