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长命女 > 第98章 竟有此事

长命女 第98章 竟有此事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16: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竟有这样的事情

梁玉的心里是诧异的, 面上却不动声色, 将美娘移到榻上,双手扶着美娘的肩注视她的双眼, 道:“你缓下来, 慢慢讲。”

这件事情很急, 越急就越不能慌。梁玉对美娘还是将信将疑, 这几天美娘的一举一动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小姑娘心眼儿忒多。但凡美娘说的有五分真, 这就是一件大事, 且必须要让官府知道, 以楣县的现状来看,县令是压不住这件事的。

得先弄明白了。

美娘从梁玉脸上看不出端倪, 只能讲了实话:“现在这个土司, 并不是我们族人, 是与我家攀了亲戚的, 听说,外面管这个叫联宗。”1

梁玉从匣子里取出一块糖来递给她:“先吃了它。”梁玉的经验, 嘴里有点儿东西的时候心情会没那么糟糕。

美娘噙着糖, 似乎是平静了一点,慢慢地想起来需要从头开始讲起, 咽了糖, 才说:“他是假的, 我们家早便离开这里了。本来住得好好的, 可我阿爹阿娘死了, 叔叔说, 家是他的了。”

梁玉安静地听,关键处问一句:“你没有兄弟”

她听袁樵讲过楣州的情况,楣州原本是羁縻州,世袭的首领就是杨家。约摸个四、五十年前,算来是美娘祖父一辈,杨家发生了一场内乱,给了朝廷将这片势力收服的机会。朝廷出动了大军,帮助美娘的祖父平息了这场内乱,之后自然是不肯再扶起一个土皇帝来的。美娘的祖父识时务者为俊杰,趁势“归化”,族人也泰半被编入了户籍,由朝廷派官员来管辖。

据袁樵讲,杨家并没有留在楣州而是到邻州居住了。一则这里是杨家的旧势力范围,朝廷不愿意杨家继续在这里扎根恢复元气,二则当时楣州遭受了很大的破坏,生活不大方便,三则邻州比楣州的条件要更好一些,也适合享受惯了的人居住。

朝廷本想将杨家迁入京中居住,因美娘的曾祖母病重,此事便暂时搁置了。舂米大婶当说的“朱公”就是当时陆续派到这里安抚地方的官员中的一位,朱公治理本地,美娘的祖父也帮过一些忙。因杨氏温顺,楣州危害不大,朝廷渐渐不提此事。

杨家不在楣州居住了,地方官员也不需要去拜会他,袁樵只是在讲解地方沿革的时候给梁玉提了一下。

本以为杨家从此安心居住,数代之后也就化入众人。岂料又出了这样的事情

美娘点点头:“嗯,阿爹阿娘只得我一个孩子。”说完,脸上现出愤愤的神色来。放到以前的他们的习俗里,哪怕她有亲兄弟,如果兄弟不如她,她也能

但是现在,祖父已经死了,祖父留下来的一切都是叔叔的。

“是你叔叔将你出卖的”

“出卖差不多吧,”美娘咬咬唇,“这里的这个土司与我叔叔认了兄弟,又要为他的儿子娶我。”

梁玉气笑了:“什么鬼”

“他本不是我们的族人,是与你们一样的山下人,想在这山里扎下根来岂有那么容易的”

梁玉明白了,联姻么。一旦与争权夺势挂上了钩,什么规矩都能扔到一边去了。儿子娶“侄女”又算什么呢还有舅舅娶亲外甥女的呢。梁玉问道:“这个假货,是个什么样的货色”

美娘恨恨地道:“不是好人可是也有点狠劲。”

据美娘所言,这位“土司”不但狠,而且颇有心机。

梁玉问道:“这个假货,他有多少人又有多大的势力”

美娘皱起了弯眉,艰难地摇摇头,微带一点惶然地道:“不知道。”

梁玉又问了美娘一些细节,心里有了点数。对美娘道:“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美娘一口咬定:“没有一个字是假的。”

