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新顺1730 > 第671章 伐韩?伐蜀?(中)

新顺1730 第671章 伐韩?伐蜀?(中)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2:11:44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这个太监的比喻是挺没有贵族气质的,但路易十五觉得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至于攻入英国这个法国历代的梦想,显然荷兰是更为合适的盟友。

一则距离英国更近,港口方便。

二则荷兰有很强的海军传统,虽然这些年存量差了些,军舰少了些,但是底蕴还在,也是打出过单挑英法联军的惊艳战绩的。

三则英荷之间是有矛盾的,之前已经打过好几次了。

路易十五下意识地答出了这个答案后,又静下来认真想了想,不是很相信自己脱口而出的直觉。

认真想了之后,觉得还是荷兰更合适一些。

普鲁士这个盟友且不说背信弃义,也不说强大之后陆上定和法国发生矛盾,更不说法普同盟就会把缩在北边的俄国送到对手那边。

就说普鲁士的海军,能帮法国什么忙普鲁士海军,能不能打过各国东印度公司,都要打个大问号。

刘钰见路易十五还在那思索,便慢悠悠地讲了一个大顺这边耳熟能详的故事。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是“伐韩国、临二周、据九鼎、挟天子以令诸侯”

还是攻灭巴蜀、再定天下

这就是法国现在面临的战略选择,至少是被刘钰忽悠给路易十五听的一种抉择。

这个故事,刘钰讲的很慢。

其中的隐喻,路易十五也不傻,当然可以听明白。

所谓巴蜀,就是美洲殖民地,顺便最好是把英国搞废了。不然在欧洲大陆只要一搞事,英国就会掺和一脚。

而若能拿下“巴蜀”,法国即便内部不进行变革,也可以增加极大的增量,从而如同占据了巴蜀的秦国一样,对各国呈现一种完全碾压的力量优势。

反之,这伐韩、临二周的意思,就是朝着神罗挺进,过多掺和神罗的事。你又当不了神罗皇帝,最多也就是像现在一样扶植个巴伐利亚选侯当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问题是奥地利、普鲁士这样的诸侯,会听“挟天子之令”吗

欧陆这边,谁都不好打。打起来就伤筋动骨,自己就算赢了,也不好受。

见路易十五听得懂其中非常容易理解的隐喻,刘钰又吓唬道“这个战略,最合适的,其实是英国人。”

“但现在,天佑法兰西。英国人有了汉诺威,使得英国不得不参与欧洲的战事。如果英国没有汉诺威,恐怕这巴蜀尽为英国所得,如此气吞天下之势成矣。”

“幸于如今英国还有个汉诺威在这,法国若不趁此机会,先英国一步完成先巴蜀而后天下的战略,只恐将来法国南面称臣矣。”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法国既然已经参与,这时候退出不合适。白白赔了钱,折损了威望。”

“但此战之后,还是要考虑法国真正有利的大战略啊。”

“在这个大战略的前提下,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应该是为这个大战略而做的提前准备。”

“并且,在战后谈判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不要看眼前,要看今后。不要看今天能得到什么,要看先灭巴蜀的大战略需要什么,就所求什么。”

“要先画靶子再射箭,而不是随便射一箭再去画靶子。”

“天朝为了下南洋,准备了十几年,从对俄战争、平定准噶尔叛乱、再到对日战争,都是有条不紊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有时候不得不吐出一些东西,放弃一些东西。我想,国王殿下一定明白这个道理吧。”

话已经说的如此透彻了,而且还有着两千年战略智慧的加成,就算路易十五不是这么想的、不明白这个道理,这时候也只能点头说我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实际上,他懂个锤子。

