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长命女 > 第151章 收获季节

长命女 第151章 收获季节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16: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袁夫人不知道该不该相信梁玉, 但是有一个希望总归是好的。袁夫人心里有一个想法,女儿的事情是从她找上梁玉开始有了转机的, 就何妨再相信一回梁玉能够带来好运呢再坏,也不过是被关一辈子。万一有了机会,那女儿就算跳出火坑了。

无尘观里,袁夫人强压着紧张、亢奋、喜悦种种情绪, 好容易挨到了宴散与梁玉道别, 就急匆匆地赶回了家里, 与丈夫袁尚书说起了这个消息。

袁夫人去找梁玉, 袁尚书原本也没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尽一个做为父亲的心意罢了。梁玉最初的回答也不是一口应承,而是打探消息,袁夫人小有失望,袁尚书反而觉得有了点希望。盖因轻易答应的许诺是最容易毁诺的, 不将话说死,固然可能是不愿意沾手,也有可能是认真考虑了可行性之后的答复。

其后果如袁尚书往好的方向的预想,他也就对夫人与梁玉保持联系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袁夫人从无尘观回来, 不大确定地将梁玉透出来的消息对他讲了, 袁尚书的第一反应却是“真是她出的力吗”

袁夫人听丈夫这般问,奇道“怎么”

袁尚书道“等等,等等, 让我再想一想。”这也是一个“官精”, 他相信梁玉是对桓嶷最有影响力的外戚之一, 但是影响到了这个份上,袁尚书直觉得不可能。

袁夫人焦急地看着丈夫,忍不住催促道“还会有什么变故不成”

袁尚书仿佛没有听到一样,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里。良久,他才说“再等两天,就能知道了。究竟为何,我现在不能告诉你,等女儿真的接回家,咱们再说。”如果女儿顺利的回来,则不止是女儿的喜事,他的好事也将近了。

袁夫心一颗心七上八下的,偏偏丈夫的嘴巴比蚌壳闭得还紧,只能惴惴不安地等着。暗中却又将女儿未出阁时居住的房间重新收拾了一回,心里隐隐存着期盼。

袁尚书表面看起来稳如岳山,内心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还要装成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一样,依旧坐衙。如此过了数日,桓嶷可是又哪里都不去了,大夏天的,他就呆在宫里。原本在东宫给他授课的老师们一转职,依旧给他讲解经史,有闲暇了就逗一逗女儿。

终于,这一天乌云密布,桓嶷又出去看了一回桓岳,兄弟二人争执的声音隔着老远都能听得见。桓嶷气冲冲地回宫,即将袁尚书从值房里拎进了两仪殿。

袁尚书心跳得厉害,面上却不显,舞拜毕,只听上面一声哽咽“尚书请起。”

袁尚书抬起头来,大吃一惊“圣人”

桓嶷正在哭。

一抽一抽的。

抽噎着说“尚书,是我负你。四郎是真的教不好了,不能再误了卿家女儿。”

袁尚书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嚎啕大哭“圣人何出此言是臣孝女无方,竟不能劝谏吴王是她的过错,我们对不起先帝和您啊”

君臣二人哭了一场,并不提什么事先通气之类,都各自检讨。史官记下来的统统是两人为对方考虑的贴心话,两亲家真是联姻的典范。最终,桓嶷拍板,让桓岳与袁尚书的女儿袁妃离婚,袁妃由袁尚书从幽禁之处接回娘家,接下来怎么办,随袁家处置了。

袁尚书则是感激涕零,哭得几乎要昏死过去了,出了两仪殿,一刻也不耽搁的就派人送信回家给妻子准备好了接闺女回来

夫妇二人早有默契,女儿总不能就这么孤独终老了,先送到别庄上住一阵,或者到寺庙道观里转一圈。二、三年后出来,又是一条好汉,依旧是万家求娶的名门淑女

待正式的文书下来,袁尚书把女儿接出了由御林军把守的吴王府,父女相见,真如隔世。袁氏泣道“今日终于重见天日了。”袁尚书道“是圣人的仁德。”回来就亲笔写了封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折子递了上去。

桓嶷看了这奏折,会心一笑。他不是非袁尚书不可,备选的也有几个,但是袁尚书最容易突破,施恩容易、交涉也容易。世人都以为只有大臣巴结皇帝的份儿,每个人都想跟套近乎。话不能说错,反过来说,皇帝也需要与大臣好好相处,有点恩义的最好。