“对谁都敢这么讲吗”

美娘精神一振:“我敢”

“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你先不要做声,也不要再出去了。剩下的事情,我来安排。”

美娘别无他法,只能带着心事答应了。梁玉唤来桂枝:“你陪着美娘,咱们家也不要让外人进来。”桂枝道:“三娘放心,咱家从来不许乱人进的。”

让桂枝陪着美娘回房,梁玉先把王吉利找来,让他加紧宅子里的防护。王吉利道:“三娘放心,小人一定将这宅子围成铁桶,滴水不漏。”

梁玉这才把吕娘子请过来,与她商议此事。

吕娘子才将马厩等有了一个规划,正筹划年后改建,打听本地雨季、问明工价,确定何时适宜开工。见到梁玉问道:“怎么三娘又坐不住了”

梁玉道:“不是又坐不住了,是上回起来到现在还不能坐下。有一件事,要快我可把美娘带在马前游了一趟街,还让她在街上乱跑了三天呢多少人将她看在眼睛里,一旦有消息传出去,这事可不小我虽有二十骑士,恐怕对付一个假土司是很不够的。衙门那里那点人手也指望不上”

“等等”吕娘子打断了她的话,“假土司”

吕娘子这几天常听舂米大婶说“土司”,并没有往心里去。楣州早就没有朝廷承认的土司了。但是,一般人的习惯,又有些变通。譬如讲萧司空,即便他死了,如果他的儿孙不如他争气,全家就他名头响,外人提起来也会讲“司空家”如何如何。吕娘子默认舂米大婶说的“土司”也是这么个情况。

杨家做了多少代的土司,虽有内乱,子孙繁衍得也不少,朝廷要迁要征,也是嫡系,散落在楣州的旁枝,应该是征不完的。哪个都是“土司”家,没毛病。

梁玉将美娘讲的复述了一遍给吕娘子,末了道:“美娘也不知道这个假货有多大的势力,然而能做毕喜的靠山,势力应该不小才是。我最怕的是,他手里有兵”想想看,袁樵搞掉杜家用的是查出隐瞒的青壮,这一片山陵,沟壑纵横,里面能隐藏多少人呢杜家那都是种田的,楣州这里攀山越岭,可比寻常农夫要精悍得多

吕娘子道:“眼下有几件事,第一,美娘年纪小,她未必说谎,可她知道的也未必全是实情,要核实;其二,不可先与何刺史、王司马讲,并不知道本地官员、士绅与这土司勾结与否、关系有多深;其三,好些人知道美娘在这里,至少要做个样子来,已将她送走了”

梁玉道:“这个好办,我明天就去驿站,大张旗鼓送她走,半路再让她悄悄潜回。”如果安全的话,送美娘上京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谁也不知道路上有没有埋伏,如果美娘在半路上被劫杀了,那就是白送一条命了,还是偷养在自己家里比较安全。

吕娘子道:“我这便去县衙。”

梁玉道:“带上礼物,我一个流人,给官员送礼不是很常见的吗何刺史、王司马那里也不要空了,都派人去送些礼物。你亲自去县衙,从他那里商量一个主意出来,问他看何、王二人是否可靠。我的意思,我摆一场酒,连同刺史、司马一道请了。他们一起来,如果可靠,就与他们共谋,毕竟他们才是掌管楣州的人,最好不要越级办事。如果不可靠,也要先先稳住,不能打草惊蛇。”

“好。”

梁玉派三个骑士分往三府送帖,只县衙那里多一个吕娘子袁樵是有母亲、祖母在的,派人致意并不突兀。往袁府是商量事情,往何、王两处只是先赠礼物。一旦袁樵那里有了反馈,梁玉再确定这场酒要怎么摆。

