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长命女 > 第77章 谁能逃过

长命女 第77章 谁能逃过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16: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纪申与卢会产生了分歧, 继而爆发激烈争执。

酷吏审出来的案子可信度不高, 唯一一个审讯结果能够得到认可的酷吏是崔颖。卢会一贯的作风是无事生非、小事化大,这样的人拿出来的供词尚且不知道有几分真、几分假,竟然还要这个酷吏再来断案吗

连带的, 纪申对提出这个动议的萧礼也产生了不满, 认为他出了昏招。

萧礼八风不动地站着, 心道, 当然需要教训一下生事的人凌氏如果不被反噬死, 焉知没有后来者再借这类案子生事

纪申坚持自己的原则“巫蛊、谋逆, 自有科条定罪,卢会何人怎么敢擅自改动刑律”他认为十四岁以上的都杀是不对的, 本朝成丁的的年龄是十八岁, 严苛一点杀到十六岁也就可以了。以及参与诅咒的人是凌母,儿媳妇如果没有参与,就不应该杀掉。凌家的小儿媳妇出卖了自己的公婆、丈夫,应该依法重判。1

按照律法, 纪申给出的方案是, 凌家十六岁以上的男丁处死, 凌母参与诅咒,处死, 其他人流放崖州。同时,高阳郡王也不能忘了, 大家都看得出来他回来是干什么的, 他涉嫌诅咒的案子有凌庆的手笔, 难道凌庆事发就没有他的手笔了吗纪申认为高阳郡王也应该得到惩罚。他的家人犯法,家里乌烟瘴气的,他也有责任,具体怎么判,请圣人给个裁决吧。

卢会假惺惺地道“您是看着二王的面子上保的凌氏吗”

纪申坦然道“我依法而已。”

两人争执不下,程为一身为宦官,不参与讨论,黄赞、萧礼都装聋作哑。唯有崔颖站在了纪申一边,将眉微皱,面无表情地扫一眼卢会“依法而断就好。”卢会与纪申争执只是想表现一下,崔颖加进来之后激起了卢会争强好胜之心,愈发不肯往后退一步。

官司打到桓琚的面前,桓琚道“卢会判得就很好。”

纪申不肯让步,当廷争辩道“圣人是打算以此案为后世垂范吗以后凡是这样的案件都要这么判罚吗如果有比诅咒更严重的罪行,到时候圣人打算怎么处罚兴兵谋逆呢”

桓琚对凌氏是恨的,这种恨甚至比对杜、赵还要深,他对杜、赵严格说来谈不上恨,削弱两家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凌氏依靠他而起,桓琚对他们隐约有一种看玩物的心态。玩物的天职是让主人高兴,则凌氏不争气、下了他的面子、背地里居然不是完全依附自己、还有许多小算盘,乃至于算计到了国家大计上,这就绝不能容忍。

桓琚一直以来界线划得很清楚,正因如此,纪申提到垂范后世。桓琚被愤怒冲得发热的头脑便冷静了下来,点点头“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凌氏不堪而坏了朝廷法度。”

卢会也争辩道“正是为了警醒世人留着犯人的余孽生生不息,好家学渊源继续诅咒吗若是以后这些人再犯法怎么办京兆要为他们做保吗圣人,如果没有人告发,臣是看不出来凌氏有做诅咒这等天赋的。啊圣人,臣还忘了说了,凌氏犯法,当籍没其家。”

桓琚的心往卢会这里偏了一偏,又收了回来。纪申才是大臣的作派,卢会看事情还是太小气。

桓琚道“着大理、御史与政事堂依法论罪。”

