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新顺1730 > 第一七九章 国富论(一)

新顺1730 第一七九章 国富论(一)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2:11:44 来源:就爱谈小说

当然英国也是有一些有识之士的,对于贸易的思考并不会那么简单的认为东印度公司的商品在印度和中国卖不出去,是因为中国和印度闭关锁国提高关税等等。

实际上,哪怕是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很多人也是清醒的,包括东印度公司的一些股东也是清醒的。

只不过,蠢和坏是有区别的。

真的傻呵呵地信了这些东西的,是蠢。

而明知道这些东西存在,却隐藏这些东西,那是坏。

一般来说,坏是比蠢高级的。

之前英国已经爆发了严重的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之争。

一开始,自由贸易一派,已经节节败退了。

因为,自由贸易理论,也是一步步发展出来的。

亚当斯密,首先是一个热爱祖国的英国人。

然后才是一个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

而自由贸易走到这一步,有个很大的理论漏洞。

或者说,也不算是理论漏洞,只能算是“理论和现实”、“真理和国家利益”的一点“小”冲突。

早期的自由贸易学说,是讲“绝对优势”的。

比如说,英国和大顺。

瓷器、丝绸、棉布,这些都是大顺具有绝对优势。

好比说,英国能不能种东方桑树

能。

早期詹姆斯二世引进过桑树,但是种不了中国的桑种,只能种适合欧洲环境的红桑。

而蚕宝宝啃红桑,吐出来的丝,质量很差。

那么,英国就一定没办法种中国桑吗

也不是没有办法。

比如,用高昂的成本,用玻璃盖暖棚,这就可以种出来中国桑了。

只不过,成本嘛,肯定是中国桑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这时候,无非两个选择。

要么,通过极高的关税、极为变态的缉私制度,就是让英国用玻璃棚子种桑。

要么,反正是竞争不过的,不如彻底放开关税。

历史上,亚当斯密用的是“苏格兰的葡萄酒和葡萄牙的葡萄酒”举得例子,放在这也差不多。

而按照自由贸易早期的“绝对优势”理论,那英国还搞个锤子的贸易啊,退回种地时代得了,做一个原材料出口国,卖卖粮食、卖卖羊毛其余全靠进口。

这就是问题所在。

首先,亚当斯密首先是个英国人,而且是个热爱祖国的英国人。所以他提出的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是英国当时相对欧洲有很多的“绝对优势”产业。

其次,欧洲是破碎的,单独一个国家和中国一个省差毬不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全产业链自给自足,也缺乏一个大顺这样的基本上相对破碎欧洲统一的多的国内市场。

亚当斯密,考虑了欧洲的状况后,认为他的“绝对优势”理论绝对站得住除了荷兰,其余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产业。

但是

但是,伴随着大顺整合了南洋、日本、朝鲜、印度的经济区之后,那就出大事了。

整体上,此时大部分的商品,东方的生产效率全面高于欧洲,再加上物价革命的传导性。

使得东方商品,几乎具有全部的“绝对优势”。

而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国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那么这个国家就直接等着死就行了,他是无法在国际分工中获得好处的。

这,也是亚当斯密的理论,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假如,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呢这个全面劣势的国家,为什么要拥抱自由贸易呢

同样的,此时此刻,大顺鼓吹的自由贸易,在英国就恰恰存在这个问题。

自由贸易,不是圣经、也不是可兰经。

不可能是“因为经树上这样说,所以我们必须这么做”。

自由贸易,得是“参与者都能得到好处”,所以大家猜支持自由贸易。如果参与者明显没好处,在“绝对优势”理论下,全面处在劣势,那为啥要拥抱这个自由贸易呢

这时候,“辩经”、“解经”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亚当斯密没法解决的这个疑惑,也即是现在大顺和英国贸易的现实,能否在自由贸易的理论框架下解决

能。

谁的学说

李嘉图。

相对优势理论。

举个非常粗浅简陋的例子。

假设,英国和大顺,都生产棉布和火枪。

大顺的棉布5块钱,英国的棉布10块钱。

大顺的火枪8块钱,英国的火枪10块钱。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英国既不用生产棉布了、也不要生产火枪了,找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吧。

但是,按照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学说,是还有救的。

英国应该彻底放弃生产棉布。

而英国制造火枪的人,也是的穿棉布的;冶铁卷枪管的人,也是要穿棉布的;挖矿搓铅的人,也是要穿棉布的。原先穿的棉布,都是英国产的10块钱的,所以火枪的成本也就提升了。

