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唐如意郎 > 第八百七十七章 双向收益

大唐如意郎 第八百七十七章 双向收益

作者:花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8:32:12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李渊登基之后整理好长安皇城的事情听到靠山王投靠幽州,他后悔了,认为放走靠山王是他做过的最错误的事情。

他都意思是想借用靠山王的手来削弱长安城内世家贵族的实力,结果真就这样发展的。

但是那么多的兵马投靠幽州未来对他们来说是在树立强大的敌人。

比起李渊,此时的李世民是最郁闷的,他的父亲称帝后让李建成做了太子常驻洛阳。

李渊将江陵分给了李元吉驻守。

原本想着他能有一城管理的,结果并没有如愿以偿。

李世民想着争取一下回到太原府,结过他的父亲却直接将他留在了长安让他帮忙管理长安城。

在李世民看来这绝对是没有将他放在眼里,都是做儿子的为什么他的哥哥弟弟都能够掌握实权,他却要像个打工者永远看不到上升的空间。

李渊都没有过多理会他,封赏秦王后再给了一座王府,巧的是分配到的产业就是隆庆坊。

原本的湖边小筑如今计划要盖一座王府,他的王府是要现盖的。

从这方面就能够看出是有多么不受待见了,这可能还是因为长孙无忌带着五万兵马回来的原因。

让李世民手上凑够了十五万兵马。

长孙家的损失李渊没有管,毕竟驻守蓬莱时出现的情况都是要让他们自行负责的。

不然长孙家支持的就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渊。

李世民现在的心态反而很好,他终于不用为将士们的粮食犯愁了。

工作的起来轻松了不少。

他是真的体会到了,自己经营城市那份辛苦真的不是谁都能够承受的,若是让他选择他依然会坚持发展自己的势力。

现在这种情况只能说全都要归于李德的行动破坏了他的计划,若是不到长安就没有可能会丢掉蓬莱。

他知道是自己错了,但是这个锅他绝对不背,只能将情况归结于带兵前来长安才导致失去了蓬莱。

以此来向他的父皇诉苦。

李渊虽然没有分配城池给他经营,但是让他管理长安的时候也给了很大的权利,或许这就是另一种补偿。

他的心态都是自我安慰,他的谋士们都知道,只是这种丢人的事情不好再提。

尤其是长孙无忌,这次长孙家损失巨大,已经引起了家族的不满,好在长孙无忌有手段,很快就压下了事情。

但是给李世民分配隆庆坊的产业之后,问题就又来了。

当时靠山王离开的时候是将这份产业留给那些被他抄没家产的家族的。

价值八十万贯的产业就是好几个家族翻身的底牌,结果就这样被李渊给赏赐给了李世民。

世家贵族的人自然不可能放弃,八十万贯的地皮只是一个预估价值,实际上真的投入使用后价值过百万贯都是有可能的。

于是这些人一起动用了他们的能量,朝廷的大臣们很多人站出来说话,让李渊感觉很没有面子,解决的办法就是将产业变成了价钱支付回去。追哟文学

原本是想着打压这些人的目的彻底的失败了,一切都是靠山王的原因,让李渊非常生气,但是又拿靠山王没有办法。

幽州势力他根本就影响不到。

李世民在这个事情上并没有出声,这也是在反应他心中的不满,沉默是他最好的选择。

只能说他隐藏的非常深。

李渊不仅因为人让他郁闷,当他得知长安皇宫府库内空空如也后更是烦的不能再烦了。

尤其是粮仓的库存储备的粮食已经见底了,已经得知靠山王的兵马吃的粮食都是听过捐赠的形式入库的让他甚至都开始烦躁。

长安粮食短缺,他现在居住在长安就只能从洛阳先调配粮食,由于旱灾的情况非常严重,粮食价格和店铺囤积情况让他还必须要全力去筹备粮食不然将会影响城市粮食供应。

让他能够筹备粮食的地方只能从南方购买,价格自然不便宜。

这就在各个反王们都有心想要效仿称帝的时候,粮食危机终于爆发。

粮食在收获的时候才知道旱灾让百姓们损失了多少,如今已经无法满足百姓生活,两家则他高了几成。

渐渐的吃不上粮食的百姓成了流民,他们的出路就是到处流浪,落草为寇。

尤其是西边一带,因为粮食收成惨淡很多必行都去往长安,他们就是想到长安去讨生活。

要说为什么不去幽州,流民们虽然饿得慌但他们知道那么长的路程,他们又没有粮食没等他们走到幽州很可能就死在路上。

所以能够长途赶路的都是家中有些条件的。

灾荒情况严重对土地多的人来说损失巨大,等于是一整年的收成都不够养活府中人的。

只能拿出积蓄出来购买高价的粮食,有很多地方连高价的粮食都没有那么充足。

导致这样有购买力的一部分人不得不赶往临近的州府讨生活。

他们的产业只能卖给世家大族,价格自然不会太高。

粮食一时之间成了百姓们最需要的东西。

李渊为此已经动用了太原府的能量临近幽州的好处就是他们种植的粮食都是用到了化肥的,即便损失很大从根本上的产量来说也比别的州府强一些。

南方势力成了香饽饽,因为他们没有遇到旱灾,粮食充足就是运输上有些费劲。

南方到西北方向可没有宽阔的好路,但是他们要将粮食运往幽州就不同了,至少走水路不但能够增加运输量,陆地运输的一段要比与运往别的州府方便太多,其经济价值要大很多。

如果没有与李渊的关系他们才不愿意费那么大的力气。

漕运的粮食倒是能够缓解长安粮食危机,但是他们无法预计这旱灾造成的结果会达到怎样的程度。

幽州有粮食为什么还要购买南方的粮食呢,一方面是为了在南方投入让南方更加稳定,另外储备粮食是重中之重。

不是说幽州满足就不购买外来的粮食,如今的幽州在发展粮食储备再多都是需要的。

尤其是有郑家的船运,属于双向收益。

若是南方的投资者不赚钱,他在南方的计划又怎么开展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