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二章 夜阑现山海(2)(南面谢将军的第三子,也是...)

南面谢将军的第三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谢骛清。

如今北洋派分裂,南方同样乱了套,各自割据一方。那些昔日宣誓过的人,大多忘了救国强族的初心,只记得坐拥一城一池的无上虚荣。

然,人分善恶,将有忠奸。有为一己之私欲、割据一方的司令,自然也有大义在心,力求尽早结束各地乱战,复兴华夏的将军。谢将军便是后者,亦是后者里的中流砥柱。

对这类人,她打从心里敬佩。

父辈的声名仅是其一。

其二,源于他一门忠烈,叔叔和两个哥哥都是为护国战死的。家门显赫,却身先士卒,落得战死沙场的结局,这事传出来,有唏嘘的,暗讽的,自然也有心怀崇敬,谈及必颂的。

其三,来自于他自己。两个哥哥战死后,家里仅剩他一个儿子,本不忍让他再上战场,可惜看不住。他少年时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武昌起义那年,于学校消失,怀揣救国之心,隐姓埋名从军出征。他本就是学校里顶尖的军事奇才,被发现是军官苗子,当即提拔为参谋,其后用兵诡异,屡立奇功,于多地大败敌军。最终,迎来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战后,他重回军校读书,才被人知晓消失数月间的事。

毕业后,学校留他,他便留了几个月,直到收急传家书,说谢将军在云贵被困于三面强兵,他当即南下,再扬名已是战报里那个连战连捷、统帅一方的少将军。众人皆断言他经此一役,威望和战功兼得,不日就将子承父业。于这盛名下,他却再度消失了。

直到今天。

对她来说,直到今天,刚刚,她才知道了他失踪后的第一个消息。他消失那年,她刚八岁。算起来,这位谢姓公子消失整整九年了。

若不是白谨行亲口说,她无论如何都联想不到他身上去。

“他”

“想问他去了哪儿从他入京这几日,太多人问这个。”白谨笑。

莫非真像传闻里说的,谢将军的宿敌出手,派人刺杀得手了只是在传闻里,他早已离世,此刻竟安然坐于西次间。

她见白谨行不方便多谈,笑说“既是他,就不该简单招呼,”她对门外叫,“扣青。”

很快,扣青于帘后探头“欸”

“问他喜欢喝什么,吃什么,今日要好好招待一番。”

“他、他要了可可牛奶,”扣青举起怀里抱着的可可罐子,“我正、正要泡。”

不正是方才她推荐的,抵抗寒冷的绝佳饮品。

“那快去。”何未怕客人等得太久,让扣青先去泡,余下的稍后再议。

在白谨行的示意下,两人先后坐到椅子上。

茶来了,均姜也留了个对新姑爷极为的笑容,抱着茶盘走了。走前,有意将推拉门关上,为两人留了封闭空间培养感情。

原先准备的一问,已经先丢给了谢骛清。眼下,她面对正主,反倒问不出了。万幸,白谨行是个极有效率的人,主动说明来意,约莫是他和何未一样,也是在今年,刚得知有个幼年婚约“我自军校毕业,始终在战场上,说是打了几年胜仗,却自觉毫无建树”白谨行停住,似在思考如何讲下去。

他凝视着面前这位称得上是叛经离道的二小姐“我们这些带兵的,在自己的领土上拼死拼活,究竟为了什么,我找不到一个再去拼命的道理。不知这话,你是否能听明白”

她微颔首,轻声说“四方割据,民不聊生。华夏苦战事久已。”

白谨行未料到,一个久居京城、长在锦绣堆里的女孩子,竟也留意到了京外的乱世。

他如逢知己,又道“所以我早在年中,就决定远赴德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寻求救国之路,”他强调,“在知晓婚约前,便有这个打算。”

何未也未料到,一个以命拼出名声的青年将军,竟肯放下枪,脱下军装,告别自己打下的城池和功勋。

自巴黎和会后,五四运动带动了一场留学热潮。

大家都被挫败了,本以为清朝结束,就不再受列国欺辱,结果事与愿违。有志者,都迫切想强国,她的许多同学都出去了,也曾听人议论过,许多的年轻军人脱下军装,辗转海外没想到,面前人也将是其中一员。

