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新顺1730 > 第863章 妄想

新顺1730 第863章 妄想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2:11:44 来源:就爱谈小说

他们当然知道“聚义厅”和“忠义堂”的区别。

“呵呵呵呵”

林允文等人尴尬地陪笑了几声后,刘钰又道“所以还是王荆公青苗法的例子。有些事,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都没什么。但有些事,要是朝廷自己做了,那就不好了。”

“这下南洋,怎么下你们都是豪商,或许不知道底层的日子。这底层百姓就算想下南洋,能不能凑够从府城走到海边的钱这都难说。走了之后父母在家饿死,女儿卖给老鸨子凑钱”

“与其这样,倒不如鼓励募民募工。”

“既要鼓励,那就总得让你们有些赚头。商人嘛,眼里只有钱。只要有钱,就会去做。”

“所以你们不要怀疑这、怀疑那。这对你们来说就是件好事、对朝廷也是好事、甚至对饱受三百年漕运之苦的百姓也是好事。唯独吃亏的,是漕运沿途的蛀虫。你们放心就是。”

“怎么给你们送钱,你们竟还疑惑起来”

将这些商人数落了一番,几十个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除了尬笑之外,一时间也没话可说。

刘钰又道“其实算起来,黄淮地区的人力,比之闽粤还要便宜。只是,闽粤当地下南洋方便,而在中原地区要自己下南洋就不可能。”

“是以这里面就需要一个中转,一个契机。那就是你们。”

“这种事,其实我也不必说具体怎么做,你们自己心里都清楚。只要开出价码,自有掮客人贩子帮你们搞定,付一笔中介费就是了,按人头数钱。”

“但要是少了你们招揽,他们地处腹心,你说能去哪吧东北、西域、垦蒙,他们都去不成、太远;下南洋,难不成顺着黄河游到大海,再游到南洋”

“他们不走,要么饿死、要么起事被剿杀、被屠戮。”

“下南洋,方便闽粤的百姓自发下南洋,可解决不了黄淮的百姓求活难。这就得你们出面了。”

“舍不得花钱,移民就是灾难,很容易催出起义。”

“舍得花钱就算没有上下过手、没有克扣,朝廷也出不起这个钱”

林允文想了一下,问道“国公的意思,我们也明白了。”

“我们是商人,眼界非能想到朝廷所想,便以己度人,以为朝廷也要算计每一分钱。”

“实则不然。”

“对朝廷来说,减轻了漕运负担、救济了黄淮百姓、使得大量百姓下南洋减轻了人地矛盾。”

“我们认为的赚,是银子。”

“朝廷认为的赚,是黄淮安稳。”

“是这样的吧”

“这就像是一个人想要折磨屎壳郎,便强迫屎壳郎吃屎,他觉得这是折磨,却不想屎壳郎还觉得是奖赏我们的想法,和朝廷的想法,就如同屎壳郎的想法,与人的想法”

这个刻意贬损自己这群商人的比喻,让刘钰有些想笑又不便笑,只好道“话糙理不糙,你要这么说,倒也不是不行。你们商量商量吧,先说说这事你们愿不愿意干,然后咱们再说细节问题。”

“正好,既然这西洋贸易公司的事成了,过一阵,你们这些人,还有大大小小的股东,三千两以上的,都去一趟南洋看看。我自准备船只,组织你们去。”

这种场合商量事情,也没法避开刘钰。但既然说在商言商,这些人只谈利益,也确实没什么需要避开刘钰的。

南洋土地肥沃、尤其是爪哇土地肥沃的消息,又不是宣传了一天两天了。

而且这些年台湾也逐渐开发,不少人去那边募民垦荒,新开垦的土地加上气候,使得产量确确实实就是高。

这些商人也不傻,也向来知道朝廷的抑兼并态度。可出了海,到了南洋,朝廷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要说让他们出钱垦荒西域,他们肯定是不会出一文钱的。他们没有“收藏土地”的爱好,土地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盈利的工具。

之前开发虾夷,他们也是入了钱的,收益率也不错。

靠着日本市场,这几年着实肥了一些人,股份收益也还行,不低。

俵物鱼虾、粮食大豆、配合日本原有的那些专门跑东北航线的海商,很是赚了一些。

但终究虾夷开发是股份制的。

这南洋漕米,却有些类似于这些人最不愿意触碰的“皇商”之前也不是没有过类似的事,比如在刘钰去日本之前、比如在云南的铜矿开发之前,朝廷是缺铜的。缺铜,就没法铸钱,于是也用这种买办的方式,出钱让人去日本买铜但结局都不怎么好。