就刘钰所知的后续的历史来看,法国在奥王继承战争后,完全就是一副被动的模样。

要不你就不打,七年战争真开打的时候,你就看戏。

可你既然打了,却全程被动被人拉盟友,自己根本没有一个主动的战略,结果一开战还嗷嗷叫着就冲上去了。

刘钰也不是辱法,就弗勒里一死到路易十五完蛋的这段时间,法国就连个孙权水平的战略家都没有。但凡有个孙权的水平,都未必能全程这么被动。

法国到底想要啥路易十五自己都不清楚,以为情人是个女诸葛,茅塞顿开、拨云见日,可实际上

蓬巴杜夫人那点水平,也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白天和伏尔泰等人吹吹牛批,晚上现学现卖贤者模式的时候和路易十五聊聊。

这个女人的工作,刘钰当然是要做的。一次性的天才建议,比不上十年八年的枕头风,这个道理他是懂的。

但在做女人的工作之前,还是要先给路易十五吹吹风。

吹到这,其实刘钰已经吹得是邪风、歪风了。就法国的殖民政策、宗教政策,就不可能让北美成为其“巴蜀”。

说一千道一万,这背后还是大顺的利益。北美大顺得不到,但也要埋一个巨大的宗教冲突、英语法语的大钉子。

大顺不可能跑到美洲去流血,太远了。那就只能让法国人去流血了。

只是,法国人并不认为自己的政策有什么问题,于是现在刘钰这么一说,路易十五顿觉茅塞顿开,犹如拨云见日。

而且这个隐约的彩头也很好,秦灭巴蜀而终天下乱,若是自我催眠,真的相信北美即为巴蜀的隐喻,便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命中注定的快感。

刘钰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当然不是为法国着想,而是先兜了这么一个巨大的圈子,从而引出现在即将要解决的问题奥王继承战争结束后,怎么分赃

巨大的圈子已经兜完,按照这个圈子闭环的说法,奥王继承战争的分赃,要为法国的“先攻巴蜀”大战略做准备。

那么,怎么确保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外交可以游刃有余

怎么确保法国能拉到一个海军强势、联合一致真能毁了英国的盟友

圈子兜完,刘钰也终于图穷匕见。

“国王殿下,要想实现这个先攻巴蜀的大战略,就要保证法国在欧洲的外交局面。”

“普鲁士人,反复无常,这个倒是小事。”

“奥地利人,一定会想夺回西里西亚。巨大的矛盾,已经种下。”

“在这个大背景下,奥属尼德兰,或者说奥地利的命运,关系着日后法国要面临的局面。”

“如果割走了奥属尼德兰,那么,法国的外交就别无选择,只能和普鲁士结盟。”

“而普鲁士人毫无信誉不说,就凭他不宣而战的前科,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把法国拖下水法国将完全失去何时开战的主动权。他要是开战,你不参与,你连一个盟友都没了;你参与,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撕毁和约开打”

“同时,法普同盟,意味着俄、奥、英三国大同盟。”

“反之,如果不割奥属尼德兰,不割奥地利的核心利益,那么,法国的外交局势就非常好看。”

“想帮普鲁士,就可以帮普鲁士;想帮奥地利,因为没有占据奥地利的核心利益,这也可以达成同盟。甚至,若是没准备好,还可以站在外面看戏,等着普、奥双方主动来拉拢您、讨好您。”

“同样的,不割奥属尼德兰,荷兰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也足够像荷兰展现诚意,只要他们驱逐亲英的奥兰治家族、确保中立,并且取消英荷共同防御条约,那么法国就可以得到一个极好的海上帮手。”

“英国人与荷兰人的矛盾很深,但更畏惧法国,所以压住了他们的矛盾;若是能够展现出诚意、并且清除荷兰的亲英派,荷兰和英国的矛盾就不可掩盖。”

“我是好人,我根本不想毁灭你。这得不到尊重,也得不到感恩。”

“我想毁灭你,甚至已经毁灭一半了,但我恻隐之心浮现,放了你。这既可以得到尊重,也能得到感恩。”

“所以,我的意思是,这场战争在结束的时候,法国的战略应该是用欧洲,换美洲。用欧洲获得的巨大优势,交换美洲的利益,达成一个绝对游刃有余的外交环境。造舰、增加北美驻军、增加军舰数量,准备巴蜀战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