卢会不敢与桓琚争辩,伏在地上口里含糊着承旨,心里将纪申也给恨上了。这个胖老儿真是块大大的绊脚石

自从桓琚把崔颖放到了御史台,御史大夫一直隐形,此时倒是律法精熟,他认为纪申的提议是对的。凌氏依法判罚,高阳郡王也不能给忘了

萧礼虽想重罚凌氏以儆效尤,又以为纪申也是君子之言,心道也罢,就听你的吧。只是以后要多付出些代价才能遏止酷吏了。等等,高阳郡王我得想想。

这个意见提出来,政事堂内部又暴发了一场争执。萧司空近来沉默,其他几人都得到了发言的机会。赵侍中妹妹犯法,他自己先主动避嫌,如今正在家里“养足疾”。杜、赵两家在政事堂还有别人,姻亲、同僚、好友、先君的下属等等,一则要重判凌家,二则有人提到了凌贤妃与她生出的二王、二公主,这些也是需要判罚的,他们不罚,也得提醒桓琚审一审。又有一些人认为,徐国夫人犯法,说到底还是因为不安,为什么不安皇帝过于宠信贤妃。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凌贤妃“构陷皇后”,萧礼不得不发言“诸位,徐国夫人认罪,还需要有人构陷吗诸位一事一议,勾连其他是酷吏作派,大臣不取。”

“这又岂无干系呢若不是贤妃不贤,皇后何至于被逼勒至此”

一群二十年来从来没关心过皇帝后宫的老男人们,开始跟萧礼扮扯起皇帝的后宫来了。

黄赞越听越不像话,心道,我怎么跟你们这群老妈妈混到一起来了清清嗓子,道“诸位,既然我等不决,不由交由圣裁。”

一群人又往两仪殿求见,桓琚极不乐意再在这件事情上纠缠,凌家在他心里从来不算一件“大事”,他还想盯着废后的事情使劲。听到黄赞汇报,桓琚道“公等是国家大臣,怎么一件案子人证、物证、供词、律法都有了,竟判不下来吗”

两派又争执了起来,萧司空越听越生气,不得不站了起来“诸位,如果不依法,还要法何用徐国作法自毙,又有什么好怜惜的”

好几个人仿佛第一次认识萧司空一样,惊愕地看着他,用眼神指控他的叛变。之前你袖手旁观就算了,大家都知道你目标大,为什么现在还站到对家去了

萧司空与萧礼对此事早有定论又不是不能接受这个结论,那就没必要为这件事费心争吵了,直接同意就完了。留着点人情、面子,跟皇帝死磕其他事情的时候用不好吗还以为你们人多就能拿捏圣人吗徐国夫人还觉得自己势力大呢现在她在哪儿呢

萧司空道“如今发生这般的惨剧,诸位还有心情效仿无知妇人歪缠不休吗巫蛊、投毒两件大案,一旦处置不当,千载史笔,你我谁能逃过圣人登临天下二十载,励精图治,就是为了现在这个局面的吗诸位诸位就是这么给官员百姓做表率的吗朝廷体面不要了吗”

他与桓琚固然有着许多的分歧,然而如今这个天下是君臣共同付出了无数心血打造出来的,桓琚要祖宗的江山永固,萧司空也不想自己的心血到头来一场空。案发不由他控制,处理的时候至少可以不显得那么酷烈,以后写在史书上也能好看一点,不是吗

桓琚对萧司空这个表现满意极了,在两人疏远了许久仅靠萧礼传话之后,桓琚第一次正眼看萧司空,真诚而肯定地道“司空真中流砥柱。”

萧司空叩首,连称不敢。

皇帝同意了,萧司空也支持了。判罚终于被定了下来,凌庆夫妇及五子、年十六以上的孙子悉数弃市。凌家的小儿媳妇本身也参与了部分诅咒事项,所以判处的是绞刑。又有凌家的长媳,也参与了厌胜姚氏等事,她也有罪责,流放的地方与别人不同,要更偏远一些。其余的儿媳、凌珍珍、未满十六岁的孙子、孙女统统流放。籍没家产,原先状告凌庆的那一位开铺子的,也拿回了原本自己的铺子。2

另一位当事人高阳郡王,今年刚好七十岁了,本该有的刑罚也给减免了。桓琚剥夺了他的封号、食邑,改由他的孙子做新昌县公,食邑是原本高阳郡王的一半。由新昌县公奉养祖父,但是不许高阳郡王再出现在京城里。高阳郡王那些闹出事儿来的糟心内宠,桓琚也帮他操一操心,都砍了算完。

