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长命女 > 第155章 砥砺前行

长命女 第155章 砥砺前行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16: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梁玉脑子转了几个圈儿, 自觉还没有理出一个完整的想法来,她不大指望自己能比朝上干了几十年的老大人们更熟悉制度、能够更快地制订出一个更好的方法来。不过总是有一个自己的思路,才能确定要怎么跟桓嶷提。

那一点灵光闪过, 就在眼前晃荡, 却总也没能抓到手里,又发现袁樵折了回来“有事”

袁樵问道“你又想到什么啦”

梁玉笑笑“还没想好呢, 一个傻念头, 不想好了就说出来, 白浪费时间, 兴许想完了就不是现在这个念头了。”

袁樵也笑,他依稀听到了梁玉在说什么科考, 这是梁玉的风格,她总对一些大家认为不该是女子参与的事情感兴趣。袁樵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梁玉总有点能启发人的想法,说出来或许会有帮助。她要不愿意说,袁樵也觉得欣慰是学会三思了。老实说, 梁玉之前疾风骤雨的行事, 有时候也挺让人担心的。

一面摇头一面笑, 袁樵道“我去出题考他们了。”

梁玉问道“还是考什么诗词吗怪无聊的。”

袁樵道“也考经史呀。”

“实务不考吗”

“那未必能考出什么来,或许要考断案吧。”

“哦哦,那你去考, 去考吧, 我去大公主那里吃酒了。”

袁樵道“那也是个闲不住的人, 她要说什么朝政、科考的事情, 你就岔开吧。黄侍中与萧司空最近为这个吵得凶。”袁樵三言两语,将双方最新一期的争吵给说了出来。

却是桓琚在世的时候,那一回补人,黄赞借萧司空神隐等等有利机会,很塞了一些人,这次大概是有意将那个比例给延续下来。那时是萧司空对桓琚退让,现在是个“少主”,萧司空再韬光养晦,也比当年要活跃一些,自然不肯轻易相让。桓琚驾崩,黄赞是第一个通知桓嶷的人,可桓嶷的太子之位,是萧司空卷起袖子来帮忙争的。两人谁怕谁呢

袁樵的语气里对黄赞不是很满意“黄侍中到底还是浅薄了。”

梁玉道“见缝插针呗。”她理解黄赞的想法,总躲着也不是个事儿,如果不争,那就永远也得不到。看袁樵也不是很认同,她就不说了。

袁樵简要说完,跑去出卷子了。梁玉收拾完了,跟两位夫人说一声,就去丰邑公主的庄园了。刘夫人道“记得福安宫娘娘的帖子。”梁玉道“大公主必会去给她暖宅的。”刘夫人一点头“这倒不错。”

梁玉见她没有别的话,先去无尘观捎上美娘和梁芬,一道去了丰邑公主那里。梁芬与桓岙的事情看来是不会有什么不妥了,则以后梁芬最好也进这个圈子与大家玩到一处。桓岙自己就没什么交际,梁芬要再闷着,这一家人以后难道要画地为牢吗

三人同乘一车,梁玉将一碟子冰咬得咯吱咯吱的“唔,到了那里不要拘束,大面儿上的礼数够了就行,别手别脚的反而叫人不痛快。她们与我玩得都熟,你们不用担心她们看你们苛刻。”

美娘问道“听说里面有好几个特别讲究的人家出来的娘子,也可以吗”

“那得看跟谁,”梁玉笑了,“要是个木偶,我能跟她说到一块儿去吗”

美娘心里更加有数了。

梁芬的眉梢也染上了一点轻松的意思,笑道“大公主是个自在的人。”

梁玉摇头“也不一定,都是活在笼子里的,她那个笼子,大点儿。”

梁芬道“大点儿也比小点儿的好。”

梁玉笑了。

丰邑公主的这个庄园不是跟梁玉换的那个,是另一处,还是京郊的景色,细节上又有些不同,更精致小巧,堆出假山园林,引了好些活水。梁玉三人到了庄园上通报了姓名,即刻被引入内,一路上触目所及都很新鲜。

丰邑公主公主那里已经有几个客人了,看到梁玉都说“哎哟,咱们可算又聚到一起了,好有小一年了吧”

梁玉指着梁芬与美娘跟她们见礼,才回了刘湘湘一句话“是啊,这几个月没有一回是咱们单独一起玩的,要不就是人太多,不得闲话,要不就是三三两两的。”

刘湘湘先问她孩子怎么样了,梁玉说“放在家里了。有人看着,我也放心。”

丰邑公主的另一个嫁入萧家的妹妹常乐公主道“嗳哟,我本来还觉年轻的,你们一说儿女经,顿觉自己人老珠黄了。不提不提绝不提这些催人老的债主”

