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七零年代开挂生活 > 2、争炕头?

七零年代开挂生活 2、争炕头?

作者:词酒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14:26:16 来源:就爱谈小说

送知青们到知青点的那年轻男子名叫于泽,他从拖拉机上跳下来,帮着这些知青们把行李都拿下拖拉机。

轮到接谢迎春行李的时候,于泽愣了一下,用手掂了掂,问,“就这么点儿东西”

哪个知青下乡不都是大包小包带一堆

带这么点儿东西就敢到乡下来东西够用么

于泽脑子里想了一堆,嘴上却没多问,见知青们站在知青点的门口犯了难,解释道“这里原来是娘子庙,供的是白娘子,前几年破四旧的时候雕塑被砸了,但屋子还好好的,公社听说要建知青点,就让人来打扫了打扫,你们放心住,屋子结实得很,房顶也才修补过。”

知青们你推推我,我推推你,谁都不愿意先进去,不知道谁在谢迎春腰上使了把劲儿,谢迎春直愣愣地就站在了最前面。

她看着那破败庙宇装饰的屋子也有点头皮发麻,但这会儿也顾不上其它了,硬着头皮推开门进去,四下打量一番,就是一个小院子,原来供奉白娘子的正殿改成了一个教室,门上贴着一个红纸,上面用毛笔字写了青山小学四个字,两边的偏殿门敞开着,还在门口支了一个泥土灶,估计就是给他们住的地方。

于泽也开腔介绍上了,“男知青住东边的偏殿,女知青住西边的偏殿,茅厕也是分开的。你们先休息休息,生产队还忙,我先走了。明儿个会有人过来带你们下地,一起干农活赚工分。”

知青们虽然多数都没种过地,但也知道这会儿正是割麦打谷的农忙时候,就算肚子里憋了问题想问,也不好意思拉着一个才见面都没说上几句话的人问,再者他们都想看看自个儿住的地方长啥样。

于泽一走,这些知青们就打开了话匣子,一边在屋子里转悠一边开始吐槽。

“呀,这茅厕怎么这么脏”

“味儿怎么这么大呀这风一吹,晚上被味儿熏着了,能睡得着”

“我觉得这屋子还算干净,就是怎么都不是分开睡的啊,一排大炕做通铺,万一有人睡觉不安分不规矩该咋办”

“这柜子是什么木头的摸着一点都不结实,

就算落了锁,那也防不了贼啊”

甭管是男知青还是女知青,这会儿都和天上下凡到人间似得,看什么都不爽,挑着一点问题就能吐槽一通。

谢迎春没插嘴,她把包袱放在柜子上,见院子外面晾衣服的绳上有块抹布,她去取了抹布蘸了水,把柜子和炕沿又给擦了一遍。

那些女知青又开始因为谁要睡靠窗户的地方争执起来了,靠窗户的地方明亮通风透气好,大家都想往窗户边睡,白天被子摊在炕头就能晒了,可位置就一个,有人眼疾手快,一进来就把地方给占了,有人手慢但脾气凶嗓门高,还有人就爱挑事儿巴掌大的屋子里,刚见面的知青就因为这个事儿吵了起来。

谢迎春不想引火烧身,她找了个最不受大家待见的犄角旮旯,把带来的床单往草席上一铺,选了个临近的柜子,把里面的灰也擦了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都放了进去。

有人是爱搞事的性子,自然有人爱安静。

一屋子六个女知青,两个吵得脸红脖子粗,一个在那儿边吃瓜边挑唆边煽风点火,另外三个都没吱声。

谢迎春一人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岁月静好地整理东西,另外两个爱安静不喜欢闹事的人就凑了过来。

一个扎着马尾辫,圆脸上生了俩酒窝的姑娘凑到谢迎春身边,说,“我叫林知书,京城来的,你呢”

“谢迎春,津市来的。”

另外一个理着短发的姑娘也凑了过来,“我叫杜晋,西山省汾河边上长大的。”

谢迎春点点头,将自己用水涮过的抹布递向林知书和杜晋,问,“你们要不要也擦擦在火车上折腾了一天,又在拖拉机上颠了一路,我都给颠饿了。听说生产队管饭,收拾好过去看看吧。”

杜晋看了一眼那三个还在搞事的,低声说,“刚刚乘拖拉机过来的时候,我仔细看过这边,芦苇长得不少,我爸和我说过,松原这边虽然经济不行有点荒,但土地是肥的,林子是满的,我们待会儿去芦苇边转转,看能不能叉点儿东西打打牙祭。一路上都是啃饼子吃鸡蛋,我嘴巴都快淡出毛病了,咱搞点有油水的东西去吃。”

谢迎春看了杜晋一眼,明白了杜晋的意思,没吭声

但冲杜晋点了个头。

三人麻利地收拾完,关上门窗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从院子里找到个木盆,想把穿脏的衣服泡上洗洗,但寻遍院子前后都没找到水井,只能出门去问。

地头有人在收割麦子,有人在捻着麦穗儿脱粒。

谢迎春在地头找了一个婶子,脸上摆着笑问,“婶儿,我们是新来青山公社插队的知青,不熟这边儿,能不能问问您,我们知青点周边有水井么想打点儿水洗衣服。”