由是,只要彻底放弃生产棉布,全面进口棉布,一点关税都不收。原本搓棉布的人,都去搓火枪。

那么,英国原本10块钱的火枪,就可以降到7块钱,甚至六块五。这不是就比大顺的8块钱的火枪便宜了吗

而大顺生产火枪的人,都去搓棉布;而英国搓棉布的人,都去搓火枪。

这样,可能总劳动量没变,但是总的棉布、总的火枪数量都增加了,两国都获得了好处。

这样,不就解决了假如,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呢的问题了吗

虽然,这个学说其实也是围绕着碎裂的欧洲展开的。

或者说,这个学说也是根本没考虑一种“几亿人全面工业化”的状况,或者说,他妈的就算一亿人都去搓棉布,依旧还有两亿人没活干,只能有啥搓啥的情况。

但是,显然,这套经书,解决了自由贸易早期的绝对优势要是全没有,全都是绝对劣势,老子为啥要拥抱这个自由贸易的现实问题。

所以,显而易见。

大顺,或者说刘玉输出的这套“自由贸易”理论。

上来,就不是绝对优势的10版本。

而是,最开始鼓吹的,就是相对优势的20版本。

甚至,是里面还加了一些关于“货币问题”的20s版。

这一套“注经”的出台,有力地支持了英国国内自由贸易支持者。

在他们面临着大顺商品冲击、英国绝对劣势的悲惨情况下,被斥责为“卖国”、“根本行不通”、“这是要让英国经济崩溃”的危急时刻。

这个“注经”,无疑给了他们一剂强心针,让他们重燃希望,重新找到了理论支持。

这,就是“经”的重要性。

没有这个自由贸易的20s版,自由贸易这套东西,由大顺提出来,在欧洲必然成为臭狗屎,而科尔贝尔和克伦威尔将会成为经济学大师。

有了这个自由贸易的20s版,自由贸易这套东西,由大顺提出来,在欧洲还是能获得支持者的,那么科尔贝尔和克伦威尔就是臭狗屎。

经书,有时候,不在于是否能自圆其说、逻辑自洽。

很多时候,在于这玩意儿是否对我有利。有利则用之,无利则弃之。

毕竟,经济学家,也是有国籍的。

于是,一本内核基于刘玉提出的自由贸易20s版的、实际上在亚洲写成、但是流传到英国后经过英国的自由贸易支持者们润色的一本经济学小册子,出现在了乔治三世等人的面前。

小册子的全名是以休克的方式,清理英国经济中的不合理成分,并在休克苏醒后寻找英国产业的正确方向。

现在这本小册子,就摆在乔治三世、布特勋爵、哈利法克斯伯爵等“王党”核心人员的面前。

英国不是没有人才。

但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只怕不是,得需要实践和现实状况为依托。

老马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而在大顺全面掺和欧洲贸易之前,英国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的确,大顺的新学派,跟着刘玉一起嘲讽皮特,说皮特就是个老保守,别看好像挺激进似的,脑子里装着的却还是从克伦威尔时代传承下来的英国贸易体系。皮特只是个优秀的修补匠,因为即便他做成了,也只是把这个体系给做大了。

但实际上,如果没有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攻城略地,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成就了把眼珠子一直放在加勒比和北美的皮特,那么皮特的政策简直是灾难。

加勒比,北美,西非,这才是历史、这才是现实,这才是经验中英国富裕的根本。

而这,恰恰就是最无奈的现实,人们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并不错。

可问题是,过去,有大顺的货船带着大顺的商品,要来欧洲卖,且棉布之类的商品让欧洲全无竞争力的情况吗

既然没有,那么,现在面临这样的局面、这样必然战败、内部经济已经开始崩盘的局面,英国的人才,又有几个能够跳出过去的窠臼来解决眼下的问题呢

过去的经验、过去的体系,都将崩塌。

这时候,这本以休克的方式,清理英国经济中的不合理成分,并在休克苏醒后寻找英国产业的正确方向,无疑就像是溺水者抓住的稻草。

至少,它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一个不是面向过去的、以克伦威尔的航海法和殖民贸易体系为基础的方法。

而是一个面向现实和未来的、以英国必然战败、关税必然放开的新体系的方法。

天才本站地址。小说网阅读网址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