与此同时,贤妃贬为庶人,关押在掖庭秘狱里。昭庆殿旧有的宫人一律赐死,因为有了君华血溅东宫的事情,延嘉殿里各方眼线也被桓琚一同赐死。冯宫人等掖庭旧人也不许留在宫中,统统放了出去。

一件大案就此结束,为了不再节外生枝,桓琚将鲁王、齐王的上书没有打开就投入火中,以示决绝之意。又下令将合浦、安泰二公主继续禁足,不许她们与外界联系,什么时候“明白道理了”,什么时候再说。

下面就是徐国夫人的案子了。所有人的神经骤然绷紧。

桓琚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如许多人所希望的那样,桓琚没有再将此事往杜皇后的身上引。牵连杜皇后,就必须用酷烈的手段才行,那样会引起更大的动荡。萧司空说得对,“千载史笔”,是得注意的。

桓琚将投毒案止于徐国夫人,将她也剥夺了命妇的品级身份,以庶人礼下葬。同时,罢免了徐国夫人所有子孙的官职,同时将杜尚书也免了职,让他以散官在家反省。昭阳殿的宫女、宦官也被处死,另换了一批。

两件大案看争议时的态势,仿佛会拖个一年半载,在萧司空提醒,桓琚有意之下竟很快结了案。人们议论纷纷,凌家没得讲,是遭了报应,人们说起“宠妃”来羡慕里总是会带一点轻蔑的。杜家就比较复杂了,一方面不相信杜家那么大的人家、那么好的名望,竟会做这种事。另一方面又觉得太子是惨的,杜家以后说不定要倒霉。

被议论里的太子心情很平静,这样的结果他早有预料。他也不急、也不怨,桓琚削弱杜氏的势力他看在眼里,一时的放下不等于会一直放过。若是阿爹治不完他,我接着治就是了。桓嶷情绪稳定。

让他不稳定的是,案子判得差不多了,梁玉也该走了。

由于判罚的内容里有将冯宫人等都逐出宫出的说法,东宫也不免关心一二。

桓嶷做赵王的时候,在仁孝太子的关怀之下在宫外有自己的府邸以及一些产业、势力。这些东西在他立封太子的时候也没有收回,桓嶷便将冯宫人等安置在原先的赵王府里,让他们在那里生活。

梁玉头一回知道外甥还有这安排,也对,当初就是他给的家里不少田。

梁玉写了张条子给冯宫人有事求告不及,无尘观寻我,我不在,找吕师。

冯宫人等叩头啼泣,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宫廷。

桓嶷与梁玉对望一眼,都知道下一个案子才是重点。徐国夫人是死了,杜皇后会怎么办呢梁玉摇了摇头,杜皇后一时半会儿大约是死不了的。废后是一件大事,目前的理由还是不够的。且杜皇后在朝野的声誉很好,以梁玉自己的感受而言,杜皇后在后宫的风评并不差,桓琚会遇到的阻力将会很大。相信现在宫里还有不少人在为杜皇后喊冤,为她遭遇的不公平而哭泣。

梁玉写道我该走了。

桓嶷一个坐不稳,向前一扑“三姨你也要离开我了吗”

梁玉又写道你要好好的。

“我当然会好好的,可是三姨你”

梁玉飞快地写着我留下来无用,你要当杜、凌。

“哼她们”

梁玉摇摇头不要小瞧女人。

“是,”桓嶷答应了,急切地说,“三姨,你能不能不走”

梁玉笑笑,写着不合理。

“可。”

梁玉又写会有机会见面的。过两天给你做新衣服。

桓嶷闭上了眼睛,他知道,案子结了,梁玉再留在宫里是没有正当的理当的。桓嶷哽咽着说“我如果是六岁就好了。”这样死了亲娘就能被姨母抚养照顾了。

梁玉忍不住笑了,写了一个字乖。

梁玉要离开东宫,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见一见桓琚,向他辞行。桓琚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对皇后的打击,有一个不合适的人占据着皇后的位置,想想就为儿子担心。如果再不成功,只好动用卢会了。