何、王两处都回了帖子道谢,吕娘子回来的最晚,带回了袁樵的话何刺史与王司马对朝廷的忠心看得出是可以信任的,只是他们一个病歪歪、一个哭唧唧,想要他们顶用,恐怕不太容易。他审毕喜的时候已经留意了这个“杨土司”,获悉的情况与美娘所言相差无几,美娘的话是可以相信的。袁樵还知道了“杨土司”的规模约摸能有个四、五千户,是一股不小的势力顶得上差一点的县半个县的户口了。能有这么多的人是因为楣州连年治理不利,朝廷管得松了,私人的势力就膨胀。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袁樵才到楣州就已经往京城上表,同时让押送的官员日夜兼程往回赶。他已经请求朝廷整顿楣州及附近的防务,以备不测。审完毕喜,袁樵核实了情况又向京城再发了一封急报。只要他们稳住了这一段时间,等朝廷有了反应,大军一到就万无一失了。

时间一切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时间的问题。如果朝廷反应快,一切都能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反应迟钝而他们惊动了“杨土司”,就怕对方来个鱼死网破。

时间要抢时间

酒当然要摆,还要大张旗鼓的摆,但是不建议将所有的事情都对何、王二人讲。不是不信任他们,而是不信任他们身边的人,谁知道假土司在楣州渗透得有多么厉害呢

袁樵还给了梁玉一个主意,先假装把美娘送走,再摆酒。这样即便何、王二人身边有人泄漏消息,也只能泄漏一个“美娘”已经被送走的消息。再制造一个“失踪”,或可暂时稳住假土司。

袁樵与梁玉都明白,最好的安抚是把美娘交给她叔叔,这样肯定就能够放松“杨土司”的警惕。但是两人都没有提这件事。

梁玉问吕娘子:“那他有没有说,这个杨土司究竟有没有谋反的意思”

吕娘子道:“毕喜也没大看得出来,然而只有四、五千户,能谋什么反又不是在京城有四、五千精兵。”

“就算四千户,一户抽两丁,八千兵,”梁玉的脸色很不好看,“要是交给我,就先拿一座小城,开了府库取兵甲,再发一城之兵。一面农耕,一面征战”

“停停停”吕娘子连连摆手,“咱们是要平乱,不是作乱,你说这个做什么”

“我就说说罢了,要做最坏的打算嘛。现在还是稳住他我现在就安排,这样,让王吉利准备酒宴,我去见美娘”

美娘正在房里不安地踱步,榻上堆了各色的绸缎衣料,桂枝道:“小娘子看,这个怎么样要过年啦,得裁新衣裳的。”

美娘勉强笑笑:“我如今有家不能归”

“那就更得叫自己过得好。”梁玉推开了门。

美娘略带紧张地问:“您与人对了消息了吗信我了吗”她有她紧张的道理,她父母、祖父母都过世了,当家的是叔叔。如果是五十年前,她能扯起队伍跟她叔叔对着干,但是依照山下的“规矩”,她叔把她卖了都没人管。何况给她找个看起来还挺有势力的“婆家”呢照山下的说法,给孤女找归宿,这是一个对侄女好得不能再好的叔叔了。

她叔叔想自己做个官儿,在楣州又有一股自己扶植起来的势力,这样才能稳固。侄女在婆家肯定不会受气,自己也得了这一股势力。她表示了反对,然而她叔叔认为她年纪小不懂事,让她准备嫁人就好。可她叔叔这条路,能走得通吗朝廷会允许吗她不想陪葬。所以她逃了出来,不能去外面,去了外面抓回来还是得送给她叔叔,她打算回楣县,与父亲、舅舅的旧人联系上再想办法,不料到了就楣县却遇到了张阿虎,后面的事情就脱离了她的控制。

“就知道你心眼儿不少,很好,你这里出不了纰漏了,那接下来我说的话你要听仔细了。”

美娘认真地说:“您请讲。”

“现在太晚了,明天一大清早,我就带你去驿站,说是送你去京城避仇家。”

“可是我没有仇家,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告的状。”

