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三国之凤舞九天 > 第三千四百零八章 火光传讯

三国之凤舞九天 第三千四百零八章 火光传讯

作者:诸葛不要太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20:50:47 来源:就爱谈小说

汉末之时,对于战争的结论是,水上交锋,弓箭为先。那一场璀璨绚烂的赤壁大战,周都督就是如此,与丞相言及。

于是,才有了后来的“谢曹丞相箭”,草船借箭,千古留名。

草船借箭,是罗大大的一支妙笔,将孙权受箭安排在了诸葛亮身上,加以夸大,从艺术角度而言,毫无问题。

但水上交战,弓箭为先这句话,是真知灼见。今世有着定边军的出现,弓弩的作用吗,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不光是水战。

陆战之中,远程力量占据的比重,也在不断增长。广陵之战,曹军最忌惮定边军的,倒不是骑军,而是他们的弓弩及轰天炮。

远程一旦形成压制,能让你在战场上,赢得极大的优势和主动。轰天炮,超越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让他成了战略兵种。

在郝昭校尉的号令之下,轰天炮的攻击力度有所降低,与之同时到来的,是前线士卒伤亡的增大,但后者,不会有任何怨言。

器械队,是不会平白无故降低攻击力度的,一定有其必然性。没有轰天炮的掩护,陷阵军还不打仗了?岂不更被曹军说嘴?

军械的强大,也是战力的一部分,在狭窄山道的混战之中,什么军械最管用?那是非弩箭莫属,尤其是可以连发的“秋月”弩。

当年推广此弩之时,正是夜间,不但可以连发,且轻便易于携带,发射之时,更极为安静,叶欢有感当也明月,名为“秋月”!

后来装备步军,不断改进的步弓,也因对仗,被称为穿云弓。

考虑到步军作战的阵型,往往需要弓箭,前阵一般都有厚实的盾阵,除了轰天炮,寻常的弓箭想要破阵,却是极难。

因此,穿云弓的设计,是偏向抛射的,在空中划

出完美的弧线,借上那一阵冲力,打击敌军,设计的重点,就在与此。

与之相对,步卒标配的秋月弩,就更加在意直线打击能力了,一开始,是要求能在五十步之内,射穿三层厚牛皮!

和各大王牌军一样,器物阁也不乏努力进取的精神,一开始的五十步,到后来的六十步,八十步,乃至一百,不断增加。

射穿牛皮的数量,从三层,到四层,最后达到六层,不断进化。

这就够了吗?叶欢和麾下将领,都觉得够了。但器物阁的工匠们说不,我们还没有达到最佳的状态,于是,在分量上下功夫。

不降低射程和威力的情况下,减轻秋月弩本身的重量,在战役中,也有着绝大的作用。三年以来,秋月路减轻了了三斤十二两。

汉末的三斤十二两,换算到后世,就是一公斤多一点,听上去似乎不多,但在士卒全速负重行军的状态下,任何一点减轻都有利。

陷阵军普通士卒,战斗全重,十七斤十三两,这十七斤十三两之中,包括兵刃,铠甲,以及秋月弩,加上随身携带的弩箭。

弩箭装在特制的木匣之中,置放与士卒的腰间,内置十八支!加上弩弓之内,原本就在战时安装好的九支,总计二十七支。

原本,最佳的重量,按数据统计,应该是二十五支,但汉末之时,人们对九这个数字,有着莫名的崇拜,就变成了二十七。

之前的凝萃山防御战,短兵相接之时,陷阵士卒尽量在减少秋月弩的使用,不到关键时刻,他们总是会保留变化。

眼下地形狭窄,又需要破阵,在轰天炮的掩护之下,陷阵前冲的士卒,越来越接近敌军,甚至到了三十步,最多八十步。

这个距离,就是秋月弩的最佳威

力所在了,陷阵士卒之前积累的箭矢,在这一刻,集中爆发出来,青州营的感受,可想而知。

陷阵有远程,我们也有,但弓箭手发射,是需要一定姿势和动作的。秋月弩呢?简单到只需要扣动一下,且直线,瞄准容易。

三十步的距离,不需要有任何的准备,手感就能代替一切。哪怕在最佳状态之下,青州营弓手射出一箭,敌军要翻三倍。

如此一来,战局会呈现什么样的态势?简单一点说,在陷阵的不断冲击之下,曹军士卒很难再近距离探头,否则就被击杀。

战阵之上,最为郁闷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打不过,而是打不到!尤其是你在打不到敌军的情况下,敌军却能轻松打到你。