作为一个新皇帝,没有“托孤老臣”掣肘,却不能不面对一件所有职场新人都会遇到的事情老鸟不大鸟你。再尊敬,新君桓嶷与执掌天下几三十年的先帝桓嶷,在大臣们心中的份量也是不一样的。桓嶷就是要慢慢淘换上一些由自己提拔上来的人,既是公事的需要,也是个人的需要。

轻轻将奏折放到一边,桓嶷心道种子已经埋下了。

桓嶷将袁尚书当种子种,梁玉却已经到了收获第一季的时候。

袁夫人在家焦急地等着女儿,待丈夫将女儿接到家里,一把将女儿搂了过来,哭道“我的儿,你受苦了。”袁氏也哭道“累父母忧虑,是女儿的不孝,阿爹阿娘费了不少心神吧”

这个怎么说呢也是真的关心女儿,否则断不能让女儿这么快就出来了。袁夫人道“不碍的,不碍的,回来就好。”这才将女儿打量,女儿憔悴了很多,袁夫人道“先沐浴更衣,原先的装束都不要了衣裳首饰都重新打了来”

袁氏道“我唯愿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胡说”袁夫人嗔道,“你好好的,听我的话。先装扮起来,与我去见个人。”

袁尚书的奏折递给了皇帝,袁夫人不得带着女儿去谢一谢梁玉吗袁尚书都得承认,如果没有这一点似有若无的关系,桓嶷可能会选择别一个人而不是他,这就是姻亲的用处。

袁氏也不笨,问道“是拜谢哪一位于我有恩的人吗”

袁夫人拉着女儿回房,低声将来龙去脉讲了。其中对皇帝的猜测,袁尚书连妻子都没有讲,袁夫人也无从得知,只说了梁玉是个中间人。虽不中,亦不远矣。袁氏道“人生起起落落,西乡房到了起的时候了。”

袁夫人一笑“好人总是有好报的。”她亦是名门出身,这时节去一个往常不大瞧不得上眼的同族人家里,一点也没有拉不下脸来。等女儿换好了衣服,在家里吃了顿舒心的饭、睡了个安稳觉,第二天就拎着女儿登门看望梁玉去了。

母女俩来得挺巧,正赶上梁玉在生产。

袁夫人携带了女儿与长长的礼单来的,进门是梁玉接待。双方见了面都挺高兴,扪心自问,梁玉觉得桓岳这事儿干得忒不地道了,她对桓琚的观感好,对伤害了桓琚的桓岳就没好感,也就不希望袁氏陪着桓岳蹲大牢。再看袁氏,挺端正的一个小娘子,也为袁氏欢喜。

袁夫人母女的欢欣之情自不待言,与梁玉亲亲热热的说话。刘夫人、杨夫人也不能拿大,都来见这母女二人。双方叙一回亲情,也不拿袁氏离婚说事,就说梁玉的肚子。袁夫人终于有心情问“几个月了看着有点大。”

杨夫人笑眯眯地道“算来还有个二、三十天吧。”

梁玉就在这个时候觉得不对劲儿。除了袁氏,其他三人都是有经验的,一看就知道不对。袁夫人惊讶地道“这日子是不是早了快稳婆定好了吗”

刘夫人道“有”

一面将梁玉往房里送,一面派人找稳婆,自家的灶下柴火是一直不熄的,热水昼夜都有。全府都动了起来。

头一胎,人人紧张。刘夫人、杨夫人想都不用想,袁夫人也跟着紧张。袁氏在自己获得自由的时候,也希望别人都能够有好消息。都在房门外打转。

梁玉很郁闷,她提前做了一点功课,却知道提前生育事情可大可小。阵痛结束之后,梁玉道“去把彥长、阿先都叫回来,美娘也不要离开。派人去萧家,萧礼要在家,请来。他要不在家,请大长公主,把他们家大娘也带了来。对了,把我哥哥也叫来。”

吕娘子急道“你这又是要干什么”

梁玉道“有备无患,谁不知道生孩子是过鬼门关我这个还是早产咱得把事情给安排好了。吕师,把我妆匣里那个红漆的盒子取来,快”说到最后,声色俱厉。

梁玉点名要的人都来了,个个不知道她要干什么。梁玉素来会折腾,却不会召集所有人来就为了守着她生孩子。大家都在猜测,又都担心这是不是个不好的兆头。

屋里,湿掉的衣裙已经被脱掉,安儿给梁玉披了件宽大的袍子。梁玉问道“人都来了吗”

吕娘子道“来了。”

“你帮我传几句话。”

“好。”

