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新顺1730 > 第二六六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

新顺1730 第二六六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2:11:44 来源:就爱谈小说

虽然这一套“经书”,歪到了极致,而且现在已经有很明显的倾向了。

但,刘玉不是先知,所以他无法控制大顺实学派的发展。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现实就摆在这。

历史也摆在这。

儒家的民本思潮还是摆在这。

这些东西,所演化出的大顺实学派的思潮,必然歪。

但刘玉是无所谓的。

既然相信,这是空想,是无法实现的。

那么,在今后的不断斗争中,自然也会粉碎,历史会曲折着发展,广大的人民会在不同烈度的斗争中推动社会的变革。

大顺王朝要死。

这些实学派的空想,也会死。

甚至可能在这些都暴死之前,会出现刘玉所谓的“最狡猾、最有洞察力和手腕的封建统治者”站出来,掌控局面,做加强版的拿三亦或者北辉那一套。

不过,这都无所谓。

大顺的情况很特殊,刘玉这些年的改革,确保了大顺在内部剧烈变革的时候,不会有外部势力干涉,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无力干涉。

最多,退回到马六甲,也就顶天了。不太可能会被人推到家门口,甚至登陆大沽口。

这使得北辉那一套,就算玩得转一时,最终还是要被推翻。

而同样的,强化版的拿三应该说,这个是可能性最高的。

主要指的是实业发展、工业政变这些方面。

历史上,拿三作为圣西门的信徒,上位之后,便依靠圣西门的两大原则,搞了巨无霸的“法兰西工商信贷银行”。

这就使得,法国的金融业,在国家干预下,飞速发展,远超法国实业的发展。

对外扩张,在色当让人打爆。

外部市场,英国先发优势。

内部市场,法国太小,小农经济,又缺乏鲁尔区这样的地方。

欧洲又赶上发展期,那几个大国的市场,法国哪个也挤不进去。

对内投资,没得投。

圣西门的想法,是好的成立巨无霸的工商业信贷银行,作为实业政策的“手”,让钱流到实业上。

但结果

结果是众所周知的。

哭笑不得的。

以实业主义为思潮,所引发的法兰西工商业信贷银行的金融业大发展,最终法国却没不是以实业而闻名。

倒是,混了个专有名词高利贷帝国主义。

这一听,就和实业差的过于远。

这已经不是跑偏了,而是彻底的南辕北辙了。

大顺倒是不必担心这个。

一来市场巨大。

不管是外部的。

还是内部的。

想当高利贷帝国主义,那也没这机会。大顺的实业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二来,大顺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基建,道路、运河、水利。

纺织、采矿、煤铁。

殖民地投资。

不至于跟法国似的,钱没地儿投,只能往外面放贷。

而且,现在来看,大顺朝着拿三工业思路发展的这种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这种明显,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传统思维的“抑兼并”想法。