之前是轰天炮,现在则是秋月弩!论威力,后者当然不能与前者相比,可论精准度,后者又要远在前者之上,并无区别。

使用近战的“远程”利器秋月弩,陷阵军也有着详尽的战术,一部分压制躲在山道两侧的曹军,另一部,则是勇往直前。

算上眼前的曹军伍长,邱桐在此战之中,已经击杀了十六名敌军。在士卒眼中,以伍长的本事,早就有一头牛了,只不过……

他的精力,在破袭敌军的关键之处,并不在杀敌。且随时都要照应麾下的士卒,打到现在,邱桐的一伍,只有一人受伤。

拔除箭矢,进行简单的医疗之后,还并不过多影响他的战斗状态。老兵是宝,在此刻体现无疑,他总能找到,战局的关键。

秋月弩的使用,让陷阵军在前线不但压制敌军,将他们一步一步的逼迫出狭窄地带,但少了轰天炮的辅助,速度却有降低。

“嗯,如果不是郝伯道故意为之,敌军的轰天炮,也需要时间恢复,这个战

机,必须要抓住,撤军,速度不能慢。”

李通并不清楚眼下郝昭的战术,在他眼中,陷阵的攻势,比之之前是有所放缓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并非疲劳,而是掩护。

站在他的视角,定边军的“步炮协同”战术,几乎是所有步卒的克星。远程压制加上近战的威力,陷阵在此间,无懈可击。

但轰天炮就算远胜于霹雳车,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威力打下去。眼下,敌军或许就是在休整,这个时间,李通亦并不知有多长。

令他欣慰的是,樊稠的西凉铁骑并未远离,而是在青州营身后一里之处,摆出了阵势,并在路边,点燃了很多火堆。

那是为了照明之用,看西凉军的阵型,中路是留给青州军撤退的。所谓患难见真情,越是困难的情况下,此处就越为难得。

“嗯,樊稠将军不愧沙场宿将,面对陷阵,还能退而有致。目下战况,就算没有操练纯熟,我军也得与之,交替撤退了。”

步骑配合,不是定边军特有的战术,曹军在此,也有很深的理解。广陵之战,虎豹骑和飞獠雄骑在与定边的对抗中,表现突出。

敌军的优点,永远都是定边关注的重点,广陵之战的总结,在第三天之后的午间,就到了高顺手中,接着就是全军传阅。

作为一军的副统领,郝昭当然看过,当他在凝萃山见到西凉铁骑之时,就会对此有所准备。若要追击敌军,陷阵当然会有安排。

除了常规的战术之外,还有一点,在郝昭心中极为关键。甚至可以成为眼下战局的决胜之处,那便是,战毅所部的三百士卒。

三百士卒,在动辄数万人的战场上,渺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三百陷阵士卒,有什么样的威力,任何曹军将领都

不会轻视。

之前进攻之时,郝昭已经接到战毅的传讯,他们提前半个时辰,到达了苍狼山!三百士卒,一半投入到了破袭道路之中。

最高处,则是侦察队的所在,他们一直在盯着前方黑暗中的某一处位置,直到前一刻,那里终于闪过一丝火光。

士卒见状,揉了揉双眼,生怕是因为时间太长,产生幻觉。

火光有着短暂的熄灭,然后再度亮起,如此反复有三次之多,最后的一次,亮起便不再熄灭,侦察队终于可以确认。

那是山地飞龙同袍,传递的讯号,接下来,就是双方在山头之上,隔着数十里的互相沟通了,利用亮光的间隙,传递讯息。

看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摩斯电码?电报传讯?叶欢也是到了汉末之后,接触多了才清楚,这些,华夏战汉时就有了。

左慈给他查阅的遁甲天书,在人卷之中,就有所记载。端木磊濮阳落夫妇对此亦有所涉猎,南华郅臻,两大毒王都是高手。

但在此处,能称为顶尖存在的,还得是要平,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江湖切口与暗号。另一个,有点意外,便是齐由。

这亦让叶欢了解到,他那一行,传承到后世,也失去了不少。有此二人在,定边军的传讯的手法,更加精炼了。

火光传讯,类似于密码,相隔数十里,换了别的军队,很难做到,但定边军手中有百里镜和千里镜,便可化不可能为可能。

两名侦察队士卒,同时仔细观察对面传递的讯号,其中一人,负责转述,另外一人,只在前者有可能疏漏时,加以补充。

“校尉军令,全力阻击李通的后撤士卒,按目下战况计算,敌军当还有半个时辰,到达苍狼山……”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