屋外的人焦急地等着,少顷,吕娘子与美娘端着匣子走了出来。吕娘子道“三娘有话要对大家讲。她说,早发动了,怕不好,先把事情都安排妥当了才有心情去生孩子。”

众人都听她转达,第一件是给父母、两位夫人的嘱托,谢了他们的养育与爱护,第二件是给袁樵,让他照顾好他自己。第三件才是重头戏,却是让哥哥们作证,给美娘、袁先准夫妇分了财产,交代了如果有不测,孩子就交给他们了。并且说,不管生的是男是女,袁先就是长子,他们小夫妻不必有疑虑。

梁大郎当时就开骂“遇到事情就分钱她还会不会干点别的了”担心得直打转儿。

梁玉这一回的生产比之陆皇后几个月前也没轻松到哪里去,众人自天明捱到天黑,里面梁玉精神还有,就是生得慢。好容易天擦黑的时候,生下个女儿来,外面的人有些遗憾。袁樵笑道“三娘好好的就行。”

梁大郎几年来养出来的一点尊贵气荡然无存,大骂“她就是欠揍”

话未说完,里面稳婆又是一声惊叫“还有一个”

双生

刘夫人再次合起了手掌,杨夫人口中念念有词,袁夫人心道要是再生个儿子,可就美了。

外面又等了许久,门又被喜气洋洋的打开了“又添一个小郎君。”

外面“轰”地一声炸开了,刘夫人笑着回顾儿媳妇,说了一句心里话“叔玉的运气一向是不错的。”袁夫人笑着说“恭喜”

袁樵有些虚脱地瘫坐到了地上,直到被“二条”搀了起来。

刘夫人已派人去亲友那里报喜,梁大郎道“我这就回家去,家里爹娘还等消息哩”晋国大长公主难得被别人给调出门,却又不打算走了,将孙女儿的手交到刘夫人的手里,道“有什么要吩咐的事情,交给她去做也可以的。大事做不来,小事还是能做的。”

晋国大长公主对梁玉的观感此时好得要命。

外面忙忙碌碌,里面梁玉睡了个安稳觉。睡着前最后一个念头是他娘的居然是一对双儿

以梁玉在娘家的经验,但凡孩子饿了哭了,当娘的第一时间就会醒过来,甚至有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没哭,当娘的就已经有所预感先转醒了。正因如此,她对嫂子们偶有不满,却从未有过狠心了断的想法。

她这一觉却是睡得香甜极了。

一睁开眼,南氏就坐在她的床头。南氏听到“一对双儿”的时候,一张常年带着腊黄病容的脸刹那铁青。哆嗦着到了袁府,看到了一对外孙,伸手摸了摸,缩回手来时,表情才好了一点。接着就守着梁玉,等她醒。

母女俩四目相接,南氏道“慢慢起,先喝点水。”

梁玉默默地喝了一碗水,屋里的气氛怪异得让阿蛮等人吉祥话都说不出口。良久,梁玉问道“是两个。”

南氏道“嗳,好好养。你比我强,他们的命会好的。”

梁玉咧咧嘴,南氏忙说“女婿今天请了假,外头的事情你不用操心哩。月子一定要坐好,月子里落下的毛病,跟一辈子的。别仗着年轻不当一回事儿,你看看我”

梁玉捧着碗,在母亲的唠叨声里,心渐渐地回暖了。

少顷,宫里即赐下了大批的珍宝。桓嶷既重视梁玉,又爱这个好消息,欣喜得还准备再过来一次。朝政现在他居然不大管了,成日里表现出了一股富贵闲人的气息。

皇帝不大管事,下面的臣子却忙翻了天。众人忙碌之中,请了假的袁樵就有点显眼。考虑到他老婆是什么人,请假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只有袁樵知道,他这个假请得也是顺水推舟的。

桓琚生前下令选拔贡士入京参加考试,则原本就是京籍的士子呢又岂能将他们给落下了袁樵一个万年县令,正在京兆的管辖范围内,他也是要将在自己辖内的人挑挑拣拣,凑个差不多的人数递上去的。天子脚下,他得选得比别的县都多,以示繁华昌明。

许多偏僻的地方缺少人才,合格的、送到京城不丢人现眼的少,能把地方官给愁秃了。京城则无此忧,袁樵差点因为人多而想打人。

在接到家中让他回去守着妻子生产的时候,袁樵已在愤怒的边缘了他手中接了十几张条子,每张条子上都写着人名当我是你们的家奴吗

袁樵很重视选拔贡士的事情,已看中了一些学校里的好苗子。他对辖区内也颇为上心,又取中了一些才子。凑一凑,他觉得差不多了。偏偏这个时候,许多亲友将条子塞到了他的手上。有持着袁翼的名帖来找他的、有把他舅舅的条子经杨夫人转给他的、有三品大员的亲属,也有他父亲袁籍的同窗好友的子侄。

