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三国之凤舞九天 > 第三千一百四十一章 以退为进

定边军的弩弓威力巨大,八十步之内,不输骑军的骑弓。

这不是杜袭的判断,而是实验得出的结果,兖州之战中,他有幸得到过一把完好的。陷阵士卒,没来及损毁,已经战死。

天下诸侯都知道,定边军的军械是最好的,比如西凉铁骑若能得到对方的兵器骑弓和战甲,会毫不犹豫的立刻换上。

数年掌握之后,战力能提升一成左右,这是徐荣将军的判断。

步卒就更是如此,不说兵刃弓弩战甲兵器,就是绑腿,水壶,一起随身携带,他们都会视为珍宝,换了用,绝对不吃亏。

但可以换上,想要仿造,就是千难万难了。兵器战甲做工精良,难在材质,唯有并州幽州的军械所,可以用上六锻钢。

仿造,技术上难度不大,关键材料用不起。就算能锻造出六锻钢,想要装备全军?诸侯们做不到,装备一军都比较困难。

至于骑弓步弓弩弓?那是真的仿造不出来,所有诸侯都试过,就算拿着样品,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不出完美的复制品。

就拿与弩弓配套的弩箭距离,尖端锋锐之处,小于一分的三棱倒钩,便是锻造最强的兖州,也没有工匠可以打造出来。

小小的一把弩弓,加上弩箭,在杜袭眼中,有着无数精巧的细节。甚至装上弩箭将之击发,他都足足研究了数个时辰。

威力吗?八十步之内,可以射穿三层厚牛皮。这个距离,曹

军九成的战甲都防御不了,包括步卒装备的一些圆盾,木盾。

耍赖,作弊?当你看过定边骑军步军的种种装备之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这种情绪。原本战力就极为坚强,还有这般装备?

但没办法,人家造的出来,造的起,自己则恰恰相反。而想要大规模获取,更不可能,定边会在战死之前,将之损毁。

比如轰天炮和千里镜,几乎没有在对战之中,被敌军获取过。

清楚敌军弩弓的威力,杜袭相信自己在前列布置的盾牌,可以防住。他更在意的,是敌军因此而带来的先机,施加反击。

只不过这一次,敌将的反应,稍稍出乎他的预料。前排的盾牌手们举盾防御,但想像之中的震动并未从盾牌上传来。

锋锐的弩箭带着呼啸从盾牌上延飞掠而过,下一刻,后方就传来了士卒的闷哼之声。敌军一开始的目标就非前阵,而是后排。

弩箭在空中飞行的轨迹,走出一条弧线,就是曹军盾牌的上沿。通过之后,更有一个加速下降的过程,威力更增。

相比骑弓和穿云弓,弩箭的速度算不上最快,但由于前方同袍盾牌的遮挡,后排曹军士卒视线不清,哪怕迅速蹲下,也躲不掉。

不需要瞄准敌军的要害射击,锋锐的弩箭不论射到敌军身体的哪一个部位,前端的倒勾就能深深咬住血肉,让其战力大减。

寻常的三棱箭头,已经足以让中箭之人在行

动之时,疼痛大增。倒钩尖刺的设计,无疑让这种痛苦加倍,更难以行动。

且在战后,拔除箭头,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稍有不慎,就是血流如注!冀州战场上,便曾有父亲,以命求敌军施救的。

有先进的军械,更得有过硬的本领。眼前这种从盾牌上沿而过的射术,杜袭和曹军都知道有多难,且之后的极速下降?

亦与敌军的射术有关,做到这一步,先登军才能避开前阵的盾牌,杀伤后续的敌军。看见这一幕,杜袭号令士卒退的更快了。

转身后退,不再是背向后退,因为后阵的士卒中箭之后,前方士卒看不清背后的详细,难以避免被绊倒,敌军若是在……

阵型的瑕疵一旦出现,敌军会狠狠的冲上来,咬自己一口。在杜袭经历的战斗之中,对手把握时机的能力,从未出错。

很显然,对手的确是在憋着坏阴自己,但回回都有巧妙不同。此刻,杜袭唯有率军飞退,否则,先登军一旦冲上来?

