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唐第一长子 > 第563章 红薯救旱灾

大唐第一长子 第563章 红薯救旱灾

作者:西关钛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4:14:5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进入李家府邸,苏亶一直跟在马周的身后,一路走过去,苏亶在李家看到的人,都让苏亶对李战有了另一层次的认识。

苏亶是真的不知道,在长安城中还隐藏着李战这么一位大人物。

此时的苏亶十分的庆幸,那天晚上,自己对高虎的态度

“公子太子妃的爹爹来了。”来到厅中,影老在李战的耳边耳语了一句。

李战带着笑容看向了马周身后的苏亶,然后李战起身笑道“苏侍郎也来了来来来”李战向着苏亶招手,并对桌子上的其他人道“太子的老丈人来了,可是太子还没到,就让他坐我身边吧。”

苏亶听完受宠若惊,因为和李战坐在一桌的,基本上都是他曾经想过接触都不曾接触到的大人物们。

带着一丝激动,苏亶来到李战的身边坐下,跟着苏亶就听李战有些醉意的道“苏侍郎随意,这里都是自己人,苏侍郎可以来这里,那我们就都是自己人了。”

“多谢公子”苏亶连忙的举起了酒杯。

这一晚太子还没到,苏亶就喝多了,因为桌子上的那些坏人,一个一个向苏亶敬酒,苏亶那是喜出望外呀,他可不敢像李战那样耍心思,就真的一杯一杯的喝了下去。

要知道苏亶酒量本来就不好,第十杯的时候,就不行了。

好在这个时候,太子带着太子妃和太子侧妃一起来了,太子妃苏婉一来就看到了自己爹爹喝的不省人事的模样。

李承乾哈哈的笑道“大哥你们怎么将我的岳父大人给喝成这个样子了”

太子妃苏婉连忙的来到自己父亲的身边,李战笑道“扶他去客房休息,今天这里都是他的上司,他喝多一点是应该。”

“奴奴知道”苏婉连忙的应声,要知道太子妃的自称应该是本宫,可是苏婉在李战面前自称是奴奴,这里可以看出,苏婉对李战的尊重。

“嗯快去吧”李战笑着点头。

然后就见到苏婉带着苏亶走了,苏亶一走,李承乾坐到了李战的身边,这个时候长孙无忌问道“太子户部那边粮食的调动进行的怎么样了”

李承乾点头道“舅舅放心已经完成了大半,明天应该可以全部完成。”

“哎”一声叹息,牛进达有些难受的道“这次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怎么了”李战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马周这个时候道“公子就在昨天,长安接到奏报,河北大旱,已经殃及几十万的灾民和土地了,陛下下旨向灾区调拨粮食。

不过,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粮食可以调拨一时,但是干旱会一直持续,随着干旱的发生,春种,夏种都会颗粒无收。”

“哎我说你们文官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想想办法呀,救救那些灾民”牛进达看着长孙无忌和马周道。

只是此时的长孙无忌和马周只能苦涩的低下了头。

别说古代的干旱了,就是现代的干旱都没有办法解决,很多人都说人工降雨,可是人类要想人工降雨就要有充分的条件。

一般来讲,自然降水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c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c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

然而,在自然的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

由此可知,前者根本就不会产生降水,而后者降雨很少。

那么,人类可以借助以下条件向云中播撒干冰核,从而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在此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这样一来,人工降雨也就可能实现了。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条件,即使人工再催化也不会降水的。

古代君主是怎么解决干旱问题的

1修缮水利,鼓励民众使用桶车、翻车汲水,打井

2下罪己诏,组织乞雨仪式。

3关闭州府,派遣官员,准备赈济灾民

4剩下的只有听天由命了

真的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据史料记载,我国旱灾频繁。

历代史书、地方志、宫廷档案、碑文、刻记以及其它文物史料中。

公元前206年1949年,共发生旱灾1056次。16世纪至19世纪,受旱范围在200个县以上的大旱,发生于1640年、1671年、1679年、1721年、1785年、1835年,1856年及1877年。

