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待嫁 > 第22章 重华

待嫁 第22章 重华

作者:Miang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15:2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既然你的琴没有被毁, 那便用你自己的琴吧。”

郁晴若一句话, 便叫郁琳琅讪讪地说不出话来。

“姐姐……这古琴难得, 我也不过是技痒。同为习琴者,姐姐当明白才是。”琳琅慢慢地缩回手,略有心虚, 小声道,“若是姐姐不愿, 那便算了。莲子,你去取我的琴来。”

晴若微微一笑,催促道:“莲子, 还不快去?”

丫鬟应了喏,小步退了出去。未及时, 莲子便将郁琳琅的琴取来了。琳琅重整旗鼓, 将手置于弦上,指动音出。她习琴的时间不如晴若长久, 弹的是一曲四平八稳的《太平君》, 中规中矩, 少错处,却也显得平庸了点儿。

琳琅一面捻弄着弦, 一面偷眼打量着太子。却见宁重华正望着窗边沉思, 显然心不在焉模样, 并未仔细听她的琴。琳琅心里一气,便接连错了好几个音。

一曲罢了,琳琅抿着唇站起, 满含希望地问道:“太子殿下……不知琳琅这一曲,如何?”

宁重华方才回神,随口道:“不错。”

琳琅见他显而易见是敷衍的表情,心底略有酸涩,强笑一下,退到一旁。

裴瑾瑜见气氛微妙,便笑着打圆场说:“晴姐姐与琳琅小姐都是懂音律的妙人。瑾瑜可就愚笨多了,学不会这等精巧之物,只能骑骑马、打打球,连我母亲都嫌我顽劣,说我像只泥猴呢。”

孔氏连忙道:“哪有瑾瑜这么讨喜的泥猴儿?”

裴瑾瑜笑眸一弯,露出甘甜笑颜,真真叫人心底都化开:“还望晴姐姐嫁过来后,莫要嫌弃瑾瑜淘气才好呢。”

她本想再打趣两句,可一旁的宁重华却倏忽站了起来,蹙着眉心,自顾自朝外头走了。

“太子殿下。”裴璧云亦起了身,眸色沉沉,望向他背影。

宁重华却不言不语,只淡淡望他一眼,便如来时一样不着声响,脚步踏踏地跨出了屋;独留裴璧云在原地,面色渐渐凝起。

孔氏急忙起来行礼恭送太子,心里暗暗道:太子殿下的脾气,真是一年怪比一年。

太子殿下一走,屋里的氛围便显见轻松多了。就要到午膳的时候了,孔氏叫人摆了膳食,拉着几人一道坐着进点儿食物。裴家兄妹两个,如今也算是和郁家沾亲带故,所谓“长婿为半子”,因而孔氏也不与他们见外。

独独天涯因习课还没完成,自个儿回去边吃边看了。

膳食有山药豆腐炖鸭、八宝金丝卷、芽韭脯丝等菜色,刀功精细、酥糯恰好,引得人食指大动。孔氏叫人给裴家兄妹多盛了几羹汤,笑眯眯与裴璧云拉家常,道:“裴公子的音律造诣,着实是高。若是我家琳琅也能得您指点一二,想必会获益匪浅。”

琳琅不日就要参加选秀,让她略略长进一些,也有好处。

裴璧云淡笑道:“璧云粗涉琴箫,在京城之中排不上号,不敢在郁家二位小姐面前卖弄。若要论通音律者,当属太子殿下为最上。讨教一事,还是请他垂爱为好。”

孔氏一听便知这是客套话。

太子殿下的音律,那自然是鼎鼎有名的。陛下与袁后不睦,成日醉心书画音律,老子如此,带的小子也是如此,那太子又恰好是个天赋凛然、耳韵细腻的,以至于京城凡有提起音律的,皆要提起太子宁重华。

可太子厉害归厉害,又哪里是一般人能请来请教的?

