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美人赠我一杯酒 > 第24章 人间至乐

美人赠我一杯酒 第24章 人间至乐

作者:风香堕桂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21: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鱼羊二人到了炉灶前,也不酸文假醋虚言客套,直接一个说,一个做,立刻动起手来。

按鱼尺素所说,至乐羹无须什么昂贵食材来提味提鲜的,只须四个鸡蛋,五块生姜,一尾青鱼。

鸡蛋放铁锅里先打散快炒,继而倒进新打的山泉水加盖炖煮,到了工夫揭盖一看,醇厚白汤已经熬了出来。

青鱼先去骨,再切块斩条,放酱汁里略略腌上一小会儿。姜块切丝,再拿出其中一半,包进纱布里挤出浓厚姜汁来。其余萝卜葱蒜等凑得起来的辅料,则依规矩切条的切条,切瓣的切瓣。

白汤滤去渣滓,另起一锅把汤再烧到扑扑刚冒水泡,继而先下鱼头鱼骨,再下鱼肉条,然后再依次放入葱段蒜瓣和萝卜条,其间不断撒些挤好的姜汁,最后丢进一把姜丝,继续小火慢炖。

等炖到火候,羊澄观先抢着盛了一勺,说要试试味道。一口下肚,他反倒沉吟不语,低头咂摸许久,才展露笑颜,说道:“人间至乐,在此一羹。长庆楼至乐羹,名不虚传。”

鱼尺素没有回话,只轻轻倚在墙边,清丽面容模糊在氤氲光线里。

雪盏桃樽一直随侍在左右,一会儿洗菜切蒜,一会儿收拾砧板锅碗,也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什么时候,月娘偷偷进了厨房,开始悄没声息地在一旁忙碌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雪盏才看清她手上的活计。原来她捡起扔在一边的鱼肠,正拿醋腌渍呢。雪盏忙问,这有什么说道。

月娘神秘一笑,只说了句:“做个好吃的给你们尝尝。”雪盏桃樽好奇不已,干脆都凑过来看她如何料理。

只见她腌完了鱼肠,又放盐清洗一次,最后裹一层面粉再仔细洗了一遍,才拿上砧板切成小块。鱼肠粒用胡椒末、油、盐腌上,又取三个鸡蛋打散搅匀。随后上灶起油锅,爆香了葱姜就倒进鱼肠翻炒,看鱼肠变了颜色,才倒蛋液进去煎成蛋饼。

雪盏桃樽在旁边一眼不眨地盯着,只觉得这鱼肠煎蛋,瞧着金黄,闻着鲜香,自己嘴里的口水都要滴下来了。桃樽趁人不注意,揪了边上一丝蛋渣放进嘴里,嚼着只觉得味厚香浓,嘴里不停赞叹:“没想到寻常丢了不用的鱼肠,只煎个蛋也能如此不同凡响。”

月娘笑了笑,回道:“合恩人口味就好。”又转身去桶里抓了条鱼,麻利地斩头去骨切段。

桃樽看得拍掌直乐:“姐姐好手艺,就是去了京城的食肆酒楼,也丝毫不逊色于各家大厨啊。”

恰巧月娘表姐提了块猪肉走进来,接口说道:“我家爷爷奶奶,也就是月娘外公外婆,过去专为附近渔家红白喜事掌厨。月娘跟着老人家一直长到**岁,才开始出门打渔。爷爷奶奶的手艺她学了个七八成,虽然做出来的不过是我们渔家的粗茶淡饭,但也算是有模有样。”

鱼尺素和羊澄观一听也凑头过来,说要向月娘拜师学艺。月娘被夸得面上一团羞色,头都不敢抬,只顾着手上忙碌。

就见她拿过猪肉,三下五除二切成一般大小的小肉块,随即放到一边静静腌制。然后才起油锅,将适才斩好的鱼块一一下锅煎黄。最后又另起锅煸出猪肉油香,放足各味调料,再加水煮开,才放进鱼块慢炖,一气儿炖到汤汁收干,满屋子都蒸腾着鱼鲜肉香。

月娘表姐夫和一大小两个娃娃,连带着小黑狗,一直眼巴巴蹲在灶房门口,一会儿抬头闻香气,一会儿低头咽口水。等到终于有人端菜出门,一时人吼狗叫,热闹非凡。

山野茅屋里,一切只得因陋就简,但主人倾其所有,宾客各展所长,竟也凑出七八个菜来摆桌成席,更兼一菜一味,气韵鲜香的回味无穷,滋味浓厚的唇齿留香,和着一坛子家酿米酒,一餐饭吃得是宾主尽欢其乐融融。

尤其月娘,白日里在生死间走了个来回,索性放开痛饮,直喝到酩酊大醉,一会儿哭爹妈,一会儿喊樟富,涕泪交加难以自持,被表姐搀下去好生安慰了一番。

到了夜间,表姐一家铺好新被新褥,要把床铺让出来请客人休息。雪盏桃樽只拿了被褥,直接铺到地上和鱼尺素席地而眠。羊澄观独自一个,裹上披风,靠在门槛边就睡着了。

第二日一早,鱼尺素头一个醒来,偏头一看,羊澄观已不见了影子,起身看看窗外,连毛驴也不见了,这人竟消无声息地不告而别了。

洗漱停当,鱼尺素领着雪盏桃樽正要辞行,转身还未牵马,就听扑通一声,几人回头一看,是月娘跪在了地上。

雪盏桃樽赶忙去扶,月娘却拧着头不肯起身,最后啪啪连磕几个响头,才张口说道:“我得恩人相救,捡回一条性命,可我樟富哥还被姚家关在地牢里。求恩人出手搭救樟富哥,月娘愿一生做牛做马来报答恩人。”

桃樽一听,头一个皱起眉头,说道:“我们原是外来客,连姚家大门朝哪里开都不知道,可要如何救他?”