平王妃非常的赞同“就是该罚”

梁玉道“那好,回来我也做一个东道,如何”

此一宴未开,另一宴又定,梁芬努力适应着这些贵妇人们的生活。似乎饮宴交际就是她们最大的“正经事”。回来得问问姑姑,她干那些正经事的时间都是从哪里挤出来的。

丰邑公主道“说完了没有说完了都去安置”又看梁芬,觉得挺喜欢这姑娘的,“我这边也有马球场,上回你到了还是报信儿,这回京里再没一个四凶催逼人,你也好好来玩玩。”她也喜欢爽快能干事儿的姑娘,梁芬看起来沉闷,有个“共患难”的事情,丰邑公主也就高看她几分,不当她是梁府土包子堆里的土丫头了。

梁芬不好意思地道“这个我还不大会。”她现在也就会简单骑个马。

小严氏的兴趣又来了,乐道“那可好了,我来教你姑姑的马球还得谢我呢,如今又添了个你球具有吗马呢”

梁玉道“这还用你想有我呢她们的我都备下了。”

小严氏高兴了“那可好”

小严氏摩拳擦掌,本以为又来了个一学就会的,好让她过足当师傅的瘾。待众人安置妥当,上了球场,小严氏才发现梁芬跟梁玉虽是姑姪,却不能拿梁玉来套梁芬。梁芬并不蠢笨,却不像梁玉那样一点就透,她学得不算慢,比起梁玉就显得比较庸常。小严氏有点傻眼,只得安慰说“你才学,不要着急,慢慢琢磨。别急。”

梁芬一个普通人里略聪明一些的姑娘,一直以来很习惯于自己的天赋程度与别人的反应,也不急也不恼,还是慢悠悠的学。小严氏见她这样,反而高看她一眼“你倒沉得住气啊,很好很好。”

平王妃轻轻拧一把妹妹的胳膊“宠辱不惊,当然是好。你这个不学不术的家伙”

小严氏快人快语“我比阿弟的学问还要强一点。”

一边刘湘湘不大乐意了,道“你们都等着,我回去叫他跟儿子一道再上一回学”

“轰”女人们笑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

梁芬也跟着笑了起来,心道要说这样的日子也不差。怪有趣的。从球场回来,又是饮宴,没有歌舞,却有些赌博的游戏。丰邑公主不让梁玉下场,只让她当庄家“你要动手了,咱们就没意思了。”

梁玉道“庄家可是有抽头的啊,别忘了。”

一群人又嘻嘻哈哈了起来。

到得宴散,梁芬终于得了机会问梁玉“总是这么玩,不用管家里的正经事儿了吗”就算不用自己洗衣做饭带孩子吧,在梁府里看到的,怎么安排家务之类的,那不得操心吗还有算账的事儿,往来交际不止是吃喝玩乐吧还得有礼物安排之类的。自家有了“府”梁芬也知道这些事会有管家张罗,可主人家也不能不去过问。怎么看这些人这么的闲呢她暂住无尘观的时候,生怕把梁玉的家当给败了,陪着小心去经营。

这些问题南氏婆媳是回答不了她的,梁芬将疑惑一股脑地抖给了梁玉。

梁玉道“这些也是正经事啊。”

梁芬张张口,好像有点明白了。梁玉拍拍她的肩膀“慢慢想。”

“哎。”

跟梁玉出来几天,梁芬与美娘的收获都挺多,美娘比梁芬的悟性又更好些,好些事儿她只需要多看看,不像梁芬需要再问出来。等回城去给李淑妃暖宅的时候,两个姑娘的心境都与原先不大一样了。

回到京城,梁芬不再住无尘观了,她被梁府接了回去。美娘还是决定住在无尘观,她总有一种感觉,自从披上了道袍,她就多了一道铠甲似的,明明有梁玉当依靠,京城也没有人害她,但是这种“铠甲”的感觉更让她安心。

到了李淑妃选定的暖宅酒的日子,梁玉与丰邑公主等小伙伴又齐到了福安宫里。福安宫原是亲王府的规模,现在住个太妃、前太子妃,倒也相宜。

往来男客并不多,多是李淑妃娘家、仁孝太子旧属、阿鸾的舅家等人。女客就多了,梁玉认识的到了许多,不认识的也来了不少。陆皇后的母亲燕国夫人也与另一位夫人一道来了,梁玉拉拉丰邑公主的袖子,低声问道“那位是谁与燕国夫人并肩”

丰邑公主叹气道“阿鸾的外祖母。”

梁玉也是一声叹息“都是命啊。”