孔氏正想再客套几句,却听见郁晴若温软的嗓音慢慢响了起来:“琳琅的琴,浮躁轻狂,意不在琴中,点调皆错,着实不及平日万分之一。”

此言一出,众人皆愣。

晴若平日里,最是和气温婉不过,出口绝无重话。阖府上下,都说大小姐是最好说话之人。且她素来疼爱琳琅,凡事都先紧着这个妹妹。像今日这般毫不顾忌琳琅颜面,直截了当地戳破她缺点,实属少见。

琳琅面色一白,眼底已泛起了红:“姐姐说的对,我的琴本就不如姐姐。”

“心思不正,自然琴音也不正。”晴若自如地拿调羹舀了一碗汤,递给身旁的丫鬟棋儿,“去,拿给二小姐,让二小姐尝尝。我试过汤的冷暖,现在正好不烫口。”

棋儿应了是,恭敬地将这碗汤捧到了琳琅面前:“二小姐,请试一试这汤吧。”

琳琅微微缓了一口气,接过汤,慢慢尝一口。这汤温度果真不烫不凉,恰好合适入口。可这汤越是冷暖合宜,她的心间便越是酸涩。下一瞬,琳琅顾不得礼仪,泪珠滚滚而下,旋即她便起身狼狈离席而去。

见琳琅如此失态,孔氏有些挂不住面子,圆场道:“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

晴若慢慢拿桌帕擦拭了嘴角,起身徐徐与裴璧云见礼,道:“母亲、裴公子、瑾瑜妹妹,晴若先失陪一阵,劝劝琳琅,马上就回来。”

“快去吧。”孔氏挥手道,“所幸没外人在,这里都是自家人。”

晴若再行一礼,这才搭着棋儿的手,朝外头走去。

一出侧门,便见得琳琅独自坐在游廊上,正默默垂着眼泪。晴若松了棋儿的手,在琳琅身旁坐下,递过自己的手帕,缓缓道:“琳琅,你先擦擦眼泪吧。”

琳琅不接手帕,抽噎道:“姐姐,若是琳琅哪里得罪了你,你直说便是,何必借着琴弦的由头来数落我?”

晴若叹口气,道:“琳琅,你可知道,我在琴弦上擦了一点儿油粉来保养琴弦。那油粉为桐木所制,香气独特。若是经手,便会经久不散。你的手上,便有那油粉的气味。”

琳琅怔了下,面色微白,僵硬道:“我不过是不小心碰了一下姐姐的琴弦罢了。这又算得什么?”

“不小心?”晴若拿过琳琅的右手,翻开,指着一道浅浅红条,道,“那这道伤口又是什么?这恰好被琴弦给割伤的痕迹,昨日还没有。莫非,你今日也弄断了自己的琴弦不成?”

琳琅盯着手上的红痕,再没话说,眼泪滴子滚滚而下,面孔羞愧耻辱。

晴若没有追着责怪她,只从袖中取出一小瓶药,沾了点儿细腻药膏,小心翼翼在琳琅的伤处抹开。这膏药触手温凉,令火辣的伤口舒缓了许多。

“琳琅,我一向宠你,有时候你的心思越了界,做错了事,我也顺着你来。”晴若一边为她上药,一边慢慢说话,“你与我不同,你是母亲最小的女儿,可以任性放肆。我瞧着你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模样,便会忍不住去呵护你。”

琳琅抽了抽鼻子,眼泪掉的愈发凶了。

晴若抹完了药膏,将药瓶交给棋儿,叹一声,说:“如今想来,这样宠着你,也许是我的过错。”

琳琅见状,羞愧得不知所以,小声道:“我不过是…不过是,想在太子殿下面前,多出点儿风头。姐姐,你不知道,自看见太子殿下的第一眼起,我便已心仪于他。这辈子,琳琅都不愿嫁给第二个人了。姐姐你那样出众,自是不需要这样的机会…”

晴若道:“我知道。但你与我嫡亲姐妹,又何必耍这点心眼?我的性格,琳琅你也知道。只要和我说一说,我便会答应将这在太子面前露脸的机会让给你。”

琳琅苦笑着说:“姐姐,是琳琅错了。”

但她心间却道:姐姐,你不知道,宁重华的眼里都是你。若非用一点手段、用一点心眼,他又怎会看见我呢?