见到梁玉之后,桓琚为自己的决心找到了理由太子没了母亲,三姨好好一个小娘子成了哑巴,这也是“母仪天下”该做的事情吗必得废了她

桓嶷又代梁玉奏上“阿爹,三姨口不能言,只好用写的。”

桓琚柔声道“三姨近前来坐吧。”

梁玉尚未近前坐下,先伏地痛哭一回。她哭得极其痛苦,带着无限的委屈,喉咙里一丝声音也发不出来,人伏在地上却哭得抽搐了。桓嶷往前迈了两步,别过头去悄悄试泪。桓琚想到这一番惨变,也是恻然“程为一,搀起来。”

梁玉被两个小宦官架起来,宫女奉上了热水,重洗了脸,才得以在桓琚右手边坐下。

坐得近了,才不用宦官宫女跑来跑去的一张纸一张纸的递给皇帝看。梁玉坐下了,先写了一个谢字。

桓琚道“三姨回去好生静养,程为一,你记得提醒我,常给三姨派御医去诊治,我就不信治不好了要用什么药,只管从库里取。”

梁玉又写了一个谢字。

桓琚看看儿子,感慨地道“都不要着急,我终会给你们一个说法的。”

梁玉盯着他看了一阵儿,仿佛在想什么,低下头疾书了七个“恨”字,字字力透纸背。桓琚连说“我知道,我知道,谁能不恨呢”

梁玉摇摇头,写了很长的一段不要恨,写完了我也尽力把恨忘了。恶人已害了我的亲人,还要折磨我,使我寝食难安抑郁暴躁,我绝不会让恶人得逞的。回去读书、行善、平安、喜乐,使身边人常欢笑,令盼我痛苦的人不能如愿。

桓琚赞道“不错,是这个道理,她们对我有什么要紧的我要关切的事情且多着呢”

你哄鬼心里要不在乎才不会这样说呢,不在乎的人早忘了,怎会提出来表白一番自己的大度我说不要恨,是因为我一直恨着,一定会记到死的。贤妃这一刀捅得您心肝儿都疼了吧可也比不上皇后害死我姐姐的疼

梁玉心里想着,手上写着不要有戾气,父子都不要有戾气,不好。

桓琚道“我答允你,三郎,你也答应你的姨母。”

“是。”

梁玉笑笑,接着写我该回去啦。

桓嶷失声道“不能不走吗”

梁玉无声笑着,看他一眼,写得看看庄稼收成。

桓琚心道,梁氏这一番真是无妄之灾,哟,忘了给他们些赏赐了。便说“怎么能让三姨为生计操心呢”他手里刚好有籍没了的凌家的财产,顺手赐给了梁府一座大庄园,想想梁玉出家了,另赐了她一座,又将还真观也赐给了她。此外又有药材、钱帛等,不可胜数。

梁玉又写了个“谢”字。桓琚含笑道“好好。”

梁玉最后写了一张纸给桓嶷看不要有戾气。

桓嶷认真地答应了“您放心,我一定做到。”我当然不会有戾气啦,为母报仇需要有什么戾气为了国家安定,要有什么戾气我只要有一腔正气就行啦。

桓琚,也是这样想的。

梁玉前脚离开,至尊父子后脚就各有打算了。桓嶷在桓琚面前哭了一场,不好意思地说“儿这些日子以来荒废了功课,这便回去读书。还请阿爹为社稷保重。”

桓琚道“读书的事情也不必太急,将要正旦了,歇一歇也好。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了,还有我呢。”

“让阿爹担心,是儿子不孝。”

桓琚摆摆手“你去吧,歇一歇,或是赏雪也好,或是品茶也罢。若是愿意呢,出宫走走,去看看你三姨也行。或者干脆回去蒙头睡一觉。”

桓嶷跪下道“阿爹,您关爱我,我心里明白。听您这样讲是要将所有的事情自己挑了吗儿已经没有了母亲,没有了兄长,请您保重自己。”

