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二十九章 雪夜照京华(2)(好好的又说到这里。“晚上...)

好好的又说到这里。

“晚上就是用来睡觉的,”她松开他,“不睡,还想做什么。”

谢骛清轻扬眉,在她要起身前,再次扣住她的腰“倒也不是不能做什么。”

他应酬一下午,茶喝过,酒也喝过,闻得出茶是茉莉香片。茉莉混着她仔细闻了闻,主人家为了款待他特地备了黔酿。细闻,是仁怀茅台烧。

谢骛清搂着她的腰,任由她闻面上的酒香。

她想,怕他在胭脂堆里便是如此模样,玉貌清冷,醉颜深重,让人想被他搂住,被他亲上一亲,可偏他永远是若即若离,持着这副姿态。

何未帮他把军装的领子理了理,揭开酒壶的盖子,慢慢将桂花香片倒入茅台烧里“贵州出佳酿,将军是在佳酿里养出来人,不怕醉。不过今天带着伤,还是要勤往酒壶里掺水。”

空茶杯放回原位,谢骛清仍握她的腰。

两人都忆起昨夜无灯暗处的帘帐内,那幕幕荒唐。他抱着她,将她上上下下的衣裳剥了个干净,他的衣裤也在床下,只是碍于怕她会有孩子,处处都收了一步。她瞧着他的下巴,往下是锁骨,想到他的腰和身体。这种亲密程度,哪怕是真实夫妻也不过如此了。

谢骛清想亲她,见那唇上的胭脂,怕她稍后出去被人瞧出胭脂被吃掉。没再动。

在门外的笑闹声里,他对她笑着道“卿卿佳人,实是误清。”

他终放手“去吧。”

谢骛清为何未开了门。门外远近茶楼里的人见何二小姐在谢骛清目送下出了包厢,衣衫整洁,头发丝都没变动过,唇上的胭脂也是全的。众人想,这看着年纪轻阅历浅的何二小姐竟有独到的本事,不让人家碰一根指头,就能降得住这位百战功高的少将军。

谢骛清总是乐于成全她的名声。

他在京津的一切越惹人瞩目,何二这个被他惦念难忘的女孩子就越传奇。

等客进去了,她问林骁,昨夜袭击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林骁内疚地道歉,说没照顾好将军。昨夜何未从百花深处离开,少将军便回了北京饭店,一同到饭店的还有一位将军和两位留京筹备国民会议的代表。谢骛清身上的伤是护那一男一女两代表留下的。他早年在军校的强项就是刺杀课程,最先发现埋伏,推开一个,另一个来不及只好用自己的身体挡了。

谢骛清安慰林骁他们,说是自己大意了。

大家都明白,两位将军带来的人加在一起不过百人,在军阀掌控的四九城里想自保有多难,根本不是将军们大意了,而是他们本就是在狼齿内、虎口中。

林骁越说越担心,最后成了何未安慰他。

她暗暗后悔追问林骁,怕被林骁当成“责问”。为让林骁不再反复回忆昨夜,她摘下另一只红玉耳环,将话题往旁处引“这耳环你拿好,稍后看差不多了,再送进去一次。”

言罢,又柔声说“酒喝多了、话说多了都伤身,他去广德楼前,总要找机会吃两口饭的。我一会儿去泰丰楼定个包房,还需你帮忙救他出来吃晚饭。”

林骁马上接过“卑职一定办到。”

何未让林骁去了,自己回了茶座。

方才包房里的祝先生已换了一身米色西装,等在那里。

说起来,两人结缘还是在恭王府,那天她为了谢骛清去,两人告别于走廊红灯笼下。谢骛清中途一走,她心中难过,到走廊里望院子里的风景。她并不知,这恭王府有讲究,外客到假山处是要直接入戏楼的,而走廊只为府内人和贵客,没谢骛清带路,王府的人见她一个不认识的小姐立在走廊里,想劝她离开,被这位祝谦怀先生拦住了。