到了李淑妃这里,与在丰邑公主那里的情况没有太多的不同,也是吃喝玩乐,夸赞桓嶷之仁厚,绝口不提什么朝政,与在晋国大长公主那里的氛围迥然不同这位大长公主今天也来了,与李淑妃、燕国夫人坐在一处。仿佛不记得当初太子妃落到陆家时的遗憾似的谈笑风生。楚王妃今天也出现了,大长公主看一眼楚王妃,再看一眼燕国夫人,心道时也,命也。

这一天桓嶷夫妇虽未亲至,却又从宫里赐下东西来。连同物品一同到的,还有给阿鸾加了封户的诏书。李淑妃自己过得如何已不甚在意,所关心者唯有孙女,这一道诏书下来,比赐她居住福安宫还让她高兴。

大长公主则于散会中偶与梁玉碰面,问了一句“行卷看得如何了”

梁玉道“您知道的,我对文墨不大在行,让我们家彦长给我挑去了。”

大长公主笑道“这倒也是个好办法。慢慢来,不会看还不会比吗”

“这主意好。”

大长公主也还满意,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儿让丈夫来参详一下,大长公主自己也常这么干。袁樵总不会向着“外人”。

大长公主这么想也不能算是错,袁樵把手上这些人都拢到了一起,放到县学里,一人一张桌子,他在上面出题,一气考了三场。

在李淑妃暖宅酒吃完之后的十天里,三场考完的卷子他也与县学里的老先生们一道点评完了,评了个上中下三等,上等几个人全做贡士无疑,中等里又挑出一半来,凑足了名额,通知这些人届时到京城考试。没接到通知的统统不管了,如果是县学的学生,答得太差还要训斥一顿。

定下名单之后,袁樵留意了一下,给梁玉递了行卷的人,选入上等一个,中等一个,也还算能说得过去。

京畿是最晚递上名单的,偏远地方的贡士早就进京了。袁樵将名单递上之后,礼部开始核实贡士的数目,准备考试。从场到到考卷的数目,再到安排贡士的进出等等。而萧司空与黄赞已经争执出了一个眉目,最终由桓嶷和了个稀泥,录取的比例既不全照萧司空说的来,也不全满足了黄赞的心愿,而是取了一个居中的数值。黄、萧二人都不满意,又不能将皇帝给得罪了,得罪了皇帝,岂不是把皇帝往对家推让对方“奉天子以讨不臣”,自己还玩个屁啊

双方都捏着鼻子认了。

纪申忙着出考题,与礼部商议完了再与吏部的严礼商议取完了进士之后,并非马上授官,这一批进士还要再经过授官的选拔考试,合格之后再授官。前者与礼部有关,后者则与吏部有关了。对黄、萧二人的情况他也知道,听了之后一哂置之。

唯有桓嶷,退朝之后嗟叹良久,对陆皇后说“阿爹为了考虑得太周到了,以后九娘要记得提醒我呀。”这副制衡的班底,配得太妙了。陆皇后心里不大是滋味,桓嶷这话里有点“日后为儿子”的意思,可前两天杨孺人又给桓嶷生了一个女儿,宫里三个公主了,急缺一个皇子。

陆皇后内心矛盾,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劝桓嶷再纳几个淑女以广子嗣。

狠一狠心,陆皇后想我就再等个三、二年,若是不行,我也就只好这样办了。

桓嶷则在想我取六十人,总有几个是日后的能臣吧也不知道这些贡士都是什么样子的

桓嶷还没见着贡士,梁玉却已经先见着了一个。打定了主意这一次不去掺和,她早把行卷的事情忘到了脑后,夏天里,与刘、杨两夫人又去无尘观里避暑了。梁玉的意思,既然梁芬已经回家了,无尘观又住得舒服,不如全家就都在这里住下了,等天气凉爽了再回去。

两位夫人都有些意动,决定先小住几天,再做决定。

袁府不大好进,无尘府前殿却是人来人往的,梁玉才住进去两天,前面小道姑来报“观主,外面有个无礼的书生,他要求见您,咱们的先生们都辩他不过。”

梁玉觉得奇怪了,她这无尘观里养了一波编书、抄书的书生,书编完了,她也流放了,书生们散了一半儿,留下的那一半梁芬也没赶他们走,让他们也写些话本,说书人也没赶走,留着继续说。只是没有梁玉编的想上天的梗概,场面没有以前的火爆。但是才子佳人之类的话本也颇有市场,不至于场面冷落。

能留下的这批人都不算蠢,能驳倒他们,可见是有些本领的。梁玉好奇心起,道“让他到老君殿。”决定见上一面。

到得老君殿,一个白衫的书生已在殿前直挺挺地站着了,几个书生抄着手,不大服气地围观他。梁玉对书生们说“书编完了没编完接着编去,散了散了。”书生们还想告状,转念一想,这个刺儿头遇到观主肯定讨不到好,又笑嘻嘻地走了。看向白衫书生的目光有点幸灾乐祸。