“又不是真的上京,你连日来东游西晃,被人告诉了你叔叔,他来要你。你要怎么办回去吗你这样,从驿站拿到马,出去,走五里,我的车在那里等着你,你上我的车与我同归。对外就说是你走了。算了,还是说为你送行,你要回家找叔叔去了你要与我讲实话,你家的旧人,在这里还有吗你有联系过他们吗透露过什么吗他们是听你的还是听你叔叔的”

美娘想了想,道:“那我阿爹的人不能用了,我舅舅家还有人。放心,他们不在这宅子里,我不会透露消息的。”

梁玉道:“他们能打听得到那个假货的消息吗”

“会互通一点消息的。”

“我要这条线。”梁玉毫不迟疑地开口。

美娘道:“他们不大会信您。”

“那你就把这条线给我握好了。”

“是。”

梁玉道:“行了,收拾一下,明儿咱们打猎去。快过年了,不得打点好东西吃吗”

美娘想问为什么是打猎不是送她出城,张张口即想明白了打猎只是借口。

次日一早,梁玉装束停当,看美娘穿着一身标志性的蓝衣,笑道:“不错,就是这样,就是要人认出你来。来,一起用饭,吃饱了才好赶路嘛。”

两人用过饭,梁玉带着二十骑、侍女、健仆各乘马出城。骑士们一模一样的装束、侍女们一色的巾帼髻配鲜红的斗篷、连健仆们的青色皮袍都是一样的样式,如此整齐的打扮看起来充满了气派。一行人鲜衣怒马,雕弓利箭,一望便知是做什么去的。

时近年关,天空又阴暗了起来,本地潮湿,越发阴冷入骨。梁玉却不怕冷,精神极好地挥鞭前指:“走”

王吉利夫妇留下来看家,王吉利做足了忠仆的模样,催马夫驾车跟在她的马后一路追过大街,眼看要到城门口,苦口婆心地劝说:“三娘,三娘,天气不好,不如等天晴”

梁玉道:“就要在这个时候出去天晴了还有什么意思”

王吉利道:“一旦下雪,您岂不是要冒雪回来了吗着凉了怎么办好歹带辆车,带个手炉脚炉。”

梁玉骂道:“啰嗦有打猎带那玩艺儿的吗”说完,也不理他,打马就走

王吉利跳下了车,对车夫道:“快,跟上去”他自己踮起了脚尖,目送马车追不靠谱的主人家。

一出戏演完,梁玉等人一行赶到了数里外的驿站,驿丞还记得这位“贵人”慌忙来迎接:“贵人,您老这是要回京了吗恭喜,恭喜”心里非常纳闷,这两天也不曾见有京城来使赦她还京,总不能是私自逃回京城的吧

梁玉一偏头:“怎么,看不出来这是做什么的吗”

驿丞一看放了心,又劝道:“要下雨了,贵人有所不知,这里下雪不比北方,听说北方下雪就是雪,这里雪里夹着雨哩,又湿又冷地上还滑,不好走。不如早些回去烤火,等天晴了再出来。”

梁玉道:“下雪好呀,下雪没人跟着。呐,取匹马来。美娘,我就送你到这里了。”

驿丞装聋作哑,直到梁玉对他说:“给美娘准备马匹。”驿丞才堆起苦笑来:“贵人,无有文书、令符,驿马怎么能擅动呢上头追究下来,小人委实担待不起。”

梁玉看起来要生气,又忍住了,放平了声音说:“那我出钱。”

“那也不行呀,万一这时候再来了要换马的官人,小人这里没有马供给他,岂不是要坏事”

梁玉挑起眉来:“当你养死了马,赔钱,钱我出。”

驿丞不敢再反驳,应下了。梁玉对阿蛮道:“给他钱。”阿蛮额外再给了驿丞一串钱,笑道:“有劳。”驿丞的心灵得到了安慰:“不敢,不敢。谢贵人赏。”两只耳朵却支楞了起来,听到了梁玉去美娘的吩咐:“你多带些钱,路上遇到驿站,跟他们换马,这些钱尽够了。回家之后跟你叔叔好好认个错,自己跑了出来,多遭罪呀”

