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史上最强侯爷 > 第780章 百年计划

史上最强侯爷 第780章 百年计划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1:41:26 来源:就爱谈小说

王奇回到宫中处理政务后,紧跟着,六部尚书就一起来了。

六部尚书,是朝中重臣。

按照大周朝的规矩,还要设立三省,不过王奇却省了这一步,暂时没有设立三省,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相权的存在。

王奇看着朱善长、诸葛丰、周子山等一众人,道“说说吧,都来做什么平日里,你们这六部尚书,都是各自忙碌。如今,都一窝蜂全来了,可是罕见啊”

朱善长是六部尚书之首,他主动道“陛下,臣等今日来,一是向陛下道贺。二,便是皇长子诞生,朝廷也该册立太子。正好皇后所出,是皇长子,也是嫡长子,册立为太子,那是顺天应人。我齐国刚刚建立,便有了太子,这是上苍庇佑。”

诸葛丰道“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一个个纷纷开口,全都持赞同意见。毕竟朝廷有太子,一切就顺利。等太子的年纪稍稍长大后,就可以给太子挑选太傅,以及东宫的学士,以便于教导太子。

这都是要安排的事情。

王奇颔首道“册立太子一事,由礼部拟旨,颁布天下。另外齐国建立,太子降生,可以大赦天下,赦免一批可以赦免的罪犯。”

“是”

众人齐齐应下。

一个个心中都松了一口气。

周子山这时候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要禀报。”

王奇道“何事”

周子山说道“臣要禀报的事情,是如今齐国建立,一统宇内,臣建议开科举。此前科举一事,臣就一直在筹备,各项事情都已经有了成熟想法。如今,正好可以开科举,遴选人才,充实到天下各地,以便于造福百姓。”

众人一听,都是惊讶了,什么是科举

科举一事,只有王奇、周子山知道,其余的人并不知道。

王奇笑道“周尚书,给诸位说一说科举的事情,都议论议论这一事情。”

“是”

周子山当即就回答。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缓缓道“诸位,所谓的科举,是朝廷统一进行考核选拔人才。但凡齐国的士子,不论是寒门,亦或是世家出身,只要是齐国士子,都可以参加。”

“这,是统一的科举。”

“如今是第一年的开科取士,相对来说,比较仓促一些,也没有经验,所以这一次是诏告天下,朝廷在长安设立考点,公开考核挑选。”

“但凡愿意来参加的人,不论贫贱富贵,都可以来参加。”

“挑选出来的人,朝廷会安排官职,或是到地方上,或是在朝中任职。等第二年开始,考核便进一步细化,从州一级开始挑选。”

“到第三年,就从郡一级开始,甚至最后是县一级。”

“最后的目的,是从县一级遴选,一步步的往上,最终才会汇聚到长安来考试。这,就是专门的科举。而科举一事,专门有礼部负责,单独的人选专门安排。”

周子山道“整个考核过程,地方官不搀和,不介入其中,只是协助礼部的官员完成。”

众人闻言,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这事情兹事体大。

不是一件小事。

在场的众人,都是有远见的人,他们心中思忖一番,大体就明白了其中的好处,以及其中的弊端。这必然会进一步打击世家,打击特权人员。

毕竟昔日的官员,靠举孝廉、征辟等,存在了很大的可操作性。

科举,便不一样。

一众人暂时都自己思忖着,并没有立刻做出决断表态。

王奇没有急着催促,说道“科举一事,本就是要安排的。都说说看,你们对科举事情,各自有什么想法”

朱善长道“陛下,开科举一事,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按照这一策略推进,天下无数寒门人才,必然是踊跃而出。除此外,天下人才,必然不断涌现,不会使得人才蒙尘。只不过,臣有一些担心。”

王奇说道“担心什么”

朱善长说道“臣所担心的,是担心天下的世家,会抵制这一事情。”

王奇眼神锐利,掷地有声道“抵制什么难不成,他们敢直接杀人,要阻断天下士人参加考核泱泱大势,他们挡不了。另外,刚才周尚书已经说了,科举一事,礼部专门负责的,有专门负责科考的官员,不受地方管束的,没有人能阻拦。”

朱善长道“陛下圣明,既然是这样,臣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王奇看向其余人,道“诸位意下如何”

崔东山如今依旧担任刑部尚书,他倒是想辞官。只是值此之际,王奇不放人,所以他暂时根本走不了,只能是留下。

崔东山道“陛下开科举,这是极好的事情,老臣是认可的。而且这一事情,必须要推行下去,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人才的公平公正选拔。”

糜晃直接说道“臣也认为应该推进,即便是这些事情的安排,会耗费很多财力物力,但却也是值得的。”

其余的人,也都是纷纷表态。

所有人都持相同意见。

王奇都已经表态,要直接推行,所以没有人会阻拦。

王奇道“既然诸位都没有意见,那么周尚书着手安排就是。需要配合的方面,你直接找其余人就是,各部全力配合。”

“臣遵命”

朱善长等人又齐齐回答。

众人各自的事情阐述完,便各自告退,不过崔东山这里,他却去而复返,回到了宫中,再度觐见王奇。

王奇笑道“老师,您先前不说话,现在重新回来说,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崔东山点头道“的确有一件事。”

王奇道“老师但说无妨。”