白衫书生相貌端正,身姿也不算差,只是脖子梗是像截木头,让人看了不是很舒服。

梁玉问道“先生是何方神圣”

书生激动而生硬地长揖“晚生白铭,拜见夫人。”

这个名字梁玉有印象,之前送行卷的人里有这一个,看来不是大长公主的路数,还真是自己摸上门来的。梁玉心头一动,问道“先生所为何来”

白铭从袖里掏出几卷纸来,郑重往前一递,激动地说明了来意。原来,梁玉把行卷给了袁樵,袁樵把这些人凑一块儿考了一回试,白铭没被取中。他回去之后并不服气,与考生一起对了卷子,有比他答得好的,这个他承认,但是有几个不如他的也被取中了,却把他给漏下了。凭什么他是给梁玉递的行卷,就把自己的考卷给默了出来,想找梁玉问个明白。

“既是以考试取中,就该公平。若不公平,又何必再考”

梁玉心道小先生断不是这样的人。目视桂枝。桂枝将几卷纸从白铭手里取了来,递给梁玉。梁玉看诗文只知道好看不好看,白铭的诗写得不错,她又不好这一口,把诗文放一边,先看经史题。白铭的经史看得出来是熟练的,但是理解上面却只有个中等。

袁樵的考题还有几道是断案、理政的题目,白铭就答得稀里糊涂了。

立意颇高,也有春秋决狱的意思,但是都不贴切。梁玉一看就明白毛病出在哪里了,诗文,白铭写得好,经史中等,本来是可以的,但是一决狱理事,就得给漏下去。

诗文不提,只说后两题。

梁玉读经史,拿的是袁家的课本,无论是袁樵的尚书笔记那是袁恺教先帝的教案,还是吕娘子给读史那有吕娘子生父的一点教导,又或者是裴喻讲春秋,都能说是一流的。难怪了,京城望族,没听说有白氏。若不得名师,能学成这样已是不错了。这一条梁玉是惋惜的,也是不能顺着白铭说下去的。

我能说什么让他怪他祖宗不争气

梁玉叹了一口气,道“你这理事不大明白啊。譬如这个,你只道一发令即可,可知人心向背这个溺婴的风俗,你一纸政令下去他就会养了你挨家盯着吗是溺死的还是夭折的,你怎么分辨还没做官,官威倒先出来了。

若是天下人有一纸政令即可,有一个天子就够了,还要什么官员用你们,就是因为你们遇到的都是难题。朝廷开科考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给你扬名。你若想扬名,只管作诗就够了,你的文名肯定是有的。”

白铭更不忿了“我未曾做官,夫人如何知道我不能行吾非生而知之者,如何不能学何况,别人也是初选”

梁玉更惋惜了“你向谁学你看街上的手艺人,学点儿糊口的手艺得把师傅当爷娘。做了官,当官也是门吃饭的手艺,你要学当官的手艺,你这再说了,你又拿谁来练手呢百姓吗我要是个种地的,可不想被个新手折磨啊。还是你不想做地方官出来就要进中枢做清流不妨看看你的老前辈们,哪个不是在下面打磨几十年的”

白铭的脖子更僵硬,气势却萎顿了。梁玉看得一阵难受,她说的都是实话,楣州之行让她看明白了许多事情。袁樵、萧度这些人,不大知道民间疾苦,做事好歹有板有眼,有他们前人总结出来的范式,照着干,不功可也不过。再知道点百姓生活,就能做成个不错的官儿。这个白铭,如果没有天赋神通,就得磨,磨的都是百姓。如纪申那样天生的能臣,与宋奇这样天生的人精,毕竟是少数。礼部考完了还得吏部再考一次才能授官,那一次就要看你会不会做官了,都是选贡士,为什么不选那走仕途更成熟的荐上去呢

可是白铭比起严中和,又努力得多认真的多,确实让人惋惜。但她不能向着白铭说,她得理解袁樵。

就在白铭有些绝望的时候,梁玉道“我看你很耿直,并非一无是处,只是缺点经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再出去看看,想想,觉得自己行了的时候,再来找我。”她不想把白铭的路给堵住了,她也想试一试,白铭这样的人究竟能行不能行。从卷子上看,白铭做政事的天份并不高,不过她刚才提醒了一下,不知白铭能不能从此务实呢

白铭的精神似乎好了一点,咬牙道“谢夫人指点,晚生当负笈游学,砥砺前行。”

梁玉道“京城名士多矣。”

白铭勉强笑笑“留在京城晚生怕心里更难过。”匆匆一礼,红着脖子将卷子取了回来胡乱往袖中一塞,逃也似的出了老君殿。

他说的难过,即指考试在即。就在白铭叩门后的五天,考试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