下面再说什么,驿丞可就听不清楚了。

美娘骑马先走,梁玉目送她离开,自己也不留在驿站,而是说:“走,咱们猎一场去”下雪最好了,一下雪,什么痕迹就都掩了,她得趁雪下下来之前把美娘给调包了,雪下来,谁能知道她又把美娘带回去了呢

一行人行如疾风,美娘正在二里外等着他们。车一到,梁玉便说:“上车,衣裳在里面,阿蛮,帮她。”阿蛮与美娘上了车,于车内给美娘换上了梁宅侍女一样的衣服,阿蛮给美娘梳了一样的发式,再披上一件同样的斗篷,扶上一匹马,一个同样制式的小侍女就诞生了。

美娘换下来的衣饰被阿蛮抱着,驿站的马则交由一名骑士牵着,一行人真个去打了一场猎。

收获不多也不少,获得了三、五只野鸡,数只野兔,血淋淋的挂到马上也很像一回事。鲜血的味道引来了两只饿狼。梁玉笑了:“把那身衣裳扔给它去撕喷上血,扔远些”

伪造完了现场,才从容将狼猎杀。王大郎驱马上前道:“三娘,狼不独行,别让这畜牲招来一群。还是早些回去为好。”

此时,真如驿丞所言,雪夹着雨落了下来。地上并不积雪。

梁玉道:“那好,回去阿蛮”阿蛮又将一截垫子给美娘垫上,使她坐在马上显得高了一些,不像是个十岁的小姑娘的高度了。

一行人回城的时候不过中午,正是一日里最热闹的时候,虽是下雪,因近年关,许多人在准备过年,街上人也不算少,此时地上终于开始积出一层薄薄的白色来,又很快被人的鞋子踩成了黑色。

新县令为您左右,县城增加了不少活力,人们闲聊着新闻,其中一条就是梁玉出城打猎。恰巧看到她的人将手一指:“不骗你,那不,回来了。哎,那马真俊哎车也好看”梁玉的车夫今日却大失水准,跟着疾驰的马队入城的时候跑得太急,竟失了平衡,车厢剐着城门洞的砖墙进的城,将车厢撞坏了。

马队停了下来,梁玉回头问道:“怎么回事拿去修吧修完回来”说完不再理会,径自带人回府。

一场打猎送别的戏就算演完了。

美娘回到梁宅,被阿蛮等人挟裹而入。各人在内宅除了斗篷,阿蛮笑道:“三娘吩咐,小娘子今后就与她同吃同住。”梁玉是一家之主,她的供奉是最丰富的,她的卧房也是最安全的。

美娘松了一口气,低声道:“我明白了。”可是,要等多久呢

有消息传到京城怕是得快过年了吧朝廷再派员核实,再调兵,来回恐怕得两个月。梁玉也在算着日期,押送官回京必然不会象紧急军情那么急。

不知道美娘舅家是否可靠能否控制得住局面唔,恐怕不行,如果行,断不至于叫一个假货充大辈儿。拖吧过几天他们就会知道,美娘死在路上了。反正我们把人救出来,给了马匹盘缠了,凡解救出来想要回家的人,都是这么对待的。

梁玉将事情又在心里的过了一遍,认为再也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了,心道,只要撑两个月,大军一到,就把这个“土司”拿下来,五千户一归入户籍,好大一笔入账这样小先生的功劳也就有了,回京也就容易了。

她从来不担心自己回京的问题,她外甥在皇帝跟前戳着,别人也不能就不管她了。袁樵就不一样了,朝廷又不是他家开的,不能他想当御史就当御史,想当县令就当县令,一转脸,县令不干了,又回京了皇帝亲儿子都没那么干的。袁樵已经心想事成两次了,这一次怕是悬了。

想升官回京,他得有能拿得出手的政绩才行否则就他俩这“私订终身”,就够两人喝一壶罚酒的追流放犯追到当地去做官,要人人都这么干,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要是五千户还不够,就得叫这里“仓廪实而知礼节”了。开春了得好好琢磨怎么种地,不能总疯跑,打明天起,要去打听他们都怎么干活的。梁玉捻着耳朵,慢慢地想事情。王大娘子跑了进来:“三娘,我家那口子叫我进来说,有个什么土司的,给您递话来了。”