“当真知错?”晴若认真问,“昔日我宠你,今日我斥你,那都是为了你好。我是你的姐姐,自没有苛待你的道理。若你心思不正,我也心底难受。”

琳琅道:“我真的知错了。”

“既知道错了,那就是好事。小花猫,你先把眼泪擦干净了。”晴若给她抹抹泪珠子,道,“你去母亲面前,与母亲老老实实说了去脉来龙,再向母亲请罪。父母为大,你做了这样的事,我不能隐瞒。”

一听闻要去母亲面前认错,郁琳琅便惊恐了起来:“姐姐,母亲对我这么严苛,若是叫母亲知道了,定是一通责罚。能不能不要告诉母亲?琳琅真的知错了!”

“不行。”晴若却异常固执,“母亲是过来人,比我更明白如何体察你的心思。”

见晴若这么固执,琳琅的心底渐渐涌上一层慌张。往日只要她一撒娇,姐姐就会心软。可今日不知为何,姐姐却无论如何都不肯松口。

“好、好…”琳琅拗不过她,只能哭噎着起身,朝里屋走去。

晴若望着琳琅的背影,眸光略沉。

——琳琅啊琳琅,姐姐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似今日这般不留情面,也是望你能及时摈除不正心思。若是你领不了这份情,那她这个做姐姐的,失望之余,恐怕也不会再留情面。

晴若与琳琅一道回了屋里,发现偌大屋中只余下了孔氏一个。一问才知,原是陛下有急召,裴璧云匆匆带着妹妹去了。临走前,还将那张琴留下了。

“若儿,璧云说了,这张琴是送给你的。他觉得你的琴技与这张琴甚是相配。”孔氏一副满意的样子,“哎呀,璧云这样好的姑爷,真是寻遍全京城也难得了。”

晴若走近了架上的古琴,心底微动。在琴架前坐下后,她伸手抚了抚琴弦,心里赞道:确实是一架好琴。

“棋儿,你将我收集的曲谱孤本,给裴公子送去吧。”晴若对丫鬟说。

“你们两个,倒是彼此客气的很。”孔氏打趣着,叫丫鬟撤掉了桌上多余的碗碟,“方才璧云还问了问太子殿下选妃的事儿,询问可要让琳琅去参选。他这样记挂着咱们家,可见是个好的。”

晴若笑着点头。

琳琅犹豫了一阵,畏惧地看了眼姐姐晴若的面色。昔日姐姐如春风般和煦的笑颜,今日却令她无端生出了敬畏,只能老老实实走到母亲跟前,一一招来自己的作为。

孔氏听罢琳琅的交代,面色僵硬,道:“你…你!你竟做出这等事来!”显见是气的不轻。

琳琅心底有愧,哭的眼泪横流。她到底是孔氏捧在掌心的小女儿,孔氏不忍心过多责骂,便叹口气道,“罚你去背读《女诫》五遍,叫荣妈妈看着,背不完,便不要出门了。”

簪笏台外,裴璧云行色匆匆。

裴瑾瑜小步跟在他身后,气喘吁吁的,面有不解色:“哥哥,你怎么走的这样急?不过是点小事,派个人去回陛下一声也就罢了,你怎还亲自去呢?难得见到晴姐姐一次…”

裴璧云的脚步顿住,如玉身子于原地屹立,久久未曾言语。

裴瑾瑜愣了愣,似猜到了什么,小心翼翼望向裴璧云面容。当下时,她的心弦便紧紧一绷——裴璧云的面容沉沉如山雨欲来,眸中似酝酿波澜风暴。往昔温润俱消散无烟,只余冰雪似的冷意。

“哥哥……”裴瑾瑜小声地喊道。

“搅了你的兴致,是哥哥的不是。”裴璧云半垂眼帘,目光直直望向前方,“只是,哥哥暂且不想待在那儿了。”

裴瑾瑜软绵绵一笑,说:“没事儿的,以后晴姐姐嫁过来了,多的是机会听她弹琴呢。哥哥是朝廷要员,当然是以陛下政务为重。”

虽口中说着“朝政为先”等理解之语,但裴瑾瑜心底明白:哥哥并非是因为政务才匆匆离开了簪笏台,而是因为,他并不想在晴姐姐面前露出不讨喜的那一面。

今日晴姐姐做东,可太子殿下却不请自来。晴姐姐久居深闺,知礼守矩,必不可能与那太子有所瓜葛。但这事儿,到底会给哥哥的心底扎下一根刺。这根刺不向着晴姐姐,只向着太子宁重华。

哥哥能一直笑作温柔,隐忍如此之久而不发,已是难得。

在晴姐姐面前,他只愿展露出温润如玉的美好一面。

也不知,他能坚持多久?