那黑脸婶子愣了一下,指着不远处那条河说,“闺女啊,咱这儿水井倒是有,都是吃喝用的水,洗衣服都是到河边去,浇地都是从河边挑水呢。”

谢迎春“”和津市的差别果然大。

那黑脸婶子又说,“你们是今天刚来吧,我那在石油厂上班的出息侄子开了生产队的车去接你们嘞。我听赵队长说明儿个才给你们安排活儿,生产队也不管饭,但生产队的厨房借给你们用。”

一听说生产队不管饭,没等谢迎春细问,林知书就傻眼了,“不管饭文件上说的是管饭的啊生产队要是不管饭,我们吃啥要粮食没粮食要菜没菜”

黑脸婶子抬头看了一眼赵队长所在的方位,弯下腰来装作自己正在割麦子,低声同谢迎春说,“闺女,你们别担心粮食的事儿。到了我们青山公社,还能让你们给饿着我们这边连着丰收好多年了,生产队上就有余粮。赵队长明儿个肯定会给你们预支一笔余粮吃,吃一碗倒一碗这种遭天谴的事儿肯定不成,但想要吃饱肚子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你们都是文化人,来我们农村是帮我们的,我们哪能让你们跟着吃苦”

这话说的谢迎春有点感动,她告别了黑脸婶子,同林知书和杜晋回住的地方拿脏衣裳,那三个爱搞事儿的人这会儿也消停了,正在铺床,见谢迎春几个要去洗衣裳,那个吵赢的姑娘赶紧换了一身衣裳,跟着谢迎春几个一并往河边去。

大家都是刚见面,不怎么熟,纵然是已经站在一条战线上的谢迎春和林知书、杜晋也没几句话,更别提和这个刺头女知青了。

但架不住那刺头女知青嘴叭叭得太能说,她自己就能扯着嗓子唱一台大

戏,谢迎春不主动开腔,她主动啊

她用手肘戳了谢迎春一下,冲谢迎春挤挤眼,说,“我叫王萍,我知道你,叫谢迎春,津市上的车。”

谢迎春抬头看了一眼这刺头女知青,问,“你咋知道的”

“因为我也是津市来的啊,我们都上车了,就你没到,送咱的那人拎着喇叭四处找人,不就是喊你么一下车我就注意到你了,不过那梅艳太气人,好像就和炕头专属户一样,我没顾得上和你说话就和她呛起来了。”

“我刚刚还想问你来着,怎么不挑一个好点的地方住就算你不争最靠窗户的地方,那也别争最墙角旮旯的地儿啊,太阳整天都晒不到。”

谢迎春顿了顿,决定同王萍说实话。

她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反问王萍“现在太阳这么大,你要睡在窗户边晒太阳中午能睡得着我看那窗户也不严实,刮风下雨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冬天听说东北这边下的雪有半人高,能冻死个人我实在想不明白,你为啥要争窗户边”

王萍愣住。

站在谢迎春右手边的林知书和杜晋对视了一眼,突然庆幸自己站队站得早,没跟着瞎掺和。

谢迎春说的有道理啊

靠窗户睡虽然采光通风好,但坏处也不少啊冬天的冷风呼呼往脸上灌的时候,采光再好顶个屁用

王萍的嘴张了老大,过了好一会儿才懊恼地给自己来了一巴掌,“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只觉得明明亮亮住着舒坦他娘的,叫梅艳给坑了。”

谢迎春给王萍支了个招,“要不你和梅艳换回去我看她挺喜欢睡炕头的。”

“好主意”王萍的眼睛亮了。

林知书扯了扯谢迎春的衣角,谢迎春明白林知书的意思,伸手拍了拍林知书的手背。

生产队的赵大柱队长还是很有人性的,等到了吃饭的点儿,他让黑脸婶子到知青点把五男六女十一个知青喊上,请这些知青吃了一顿青菜馅儿的饺子,虽说里面没肉,但有一锅鱼汤,就是从松原江里捞的江鲫,肉嫩刺少,配上一些松蘑和豆腐,炖成汤相当得香。

赵大柱还给知青们透露了点儿口风,“明儿个就得下地收麦干活儿了,

不过不用知青们干什么苦力活,男知青们帮着搬搬麦子,女知青们帮着记记账,把麦子摊平在坝上晾晒开来就行。”

赵大柱还说,如果想要打牙祭,就去那芦苇丛里掏野鸭子蛋和找鱼去,这些东西逮了自个儿悄摸吃不会有人管,但要是逮到了傻狍子,得和生产队说一声,自己能留一刀肉,大块得上交给生产队。

“挖社会主义墙角这个可能在你们那儿管的挺严,但在松原这边没那么严,你们捞条鱼挖点菜没人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可要是逮到狍子,那就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放过去的,得睡死过去才看不见,容易招人嫌,你们都是外来的,别给自己找麻烦。”

知青们吃饱喝足回了知青点,洗漱完躺在炕上还说松原虽然苦,但生产队长是好人之类的话,结果到了晚上,谢迎春就做了一个噩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