1640年即明崇祯十三年在不同地区先后持续受旱46年,旱区“树皮食尽,人相食”;1785年即清乾隆五十年有13个省受旱,据记载,“草根树皮,搜食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1835年即清道光十五年15个省受旱,有“啮草嘬土,饿殍载道,民食观音粉,死徒甚多”的记述。

干旱是在古代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你们呀一点用都没有。”牛进达突然大哭了起来,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牛进达要哭,因为的家人都是饿死的,所有一想到大旱,很多百姓都要没有吃的,牛进达就想到了自己家的家人,所以一时悲从中来。

看到牛进达大哭,一边的程咬金也是摇摇头道“陛下已经想过要下罪己诏了”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旱、蝗并至,诏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李世民为了百姓有饭吃,宁愿上天把一切灾难都降在他一人身上。

李战这个时候有些动容道“可是陛下已经发过一次罪己诏了。”

“那又能怎么办”李承乾撇了撇嘴道“大旱,注定要死人无数,食物根本就种不活,没有食物,人们就要挨饿,父皇只能罪己。”

忽然,李战看着李承乾道“那是不是只要可以出现一种可以耐干旱的食物,而且量大管饱,那么大旱就会被解决。”

“是呀”长孙无忌点头道“可是不管是小麦,稻谷他们对水的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根本就无法在干旱的地方种植。”

“不一定”忽然李战笑着看向李承乾道“告诉我,红薯在你的皇庄已经种植了多少亩了”

“蛤红薯”李承乾一愣。

“红薯”李承乾刚刚一愣,马上一边的小豆子立即接口道“是的李公子,红薯在皇庄种的很好”

“是你一直在负责”李战看向小豆子。

小豆子立即点头道“是的,太子殿下着重交待了奴婢,奴婢几乎每个月都要抽时间去一趟皇庄。”

“那你告诉我,现在皇庄中有多少红薯”李战笑着问道。

这个时候,小豆子使劲的想了想道“大概有十八万斤”

等小豆子说完,李战这边微微的道“十八万斤还是少了一点,可能春种是无法达成了,应该只能移到夏种了。”

“红薯是什么”

就在李战和小豆子说个不停的时候,长孙无忌抽了一个空问道

这个时候,李战呵呵的笑道“红薯是一种粮食,它不但高产,而且适应性还极强,耐干旱,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茎和叶也能吃。

不管土地都贫瘠,“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真的假的”李战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露出了惊骇的表情,,“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这可是很可怕的一句话。

不过,李战没有回答大家的疑问,一边的小豆子则是立即躬身道“各位贵人李公子没有说大话,反而是说小了,我们在皇庄种的红薯,因为土地可能比较肥沃,一亩三千斤。”

“一亩三千斤”在场的众人再次失态。

李战则是道“那是因为皇庄的土地肥沃,如果到了干旱的地方,一亩一千到两千斤,我想应该是极限了。”

“这十八万斤的红薯,可以出多少种子”长孙无忌立即问道。

“我做过实验”李战道“一百斤的红薯,可以种植一亩”

“我懂了”长孙无忌笑道“十八万斤,就可以种植一千八百亩,那个时候,就可以收获五百二十四万斤然后就可以在夏日的时候推广到湖北那样湖北至少会有秋收,可以度过严寒。”

说完,长孙无忌看着李战激动的道“战儿你可知道,你的这个红薯,可以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性命呀。”

“错”就在长孙无忌激动的时候,一边的牛进达却起身道“如果红薯真的如此,那战哥儿可不就仅仅救的是湖北一地了,他可以让我大唐的百姓,人人都吃饱。

所以战哥儿是救了我大唐千千万百姓的生命呀,战哥儿,我老牛带全天下的百姓,给您磕头了。”说完,牛进达那时纳头就拜,李战想拦都拦不住。

不过,就在想要过去将牛进达给拉起来的时候,突然一边的牛进达却大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还埋怨的道“可是你为什么不早点带着红薯出现,要是这样的话,我爹,我娘,我的家人就不用死了。

战哥儿你为什么不早点带着红薯出现呀,你可知道,我多想我爹,我娘吗”

一时之间,李战的眼眶也红了起来,因为李战知道,饥荒的可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