“月娘自有办法,只请恩人从旁协助。”月娘额头还沾着泥土草屑,也顾不上擦拭,只一双眼睛目光炯炯看向鱼尺素,

商陵镇外的驿道上,三匹高头大马趾高气昂缓缓行来,后面一粗使仆人还赶着马车缀在后面,马车上垒满了大大小小各种行囊箱子。

路上行人少见如此兴师动众的排场,不由得纷纷侧目议论,小声猜测是哪家的贵人。

当中白马上端坐着一淡眉秀目的锦衣公子,神情淡漠孤傲,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

倒是桃红衫子的随侍,一开口颇有几分和气,上前问道:“请问大叔,商陵镇可是在前面?”

“正是,正是,就在前方十几里处。”答话的老者身着白底黑边的深衣,人虽在牛车上跟着前后颠簸,腰板却挺得笔直。就听他说道:“我们也要去商陵镇,如若公子不嫌弃,跟我们一同前去便是。”

那随侍瞧见看锦衣公子点头,才回道:“我们初来乍到求之不得,多谢老人家。”

几人缓勒骏马缰绳,和牛车并排走了起来。后边赶车的仆从许是没听清,迟了一刻动手,差点措手不及冲撞到前面主人。锦衣公子淡定如常,只回头看了一眼,并未出言责备。

牛车上几人都仰脸瞧着,见这年轻公子气派非凡又不盛气凌人,个个新奇不已。有人终于颤声问了句:“公子去商陵镇,是为何事啊?”

那桃红衫子的随侍笑着答道:“族中长辈过寿,我们特地从京城赶来贺寿。”

“可是为姚老爷贺寿?我们也是去贺寿的。”问话人一听话音更颤抖了几分,指了指那身着白底黑边深衣的老者说道:“宋先生是姚老爷的正经亲家公。”

马上几人闻言都是一惊,连那锦衣公子眼神也扫过来左右端详。

宋先生倒是气定神闲,捋了把胡须,思忖半刻,随即问道:“几位既是京城来客,莫非是姚家数十年前迁去京城的一支族人?”

锦衣公子终于开口回了一句:“不错,在下姚鹏箫,祖籍商陵镇。如今族中当家人正是鹏箫堂伯,今年恰逢六十大寿,鹏箫遵父母之命特来贺寿。”

那宋先生点点头,说道:“那便是了。没想到贺寿路上竟遇到亲戚了,老朽的小女儿恰好许配给了姚老爷的大公子。”

姚鹏箫闻言忙拱手施礼,恭敬言道:“鹏箫怠慢了,论辈分,鹏箫该叫一声伯父才对。”

两个随侍也跟着热络起来,亲家老爷长亲家老爷短地说个不停,哄得那宋先生脸上见了笑容,牛车上其他几位也慢慢放下种种小心,一起说笑起来。

原来除了宋先生,他们几人全都出身商陵镇,与姚家非亲即友,故而姚家族长摆寿宴,他们也都专门赶来贺寿。

那雪白衫子的随侍顺嘴说起,家人远迁京城已有几代,虽间或与族人互通消息,但提起家乡故土,他们全是一无所知。

牛车上众人听得摇头不已,七嘴八舌讲起姚家的无限风光来。这姚家本是商陵镇第一名门望族,家财万贯却不骄奢淫逸,平日里常常修桥铺路、施粥散衣,教导子孙最讲究诗礼传家。所以如今当家的姚老爷,聘了教书的宋先生家千金来做长媳。

提起这位宋氏,众人不由得交口称赞起来:“少夫人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大公子病故后,自愿独居守寡,一心侍奉公婆,姚家上下,无一人不恭敬佩服。”

那宋先生摇晃着脑袋,半眯着眼睛说道:“女诫云,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身为人妇,守寡持节才是正道。”

众人又齐声赞叹道:“少夫人坚贞守节,少不得将来朝廷封赏,立起一座贞节牌坊。”

宋先生听得心花怒放,忍不住眉开眼笑起来。

锦衣公子似是不耐烦听些闺房内宅的琐事,他眉头微皱,插嘴问道:“前面瞧着是段城墙,可是商陵镇快到了?”

果然,不远处一道青灰城墙正掩映在林木花草间。

宋先生忙点头答应道:“正是,正是,转弯再走几步,就是城门口了。”

两个随侍左顾右盼,禁不住诧异起来:“这镇子可真是不同寻常。城门口前,反倒行人稀少起来。”

锦衣公子也面露疑色:“鹏箫常听家中长辈提起,商陵镇汇聚水道驿道,是三省通衢,不该是南北货物集散、人客往来的要地么?怎的城门前如此冷清萧瑟?连寻常贩夫走卒都见不到几个。”

他话音未落,牛车上众人全都愣在当场,只宋先生缓缓捻须一笑:“商陵镇,外人可轻易进不得。”

作者有话要说: 拿鸡蛋吊高汤,特别实用方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