桓琚真心实意地感慨了一回“知道,知道。去吧。累不着我。”

见桓嶷还是不信,亲自将儿子拉了起来,握着儿子的手说“我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什么事情不需要费心呢为君者要知人善任,但是不能什么事都不知道,该操心的时候也不能偷懒啊。我习惯啦。你还小,回去缓缓精神吧。”

“是。”

“去吧,休息一下。”

“是。”

桓琚对太子越来越满意,挑剔他仁弱是一回事,一个不爱抢班夺权的儿子再仁弱,父亲也是能多加容忍的。何况桓琚感受得到,儿子是真心希望他好的。桓嶷恭恭敬敬地离开两仪殿,心道,大哥,阿爹今天依旧不错。

“今天依旧不错”的桓琚没有停歇,停下来他都不知道干什么好了。

桓琚环顾四周,两仪殿威严依旧,两列宫娥、宦官排得整整齐齐,人不少,他却觉得孤单极了,喃喃地道“孤家寡人。”不该放三郎走的,留下来说说话也是好的。

程为一小心地说“奴婢再请太子回来吗”

“不用啦,皇后在干什么”

程为一道“近来都在昭阳殿里。”

“我知道她在昭阳殿,我问的是她都做了些什么。”

程为一道“关怀新进的宫人。”

巫蛊一案,凌贤妃被关进了掖庭秘狱里,投毒一案,杜皇后置身事外。徐国夫人用自己的死暂时保住了女儿的后位,杜皇后依旧是皇后,一直想踩下她自己上位的凌贤妃没了,太子生母死了,杜皇后依旧是全天下最贵重的女人。

宫人全部被处死也没关系,自有新的进来,再重笼络就好。反正现在后宫里都是些不成气候的小美人、小才人之类,凌贤妃推荐了不少人给桓琚,桓琚对她们的宠爱却比较有限,现在谁也跳不出来。

杜皇后在宫中的声望其实不错,她从不主动出手欺凌谁,双方相争,她都能主持公道。唯一的缺点就是“软弱”,听徐国夫人的。徐国夫人也有一样好处,她盛气凌人不假,却有着“世家的气度”,给宫里普遍的提高待遇一类的事情她还是肯做的。这些好处也被记在杜皇后的名下。

可以想见,如果杜皇后与桓琚琴瑟和鸣,两人育有一个还算合格的嫡子,那么整个后宫将是一个和谐的乐园。

通过宫人,杜皇后已经知道了徐国夫人吞金自杀,伏案痛哭一场,问及徐国夫人的身后事,得知以庶人礼安葬,又是一场痛哭。

宫女、宦官一齐安慰她,杜皇后擦擦眼泪,低声道“罢了,此时不宜再生事。我不哭了,你们都别担心。”复又低声问及宫人各人的名字、籍贯、年龄等等。

继而问“圣人如何”

宫人答道“圣人一直在两仪殿,奴婢们不知。”

“太子如何”

“德妃殡后,一直在东宫,奴婢们也不知。”

杜皇后又问凌贤妃的下场。

宫人小声说“废为庶人,现关在掖庭秘狱里,二王的上书圣人看也没有看就烧了,两位公主也被关了起来。凌庶人的父母兄弟都处死了,家人也流放了。”

杜皇后重复了一句“掖庭秘狱啊,你们有能通消息的人吗”

“没、没有。”

“唉,都是可怜人,”杜皇后摩挲着手上的一个戒指,轻声说,“一个母亲,不知道儿女的现状,不知道有多么的担心呢。一个女儿,不能知道父母的噩耗,不能为父母守孝,是多大的不孝呀。你们去掖庭的时候顺便走一趟吧,告诉她,她的儿女现在还活着,让她为她的父母尽尽心吧。”又给他们金帛,使他们在掖庭里出入方便。

宫人们原本有一样担心如果皇后接着倒霉,自己再被顺手赐死怎么办一见杜皇后如此温柔,连对凌贤妃尚且如此,对别人更不在话下了。

一齐应道“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