有的人呐,正是如此。越是温柔,便越是偏执。而她的兄长裴璧云,恰好是其中之一。

裴瑾瑜露着笑容,慢悠悠地跟着兄长踏上了回去的路。

不久后。

太子的肩舆,行走在林荫间的卵石小径上。

浓绿树影筛落阳光,冗长蝉鸣夹杂于树影间。一列小太监弯腰垂头,无声抬着肩舆;掌着销金飞龙伞的宫女,在后头缓缓地跟着。

未几时,倚在背上的宁重华向着舆外垂落手臂,扬起半指。在旁随伺的王公公得了意,上前道:“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孤记得,肃间王便住在这附近罢?”宁重华半落眼帘,声音极轻,“请他来与孤喝一杯。”

王公公连忙领命去了。

见王公公的背影走远,宁重华收回了手,淡褐眼眸略微失神。

若细看,会察觉宁重华的容色与袁后极为肖似,眉宇间秀意凛然,又不失天家朱紫华气;面颊间偶尔现一缕病色,微藏销枯之态,仿佛是一匹脆弱的千金锦缎,或是新雕的云母白玉,流丽精致,却又极是易碎。

肩舆打了几个弯,回到了太子所住的紫宸台。此处毗邻陛下居所,近紫薇星;卧水伏山,景色清幽,乃是整个行宫中风景最佳之所。

他下了肩舆不久,肃间王韦鹭洲也恰好到了。

“见过太子殿下。”韦鹭洲向宁重华行礼,唇角扬起放肆笑容,“许久未见,太子殿下可是又被郁家小姐请了一碗闭门羹?”

宁重华不说话,抬手驱散了周遭的下侍。待旁边没有了旁人,宁重华终于开口道:“也不算是闭门羹。不过是与从前一样,不和我说话罢了。”

宁重华先前叫下侍在临水的高台上摆了酒,那酒是上好的香沥酒,配了一碟子雕作百合花的山药酥,俱是甜滋滋的味儿,乃肃间王韦鹭洲平日最爱的舌尖滋味。

韦鹭洲瞧见酒与点心,便哈哈笑了起来:“许久未见,太子殿下倒还记得鹭洲的喜好。”说罢,他一撩衣摆,在高台上坐下,先给太子斟一盏,再为自己斟酒。待都斟好了,韦鹭洲才想起来什么,说:“是我糊涂了,太子殿下病体尚未痊愈,本是不该碰酒的。”

“无妨,小酌两口,并不碍事。”宁重华垂着眼帘,慢慢道,“今日,孤去了郁家,但晴若小姐从头到尾都未曾看过孤一眼。”

“情理之中。”韦鹭洲道,“她如今已订了亲。”

宁重华微微攥紧拳,道:“她为何不愿等我?为何偏这般急匆匆地要嫁给旁人?孤明明令人捎了信,允诺了她,定会说服母后——”

韦鹭洲饮尽盏中酒,笑道:“太子殿下,容臣下冒昧一句:她可曾给您答复?”

宁重华略略迟疑,道:“…不曾。”旋即,宁重华又补说,“但你也明白,她是那样拘谨的性子,是不会主动朝外头递信的。”

韦鹭洲说:“太子殿下,既无答复,那兴许她的意思便是‘不想再等’。皇后娘娘如此强势,您不见得能说动生身之母。不仅如此,您还长久以来都音讯杳然,她自然不愿再蹉跎年华。”说罢,韦鹭洲悠悠一叹,道,“她已二十了,早过了京城姑娘嫁人的最好年纪。”

宁重华面色微微泛青,小声道:“不可能。她收了我的玉佩……”

“有什么不可能?”韦鹭洲哼笑一声,眼里带星点的嘲弄,“又或者,太子殿下的口信根本不曾送到她手上——譬如半路便传丢了,或是去了郁家其他小姐的手上。从头到尾,她根本不知道太子殿下对她有意。”

年轻太子闻言,不由闭上了眼。

“肃间王,这绝无可能,你不必再说了。”宁重华道。

见宁重华这般姿态,韦鹭洲嗤笑一声,道:“太子殿下,她已经定亲了,您不如早些放下吧。您不过是听了人家一首琴曲,何以魂牵梦绕了这么些年?”