“这位是何家七先生的家里人。” 祝谦怀当时对恭王府的下人解释。

一晃两年过去,祝先生没有一丝一毫变化,卸了妆的男人有着书生身段芙蓉面,往桌旁一坐便引人频频远望。他在恭王府之后同她见过几次,都是文质彬彬,维持着男儿郎的本色。

她知道,七姑姑和这位祝先生是郎有情妾有意,却无缘相伴。早年何家阻拦,后来七姑姑名气大过他,为姑姑着迷的士绅名流和权贵高官数不胜数,姑姑几次三番被人威逼,欲要强占都是祝先生想办法解围,也因此开罪了不少人。七姑姑为平众怒只好说独身不嫁,对祝谦怀的情意藏在心里,怕给他惹下杀身之祸。

“先生下一场去哪里”她坐下。

“广德楼,”祝先生笑着道,“还是上海商会的堂会。方才多谢二小姐解围了。”

解围她笑“先生方才被刁难了”

“倒不是刁难,只是有重任在身,拉拢那位谢家少将军。我本想做个表面功夫,二小姐一来,表面功夫都省去了。”

何未倒茶给祝先生“他不大好拉拢的,百战功高,傲气得很。上一回在天津,有两位逊清皇室的人求他帮着说两句话,他没答应不说,还让人家帮着问日本人讨回旅顺大连。”

祝先生意外“竟是这样的一位将军吗”

“祝先生以为,他是怎样的将军”

“我对这位将军了解不多,只听说他十几岁时就是杀人手段救国心,可惜自掌了兵权后就失了初衷,以死遁为计,重兵囤于云贵,长达九年不肯露面,更不肯为民出兵。上一回来京,风流韵事可是攒下了不少,这一回北上,”祝先生轻声道,“对南北形势的态度暧昧,是坐山观虎斗的立场。”

她先是惊讶,细想想,谢骛清确实难得露面一次,上一回出现是在胭脂洞里,这一回又是衣香鬓影里才能见真容,难怪被人误解。

她像看到了自己在市井传闻里的模样,不禁笑了“可昨日在车站,还是有不少文人和进步学生迎接他,愿意相信他的。”

祝先生微笑着没强辩,神情像在说那只是因为谢骛清少年成名,而今的谢骛清早就不是如此了。祝先生平日接触的都是军阀和各界名流,他的一番话该是这些人对谢骛清的认知,也不怪祝先生误解,这就是谢骛清有意营造的假想。

何未不好多解释,也笑了笑。

“不过对南方的另一位谢将军,祝某倒是真心仰慕。” 祝先生又说。

谢难道是谢卿淮

“这位将军叫谢卿淮,不趋权贵,不醉声色,不荣功名,”祝先生欣赏地说,“可惜他不离南方,若有朝一日我去香港演出,倒是想去拜访。”

何未忍着笑意,端起茶杯抿了口。

“我可说错了什么”祝先生觉察到她的笑。

她低声道“这两位谢将军是朋友。祝先生若能放下成见,试着结交包厢里的谢少将军,说不定日后有机会认识那位从不北上的谢卿淮将军。”

祝先生惊讶,因“爱屋及乌”,对谢骛清生出几分好感。

一壶香片喝完,有人问祝先生是否方便去另一处包厢,有人想请他喝杯茶。

祝先生要走时,何未问了句“邓公子还在湖广会馆吗”

“还在。” 祝先生本不愿主动提起邓家公子,在他的印象里,这位公子风光时曾大肆追求过何未,还传出过两人即将订婚的消息,最后都不了了之了,所以他理所当然认为不该在何未面前提,这是伤心事。

祝先生走后,她思来想去,决定先去泰丰楼,看有没有机会叫邓元初过来。

“青云阁总是如此热闹。”均姜为她穿上大衣。

是啊,这里从她幼时到现在都如此热闹。这地方康有为、谭嗣同来过,反袁名将蔡锷来过,如今前人已逝,青云阁却还在迎送更多的人。

何未平日不常来青云阁,主要因为这里地处以八大胡同为轴心、遍布上百妓院的烟花柳巷的京城风月场,人实在杂。她曾见过老同学和家里几个哥哥来狎妓,见到打情骂俏的场景,她比人家还尴尬,索性就少来了。