将他的桌案塞得满满当当。

袁樵索性不干了,将假一请,回来往家里一躲。

然而有些人却是躲不过的,大部分给他条子的人都是亲友,他有了亲生儿女,不亲自登门道贺,也要再送一张帖子来恭喜。袁樵看了半天帖子,又有点生气。想了一想,将名帖“啪”地一合,大声说“说我有裙带,我便去娘子裙下栖身”真个往太座裙下躲了。

对袁先道“你先看着我走了。”

袁先目瞪口呆,他受袁樵的教诲,知道养父不是刚正不通权变之人,可将话说得这么露骨这还是头一次。敬畏地目送袁樵离开,袁先心道阿爹是被这些人给气急的吗伸手将帖子翻了一翻,把名字给记了下来。

袁樵走到梁玉卧房门前,几个深呼吸,将情绪平复了一些。凑到帐前握住帐钩的时候,笑容又回到了脸上“闷不闷我给你找了几本杂记解闷,让美娘读给你听吧。要不就叫人来陪你下棋”

梁玉先不回答,目光在他脸上定了一阵儿,问道“你有什么心事”

论理,有了一双儿女,什么破烂心事都能一扫而空了。毫不夸张地说,梁玉认为袁樵现在遇到的、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上的问题,都应该不是问题才对。她自认还能压得住这个阵,她可活着闯出鬼门关来了。

袁樵道“没什么。”

“嗯”

“真没。”

“说实话。”梁玉不客气地说。

袁樵坐床边一坐,低声抱怨“都当我是收垃圾的要选贡士,人人往我这里塞人,也不想想,塞进来了也得考试,考不出来岂不丢脸”

梁玉问道“都什么人托你办事”

袁樵报了几个名字,梁玉听了之后更诧异了“是他们的子侄还是求到他们面上的与其求他们,何如求你呢求三品官与求五品官,哪个价高呀傻不傻”

袁樵哭笑不得“是是是,因我官小,所以欺负我的。两样都有的,不过多半还是学生子侄。”

梁玉小心地问“他们还嫌自己人做官不够多吗”经过史志远的事情,尤其是苏征,梁玉对朝廷选官用心了解过。袁樵的亲戚故交,一个个都不是凡人,他们自己能举荐、子侄有荫官,不能说生几个荫几个,但是嫡长总是有的,家族的势力是国家制度通过给予官爵来维护的。在她看来,学校、科考实是寒门士子最大的机会了。

这都要争,还给不给别人活路了

“谁嫌自家官多呢谁嫌自己人多”袁樵坦诚地说,“可他们不该这么过份”

“就是”

袁樵道“嗐,说这些做什么回来我将他们也考上一考,考不过我出的题,统统打发滚蛋”

梁玉小心地问“要是考过了呢”

“那就荐上去吧。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有真才实学的,如何不用商君也是通过贿赂才得见孝公的,怎么出现的不重要。哪怕生气,我也做不出来故意压抑人才的事情。锥入囊中,总是会出头的,又何必去拦呢”

梁玉想了想,将要说出的话又给咽了下去。偏偏我现在还不能动弹不然她想上一回天。

袁樵与妻子说了一回公务上的烦心事,出来又是神清气爽,跑到前面再接见道贺的宾客去了。非常巧的,遇到了萧度正与宋奇在说话。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一个是前上司,一个是现上司,同时出现显得怪异。两人虚伪地寒暄,看到袁樵出现,面上不露心里都松了一口气。这两个人出身、经历、阅历全不相同,完全没有共同语言。冲袁樵奔过来的时候,很自然的一人一边,给人以老死不相往来的错觉。

袁樵心里翻了个白眼他们俩怎么凑到一起来了

萧度纯是来道贺兼帮忙的,梁玉做事漂亮,晋国大长公主赞不绝口,孙女儿交出去了,又把小儿子赶过去沾点聪明劲。宋奇的心事就多了,他不是个正人君子,再装刚直不阿也不像。皇帝的姨母是要继续交好的,亲自到下属家里道贺也不觉得丢脸。他手里也攒了一把条子,顺道来看看袁樵这个难兄难弟,找点心理平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