宁重华蹙眉,想解释,可话到嘴边,又觉得解释很麻烦,便干脆不说了。他本就不善言辞,在韦鹭洲面前,则更不愿多言。思来想去,只回一句:“肃间王,你倒有脸面提这句话。”

韦鹭洲至今未娶,打的是什么主意,他们二人都清楚得很。

圆窗外垂下一枝绿萝,晃悠叶片青翠欲滴。绿萝顶芯结了朵花,恰好曳颤着抖了一瓣细白下来,悠悠飘落在酒盏里。窗棂旁,摆着收掇如新的琴架,几本琴谱散乱摊开着。

宁重华捡起地上的琴谱,随意翻了几页。见泛黄纸页上书文陈旧,经年墨迹透着岁月之痕,不经意间,神识亦回到了旧时。

宁重华自幼便是个古怪脾气。

他天生喜静,不爱与人说话。旁的孩童活泼爱笑时,他便只爱在角落里孤零零坐着。而他的母后袁氏,恰好也喜欢他这样的性子。

袁后一贯如此。旁人在袁后面前,只需俯首称是、领命奉承便可;其他口舌功夫,都不为袁后所喜。太子宁重华虽是她的孩儿,但亦不能例外。宁重华懂事妥帖即是最好,再多言,就会讨来袁后的厌弃。

不可说,不能说,不愿说,这便是宁重华的少年时光。

帝王甚少驾幸后宫,那些白头宫娥、掌事女官,闲来无事,便在背后暗暗嚼他舌根,说他“性子奇怪得很”。流言传入袁后耳中,袁后将几个带头嘴碎的女官拔舌杖毙,这才止住了流言。可言语易堵,人心难蔽。宁重华知道,他就是那样不讨喜的怪孩子。

宁重华日渐长大,为人愈发沉默寡言。他唯一的兴趣所在,便是父皇房中的一架琴。

父皇擅书画,也擅音律;他时常罢朝不理,潜心坐在书房中研习前人宝鉴,也会教导宁重华习琴。宁重华待在父皇的琴前时,便是他少时最快乐的时光。

父皇曾按着他幼嫩手掌,教导他如何捻弄琴弦:“琴为心音,久浸琴道者,则可听琴音而明心绪。”

那时的宁重华似懂非懂,只觉得找到了一处新天地,自此后可全心全意地投入。于是他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在琴上投入一切,便是生病也不曾离开弦上。久而久之,他渐渐觉察到,自己的琴音便如困笼之兽,压抑得很。

在这空荡皇宫里,宁重华既无兄弟姐妹,也无伴读友朋。他所有的,也仅仅只是这一架琴罢了。

十六岁时,宁重华在袁后的宫中,见到了随母亲孔氏入宫请安的郁家姐妹。

“听闻郁家的两位小姐都擅琴,不知本宫可有耳福?”袁皇后一向不大欢喜郁夫人孔灵芳,便敷衍地客气了一番。孔氏却作了真,招手叫两个女儿上来献琴艺。

那是宁重华第一次听见郁晴若的琴音。

郁晴若不过十四五岁模样,生的柔丽素雅,宛如白梨。年纪虽小,却显而易见是个冠绝之姿的美人坯子,也不知长开了,会如何地清绝动人。

她的容貌虽柔和,可手下的指法,却颇为铮铮,竟流淌着金戈铁马之意。她的曲风,不似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被囚于方寸天地的闺阁小姐,反倒藏着苍竹翠松、万壑暮雪,好似越过了万水千山一般。

听着她的琴音,宁重华便觉得自己找着了一个伴儿。

头一回,宁重华主动与身旁的宫婢开口,询问这位弹琴的小姐是何人、什么时候出宫。宫婢大为惊奇,答道:“这是郁家的千金,是跟着郁夫人进宫来请安的,未时便要出宫了。”

少年宁重华知道,母后是个强势之人,定不会允许他多看一眼那郁家的小姐。破天荒头一回,他荒唐地打扮成一个小太监的模样,偷偷摸摸地溜出东宫,只为悄悄地见一见那金戈铁马之音的女主人。

他一路躲、一路藏,不小心撞入了一间半旧的宫殿中。在那里,他竟撞见自己酒醉的父皇衣衫不整地躺在榻上,身旁是一个赤着身躯的小宫女儿,哭哭啼啼模样,抱膝瑟缩不止。

不过小半柱香,袁后便带人闯入这间宫宇,令人将那宫女架起来施以刑罚。

宁重华藏在屏风后,将身子压得低低,小心翼翼望着母后的影子。袁皇后的面容是熟悉的冷漠严酷,仿佛寒冷的雪原;她扭曲着神情,尖声道:“杖毙!”