但附近的酒楼戏楼,她却是常客。

北京皇城四个门,内城九个门,圈起来的四九城是内城,在前朝住着王公贵族,过去禁戏园茶楼这类娱乐场所。何二家买的是过去的官邸,和百花深处一样都在内城。

而出了正阳门的前门外这一块过去住着百姓,街道繁杂,有楼有院有商铺。过去许多赴京赶考的学子、各省入京等着入朝的官员都汇聚此地,在各省会馆落脚,因此商业繁荣,老字号林立,成了有名的销金窟。

只说京城宴客首选的八大楼就有五家在此处,七大戏园也有半数在此处。那些贵胄名流吃过饭去戏园子听名角戏,戏罢去临近八大胡同为中心的风月场,马不停蹄的应酬直到东边的天露白。流水的银子往出掏,纵你有万贯家财,也有萧索囊乏的一日。

何未在泰丰楼要了一个小房间,让人递了条子去会馆请邓元初。没多会儿,小厮回来说,邓家公子还在醒酒,醒差不过了过来。

结果等谢骛清到了,邓元初也没到。

这在她的预料内。

人之际遇,瞬息万变。直系和奉系的一场战争,让邓家失了势。

当初邓家势力大时树敌多,其后倒台,怕惹祸,带着家财和子女举家避往天津和上海租界。邓元初不肯走,留了下来。邓元初最大的幸事就是当初选了外交部,这是一个不依附军阀各派,只秉承为国效力的部门。但因邓家过去的政敌过多,在几方博弈下,他被架空成了一个挂虚职的闲人。

对此晋老也是唏嘘,又是一个有才学有抱负的年轻人被困在军阀内斗里,毕生所学无法施展,满心抱负只是空谈。

邓元初不想一直留在外交部拖累晋老,告病休假后,那张办公桌便空到了现在。他独自搬到了湖广会馆,和一个名坤伶同居了。那坤伶常和祝先生赴相同的堂会,熟得很,何未才有了方才的一问,想了解邓元初的近况。

谢骛清来得晚,喝了半碗熬到软糯的腊八粥。

“难得见你和我吃饭心不在焉。”他放了白瓷勺。

“本想让你见个人,”她说,“可惜他不肯来。”

“邓元初”两人一同认识的朋友只有邓元初。

“我是要见他,同他谈一谈日后的打算,没想到你比我更着急,”谢骛清叫了林骁进来,“给湖广会馆去个电话,让邓元初到广德楼见我。”

林骁应了。

“你这么凶,他更不敢来了。”她埋怨。

谢骛清将白手巾拿起,擦了擦手“他在保定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我教的,若我叫不动他,他就是抱着不再穿军装的打算,日后也不会再见了。”

见何未担心,谢骛清放下手巾,轻声说“他会来的。”

广德楼就在附近,车程短。

何未和他坐在车后排,见到夜色下的正阳门,因为被车窗局限了视野,看不到正阳门的高处边界,只觉得那城门高到像顶上了苍穹。

这是过去入内城的必经之路,是多少学子想要博取功名的门。

“胭脂带了吗”他在她耳边问。

她一愣,偏头见谢骛清,被他脸的影子笼着。

怎么受了伤还想这个。

“带是带了,”她瞄司机和林副官轻声说,“车里有人。”在他跟前倒是找回了做学生时的青涩。

在感情上,她初开窍,确实青涩害羞。

谢骛清翘起二郎腿,也看向车窗外的正阳门,脸上的笑意未散。

何未和谢骛清到时,楼下池座早满了。

今日的广德楼包厢都被上海商会包下了,一半留给了京中为名角捧场的贵胄公子和官太太们,另外的一半包厢给外省客人。新思潮打破了戏楼不入女客的传统,如今捧角女人不少见,豪掷千金的太太们在包厢里不露面,命人丢上台的银元珠宝可不比男客少,早成了戏楼老板眼里的大主顾。