另一个,就是“货币改革”。

在这里,“抑兼并”的传统思维;和“货币改革”的现实政策,是相辅相成的。

圣西门主义里的“银行业”思潮,要看内核。

内核是什么

内核是在法革之后,分了地之后,钱不往实业上流,而是往不该流的地方流。

实业发展,又筹不到钱。

法国的情况,又做不到行政上的“抑兼并”。

当时欧洲的新时代正在迅勐发展,英格兰银行的良好榜样摆在那,自然是想到了“银行”。

但,“银行”的内核,仍旧是作为一只手,来调控产业,让资本流向实业的方向。

那么,既然内核是作为“一只手”。

大顺这边,皇帝从传统角度所担心的“工商业发展带来兼并加速”的问题,以及构想的通过编户齐民手段控制先发地区的人和钱往内地流动去买地的设想,也是一只手。

甚至,包括刘玉之前在松苏的诸多改革,也是有诸多限制,尽可能限制或者引诱,让钱往工商业、对外殖民、航运业上跑。

这个内核,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

哪怕说,皇帝的出发点,是传统的“抑兼并”思维;而刘玉的出发点,是加强耕地的生产资料属性、削减耕地的金融投资属性的思维。

但,至少在控制钱往哪流、或者引诱钱往哪流的想法上,亦算是暂时的同路人。

这个一个基础。

另一个,就是大顺即将推行的货币改革。

以狂躁的对外贸易顺差、扶桑金银矿的开采为基础的,全面铜币辅币化的银本位或者金银复本位改革。

一旦完成了这场改革,理论上,大顺朝廷手里,会有一个非常庞大的金融机构。

而且,按照实业发展的思路。

这个掌握在大顺朝廷手里的金融机构,理论上应该投资工商业的发展,从而达成圣西门主义所设想的工业高速发展、实业和基建有钱可用的效果。

想法,是好的。

但,现实呢

王安石的青苗法,到底是为了支持小农还是为了国家拿到利息

周礼的放贷制度,目的是支持手工业者、市民和农民的发展

还是为了赚到利息

封建王朝,终究是封建王朝。

青苗法在大顺这片土地上,早就死了。

但在朝鲜国,实际上还存在着,只是换了个名字,叫“还米制”。

封建王朝搞这一套,最终会搞成什么样

老马在其评价“披着圣西门的社”的拿破仑三世的政策的评法国的动产信用公司一文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搞这一套,不管是出发点很好的青苗法、还米制。

最终的结果,都会变成御用性质和投机性质的敛财工具。

只不过,在农业社会,毕竟农业才是最大的产业,所以只能搞搞青苗法。

而在工业社会,尤其是披着“发展实业”的美好设想的新时代,这种御用性质和投机性质的敛财工具,会走到什么方向,也就可想而知。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掌握的“库银”这种金融机构而言,自然会选择增加自己的业务和减少自己的风险的操作模式。

而怎么操作,老马也说的很清楚。

利用特权,以及朝廷支持的大量资本和贷款。从而使得,它所建立的每一个新企业的股票刚一发行,就肯定能在市场上赚到贴水。

总之,获取贴水,是这种御用性质和投机性质的敛财工具的金融业的真正运转核心

至于封建王朝会不会这么玩,那也是显而易见的。

毕竟,朝廷运转,需要钱。

对一个封建王朝而言,难道会以坚定不移的工业化发展、让国家富强复兴为目标

显然不是。

于是,当看到其中的巨大利益时朝鲜国现在还存在的、本意是帮助小农、但已经沦为一种敛财工具的“还米制”,至今还存在,并且在大顺扩大和朝鲜贸易并掐死了日朝私自贸易后,成为了朝鲜国朝廷非常重要的财源由朝廷发放的高利贷,来换取大顺的白银和其余商品,维系运转。

所以,这套东西,最后会玩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老马对这一套东西,说的可谓是非常清楚。

理论上,如果该机构能够把所有的工业公司的股票都换成它自己的债券,那么,它的确会成为法国整个工业的最高指挥者和所有者也即圣西门主义构想下的大银行,作为工业的指挥棒

但实际上,在实现这一目的的道路上,由于上述经济条件而随之发生的破产

似乎,创建者忽视了这件事。

但,实际上并未忽略,相反地,他们已经考虑到了。当破产发生时,在众多法国人的利益被牵连进去之后,波拿巴政府似乎就有理由去干涉动产信用公司的事务

在卷入更多的人后,通过有理由的干涉,皇帝企图把动产信用公司的债券换成国家债券以掌握法国工业从而在不进行剧烈的社会的革命和所有制变更的情况下,实现国家对工业的彻底掌握,亦算是一种变种赎买的改良方桉

但问题在于。

皇帝是不是比动产信用公司更有偿付能力呢

换在大顺来说,产业破产什么的,都是正常事,哪有只赚不赔的

但你皇帝准备这么玩,将来你要是玩崩了,赔钱是肯定不会赔,也赔不起的。到时候,你靠啥赖账呢

这不就又绕回来了吗

不想还账,想赖账。那就看到时候你债主死,还是欠债的死呗。

皇帝能不能赖账能,之前经常赖,而且那些盐商什么的,脆弱的一批。

然而新时代之下,既想着改良哪怕说,就是以作为御用的敛财工具为目的,在大顺的现实条件下,依旧可以催动大顺的工业高速发展。

实业高速发展,那就不是脆弱的盐商了。到时候,想赖账可就不好赖了。

天才本站地址。小说网阅读网址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