一方面,是新井白石收紧了政策。

另一方面,新井白石稍微使了些手段,便让宁波帮、漳州帮、福州帮的人,先内卷了起来,把定价权扔给日本商人了。

可以说,这种局势一直到刘钰“雪中送炭”,在江户拿到了大部分的贸易许可证之后,这才扭转过来,重新夺回了定价权。

在此之前,一开始,朝廷给的买办费,肯定是赚的。不赚钱,谁接活啊

但后来,越来越不赚。

这时候咋办

这事儿,本就不是正常的生意,是和朝廷挂上钩的买办,你说不干就不干

你不干了,那朝廷负责这个事的官员怎么向朝廷交代你不干了,牵扯的人可多。

这也不是股份制公司,觉得行情不好,提前就把股票都卖了兑换现金。

到时候,要么使钱行贿,请求朝廷放了他们吧,找别人吧;要么就是把自己之前赚的那点家底都赔进去。

在场的这些商人,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碰这种事。

而且,但凡是朝廷特许的买办,一旦朝廷用钱,是有捐助义务的。

这一点,里面有一个大家默认的道理就像是盐商,朝廷给你垄断的机会,让你赚钱。但朝廷缺钱的时候,也得从你们身上抠。

故而松江府的这些商人,真不是很喜欢碰这种事。这些年松江府的商业氛围,也让他们更喜欢股份制的合作模式。

如今漕米这事,虽说和当年买铜还不一样,可终究让他们有些不安。

一旦沾上,日后就容易有麻烦。

毕竟这玩意和铜还有一点一样。

铜,最多少铸点钱,凑合着用,实在不行发宝钞。

漕米,关系到京城,关系到朝廷稳定,真要是漕米出了岔子,可就不是跟买办铜料似的赔点钱的事了。

然而这里面的利润,也着实让他们眼馋。

均价一两二一石的大米,怎么看都能赚上一笔。

而且,还能在南洋圈一些土地,日后白赚了几万亩的土地。

米价贵不贵的,他们心里是有数的。

南洋米大概是什么价格、以及米价有时候为什么会贵,他们心里也清楚。

从南洋把大米运到天津港口,对这些已经开始参与西洋贸易的人而言,和去趟日本区别不大,而且还是长崎直达航线开通后的日本。

刘钰说的也很透彻了,朝廷不希望把这笔钱给小农,也不想搞小农模式,因为管起来麻烦。

就说给个农民二十四两白银,让他去开垦土地,刨除去买牛买农具的钱,还剩下啥今年能见到大米吗

就算农民会跃迁,不用考虑怎么去南洋。就说直接跃迁到了南洋,种出来了大米,征收成本又是多少呢需要多少人去管征收又会闹出多少问题、贪腐

现在朝廷直接当甩手掌柜,点钱,只要到时候在天津港见到大米就行。见不到,一共百十号人,管起来也容易。

商人们也明白,朝廷是拿他们做个缓冲,其实也就是默许他们对移民的控制。

比如,签长工契约,在契约到期之前逃走的,朝廷多半也会帮着给抓回来。按合同办嘛。

朝廷搞青苗法,自己放贷,收不回钱的时候逼着百姓卖儿卖女,那是一回事。

民间放贷,借贷还不起,判处房子牛马归债权人,这又是另一回事。

当然,真要是压榨的太狠,要闹出大事的时候,朝廷也会出面安抚。

毕竟这关系到漕米。

总体上,商人们觉得对他们还是有利的。最主要还一点,只要海军军舰在,再不济,也能买到米,即便赚的少点,也不至于买不到。

而若是军舰不在了,朝廷也不会傻到不复运河,而继续把漕米安全寄托在南洋。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阵后,得出了一个基本一致的意见。

干,大有利可图。白赚几万亩土地。

但是,怎么干,还可以和刘钰讨价还价一下。

“国公,上次开发虾夷,国公提及了弗吉尼亚公司的模式。我们这些年也看了不少,学了不少。既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师夷狄之长技那,这南洋,为什么不搞成弗吉尼亚公司模式或者是不是可以搞成有限责任制”

正在喝茶的刘钰,噗的一声把茶水喷了出来。

“有限责任制”

“漕米你要搞有限责任制不是,你们争论归争论,但能不能想出点阳间的意见”

“这事儿,已经是极大的让步了。你们不要觉得,松江府这二十年的商业环境,就是理所当然自来如此的。”

“别的都好说,我还能争取。唯独这漕米,你觉得朝廷能允许这一套吗”

“开发虾夷,和南洋漕米能一样吗虾夷那边,纯粹就是钱的事,朝廷也就收点垄断钱。漕米只是钱的事吗”

“事关漕米,朝廷最多只能接受这种保守的官商买办制。别的都好说,唯独这个,绝不可能。甚至我可以这么说,朝廷能接受漕米搞官商买办制,已经是极大的让步了,一部让到了天边的那种让。”

“为了漕米安全,朝廷都能默许运河两岸大小官员贪腐,只要漕米送到,别的一切好说。你们不要搞得做了几年海外贸易,便似不是大顺人了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