“但父亲的决定,我不愿轻易违背,所以问了父亲的意思后,先入京相见,”白谨行慎重看何未,柔声问,“何二小姐,不知你是否愿意,随我远赴德国”

何未被问住。

其实去德国不难,尤其对她来说更容易。何家船运做得大,早已遍布四海。

况且留学终有归期,不会太久。

可她不晓得是被什么拽住了似的,点不下头,开不了口,将一杯茶喝到底了,还没主意。

白谨行微笑看她,并不着急,反而带着歉意说“刚见面就问出这种问题,太荒唐是不是”他说,“来前,我还怕你直接起身走掉。眼下你坐着不动,早超出我的设想。”

何未犹豫再三,决定对他坦白“将军高志,我愿成全。可要真心问我愿不愿意跟你远走异邦实话说,我答不出。见你前,我以为结婚是个简单事,好像今日一见并没想象的简单。但二叔的意愿,我不想违背。”

她想了想,问他“你准备何时动身”

他答“正月,父亲叮嘱我,务必在离京前,见何叔叔一面。”

何未轻点头,二叔下个月就回来了。她心神难定,没了主意。

白谨行温声说“我有个建议,你且听听”

何未对他的人品有十足的信任,于是点头,等他说。

“这是旧时的婚约,权当我们相识的缘分。这一个月,我留在此地,一个月为期,我们以朋友之礼相待,等何叔叔回来,你再做决定。”

如此,算给了她缓冲的时间。若投缘,便可携手;若无缘,总算相处过,二叔和白家老爹都可应对。

何未再点头,同意了。

两人静了会儿,继续各自喝茶。

“说说你路上来的情景吧,”何未打破安静,说,“我没去过西北。”

白谨行随即放松,讲起西北形势,还有路上的趣事,很快将沉默带来的一丝丝尴尬化解掉了。她想到西次间等着的贵人,问他“你带着谢公子过来,是不是有特别的原因”

白谨行如此守礼的人,没道理初见她,就带着一个老同学,一次可以算算偶遇,两次必有特定的缘由了。

“这件事,需他来说。我去叫他来。”白谨行出书房,叫了谢骛清过来。

谢骛清喝完可可牛奶,在院子站过一会儿,此刻回来,往有火道取暖的书房一走,一步一个清晰的雪水印子。

何未以为他要坐回原位,眼看着他以目光丈量、打量了一下四周的椅子,最终挑了离自己最远的地方,落座。

下次来,为你在门外置把椅子算了。何未想。

他凭着敏锐的第六感,在何未目光投过来的一刹那,看向她。

何未想笑,移开视线。

谢骛清似乎没明白她的笑意从何处来,静了一静。

不得不承认,一个真实名字,为他披上了戎马岁月的浮光,人也显得更挺拔了。

他的军装承袭护**的式样,是笔挺的立领。估计他在进门前以两手拢过短发,被雪打湿的黑色短发被拢得不再板正,比刚刚随意了不少,疲惫感也少了。说实在的,他当真没有一丝一毫在战场上历练过的风霜感,眉目间的清秀,让他的克已和冷淡都变得亲切了不少。

“刚刚知道你是谁,我要如何称呼你”何未笑着问。

“可以跟着白谨行,叫我”他没往下说,转而道,“直呼其名就可以。”

她以为他用“山海”,是为了避开真实姓名,难道不是不过也对,若不是谢骛清出现,昨夜在六国饭店,怎会有众星捧月的场面。

“刚刚我们聊过,”白谨行看好友,“你现在可以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何未带着好奇心,等他说。

“百花深处和今日的见面,都为一件事。我想问何二小姐买两张船票,”谢骛清说,“这周出海的,你们何家客轮的船票。”

她以为是要事,未料却是一件极容易办的小事。

这周客轮的船票虽然卖空了,但她是主人家,总有办法。

她默算着手里留得几张特等票,边想着边说“这个好办,今晚我让人开出船票,送去六国饭店。可惜你问的太晚了,只剩单独的两个小房间,没有套房。”