至于伤亡?那是将领判断失误必须付出的代价,无法避免。当局势定下之时,你必须选择损失最小的方案,且更要快。

杜袭的应对,不可谓不对,但出乎他预料的是,先登军似乎没有任何出击的打算。他们还在原地,保持姿势,看着曹军。

距离百步,自然看不清对方士卒面上的表情。但一方步步逼近,一方不为所动,直到最后一刻发动,攻守

立刻倒转。

他们没有发动追击,似乎是故意放过了那个战机,也是对曹军的一种讽刺。没有言语,没有动作,却人人感受的到。

拉开两百步的距离,见敌军还没追上来,杜袭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无力,他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了。

眼前敌军不反攻,甚至放过战机,目标当然只有一个。要保存实力以利之后的战局,也就是说,他们没把自己当做对手。

心知肚明,却无能为力。当先登军摆出阵型,不想进攻之际,防守也在同时变得无懈可击,根本不是一军力量可以撼动的。

“兄弟们打得好,就这么打,敌军要是多来几次,我们也不嫌少。除非敌将想在大军到来之前送,否则我军绝不主动出击。”

司马的声音在先登阵势之中响起,很显然,他控制了音量。之前士卒射击之时亦没有呼喝,两侧树林中,还有同袍休息了。

半个对时,是恢复体力的最佳时机,司马之所以只守不攻,也是要尽力保证同袍的休息质量。二军的任务,始终不是眼前。

攻如雷霆,守如泰山,一直存在于步兵操典之中。相对而言,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攻势之中,定边军有着太多的战例。

守!则需要更多的耐性和更多的练习,眼下,二军就是将自己在训练场的效果,转化到战场上,静静等候敌军来攻。

面对这样的先登军,杜袭的判断一

点儿也没有错,兵力不足的他,拿对方根本没有办法。强行冲上去,只会将麾下白白送掉。

思前想后,他也只能等了,等着主公和将军前来的那一刻。等待的同时,他心中亦有急切,大军来的越晚,敌军准备就越充足。

那么,此时胡风黄忠所部,对曹操军的阻击战况,又是如何呢?

不得不说,曹孟德全心投入指挥之时,发挥的颇为完美。在叶毅和张海龙相继来到的关头,联军还是维持了稳定的阵容。

被敌军骚扰,攻势受挫,曹操料到了,他忍着一口气没有强求。当那声响彻天地的“晋阳叶毅在此”传来,他知道必须如此。

定边军的士卒,曹操再了解不过了,哪怕他们战到力竭,连抬一根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只要叶欢一声大喝,便可再战。

道理上很难解释,实际上却屡屡发生。同样的事情,曹操自己做不到,叶欢在士卒心中的那种地位,无人可比。

现在,他可不会纠结叶欢没有亲自前来广陵,与他争锋了。在察觉到敌军的安排之后,反而只会幸运,倘若叶悦之当真在此?

后撤,要放弃之前不断攻击,付出代价取得的形势,尤其是面对胡风这般悍将。先手一丢,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数倍的努力。

但也不得不退,退的慢一点都不行。晋阳叶三个字,能给战场上所有的定边军士卒注入力量,那种锋芒,绝不能正面相抗。

且叶

毅之后还有张海龙,当张、臧、洪这三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敌军骑军的战力也将有一段时间的暴涨。

避敌锋芒,兵法常道,运用之妙,则存乎一心。在敌军声势大涨之时,曹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避让,曹军阵型,整体后撤。

看着前线士卒齐齐后撤,曹操的面孔有些发红,并非急切,此一退之间,各部士卒的配合与他想像之中,别无二至。

退,并不难,难在整体的协调,尤其是在久战之后,且面对眼前强敌。曹操的时机拿捏精准,曹军精锐也跟上了脚步。

便是这一退之间,令得胡风等将齐齐皱眉,敌军阵线整体的后退,并没有想像之中的瑕疵,曹操这一手,亦称得上收放自如。

骑军突至,敌军后退,难免留下一些瑕疵,落在张海龙等人眼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可这点便宜,并不够。

夏侯惇、吕布、许褚,三员大将,三支劲旅是紧随其后前来的。留给定边军的时间并不多,曹操的后退,当也是看到了这一点。

一旦敌军心中稍有贪意,嵌入过深,那么在后续到来之后,敌军退而复进,两面夹击,现在付出的代价,曹操有把握收回来。

可以说之前的一刻,他的精神无比集中,思路亦极为清晰。有点类似于许褚在魏郡顿悟的状态,一个是武道,一个是指挥。

哪怕叶欢郭嘉在此,看见眼前一幕,怕也要为曹操的冷静

叫上一声好。面对敌军的突袭,联军真正做到了以退为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