白绫被抛起来,打了个死死的结,小宫女儿的草绿绣鞋在半空中胡乱地蹬着,仿佛溺水之人。不过那么片刻,那双绣鞋便不动了,歪斜地下垂着。

宁重华瞳孔微缩,屏着气息。

不可说,不愿说,不能说……

他一步步向外挪去。当他终于翻窗出了这座宫殿,他已是灰头土脸、满面尘垢,不似一国太子,倒如一个刚被欺负的小太监。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抱着膝盖,眼前忍不住浮现出母后的面容。

袁皇后那副扭曲的神情,宁重华最为熟悉不过。她曾不止一次用这副扭曲表情对着父皇吼叫,毫无人前凤仪万千的模样。“为何负我?宁景盛,你为何负我?!”——这是母后最常与父皇争吵的话。

少年宁重华坐在地上,怔怔发着呆。

就在此时,他的面前响起一道绵软声音。

“你怎么坐在这里?饿肚子了,没力气走路了吗?”

宁重华愣了下,抬起头。那一瞬,仿佛阳光都耀目清澈许多。年轻的郁家小姐,露着清甜笑容,水眸弯弯地望着他。绿鬓雪肤,秋池柔意,一切美好字眼似乎都能加诸她身。

方才萦绕心间的魆黑魑魅,在瞬间便烟消云散了。

“若儿,快些走了,别误了出宫的时候。”最前头的孔氏回身催促道,“不过是个小太监,自有他们的师傅来管教。”见宁重华面庞脏兮兮的,孔氏还露出一分厌弃面色,“真是不懂规矩的小阉货。”

郁晴若点点头,却并没有走,而是转身从丫鬟手里取过一个橘子,递给宁重华,道:“这是皇后娘娘赏赐给我的。你要是饿了,就拿去吃了吧,是南边的贡橘,格外甜一些。”

说罢,她才转身慢慢跟上了母亲的步伐。

她飘曳的衣角,似云絮飞卷,恍如五云仙子身旁的仙雾。

“太子殿下?”

韦鹭洲的呼唤声,将二十二岁的宁重华从回忆中唤醒。宁重华放下手中曲谱,移目看向韦鹭洲,问:“肃间王,这些甜点可还对你的胃口?”

韦鹭洲以拇指擦了下唇边点心屑,蹙眉道:“依照小王拙见,还是不够甜。也许是本王嗜甜如命,口味有些刁钻了。且这酥皮,若是再擀得少一会儿时间,能更绵软入味;红糖应再加些许,方算可口…”止不住地说了好几句后,韦鹭洲终于堪堪打住,道,“咳,是鹭洲多言了。太子殿下若是当真忧愁晴若小姐一事,不如恳请陛下出手帮忙。”

宁重华道:“不可,我父皇向来听从母后之言。”

韦鹭洲道:“太子殿下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呢?不求立晴若小姐为妃,只求能解了她与裴璧云的婚约。裴璧云一贯是个笑里藏刀之人,里黑外白,心狠手辣。似晴若小姐那样单纯的性子,若是落入了裴璧云的魔爪,那必然是凶多吉少。”

宁重华迟疑了。

“当真……当真要试一试?”他道,“让父皇出手?”

韦鹭洲点头,笑道:“当真。我真是再盼着不过了。倘若陛下愿意出手,让晴若小姐解除了婚约,鹭洲的聘礼,第一个就送到郁府。”

自打琳琅被罚去背书后,簪笏台便安静了许多,少了个人整日叽叽喳喳地吵嘴。琳琅有心向哥哥求情,但这一回,连一贯宠溺她的长兄郁瀚文也不肯帮忙,可算是憋坏了她。

郁瀚文私底下与晴若说:“这回当真是琳琅过分了!竟剪坏了你的琴弦。万一璧云觉得咱们郁家家风不正,门风不清,岂不是坏了你的婚事?”

