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三国之凤舞九天 >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天公作美

三国之凤舞九天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天公作美

作者:诸葛不要太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7:13:08 来源:就爱谈小说

回到青图,叶欢除了照顾妥当礼数周全之外,便是带着二张走遍了县内的所有机构。让他们实实在在的看清自己治下的行政效率,他并不怕将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

对张昭张紘而言,在青图的每一天都是充实而新鲜的。他们看见了新城的从无到有,看见了护乌桓府麾下士卒助农助民,也看见了冠军侯治下官员不同别处的朝气。

对,就是一种朝气,与官员的岁数大小无关。这一切并非叶欢的刻意安排,以张昭的阅历从那些官员眼中就能看出,他们是切切实实的在执行冠军侯以及郡府下达的指令。

在强阴时,张昭见县令董保亲自下乡颇为惊讶,甚至觉得叶欢是不是有意如此可随冠军侯视察各处之后,他知道,那是一种上行下效,叶欢自己就喜欢亲力亲为。

有意如此张昭都有点鄙视自己当日的小人之心。到了司农处,叶欢与刘阳讨论各县地况农情如数家珍,到了工械所,所有的农具工具他一清二楚,想要欺瞒都不行。

“叶某知先生之才,必会委之以重任,亦能给先生擅专之权。子布若首肯,明日就是我护乌桓校尉府主事,不过如今各县都在大事生产,先生也要先了解详情。”

叶欢之言踏踏实实,没有过多的修饰与吹捧,更令张昭感受到属于冠军侯的诚意。

护乌桓校尉府主事,正六品,对白身的自己来说已经极重了,且是叶欢如今能给出的最高职位。张昭更清楚,他这个主事怕是要比雁门郡守王宇管理的地方都多。

“二位先生先在此安住,若有幸能得二位相助,待得天气转暖,叶某便派人去徐州将二位家眷好生接来,当然一切还以先生之意为主,内有所需,尽管说与叶让。”

无论是官职、收入、宅院,叶欢都给的极为丰厚,但这并不是张昭最喜之处。

“先生,只要为治政之事,民生所想,无事不可言。欢有所失,先生亦要立刻指正,欢信以先生之刚烈,定可为此。”

不仅是叶欢的表态,事实上他也一直是如此做的,对于刘阳,张俊甚至是伍元的意见冠军侯都会十分尊重。言行一致,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蒙君侯信重,千里以召,垂怜有加,昭与舍弟当为君侯尽力。”半个月后,张昭终于真心实意的说出了这句话,心中也准备着要在这北疆之地展露才华。

“吾居高位不足喜,受封爵亦不足喜,破异族更不足喜,唯得先生相助,大喜也”那一刻叶欢的欣然溢于言表,半月的相处是互相的,他对张昭的才干更为信任了。

次日,叶欢便正式用张昭张子布为护乌桓府主事兼雁门主簿,张紘张子纲为雁门郡长史,前者总揽十三县农政。为表信任,叶欢将自己的黑绶都放在了张昭那里。

经过一月的磨合,叶欢彻底放下了主政之责,尽数交给主事打理。空出来的时间他可不会闲着,著书立说,操练士卒,改进农具军械,兴修水利等等不一而足。

三个月之后,左慈与秦思离开雁门,往幽州高丽等地游历去了。临走前秦思为叶欢培养出六名星官,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作用将会更为明显。

唯一让大公子遗憾的是,秦思对他的好感度虽然到了满值,但学习特技并未触发。

再过三月,新城筑造完成,叶欢名之为同安。同安城方圆十五里,冠军侯迁四周百姓一万六千户入城,同时将坊市,工坊以及工器阁等所在尽数移到了城中。

有了完善的场所,边境贸易不断扩大,西域的种种物产通过匈奴源源不断的来到雁门。以至于同安城一年到头都热闹无比,某些场所更能欢歌燕舞至深夜方休。

又有两月,图拉格马场画地而成,以端木磊的好友,精于养马之道的要风为首。辅以各地饲马所之长材,再加乌桓匈奴两族极有经验的牧民,不要忘了还有西域高手。

图拉格马场,叶欢联合乌桓一众大头领以及匈奴右王图葛青,大部落首领金善等人搞了个股份制。众人根本听不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有好处,叶郎说话算话。

群策群力之下,政令军令统一。护乌桓校尉府下属十三县一派欣欣向荣,今年又逢老天作美,整个并州都获得了丰收,尤其雁门周边,比叶欢的预期还足足多了三成。

不到一年的时间,十三县却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似云中最穷人口最少的三县百姓已然能够勉强维持温饱。雁门各处一日两餐三餐的皆有,青图百姓更有余钱买上一件冬衣。

当日叶欢曾对张昭和郡府官员有言,老百姓是很容易满足的,你给他说一千句大道理不如一块锅饼来的实在。吃饱穿暖,有地可种,已然是他们最大的期盼了。

民生的提高直接带来的效应就是叶欢的威望水涨船高,以往冬天要冻死人,交完税赋要饿死人。现在并非没有,却大大减少了,张辽家乡的百姓一半都住上了砖房。

“冠军战无敌,七郎当家兴”,边疆流传的话语足以证明叶欢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叶郎的名头响亮无比,而在晋阳,百姓们则更喜欢用七郎这个显得亲切的称谓。

秋收过后,另一件轰动并州,不,甚至可说轰动大汉之事在晋阳发生。那便是并州书院的成立,“经神”郑玄,大儒叶公,仅此二人的名头就可令各地学子心向往之。

加上大公子得自后世的种种宣传手法,“为往圣继绝学”,“为国家育贤才”,“品学兼优者免除学费”。无一不在挑动着各地学子的心弦,晋阳周围的儒生更趋之若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冠军侯叶欢之手的对联就写在大门两旁,观者无不称赞护乌桓校尉的书法和才情,也唯有叶公才会嗤之以鼻。

“如此笔力,还能拿出公之于众除了寓意一无是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