她幼年时,戏楼还不准入女子。哥哥走后,戏楼渐开放,在京城七大戏楼里,她头一次来的就是这个广德楼,坐哥哥喜欢的包厢,想到哥哥说的世情本如戏,浮名草间露。

哥哥陪二叔打下何家航运的根基,将这泼天的富贵留给了她。他纵是何家航运的大公子又如何,这京中早没人记得了,正像他自己说的,声名都是草上的晨露,转瞬即逝。

他们到通往二楼的木楼梯。

楼梯不远处一张长方桌子旁坐满了今夜维护楼内治安的兵,戏楼的老板正掏出一叠红包,挨个发过去,说着,今日是腊月初八,过了腊八就是年了,是个好日子。那老板一见何未便笑吟吟过来,礼了一礼,轻唤了声二小姐。

均姜递给老板一个红包,道了句生意兴隆。老板道谢,以目询问均姜这位贵客身份。

“那位谢少将军。”均姜轻声道。

他上回到京,逢出现就是焦点。满座皆望清,无人不识君。

是以早留了名声在四九城,均姜一强调“那位谢少将军”,老板即刻领悟,面上堆了笑,欲要开腔,木楼梯上已下来几位北来的将门公子,笑着招呼谢骛清“骛清兄在奉天走得急,连声招呼都没有。这不,大家为你,都追到北京来了。”

谢骛清微微笑着,摘下手套,和其中一个象征性地握了下手。

下来的几人看到穿着披风的何未,见狐狸镶边遮挡下的女孩子的鼻尖和嘴唇,还有尖尖的小下巴,都被惊艳了一把,想撩起那碍眼的狐狸毛,见一见女孩子的眉眼。不过也就是想想,谢骛清的人还是没人敢不打呼就结交的。

“这位是”握手的人笑着问。

谢骛清笑而不语,手扶在她肩头,低声道“此处人多,先去包厢。”

何未被人引荐习惯了,难得体味到这种被“藏”的滋味,抿着唇一笑,微微点头,带均姜上了楼。她走到半途,顺着楼梯往下望了他一眼,正见谢骛清也瞧着自己,似不看到她进包厢就放不下心似的。

她心软乎乎地,进了第一官。

因今日都是身份要紧怕刺杀的客人,包厢已在观戏那一侧的木栏杆前悬了湘帘,不给楼下见这里全貌。

“好像是邓公子来了。”均姜为她脱下披风,自帘边缝隙瞧楼下。

何未轻推开帘子边沿,看下去。

真是久未露面的邓元初,他戴着副玳瑁边框眼镜,脸上胡茬被刮得干净,衬衫和西装都是为见谢骛清新换上的。他面上带着一贯的微笑,少了意气风发,多了几分京城公子随波逐流的风流颓败的气息。这是在京中常见的,是前朝王公贵族和下台的军阀公子失了权势后,坐拥家财、不问前程,整日泡在翠暖珠香里养出来的气息。

谢骛清被围拢着,一时难抽身。

邓元初两手插在西裤口袋里,百无聊赖地瞧着池子里,抬头扫一排厢房上,意外对上了何未的视线。他一笑,索性不再等,先上了楼。

进了包厢,邓元初先道歉说“昨夜宿醉,你叫我时,还没醒过来。”

他身上根本没酒气,何未没揭穿他。

他说完,又带着歉意说“当初清哥把你托付给我,这一件小事我都没做到,却让你用外交部的关系照应了我,这一桩事还没来得及道过谢,今日一并说了吧。”

帘子外,一双军靴出现,谢骛清对着林骁和跟随而来两个军官说“无论谁来,都说我在见要客。”

邓元初听到谢骛清的声音,回身,望向珠帘后的谢骛清。

他挑帘进来,看到邓元初,微微叹了口气。

邓元初眼微微红着,虽着西装,却还是双腿并拢,敬了个军礼“谢教员。”

谢骛清微微颔首,将披着的大衣脱下,丢在看戏的高背椅上。他一言不发地将军装解开,裹在身上几个小时,腰腹上的伤不透气,使人不舒服。

他下午喝了酒混茶,眼下是茅台烧的香和桂花香在一处,将包厢里经年累月积攒的烟土香气压了下去。他眼里像蕴着的散不去的酒气,面格外白,唇角微抿着,有着往昔在保定做教员时的严肃和冷静“原想挑个日子单独见你。未未太担心,等不了。”

谢骛清站到邓元初面前,注视着他“是不是在北京遇到什么麻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