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唐第一长子 > 第574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大唐第一长子 第574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作者:西关钛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4:14:5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淡画不灰、淡泼浓、浓泼淡、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李世民将毛笔一搁,对着竹纸大大的赞叹了一声。

跟着李战就在竹纸上看到三个字玉扣纸。

“玉扣纸”李战笑着将竹纸上的三个字给念了出来。

看着李战,李世民笑道“怎么样这是朕给你们带来最好竹纸起的名字,玉扣还喜欢吗”

“很喜欢”李战笑道“以后竹山最好的竹纸就叫玉扣纸,这种玉扣纸质地良好,具有光滑柔韧,拉力强,摩擦不起毛茸,张片均匀,色泽洁白,莹润如玉,卫生无毒,清晰透度,书写易干,墨迹不褪,经久不被蛀蚀等特色。

是绝佳的书画用纸。

并且陛下,玉扣纸最好的还是印书,我敢保证,玉扣纸印出的书,百年不坏”

李世民笑着看向王大力问道“大力玉扣纸一年可以制造多少出来”

“回陛下来的时候,我们的造纸大师傅和我说了,如果可以将全国的毛竹都给我们,我们可以一年制造出100万斤的玉扣纸。”

“100万斤的玉扣纸”瞬间,李世民的嘴角笑了起来“那简直就是太好了”

李战看着开心大笑的李世民道“陛下,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将纸的价格给压下来,这样制作书籍的价格也就降了下来。

儿哦是臣还有一个活字印刷术,可以大大的节约印刷书籍的成本。”

“战儿不要隐瞒了,你是朕的长子,是大唐的长殿下,告诉大力也无防”李世民呵呵一笑。

“啊”王大力看着李战一个惊骇,跟着连忙的跪向李战道“王大力拜见长殿下。”

李战连忙扶了一下王大力道“大力叔不是李战瞒你,只是那个时候,我李战还没有和父皇相认,抱歉了。”

“大力不敢,大力只有欣喜,那有怪罪,要是大力回去告诉汤大哥,我想汤大哥一定也会欢喜不已的。”王大力连忙道。

李战道“只能告诉汤庄主一人,我的身份还要瞒一段时间”

“战儿”李世民道“你说的活字印刷术,能不能快点弄出来,我怕你在长安的时间不多了,高昌蠢蠢欲动,那位高昌王不打是不行了。”

一听到这话,只听王大力吼道“陛下,玄甲军时刻准备”

“好”王大力的话语,真的是让李世民开心不已。

一边的李战也是笑道“父皇,玄甲军不愧是我大唐第一强军,不过,请父皇放心,大唐虎贲军,鳩虎军,爷一定不会让父皇失望,此次高昌之战,必胜。”

“战儿,等你高昌大胜之日,就是朕将你身份公布天下之时。”李世民开心不已。

“谢父皇”李战躬身。

跟着就听李世民道“战儿活字印刷术要快呀。”

李战笑道“请父皇放心,十日之内,不过,我要将作监为我所用。”

“从此时开始,将作监只为你服务,朕的旨意马上就下。”李世民毫不犹豫。

李战哈哈一笑道“多谢父皇”

大概是下午,将作监中,太子李承乾陪在李战的身边,王大力被李战请去清风楼玩去了,人家千里迢迢的送竹纸来,应该要好好的玩一下了。

至于李战,就要开始研究活字印刷了。

首先现在是贞观年间,要知道唐朝的贞观年间印刷术是真的不行,现在大唐连雕版印刷都没有发明出来,一直要到唐朝的中后期,才会出现雕版印刷。

有人会问了,那现在唐朝怎么有书籍。

书佣不知道大家听到过没有,所谓书佣,顾名思义,就是在当时负责抄书工作的人,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抄写员或者打字员。

这样的职业在古代诞生很早,地位也一直不高,名字也发生过多次变化。

最早的时候,它曾叫过“书人”、“书手”、“书工”,最后才叫“书佣”,只是不管名字怎么变,身份和工作内容一直没变抄书。

把那些珍藏的典籍,一本一本抄录下来,装订成册,流传于世,给越来越多需要它的人去看。我们今天能够了解到几千年前祖先的历史,传承伟大的华夏文明,他们是背后的无名英雄。

这个工作很苦,每天就是伏在案子上,一笔一划地抄书,而且绝不能潦草,每一笔都要写得方方正正,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确实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既要字写的好,又要有耐心。

抄错一个字,整本书就毁了。

更重要的是,在那年头,做这种活的,确实不是普通人,有这种本事的,有多少人愿意凭这个工作混饭吃至少贵族子弟,儒家学子,大多数都是不屑去做的。

愿意凭这个混饭吃的,大多数又没有这个本事,没文化的,或者是粗通点文墨的都不行,文化不错但是字写得烂的同样不行。所以古代做这个工作的,基本是这样几类人一是贫寒的书生,二是破落贵族子弟,甚至还有犯罪服役的囚犯。

从汉朝开始,一直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随着11世纪的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成熟,就不用书佣抄书了。

虽然说唐朝中后期,这个雕版印刷业的形成但是一刻就是整版,这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

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一下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

实在是太浪费太麻烦了,所以大唐的时候,印刷品主要集中在一些都会区和发达的商业中心,但这些地方的印刷品主要是关于佛经、历书等的书籍,而且印刷的作品极为有限,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文化推动作用不大。

活字印刷术毕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毕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昇没有采用。

不过,李战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这个木活字其实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省钱的,而木活字可不是毕昇发明的,创制了木活字的男人叫王祯。

山东东平人,是一位农学家,做过几任县官,他留下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农书。

王祯关于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这本书内。

他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万多个,于元成宗大德二年试印了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见效率之高。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

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材作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

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他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

这样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

随后明、清两代,木活字普遍流行,各省的祠堂,常用木活字排印家谱、宗谱。崇祯十一年1638以后,京城发行的朝廷“邸报”,也改用木活字排印。

李战直接将自己从大百科全书上抄下来一本王祯的活字本方志丢给了将作监大匠,那位大匠看了看后一个躬身道“十天”

李战露出开心的笑容。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