梁玉慢慢放下了手:“谁”

“就是他们常说的那个杨土司,他要求见您。”

“人已经到了”

“不是,是先送了礼物来了,人明天到。”

梁玉道:“东西收下,人打发走,就说我知道了。刺史、司马两个的请柬送去了吗”

“都送到了。”

“他们怎么说”

“都说一定来。”

梁玉笑道:“那就好。”她还担心何刺史养病不来呢。

这日晚间,约定的时间里,梁玉请何刺史、王司马、袁樵到自己家里来“观书”。对外宣称,自己从京城带了些书籍来,请几位点评。

听到“观书”的人,回忆起她一言不合就横扫毕喜、张阿虎的样子,怎么也不能将她和“书”联系在一起。不过何刺史与王司马却都欣然前往。

袁樵到得最早,两人装模作样行了礼,梁玉先安排他与美娘在自己的内书房里见了一面。往书房去的路上,梁玉悄悄捏了捏袁樵的手,心满意足地笑了。袁樵纵容地放软了手劲,随她去玩。

到了书房,两人又是一副正经模样了。袁樵客气地对美娘道:“前番不如小娘子来历,让小娘子受苦了。小娘子的事情,我已具表急递入京,小娘子稍安毋躁,三叔会照顾好你的。”并不因她年纪小而疏忽了礼貌。

美娘毕竟年纪小,愁道:“接下来

怎么办呢”朝廷把杨家摁了,把她叔叔罚了,她怎么办

袁樵道:“我已有主意,不过还须斟酌,请勿担忧。”

袁樵这些日子办的事还算公正,看起来也颇有智谋,美娘焦虑略解,低声道谢。梁玉道:“他们快来了,阿蛮,你跟美娘回去。美娘,先忍几天。”

梁、袁二人相携而出,与何、王二人会面,先上酒食,再观书。何刺史感慨道:“久居偏远,常食腥膻,真是怀念这些饮食呀。”

梁玉笑道:“那就常来嘛。”

酒过三巡,梁玉请他们去“观书”。

到了外书房,梁玉将书取来,几人看了一回。梁玉这才将美娘的事情讲了。何刺史惊道:“常听说杨土司,竟不是原来的杨家么”王司马则惊讶:“他的势力这般大了”又问美娘哪里去了。

袁樵道:“她有家人,给盘缠打发回家了。”梁玉道:“她又不是犯人,在街上来逛来着。总不能将她给扣下。”

何刺史连说:“可惜可惜司马,我等须具表朝廷呀”

袁樵道:“下官遇到盗匪,曾修书回京,提及此人。”梁玉也说:“我也写信回去了。”

何、王二人道:“官道有匪之事我也报了,然则此贼如此势大,还须再提醒朝廷”一面着急,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两人遇到劫匪已经够头疼的了,再来个“五千户的假土司”,官职怕不要再贬上一贬二人事到临头才发现自己手头的力量不足以“剿灭”这股势力,失去了立功的机会,都很捉急。

袁樵道:“二位莫慌,此事若处理得宜,也不见是坏事。正所谓福祸同相依。”

二人都镇定了下来:“不错”

梁玉忽然说:“那位土司方才递了帖子,明天想要登门。”

何、王、袁异口同声地问:“什么”

“我打算见一见,看他是个什么意思。三位不曾见过他么”

何、王俱是苦笑,他二人一个有心无力病着,另一个没精打采,“杨土司”关起门来做土司,其实未曾得到朝廷的承认,再有田地也不过是个“地头蛇”、“土财主”,“杨土司”还不大读书,拜帖写得也不入他们的法眼,他们这样的官职,不给这个面子是很正常的。现在知道这头蛇有点大,二人后悔也晚了。

梁玉道:“那我就见一见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