谢骛清缓缓点头。

何未仍有不解。如果仅仅为了两张船票,不用他亲自登门,让白谨行问一句即可。

她刚要问,他先抬眸,低声道“送票前,我想先讲清楚,我如今在京中的处境。”

何未见他目光严肃,轻点头,说“好,你讲。”

“名义上我是入京的贵客,其实,是来做人质的。”谢骛清比她想象得更直白。

近年来,谢将军作为南面的主力军之一,数次发表救国言论,责问战祸源头,早就引得四方不满。大家牢骚满腹,却对这位将军无可奈何。谢家虽男丁凋零,儿子们不是战死就是失踪,四个女儿却嫁得好,且足够齐心,成了娘家背后的支柱。没人愿意先下手,得罪他们。

直到上个月,谢将军小女儿携幼子出游,忽然被“盛邀”入京。昔日被骂得狗血淋头的督军们,想凭着这一女一孙,牵制住谢老将军和他的亲家们。五家震怒,发电报,责令尽快放行,这边则回电谦卑礼貌,极力安抚,更是视一女一孙如上宾,锦衣玉食地款待,万般皆好,唯独不让离京。

如此僵局,在数日前被打破。

消失九载的谢骛清以“观逊清皇帝大婚”为由,在六国饭店露了面,宴请了几个父亲的“老友”,于觥筹交错间,表示要在京城住上不小的一段日子。言下之意,自己留下,放姐姐和外甥离京。

对那些老狐狸来说,谢家竟让深藏多年的独子来换人,算低头认错了。

酒宴上,大家相谈甚欢,答应放人。

谢骛清想让四姐带外甥走陆路,走得越快越好,怕再生事端。临行前,他改了主意,认为水路更妥当。走水路的话,毫无疑问何家客轮最安全。这便是他昨夜去百花深处的原因。

何未担心地问“他们当真答应放行了”

谢骛清微微点头。

他们只想让谢家闭嘴,不要胡乱掺和,没道理把人逼到绝境。

“何止答应,”白谨行笑嘲他说,“还筹谋拉拢他,佳人贵胄轮番来,夜夜笙歌,只想他醉在胭脂堆、荣华洞里。”

他住得地方是出了名的桃花源、逍遥境。光想,便能想出这几日的旖旎风光来。

谢骛清不禁一笑。

从昨夜到今日,他头一回笑,笑里有轻蔑的神态。

谢骛清终是拨开迷雾,讲明了来意和处境。

他不再板正坐着,靠到椅背上,一只手臂不自觉地搭在扶手上,隐隐显露出为将的架势。其实他讲述的过程里,十分平静,并没有任何压抑情绪,好像不大在意眼前的处境。

差能差到哪里去,这个男人早在生死场上走过太多回了。

“既然他们答应了,你为何说得像要连累我一样”何未问。

“你们家根基在这里,”他提醒何未,“和我有太多联系,总归不妥。”

这是事实。不过

“我愿意帮谢家的人。”这是真心。

每日场面话说得多,唯独今日这句,毫无修饰,带着钦佩之意。

何未说完,立刻自省,怕过于直白,让他误会她想借此拉拢他们谢家,不想瞧见他刚才的轻蔑神情。

谢骛清轻声说“多谢,”顿了一顿,跟上称呼,“何二小姐。”

何未轻摇摇头,对他笑了笑。

人走前,雪已停。

她喜穿白色和奶白色的衣裳,昨晚是,今日仍是,不过今日在周身白里,绑了条碧青色宽绸缎当腰带,额外醒目。发梢过肩头一点,额前有刘海,在家的她,十足十少女模样。

何未立在抱厦的屋檐下,目送他们。

谢骛清和白谨行并肩而出,两人副官等在院门处,其中一个年轻男人,递给谢骛清封信。谢骛清撕开信封,抽出来看了眼,确认不是急事,将信塞回去,还给了副官。他一来一去收递信,余光自然看到她还留在原地,远远朝这里点了下头,再次告辞的意思。

她抿着嘴唇,轻点头。

看他手里的信纸,她后知后觉猜想他的俄公使一面,原来是因为想求船票,怕开罪了客轮主人,不好谈。

如此一想,谢骛清的所有行为都有了合理解释。再合理不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