崔东山略微幽怨的道“陛下啊,林元崇都已经退了,都有人顶替他的官职。陛下您看,是否安排人,也顶替老朽啊刑部尚书的位置,应该是交给更年轻有精力的人负责才是。”

王奇道“老师,当初大周的官员,被赵乾屠戮了个干净,然后剩下的官员,又被赵乾裹挟着离开。虽说留下一些官员,官职都太低。”

“如今朝臣,严重不足。”

“您老辛苦一点,干脆再干一两年吧。科举一事,您也看到了,如今正在一点点的推进,只要是科举广泛铺开,有了充足的人员后。”

“那么您要辞官,我不阻拦。”

崔东山道“罢了,臣听从安排。”

顿了顿,崔东山道“实际上,老朽还有一件事。”

王奇道“什么事情”

崔东山沉声道“涉及到要广泛开科举,整体上来说,还需要更多的人读书识字。唯有如此,才有更多的人有机会。”

“印刷术的推广,使得书籍多了,印书容易,读书相对容易许多。但地方上的书院不多,此前在齐国时,也在搞这一事情。”

“不过,一直不曾怎么推进好。毕竟涉及到的财力、物力、人力,都是力有未逮,不是轻易能完成的。”

“所以这事情,老臣认为还是要上心,要专门负责才是。国子监方面,需要重新设立。此前的齐国,设立了礼部,也设立了国子监,但国子监的权利不够,不足以安排这事情。”

“如今,我认为可以提升国子监的地位,和一部并列,负责修建书院一事。天下不识字的人太多了,必须要让更多的人识字。”

崔东山道“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人能走出来。”

王奇点头道“老师所虑,的确是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事,更是关系着齐国长久治安的。这事情,我立刻安排。”

当即,王奇安排人去通知国子祭酒杜粲。

他在王奇的麾下,有一定影响力,在士人中影响力比较好。只是相比于朱善长、诸葛丰、周子山等人,存在感不太强。

毕竟教育方面,在打仗时没有起到太多作用。

杜粲进入后站定,道“臣杜粲,拜见陛下。”

王奇点头道“杜粲,今日请你来,是推进各地修建书院,以及教导孩子读书一事。这一事情,必须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甚至县下面的每个乡,都必须要有书院,确保小孩子能读书,从孩子就开始读书,一点点的扫盲,所有人都要识字。这一事情,你能否完成”

杜粲听到后,眼中一亮,他立刻道“臣,保证完成任务。”

这可是大事情。

如果真能完成,能推进下去,就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甚至于他这个国子监祭酒,也能流芳百世,毕竟这样的事情,有利于千家万户。

杜粲说了后,便道“陛下,臣还有一个忧虑。”

王奇道“说”

杜粲沉声道“第一,涉及到要教育所有的地方孩子,劝说孩子读书一事,这些事情,倒也就罢了,毕竟可以安排。”

“只是涉及到地方上,要修建学校,要找老师传道授业,这些都不是简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相当的钱财,才能安排妥当。”

“如果没有足够的钱财,根本无法推进啊”

“毕竟地方上的百姓,也就刚刚能吃饱穿暖,让许多人读书未必愿意。再者,地方上未必有这个钱财,能支撑起教导孩子的事情。”

杜粲道“财政上的问题,不是小事情。”

崔东山接过话,说道“这就是各州、各郡、各县的任务,哪个地方没有完成好,那就追责。任务压下去,自然有办法。”

“扯什么钱财等,那都是推诿。不要给什么宽松的有条件,因为如今一宽松,那就容易推诿,就是直接贯彻下去。”

“此前齐国建立多年,一致都没有贯彻。虽说有一个南阳书院,但仅仅只有这一个,其余许多地方,根本没有办好。”

“如今,就是直接安排。”

崔东山道“陛下,这就是老臣的建议。安排下去,不要拖沓,就是命令贯彻执行。反正干不好,那就撤职,简单得很。”

杜粲听得异彩连连。

不愧是崔东山。

真是霸气

不愧是陛下的老师啊,真是敢说,而且这一番话,真要是传出去了,天下间,恐怕无数人,会背地里骂崔东山。

因为这一命令压下去,可是不容易的。

王奇点头道“杜粲,就按照老师说的办,不过具体的安排,你仔细拟定条陈上来,然后六部尚书讨论后,便安排这一事情。不能是一条命令,没有实施的细则。再者,要推进也是逐一推进,从州一级,再到郡一级,然后是县一级,一步步来。”

“是”

杜粲点头就应下。

崔东山脸上露出笑容,道“杜祭酒,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找老夫。这一事情,虽说是国子监的,但人人有责。”

杜粲感激道“多谢崔尚书”

两人便主动告辞。

王奇松了口气,毕竟在当下,科举、书院的事情,都安排下去。不过这两个事情,都不是轻松能完成的,因为扫盲一事,不是短短时间能完成的,需要一代一代人下去,才能慢慢完成。

而且,书院教育的事情,也要随着国力的调整,再一点点的调整改变。

王奇收起心思,继续处理政务。

如今全国一盘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在王奇处理政务时,却是一名太监进入,禀报道“陛下,李延年求见。”

李延年如今在吏部做事,担任的是吏部员外郎,是六品官。在吏部来说,虽说官职不高,但吏部员外郎也是实权官职,能历练自身。

王奇吩咐道“传”

太监去传令,不多时,李延年急匆匆的进入,他站定后道“臣李延年,拜见陛下。”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