晴若无奈笑道:“原来哥哥是在担心裴公子呢。”

郁瀚文在她房里扯了张凳子,正儿八经道:“琳琅自有母亲去担心,我这个做哥哥的,也管不动她。但与裴家的婚事,乃是我们阖族的要紧大事,我又怎么能不关切?”

顿了顿,郁瀚文瞟一眼晴若的脸,道,“若儿,前几日,我瞧见那些韦家的女儿们,都往额上描五瓣花儿,称之为‘梅花妆’你要不要也试一试?”

晴若的肤色白,梅花妆那样的大红,应当正好衬她。

郁晴若说:“我这样便好。”

“你不试试,怎知好不好看?上次我见琳琅在你眉心点了一点红,不也挺好看的?”郁瀚文一贯喜欢在这种事儿上与晴若催促,当即便要以丹脂给她画朵小梅花。

晴若无法,只得乖乖坐下来,由兄长给她画梅花。

郁瀚文显然是第一次在人的额上作画,这手一抖,梅花便乱了形状,成了滑稽的一团。郁瀚文纳闷地看看晴若的额头,再瞧瞧自己的笔,讪讪地不知所以。

“若儿,你先洗了吧。这回是我画的不好,哥哥一会儿再给你画。”郁瀚文说。

晴若有些无奈,叫丫鬟棋儿去打水,自己则道:“哥哥,我的脸可不是你的画布。”

恰此时,郁天涯从外头经过。他一抬眼,便瞧见了晴若额头上的那团梅花,登时哈哈笑了起来:“姐姐,你额上这片红是怎么回事?”

郁瀚文与他一贯不对付,当即便怒道:“野小子,闭上你的嘴!”

天涯且笑且逃,丝毫不以为惧。郁瀚文看着他的背影,恼道:“真是没规矩的东西!没人教,便是这么不懂礼。”

“哥哥,好了好了。”晴若微按太阳穴,“天涯本性不坏,你也不要刻意为难他。”

郁瀚文嘁了一声,没再说话。他替晴若洗了笔,便出门去了。

隔了几日,郁天涯便来敲晴若的门。待门开了,天涯便递上一个小匣子,道:“姐姐,这个送你。”

晴若打开那匣子一看,却见里头是几片花钿,以金箔剪成,饰以燕脂,作桃花形,精巧细致。她诧异道:“这是…”

天涯侧过身,彷如不经意道:“前几日见姐姐想画那个梅花瓣儿,我便顺手做了几个花钿子。”

“这是你做的?”晴若微微吃惊。

天涯点头,道:“不过是描个图样,再剪几刀就成了。比之之前做的那些冰竹筒、荷风扇,这可要简单多了。但我想不出姐姐爱哪些花样,以是只做了这几片。”

晴若忍不住赞叹道:“天涯倒真是个心灵手巧之人。”

天涯咳了咳,依旧背着身,但耳根却略略地红了。他拽了拽自己的马尾发丝,嘟囔道:“姐姐快试试看,这合不合你心意?我这儿有些花胶,直接抹在钿子上便能粘了。”

“好,我这就试试。”晴若微微笑,到镜前撩起发丝,将一小折花枝贴在额上。果真,钿子的金红色泽煞是衬她的肤色。

棋儿见了,忍不住赞道:“大小姐,这钿子可真好看。裴公子见了,一定欢喜。”

另一个丫鬟书儿也是眉开眼笑,对郁天涯道:“二少爷可真是厉害!这样精巧的东西,我们都未必做的出呢。下一回大小姐去见裴公子,定要戴上二少爷所做的花钿子。裴公子会喜欢的吧?”

郁天涯愣了愣,忽然有些结巴了:“啊…嗯。裴璧云……裴公子,一定会喜欢的。”

——喜欢个鬼!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入V啦,谢谢各位正版天使的支持~在评论里随机抽取读者,发放100**B/个的红包,么么啾!

未婚夫是真的切黑√

王爷是真的爱甜食√

小狼狗是真的手巧√

太子是真的哑巴鸟(被太子打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